民主歸零:成立30年,香港民主黨解散
【2025. 4. 14 香港】
民主歸零:成立30年,香港民主黨解散
香港又一個民主派政黨解散——2025年4月13日,香港民主黨經特別會員大會,以絕大多數選票,同意授權進行解散事宜。香港民主黨成立於1994年,至今有30年歷史,在2月宣布展開解散程序、4月13日會員投票,接下來將會進行清算等解散程序,黨主席羅健熙表示程序完成的具體時間可能在今年內或是明年初。這是從2020年以來,香港政治情勢驟變之下,又一個解散的香港民主派政黨。
自從2019年反送中運動爆發、2020年6月香港《國安法》通過,香港政治環境空前緊縮,數年來毫無鬆動跡象,泛民主派陣營的政黨和團體相繼解散。而曾經於港英政府治下的1995年立法局選舉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且當時民主派也過半)的民主黨,苦撐多時但卻還是走上了解散的命運。
香港民主黨在2025年2月20日,召開中央委員會討論前景,主席羅健熙當時就向媒體宣布將會解散,具體時間和相關安排未定。至4月13日,召開特別會員大會,超過110人出席(本人出席加上授權代理出席),進行投票以絕大多數選票「通過授權中央委員會就民主黨解散作進一步跟進」。
羅健熙指出,接下來還將舉行會員大會,正式表決是否解散,但除非屆時會員出現重大想法改變,否則預計投票結果的解散意向不會改變。而經過此次投票授權,香港民主黨已開始清算程序,程序完成的具體時間可能在今年內或是明年初。
在香港民主黨之前,已經有香港眾志(2020年)、新民主同盟(2021年)、公民黨(2024年)等政黨,還有支聯會(2021年)、民間人權陣線(2021年)、職工盟(2021年)、法政匯思(2021年)等社運團體解散。如今,香港民主黨也即將步上後塵。
香港民主黨由其前身港同盟與匯點在1994年合併成立,當時仍是港英政府治下。在1995年的立法局選舉(香港主權移交之前最後一次立法局選舉),民主派贏得過半席次(60個議席中獲31席),而民主黨贏得19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在1997年之前這是泛民主派難得主導立法局的短暫時期(由於中國不滿末代港督彭定康在港英政府的最後時刻所進行的政治改革,當時選上的立法局議員在1997年之後不能直接過渡到新的立法會)。
在1997年7月1日(主權移交之日),香港民主黨第一任黨主席、律師李柱銘在立法局的「民主回歸集會」上發表「七一宣言」,內容為「民主黨一直支持香港民主回歸祖國,我們深信,民主對香港,對中國同樣重要。民主,也是人類文明共同的聲音」。
後來在1998年的香港主權移交後第一場立法會選舉,民主黨贏得9席直選議席加上4席功能組別,共得13席,仍是立法會議第一大黨。不過,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香港立法會中的泛民主派陣營,席次再也沒有超過建制派政營。
香港的泛民主陣營當中政黨諸多、路線也有些許不同,香港民主黨為溫和民主派,在其30多年的歷史裡,也數度引發立場爭議,如在2010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政改方案,內容是就2012年香港特首和立法會選舉辦法提出建議,其中一項為特首選舉仍然沒有一人一票普選的「真普選」。當時公民黨、社民連等泛民政黨成員組成的「終極普選聯盟」因政改方案沒有對特首及立法會議席改為普選產生(這是列在《香港基本法》裡的承諾)而表達強烈反對。
而就在此敏感時機,香港民主黨時任主席何俊仁、副主席劉慧卿、資深黨員張文光走入中聯辦,與時任副主任李剛會面,此舉立刻引起香港社會矚目以及黨內分裂,民主黨被支持者批評出賣民主」、違背爭取2012年雙普選的承諾、破壞團結等,後來2012年民主黨在立法會選舉的地區直選議席中僅獲得4席。
多年來,民主黨因黨內路線不同,部分黨員退黨另立新政黨,民主黨本身的影響力逐漸下降。
後來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2020年香港《國安法》通過、2021年「完善選制」之後,在2021年12月選出的第七屆香港立法會,已經完全沒有泛民主陣營的議員。泛民陣營處境日益艱難,過去的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多人鋃鐺下獄。在此情況下,香港民主黨也在如今走向解散。
末代黨主席羅健熙表示,民主黨正在尋找法律和會計人士協助處理清算事宜,並說將會按照黨章規定處理黨產安排,若有剩餘黨產,將會捐給香港的本地團體,不會捐給海外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