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local 週報/沙烏地與伊朗復交:沙國太子的「中美通吃」布局算計?
本文為「The Glocal 全球政經週報」,以點、線、面三個維度精選分析每週國際大事。The Glocal 提供會員專屬訂閱內容:〈讀者訂閱〉。
本週的The Glocal全球政經週報,議題鎖定在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兩國經中國斡旋後復交,此事表面上看似北京政府施展長袖善舞的外交手段,但實際上「復交」的進展更接近沙烏地阿拉伯計畫「中美通吃」的布局——以沙烏地的立場而言,長年親美政策早已出現暗湧,華府在中東的「美國優先」立場逐漸讓主政的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 al-Saud,外界一般簡稱「MBS」)心懷不滿,轉而與中國加強經貿關係,而與死敵伊朗復交,正是MBS平衡美國影響力的最佳方法。
另一方面,雖然中國冀望從「沙伊復交協議」獲取外交益處,但實質上中國在中東並無軍事影響力,僅僅單憑經濟實力,能夠影響MBS的程度恐怕非常有限,因此沙伊復交一事,真正的焦點其實是落在MBS給予美國的連番難題。
【點】——沙烏地、伊朗復交:
自親伊朗的什葉派胡塞武裝組織(Houthis)2015年攻占葉門首都薩那(Sana’a)總統府、迫使葉門的遜尼派政府下臺,因而觸發持續至今的葉門内戰之後,伊朗和以沙烏地阿拉伯爲首的波斯灣親美國家便一直交惡,沙伊兩國更在2016年宣布斷交,直至上週。
上週五(3月10日),伊朗與沙烏地兩國透過中國政府的調停斡旋,協議在兩個月内重新恢復一般外交管道和一定程度上的外交關係。對中國政府來說,自身是能源消耗大國,當然有動機去插手中東,然而實際上中國的角色、甚至是伊朗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沙烏地阿拉伯實際掌權人、王儲MBS手裡向美國討價還價的棋子而已。
MBS憑藉2017年11月的政變成功鞏固權力後,極欲擺脫過往祖父輩掌權人的親美外交原則,提升沙烏地阿拉伯的外交自主空間。此番沙伊兩國在中國斡旋及見證下簽訂復交協議,固然是展現了中國的影響力,然而更重要的是展示出MBS想要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左右逢源,以保障沙烏地在後烏俄戰爭時代的政經利益,鞏固MBS統治下的沙烏地王室專權。
【線】——MBS的美中通吃野心:
2001年的九一一恐攻後,美國一度指控沙烏地阿拉伯在財政上支持恐怖組織蓋達(al-Qaeda)領袖賓拉登(Osama bin Laden),沙烏地王室因要顧及與國內的瓦哈比派(Wahhabism)烏里瑪的政治同盟關係,並未完全配合美國的要求、斷絕蓋達組織的財政來源,美沙關係開始轉差。
但在2003年美國出兵推翻伊拉克海珊(Saddam Hussein)政府後,伊朗透過核研發力量,支持伊拉克什葉派抗衡美國,使美沙兩國開始擁有「對抗伊朗」這明確共同目標,從而延續軍事聯盟關係,但美沙關係自2010年代開始出現暗湧。
2010年代,美國的頁岩能源開採技術已臻成熟,美國成爲了全球最大產油國,其後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開始致力改善美國與伊朗的關係,加上美國一度在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期間,默許親美的埃及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政府被推翻,也放任親美的巴林王室自行面對政變危機,故此即使美國仍繼續源源不絕給予沙烏地阿拉伯軍事援助,利雅德政府對華府的不滿仍慢慢加深,直至2019年的川普政府時期,沙烏地阿拉伯王室的不安可說是達到臨界點。
雖然川普政府對MBS採取放任態度,延續傳統上美國無條件支持沙烏地阿拉伯的立場,然而沙烏地政府旗下的「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集團」(Aramco)煉油設施在2021年11月,疑似被親伊朗的葉門胡塞武裝組織以無人機空襲,美國卻毫無反應,此事使MBS認為美國不再全面維護沙烏地王室專政及保障沙烏地阿拉伯國家安全。
雖然MBS後來與川普政府取得秘密共識,容許以色列與昔日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國家先後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但當對MBS執政有所質疑的拜登政府2021年上台後,MBS便更開始展露其現實主義外交風格,不再事事顧及美國的利益。
綜觀MBS自從2017年掌權後,見證美國加速轉移外交戰略重心至印太地區,也目睹中國崛起並對中東石油需求大增,當遇上烏俄戰爭加速美中的全球競爭,這一時機正好給予MBS黃金機會實踐其左右逢源的目標。
彰顯MBS野心的標誌性事件,正是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後,MBS沒有理會拜登有關原油增產的要求,反而在同年10月聯同俄羅斯減產,引發拜登和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梅內德斯(Robert Menendez)齊聲批評MBS此舉等同援俄、與美國對幹,雖然美沙沒有宣佈中止軍事同盟,但兩國關係無疑陷入建交以來最差。
【面】——美國與MBS各自的中東布局算計:
既然美國再無法滿足沙烏地阿拉伯的利益,甚至美國政界開始陸續質疑是否值得無條件支持沙烏地王室對內持續高壓統治、外交卻不跟隨美國步伐,沙烏地阿拉伯選擇在此時轉而與中國加強經貿關係,甚至與死敵伊朗復交,正是MBS平衡美國影響力的最佳方法。
中國在沙伊協議中當然有一定的利益,不但外交上能夠彰顯「中國是和平締造者,美國只是戰爭販子」此一宣傳,在經濟層面上,穩定中東的石油資源價格、以及保障伊朗境内從北到南連接往歐盟的物流管道《國際北南運輸走廊》(International North-South Transportation Corridor,INSTC)安全,更是讓需要歐盟市場的北京政府垂涎三尺。
然而,中國在中東地區卻並無任何實質軍事影響力,這一點對沙烏地阿拉伯來說,正正讓沙伊協議的靈活度大大增加。
中國在調停第三方紛爭的經驗不多之餘,在中東地區僅單憑經濟實力,想斡旋任何地緣政治利益糾紛本來就非常勉强。純粹憑藉中國對中東地區的穩定原油需求,能否實質上改變MBS態度,阻止沙伊兩國持續對峙、甚至結束葉門內戰,也成疑問。
復交協議當中,沒有提及葉門內戰的處理事宜,而沙伊兩國深層次的地緣利益爭奪也仍然存在,現階段雙方沒有動機或理由暫停葉門內戰。因此,退後一步來看,沙伊復交除了助中國提升外交形象外,焦點其實是落在MBS給予美國的連番難題。
但是最終對於美國來説,沙伊協議可能造成的實際損失應比想象中更小,對於外交老手拜登來説,中東亂局可控的因素實在太少,將中國政府也拉進這個泥潭裡,對於華府並非壞事。
要應對MBS日漸升級的索求,美國也盡力希望平衡以色列的利益——畢竟,以色列才是美國在中東真正最核心的盟友。在沙伊宣佈復交前兩日(3月8日),《華爾街日報》報導,沙烏地阿拉伯要求美國協助建立民用核設施及提供相關核提煉技術,換取沙烏地阿拉伯同意與以色列建立正常外交關係。雖然以沙建交,對美國和以色列雙方而言都相當具有吸引力,但當條件是用核技術來換取,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就伊朗目前的核進程來看,從華府角度出發,讓沙烏地和伊朗在一定程度上互相牽制,並保留美沙之間的利益關係,也未嘗是壞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