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的族裔動亂?馬其頓示威者突襲國會大廈
【2017.04.28 馬其頓】 巴爾幹的族裔動亂?馬其頓示威者突襲國會大廈
馬其頓共和國的國會大廈,周四晚間遭抗爭突襲,超過200名示威者突破封鎖線,闖入議事廳攻擊國會議員。示威者指控,他們無法接受在野聯盟「不符議事程序」地選出了阿爾巴尼亞裔的國會議長,因此才會衝進國會、將「主謀」的在野黨領袖札耶夫(Zoran Zaev)打得頭破血流。最終馬其頓警方在議事廳內投擲震撼彈,才能在嚴重的警民衝突中強勢清場、救出負傷的10名議員。
這場撼動巴爾幹的政治騷動,只是過去兩年馬其頓共和國政壇亂鬥的結果之一。馬其頓在2015年爆發了嚴重的「竊聽風暴」,當時總理格魯埃夫斯基(Nikola Gruevski)與執政黨,被指控動用國家的情治與警政系統,對媒體、司法單位、政壇人士發動大規模的違法監控。儘管格魯埃夫斯基否認指控,隨後仍辭職下台,馬其頓政壇自此也陷入一連串的不信任與對立癱瘓。
直到2016年12月馬其頓國會大選,格魯埃夫斯基與他的「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馬其頓民族統一民主黨」(VMRO-DPMNE)大敗,在野的社會民主黨領袖扎耶夫才抓緊了機會,與數個阿爾巴尼亞裔的政黨組成聯盟,這才取代格魯埃夫斯基成為國會多數,札耶夫本人也成為法理上的「總理待位者」。
於法來說,組成國會聯盟後,馬其頓總統就該依照憲法,指派札耶夫為總理、籌組政府內閣;但由VMRO-DPMNE推派而當選的現任總統伊凡諾夫(Gjorge Ivanov),卻不顧歐盟、北約的警告,強力反對札耶夫與阿爾巴尼亞裔的聯合,並多次以「此舉將危及馬其頓主權」為由,拒絕任命札耶夫為總理。
冷戰結束後,脫離南斯拉夫的馬其頓獲得獨立,但如同其他的巴爾幹國家一般,馬其頓境內也有相當複雜的族群歷史問題。雖然境內6成是馬其頓人,但馬其頓共和國最大的少數族裔——阿爾巴尼亞人——也達總人口的3成,雙方在過去曾多次因語言文化、族群自治等問題發生摩擦,其中2001年的阿爾巴尼亞族譁變,更讓馬其頓瀕臨內戰,若非歐盟與北約積極調停,並以「加入歐盟/北約」為交換條件,才勉強促成了馬其頓國內的和解與改革進程。
《路透社》指出,過去幾個星期以來,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街頭,聚集了大批格魯埃夫斯基的支持者,高舉著反札耶夫的大旗,指控其與阿爾巴尼亞裔的政治合作,是對「馬其頓主權的背叛」;但在國會內部,遲遲無法說服總統讓步、授權組閣的札耶夫,也面臨著政府空轉與聯盟盟友不耐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札耶夫才會在本周發動投票,推選阿爾巴尼亞裔議員札費里(Talat Xhaferi)擔任國會議長。
在札耶夫等人的強勢護航下,札費里雖然順利當選,但國會外頭的示威團體卻被大大激怒,除了再次強調「馬其頓人的權利遭受威脅」,亦指控札耶夫的投票議案超過法定的表決時間、不符程序。反札耶夫派憤怒地包圍了國會大廈,除了要求國會撤回推派阿爾巴尼亞裔議長的決定,亦高喊著解散國會、重啟大選的口號。
史高比耶示威隨後越演越烈,一群約莫200人的蒙面示威者更趁亂繞過警方防線,闖入國會大廈,並趁著警力反應不及之際,攻進了國會議事廳,鎖定反對黨議員爆發肢體衝突。儘管鎮暴警察隨後突回了國會,並動用震撼彈等裝備強勢清場,但成為抗者者目標的札耶夫,當場也被痛揍了一頓,頭破血流的畫面更透過新聞直播,放送全國。
札耶夫被打破頭的影像,也讓馬其頓政壇來到緊繃的新高峰,而當初負責調停阿馬族裔糾紛的北約與歐盟,更連夜發出譴責聲明,除了「對暴力行為深表遺憾」之外,亦要求衝突各方「保持冷靜」。
自從2001年調停、並許諾馬其頓「加入歐盟談判時程表」以來,「成為歐盟的一員」一直都是VMRO-DPMNE與在野黨共同主張的目標。然而馬其頓的入歐談判,仍因國內改革進度緩慢,以及馬其頓共和國與希臘之間久爭不下的國名問題(「誰是才是亞歷山大大大帝/馬其頓帝國的繼承人」),陷入長期停滯。
儘管拒絕任命扎耶夫為總理的伊凡諾夫總統,已多次無視歐盟方面的警告,但這場嚴重的國會衝突,已讓「馬其頓分裂」的陰影真實重現。因此周四晚間,伊凡諾夫總統也出面邀請各方政要,共商解決方案,但是否會在阿爾巴尼亞裔問題上讓步?伊凡諾夫與馬其頓政府,目前仍拒絕表態。
▌相關文章推薦:• 〈亞歷山大大帝的內鬥子孫們:希臘的馬其頓?還是馬其頓的馬其頓?〉 • 〈「偉人萬歲!我們的領袖墨索里尼」——義大利的獨裁者情壞〉
|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