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再是我父親》:法國迷姦案主嫌之女自述,一個平凡家庭的迷航
▌本文為《你不再是我父親》(臉譜,2025)作者撰寫之前言
在我書寫這段前言的此刻,亞維儂法院即將展開一場歷史性的審判。這案件,在法國是史無前例的。
審判將持續4個月,從2024年9月2日開始,每週開庭5天。被告共計51人,其中包括我父親,他們於沃克呂茲省(Vaucluse)地方法院刑事法庭出庭應訊,是因為性侵害我母親。案發當下她被丈夫下藥,她毫不知情,這樣的犯行持續了超過10年。
說得詳細一點,生下我的那個男人,被控透過交友網站邀約若干男性和他的妻子發生性關係,她因藥物而陷入昏睡、不省人事。他不收取任何費用,但要求錄影。
這些被告當中,18人暫時收押,33人行動自由但限制住居,直到2024年12月20日宣判。意思是,4個月的審判期間,他們能自由進出法庭,每晚都能像個光明磊落的人一樣安心回家。最讓我無法忍受的是,好幾週的期間,我會和他們坐得很近,只隔幾張椅子。
這些被告被求處的最高刑期是監禁20年,會有49位辯護律師,罪名包括數種不同重大情形之下的性侵、集體性侵、數種不同重大情形之下的性侵未遂、集體性傷害、竊錄他人私生活、錄製或傳播私人影像、錄製或傳播他人之猥褻影像、持有未成年人之猥褻影像。
這一長串的罪名本身,已讓人難以忍受。此外,這場訴訟將有五位原告列席,也就是我母親、我哥、我弟、我嫂嫂、還有我。
為了證明我母親確實是受到藥物操控的受害者,我們必須面對我父親拍攝的兩萬份數位檔案,包括照片和影片,殘酷的醜事全都攤在眼前。這樣的事發生了好幾十次,持續了好多年。其中偶爾會出現我的照片,而我一點記憶都沒有,也不知道這代表什麼。
這場審判並非不公開審理,而是開放旁聽。法院的空間已特別安排,好容納人數眾多的利害關係人,其中一間審判室是被告、律師與原告的空間;另一間則為民眾與媒體提供同步轉播。這樣的空間安排方式,我和母親與兄弟已經暗中準備了好幾個月。
於是,2024年9月初,我們將要出庭作證,接受一幫律師以及由專業人士所組成的陪審團質問。他們會審視、剖析我們的人生,將我們生命中每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落搜個遍。幾年以前,我們還以為自己的人生很「平凡」。
我們很清楚這代表什麼意思——重新經歷這場夢魘,而且必須赤裸裸地面對眾人。
出庭作證之後,我們有幾天時間可以稍微喘口氣。接下來,我父親多明尼克將於9月中出庭。之後數週,則是其他被告出庭應訊。最後輪到律師發言,包括我們的律師與辯護律師。
除了必須承受重新審視這樁事件的痛苦之外,更糟的是,我們手無寸鐵。我們沒有相關經驗,也毫無前例可以參考。我們的家族故事確確實實是一場災難。我父親不只在他的妻子渾然未知的情況下,使用藥物迷昏並性侵她長達10年,他還把她獻給至少80位陌生男子,其中多數是在Coco.gg 這個交友網站認識的。他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窺淫癖,因此不收取任何費用。該網站最近終於遭到查扣,由於涉及數起刑案與兩萬三千多起糾紛,網站已於2024年6月25日正式關閉。
身為受害者的孩子,同時也是劊子手的孩子,這份重擔異常沉重。
4年來,我試圖開創新的人生,切割我曾經深信的所有事物,儘管那是我藉以成長的信念。我的人生在一瞬間劇烈傾覆。過去的一切都被掃空,但未來在哪裡?當你習慣的生活被命運擊出一記全倒之後,如何計畫將來?我們家是一艘遇難的船,顛沛的航程宛如迷宮,將近2年期間,我們每次前進都開啟一扇嶄新的門,門後是齷齪的新發現,是發生在我們的案件之前的、更早的事件之殘跡。源源不斷的波濤全是疑問,沒有解答。
我曾試著去釐清、去理解這個養育我長大的男人真正的面目,卻徒勞無功。直至今日,我仍怪罪自己竟然什麼都沒發現、竟不曾心生懷疑。我永遠不會原諒他這麼多年來的所作所為。儘管如此,我心中仍舊存在那個我曾以為熟悉的父親形象。那形象兀自深植我心,早已成為我人生舞台的背景。
2020年11月2日之後,我不再聯絡他。但決定命運的審判日漸漸迫近,而我愈來愈常在偶爾得以沉睡幾小時的時候夢到他。他和我交談,我們一同歡笑、同聚一堂。清醒之際,我又回到夢魘之中——和過去相較之下,現在是一場惡夢。而我思念父親。我指的不是那個即將受審的被告,而是曾經照料我42年的那個人。發現他殘酷的醜惡面之前,我曾經如此愛他。
我如何能夠做好準備,心平氣和地面對他?如何處理內心對於至親的糾結情緒?既憤怒又羞恥,同時卻也心懷同情。我得知他這4年換了3間監獄。我知道他待過哪裡:首先在亞維儂的勒蓬泰(le Pontet),然後是馬賽的博默特(Beaumettes),現在則是沃克呂茲省的德拉吉尼昂(Draguignan)。單獨隔離。
我心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是:他能適應嗎?他會不會因為想念我們、因為孤單、因為被迫與世隔絕而痛苦?緊接著浮現的念頭,卻讓我咬牙切齒:這不過是執行正義而已,看看他對媽媽、對我們、對這個家做了什麼壞事。就讓這個喪心病狂的傢伙自生自滅,他是咎由自取。
我的父親是罪犯。這是個殘酷的事實,我必須學習和這個事實一起活下去。我必須習慣一股撕心之痛從兩端拉扯著我,一端是對於真相與正義的渴求,另一端是我內心仍未消失的、對他的愛。
有時候,我心中會湧現一股被遺棄的感受,那侵蝕我心,壓得我喘不過氣。爸爸,你為何離我們這麼遠?我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告別父親了。事實上,是這場審判喚醒我心中的小女孩—她還未能斬除父親的形影。我害怕自己無法討厭他。或許,這場審判能幫助我以某種方式,向心中的父親徹底訣別。我父親當然還活著,但我或許永遠無法直視他的雙眼,告訴他:他曾經對我多麼重要、又如何毀滅了我人生的一部分。他熄滅了從前的光輝,踐踏了我天生對男性抱持的信心。
我家這樁案件,揭露了一項在法國被嚴重低估的社會現象。發生於社會上、乃至於家庭內的「藥物操控」,比一般所想像的更為猖獗。這套操控模式是性侵者最愛用的武器。關於這現象,目前我們仍舊沒有可靠的統計數據。更不用說,我父親於2020年被逮捕時,沒人提到這件事!
藥物操控難以界定,不容易鑑別,相關數據不足,診斷機制不良,因此受害者孤立無援,而受害人士形形色色,除了女性之外,偶爾也有男性、兒童,甚至新生兒與年長者,涉及所有社會階層。我們都聽過液態搖頭丸(GHB),也就是俗稱的「迷姦藥」,但是誰會想到,下藥者竟是親人,而藥物還是從家裡的藥櫥裡拿出來的?
殺害女性、性侵兒童,近年許多駭人聽聞的事件,全都彰顯一個現象:性暴力案件通常涉及某種特定權力的運作方式,因此這類案件並非個別的單一事件,而是既定體制的慣行。藥物操控也不幸如此:絕大多數的受害者都是女性,而在有資料可供統計的案件當中,70%皆屬性暴力。私生活空間是這類暴力最常觸及的場域。
關於這一點,可參考國家藥品與健康食品安全管制中心(ANSM)的研究結果:2021年,警方根據報案案件轉交的727筆警告當中,有82件屬於藥物操控,我們因此得以概略敘述這些受害者的樣貌:其中多數為女性(69.5%,但比例應該更高),年齡介於20歲至30歲之間。使用的藥物大半是一般常用藥:抗組織胺藥、抗焦慮劑、安眠藥、類鴉片藥物(56%);其次為搖頭丸(MDMA)(21.9%);著名的「迷姦藥」比例很低(4.8%)。下藥者經常是熟人(41.5%),案發現場常是私人空間(42.6%)。
安眠藥、過敏藥、止咳藥等原本應該用來治療的藥品,卻因為其鎮靜效果與肌肉鬆弛效果,而被人移作他用。另一項值得注意的特徵是,受害者經常對此毫無自覺,譬如我母親就是如此。她們完全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家庭暴力原本就特別難以啟齒或採取行動,這類案件的受害者更因記憶模糊而無法指認犯行或加害人。藥物操控非常陰險,難以察覺。加害人因此認為自己不會遭受懲罰,犯行可能就這樣持續幾個月,甚至好幾年都沒人知道。
《你不再是我父親: 既是法國馬贊迷姦犯的孩子, 也是無畏直面邪惡的母親之女, 她如何面對這一切?》
作者:卡洛琳.達里安
譯者:周桂音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25/8/30
內容簡介:驚動法國與全球的集體性暴力、家內性侵及網路犯罪案件,主要加害人與受害妻子之女卡洛琳.達里安以書寫直面傷口和邪惡。不僅為母親發言,也替為數更多的隱形受害者發聲。「身為受害者的孩子,同時也是劊子手的孩子,這份重擔異常沉重。」卡洛琳除了要堅強起來陪伴母親,適時提供她支持,同時也要面對「父親」形象崩毀造成的衝擊。她在家族災厄的泥淖中試圖找回力量,也盼這場悲劇可供法國社會引以為鑑──「藥物操控」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是被低估的問題,因此卡洛琳成立了「#別讓我昏睡:杜絕藥物操控」協會,以呼籲大眾留意類似於母親近年來的身體警訊,當心自己、也照顧家人。家內性暴力案件往往涉及理智與親情、感性間的拉扯,常隱沒在不為人知的暗影中。作者不敢想像卻仍得提出的問題是,多少共犯還逍遙法外?多少受害者不敢或不願出聲?甚至是否有人渾然不知,可怕的暴行早已發生在自己身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