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人文寶藏:巴黎動員拯救「綠色舊書攤」
 
		
| 
 【2018. 5. 25 法國】 消失中的人文寶藏:巴黎動員拯救「綠色舊書攤」 
 去過塞納河岸嗎?在法國巴黎,除了咖啡廳,最獨特悠遠的人文景觀就屬「綠色舊書攤」(Les Bouquinistes)。但受到近年來網路等衝擊,書市萎縮、讀者流失之下,不少舊書攤逐漸變質走味,轉賣紀念品以賺取觀光財。為了捍衛舊書攤的初衷與存亡,巴黎市民團體近期動員群眾,爭取將舊書攤列入聯合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 
 「綠色舊書攤」是巴黎獨特的人文景觀,沿著塞納河左右兩岸,從羅浮宮到聖母院附近,總長逾3公里的舊書攤,被稱作「世界最大的露天書店」,就連巴黎塞納河也因此被稱為「世界上唯一一條流淌在夾岸書架間的河流」。 
 塞納河岸的舊書攤已有500多年歷史。早在16世紀,便有流動書攤開始在新橋賣書,一度遭書店認為「搶生意」而備受打壓;19世紀,在巴黎市府的同意下,舊書攤開始在塞納河畔附近定點販書;而如今眾人熟悉的墨綠色木箱,則是在1930年才設置。 
 現今的舊書攤共計有900個,墨綠色木箱內賣有約30萬本二手舊書,和其餘一些小型骨董、郵票、字畫等,是許多書蟲與文化愛好者的挖寶天堂,也是到訪巴黎的旅客不能錯過的風景。然而到了21世紀的今日,舊書攤卻不得不面對傳統文化與商業轉型的十字路口。 
 
 我從前剛開始營業的時候,每天都能賣出2大袋書,市場有這個需求。...但在剛過去的這週六,儘管老天賞臉,天氣異常地溫暖,從早上10點到晚上9點半,卻只淨賺了40歐元。 
 經營舊書攤、販賣法國文學書27年,同時也是「巴黎舊書攤文化協會」(CAPB)的主席卡萊(Jérôme Callais )向《法蘭西24》表示,受到網路崛起與年輕族群閱讀習慣改變等衝擊,曾經輝煌的舊書攤現況已大不如前。 
 在現實的經營危機下,儘管巴黎市府規定,每個書販所擁有的4個木箱中,僅有1個木箱能夠販賣紀念品,200多名舊書販中,不少人漸漸打破了限制,在多個木箱中賣起了鑰匙圈、冰箱貼等紀念品。 
 「舊書攤基本上是、也必須是賣書的嘛!」儘管比起賣書賺還需要文化底蘊,介紹並推薦書籍給顧客,紀念品賺進的錢要顯得容易許多,卡萊與他的同業依然認為,舊書攤象徵了法國的文化傳統,應該要保存下來: 
 
 我(在舊書攤)就買過價值連城的寶貝。...雖然(波特萊爾的)《惡之花》的初版書在舊書攤也不算常見,但在那是找得到的!舊書攤簡直是挖寶的好去處,充滿了驚奇與情懷。 
 另外,雖然巴黎市現行規定「一周開張4天,一年平均過半即可」,書攤主擁有相當的彈性與自由,但在戶外夏日曝曬、冬日受凍的「苦日子」可不好受,尤其大多舊書攤沒有燈、公共廁所常堆滿啤酒空罐的惡劣條件下,還是得靠對書的熱情才得以支撐下去。 
 為了保存並改善舊書攤的惡劣環境,卡萊與其它約120名同業發起請願活動,希望將舊書攤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之列(塞納河本身於1991年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這項運動迅速在巴黎引發關注,得到藝文界與政界的支持。包括法國小說家安娜.戈華達(Anna Gavalda)、法蘭西學術院(Académie Française)、巴黎第6區的區長、共和黨籍的勒考克(Jean-Pierre Lecoq),和左右派的政客們,也都表示支持。 
 5月初,巴黎市議會一致投票通過,目前已將此案送入法國文化部。據規定,法國每2年才能申請一次,而在今年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法國政府已預計申請的為「一戰陣亡將士墓地及紀念地」以及位在尼姆的「方形神殿」。無論舊書攤最終是否能入列,都將歷經漫長的討論與等待,而就算列入文化遺產,又真的能夠拯救舊書攤嗎?亦有部分的書攤主對此並不樂觀。 
 
 
 | 
   
	
   
	
推薦閱讀
 
	
←上一篇
好萊塢再爆性騷擾:CNN女性指控摩根費里曼
下一篇→
德國「納粹獵人」的最後一哩路:與時間賽跑的轉型正義
最新文章
 
								普丁是獨裁者嗎?俄羅斯「民主選舉」弔詭的威權政治
 
								川習會之前的施壓籌碼?川普突發宣布「美國重啟核武試驗」
 
								川普亞洲行:日美開啟「新黃金時代」?雙方同意展開稀土礦產合作框架
 
								日本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自民黨結盟維新會,「自維連立政權」的盤算與矛盾?
 
								盜藝有道?法國羅浮宮8件珠寶失竊案,博物館人力短缺的安全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