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格爾尼卡80年:遲來的正義,西班牙拆除納粹「禿鷹軍團」烈士碑

2017/04/27 轉角24小時

你可能看過這幅畫,它是畢卡索的名作「格爾尼卡」(Guernica),畫作上關於戰...
你可能看過這幅畫,它是畢卡索的名作「格爾尼卡」(Guernica),畫作上關於戰爭的恐懼、殘忍與悲傷,是畢卡索在西班牙內戰中「格爾尼卡大空襲」的無聲控訴。 圖/美聯社

【2017.04.27 西班牙

格爾尼卡80年:遲來的正義,西班牙拆除納粹「禿鷹軍團」烈士碑

你可能看過這幅畫,它是畢卡索的名作「格爾尼卡」(Guernica),畫作上關於戰爭的恐懼、殘忍與悲傷,是畢卡索在西班牙內戰中「格爾尼卡大空襲」的無聲控訴。內戰中,帶領國民軍發動兵變的佛朗哥將軍,獲得希特勒派遣「禿鷹軍團」助戰,並透過納粹空軍在1937年4月26日在巴斯克的格爾尼卡鎮,對平民發動無差別大空襲。80年過後,在格爾尼卡周年當天,西班牙政府也於周三宣布:「在德國大使館的要求下,拆除了『禿鷹軍團烈士碑』」,以表示對格爾尼卡慘劇的共同悼念。

負責行動的馬德里市政府表示,這次的拆除是由德國駐西大使親自倡議。其針對的目標,是馬德里東郊的阿穆德納墓園中,佛朗哥政府為了紀念7名陣亡納粹空官而起的「烈士陵碑」——陵碑之下,埋葬著7名隸屬「禿鷹軍團」、但戰死於西班牙內戰的德國飛官,而儘管紀念碑上並沒有納粹標記,但仍以德文大方地標記著「禿鷹軍團:這裡安息著那些為自由西班牙而奮鬥的德國飛官」,並用西語寫下「為了上帝與西班牙而犧牲的德國飛行員,在此!」

德國使館與馬德里市府共同表示,墓園內的德軍墳墓,不會隨著烈士碑的拆除而「移靈」,未來,此處只會擺上簡單的墓碑,以紀錄死者的姓名與生卒年月:

德國大使館與馬德里市府殯葬處都同意,應在格爾尼卡大屠殺80周年之際,發動對烈士陵的拆除行動,以紀念這場對平民無差別投下31噸炸彈的屠殺,並明白地表達『悲劇永不該重演』的立場。

1936-1939年間爆發的西班牙內戰,共造成了50萬人死亡。在納粹德國、法西斯義大利的支持下,領導兵變的佛朗哥將軍,最終領導右翼的國民軍,成功地了擊潰了左翼政府的共和軍,並以此建立了長達36年的獨裁統治。當時,希特勒正帶領著德國重返武裝,而西班牙內戰剛好成了德軍「戰爭實驗」的練兵戰場,於是希特勒也以「打擊歐洲共產勢力」為名,派出禿鷹軍團,秘密助陣佛朗哥將軍。

在禿鷹軍團的參戰下,佛朗哥的國民軍順利地取得了戰場優勢,但意圖測試新戰術的納粹空軍

,與一意期待透過「殺雞儆猴」來瓦解共和軍士氣的佛朗哥,卻在內戰開打9個月後,於1937年4月26日傍晚,於西班牙北方巴斯克地區的格爾尼卡小鎮,發動了無差別的大空襲。

當天大概下午4點,天空上出現以三架飛機為編隊、15分鐘一回的攻擊,有德國空軍,也有義大利的機隊...他們先扔下了炸彈,接著才是燃燒彈,整座城市也隨之陷入了火海。

親眼見證格爾尼卡慘劇,今年100歲的前共和軍戰士阿爾方(Luis Ortiz Alfau)對《法新社》如此表示。由於空襲事發突然,又集中於城鎮市區,疏散不及的格爾尼卡市轉眼成為人間煉獄。儘管事後的統計認為,當日空襲「僅」造成300人死亡,但許多遺體卻在烈焰中被燒光,因此這場3小時的空襲,亦有1,600人罹難的說法。

當時第一批趕到的外籍記者、英國《每日快訊》的蒙克斯(Noel Monks)日後回憶,當時的格爾尼卡「遍地焦屍」,慌亂之中,趕來的巴斯克士兵也顧不得外媒的採訪,吆喝著蒙克斯一起幫忙救人與收屍:

不少士兵,如同嬰孩般的啜泣。到處都是火焰、濃煙與灰燼,而空氣中散發的人肉焦味,更令人不由得感到噁心。房屋則像跨入煉獄似地倒塌一地

格爾尼卡慘劇在幾天之內震驚歐洲,由於格爾尼卡並非當時的戰場前線,位於格爾尼卡郊區為提供共和軍物資的補給工廠,於空襲之中也都毫髮無傷,因此突鷹軍團的行動,也被認為是蓄意針對平民的「戰爭屠殺」。然而佛朗哥政府對此一概否認,直到戰爭結束,都宣稱格爾尼卡事件是「馬克思主義者自導自演的縱火事件」。

格爾尼卡事件兩天後,旅居巴黎的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卡索才接到消息,並透過新聞看到格爾尼卡劫後的悲慘照片。當時畢卡索受到極大的震撼,並在5月1日開始動筆,畫下了這幅3.49公尺 乘7.77公尺的傳奇油畫——「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一推出後,立即轟動全歐,之後畢卡索也讓展開了格爾尼卡的全球巡迴,並捐出展出收入援助因內戰而流亡各地的西班牙難民。但這幅名畫,也讓畢卡索成為了佛朗哥政府,與歐洲法西斯集團的眼中釘。之後,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戰線岌岌可危,於是畢卡索趁著美國巡迴展時,將格爾尼卡託付給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保管——畢卡索與MoMA約定,格爾尼卡這幅畫「屬於西班牙的人民」,有朝一日,若西班牙人「重新取回當屬他們的自由之時」,格爾尼卡才需要真正回家。

在紐約的格爾尼卡,一路等了40多年。一直到佛朗哥將軍於1975年死後、西班牙走入民主化時代,格爾尼卡才於1981年返回西班牙。

80年過後,如今的格爾尼卡,仍安放於馬德里的索菲亞王后國家博物館展出,但歷史的悲劇如今也以不同的戰爭情勢反覆重現。在格爾尼卡慘案的80周年之際,索菲亞博物館的展示區主任皮埃羅(Rosario Peiro)也以敘利亞內戰為例,強調戰爭對人民的刻意殘忍,依舊在現世循環繼續。  

  

▌相關文章推薦:

〈當代慰安婦:用少女像,交換下一場戰爭?〉

〈德國婚姻不平權:梅克爾連任路上的關鍵罩門?〉

 圖/維基共享
圖/維基共享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Madrid removes facade that glorified Nazi

80 years on, Picasso's powerful anti-war Guernica still resonates

Analysis | 80 years later, the Nazi war crime at Guernica still matters

最新文章

美聯社的火車專訪,澤倫斯基:願意邀請習近平來烏克蘭訪問。 圖/美聯社

【Daily Podcast】澤倫斯基:願意邀請習近平來烏克蘭訪問|教宗方濟各住院、對烏俄的看法,以及AI假圖事件|英王查爾斯三世訪德,發言譴責俄羅斯

2023/03/30
2022年3月14日,俄國老牌官媒《第一頻道》編輯瑪莉娜於新聞直播中大舉反戰標語...

善惡之間,良心無法選擇沉默:俄羅斯「反戰新聞編輯」後來呢?

2023/03/30
拘留所內的影像發現,在火災發生之後,警衛無視受困的其他移民、逕自逃生離去,引發倫...

墨西哥移民拘留所大火:惡火吞噬40條人命...警衛「見死不救」

2023/03/29
圖為美國納許維爾校園槍擊案的監視器影像,槍手赫爾(Audrey Hale)持兩把...

【Daily Podcast】美國納許維爾校園槍擊案更新:槍手背景、警方修正「跨性別」說法|墨西哥移民居留所縱火40人死亡

2023/03/29
在官媒《第一頻道》王牌新聞節目〈時代〉直播中出鏡示威反戰,而被警察強抓逮捕的「造...

【Daily Podcast】 美國田納西州校園槍擊案/俄羅斯反戰電視台編輯後來呢?/以色列暫緩司法改革

2023/03/28
納許維爾槍擊案發生後,校車將學生撤離聖約學校,一名學童在校車上哭泣。 圖/美聯社

襲擊福音小學的仇恨?美國納許維爾校園槍擊案:6人死亡、槍手已遭擊斃

2023/03/2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