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地球喘息時間結束!中國「疫後空汙」變本加厲,世界解禁緊追在後

2020/05/20 轉角24小時

疫情過後,中國空汙問題又重返。圖為攝影師盧廣於2015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參賽作品...
疫情過後,中國空汙問題又重返。圖為攝影師盧廣於2015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參賽作品。 圖/盧廣,2015世界新聞攝影比賽參賽作品提供給美聯社

【2020. 5. 20 中國/世界】

地球喘息時間結束!中國「疫後空汙」變本加厲,世界解禁緊追在後

「人類對大自然的汙染與破壞,即將加倍奉還...。」由於武漢肺炎的全球大流行,2020年的Q1是全世界自二戰以來,環境汙染增加率最低的時刻,之中又以疫情最早爆炸、空汙問題也一向嚴重的中國最是明顯。但根據芬蘭環保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的最新數據,中國3月份的空汙狀況,雖比去年同期減少40%。但這波「疫情環保假期」卻從4月開始因復工政策急速退場,到了5月空汙更是變本加厲、超越了去年同期的汙染比率——與此同時,英國科學期刊《自然氣候變化》19日也公布研究,稱全球3月的碳排總量雖然銳減17%,但各國政府若不能追加對策,因「防疫行為」而劇變的交通習慣,恐將造成更長期而嚴重的汙染與暖化衝擊。

▌延伸閱讀:〈你想去哪裡?困在「後疫情時代」,回不去的全球觀光大進化

長期關注中國空氣汙染與環保政策的CREA表示,2020農曆新年搭上武漢肺炎所導致的全境封鎖,讓中國1、2月份的經濟活動,出現了極其激烈的改變。相關反應,大概是在1月23日武漢封城後啟動,並於2月3日——也就是大年初十、中國春節假期的「原定結束日」——開始浮現影響。

中國3月份的空汙狀況,雖比去年同期減少40%。但這波「疫情環保假期」卻從4月開始...
中國3月份的空汙狀況,雖比去年同期減少40%。但這波「疫情環保假期」卻從4月開始因復工政策急速退場,到了5月空汙更是變本加厲、超越了去年同期的汙染比率。 圖/路透社

根據報告,在2月3日開始的30天周期內,中國的各項空汙指標——PM 2.5、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與臭氧汙染——皆降低至少27%。其中,PM 2.5的全國平均濃度降低了33%,二氧化氮的減少程度更高達40%。換句話說,中國全國的空氣品質與空汙困境,在防疫封鎖狀態下得到了極為顯著且罕見的「短期改善」。

然而清新的空氣並沒有維持太久,中國的汙染改善在3月底開始明顯退潮,並於4月中旬急速反轉——整體空汙數據不僅在4月直接「恢復常態性汙染」,到了5月份,中國汙染製造量更是變本加厲,全境「所有」空汙數據,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12%。

「儘管中國的整體空汙狀態,已明顯超越去年同期;但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都會區,空氣品質仍較去年乾淨——有問題的部分,主要來自那些依賴煤礦能源的二、三線工業城市。」CREA指出,中國在3月底展開防疫解禁後,各種人力物流的交通需求與復工,本來就會把汙染拉回常態;但當前的城鄉空汙差距,似乎更傾向是針對「重工製造業」與「汙染密集產業」的強勢復工,之中又以燒媒為主的火力發電與硫化物問題最為明顯。

當前的城鄉空汙差距,似乎更傾向是針對「重工製造業」與「汙染密集產業」的強勢復工,...
當前的城鄉空汙差距,似乎更傾向是針對「重工製造業」與「汙染密集產業」的強勢復工,之中又以燒媒為主的火力發電與硫化物問題最為明顯。 圖/美聯社

報告表示,在過去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以北京中央為主導的「反空汙政策」,一度以罰鍰與政治力量,對商界與基層政府帶來莫大的「環保壓力」。但隨著中國經濟數據在2019年下半年的持續低迷,中央政府才又回頭鬆綁,企圖以放寬空汙管制來振興製造業的生產效益。

CREA認為,在過去2003年SARS、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中國政府都曾藉由「放寬汙染標準」,來扶植國內經濟。相關政策的反覆,不僅顯示中國政府仍深陷GDP「必須一直成長」的執念迷思與政治詛咒;一再走回汙染回頭路的政策結果,也都會讓日後重啟的環保政策,成本與難度嚴重暴增。

「報告之所以針對中國,是因為中國是全世界第一個大規模經濟封鎖,卻又大規模解封的經濟體...因此中國在這段時間的汙染變化與政策影響,也會成為國際社會後續解禁的重要參考與警告指標。」報告如此表示。

與此同時,以英國為總部的環保期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al Climate Change),19日也發表了初步研究《COVID-19的強制封鎖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暫時性緩減》——報告顯示,在國際疫情最嚴重的4月期間,全球平均碳排量與去年同期相較,明顯減少了17%;之中,雖然各國的封鎖時間與規模有所不同,但全球碳排降低程度最高的時段,則出現在4月4日~9日之間。

「報告之所以針對中國,是因為中國是全世界第一個大規模經濟封鎖,卻又大規模解封的經...
「報告之所以針對中國,是因為中國是全世界第一個大規模經濟封鎖,卻又大規模解封的經濟體...」 圖/路透社

報告顯示,各國防疫期間的「受迫性減碳」,規模差異非常明顯。像是美國在4月初,全境碳排放量就減少了3分之1;中國則在2月減少了4分之1;印度與歐洲全境,則分別減少了26%與27%的比例。

綜觀當前的已知數據中,全球的碳排減量來源,有「將近一半」來自於交通運輸業的癱瘓,之中特別以「汽車」與「卡車物流」為大宗;相較之下,陷入集體破產危機與長期蕭條的航空業,則只佔去減碳量的10%。

《自然氣候變化》強調,雖然2020年的全球碳排總量估值,預計全年仍會有4~7%的減少——如果歐美能在夏季防疫解禁,減碳率4%;超過此限,則碳排減少7%——但未來幾年的狀況,反而可能會因為「防疫習慣」的影響而加劇。

因為經濟蕭條中的工業大國,很可能會犧牲環保與碳排承諾,來補助高汙染的製造業;一般民眾、特別是都會居民,也可能因防疫心理而減少使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增加私家車上路。因此若沒有即時在環保法規與防疫交通中取得平衡,都會空汙加劇與新增碳排問題,反可能成為長期揮之不去的汙染災難。

經濟蕭條中的工業大國,很可能會犧牲環保與碳排承諾,來補助高汙染的製造業;一般民眾...
經濟蕭條中的工業大國,很可能會犧牲環保與碳排承諾,來補助高汙染的製造業;一般民眾、特別是都會居民,也可能因防疫心理而減少使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增加私家車上路。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China’s air pollution overshoots pre-crisis levels for the first time

Car surge could see CO2 rebound after Covid-19

Study: World carbon pollution falls 17% during pandemic peak

Temporary reduction in daily global CO2 emissions during the COVID-19 forced confinement

作者文章

美國參議院23日終於通過爭論逾半年的援助預算案,總計將以953億美元分別支援烏克...

美國通過援助預算案:給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953億美元,怎麼分配運用?

2024/04/24
4月22日,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航拍內澇中的浛洸鎮。 圖/中新社

中國廣東「百年一遇」暴雨洪災:已知4死10失蹤,豪雨仍在持續

2024/04/23
2024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年度照片」得獎作品,拍攝下一名加薩女性緊摟被飛彈炸死的...

巴勒斯坦聖殤像:加薩女人捧外甥女遺體,獲2024年世界新聞攝影獎

2024/04/19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4月16日經歷了75年以來最嚴重暴雨,包括杜拜國際機場和多處高速...

阿聯75年以來最嚴重暴雨:杜拜機場癱瘓,沙漠大雨是人工增雨釀禍嗎?

2024/04/18
投資者難以對中國資本市場保有信心,無論是中國本地投資人或是外資,都對中國市場興趣...

中國股市失去經濟動力:中國企業上市募資僅64億美元,創紀錄新低

2024/04/16
一架以色列空軍戰鬥機4月14日在執行攔截任務後,停在一個秘密機場。 圖/法新社

伊朗空襲以色列之後:中東擴大動盪...或反成納坦雅胡喘息空間?

2024/04/15

最新文章

4月22日,英國正式通過爭議的盧安達法案——Safety of Rwanda(A...

【Daily Podcast】美國通過953億美元援助預算案,將如何運用?/英國國會通過爭議的盧安達法案

2024/04/24
美國參議院23日終於通過爭論逾半年的援助預算案,總計將以953億美元分別支援烏克...

美國通過援助預算案:給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953億美元,怎麼分配運用?

2024/04/24
4月19日韓國總理韓悳洙表示將調整醫改方案,然而大韓醫師協會不滿內容,4月20日...

【Daily Podcast】中國廣東暴雨洪災已知4死10失蹤/韓國醫師大罷工持續,政府調整醫改方案遭醫協拒絕

2024/04/23
4月22日,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航拍內澇中的浛洸鎮。 圖/中新社

中國廣東「百年一遇」暴雨洪災:已知4死10失蹤,豪雨仍在持續

2024/04/23
圖/美聯社、GoFundMe

【Daily Podcast】雪梨購物中心刺傷事件,38歲母親重傷捨命救下愛女/中國網紅「Thurman貓一杯」造假事件

2024/04/22
一面插在橄欖山上的以色列國旗,與阿克薩清真寺大院和耶路撒冷對望。4月18日至19...

【Daily Podcast】伊朗遭空襲,美國指稱「以色列飛彈攻擊」/加薩婦女緊抱姪女遺體照片,獲2024年世界新聞攝影獎

2024/04/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