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群 | 楊智強
楊智強
台灣/東南亞
從台灣調查式媒體離職後,2023年重返自由記者(Freelance)生活。固定往返泰國、緬甸與台灣,長期報導緬甸抗爭的故事。並在2024年開始經營「邊境之眼」的緬甸報導新聞網站。
緬甸軍政府2025年8月底宣布,將在12月28日開始舉辦緬甸全國選舉。為了讓這場選舉大戲順利進行,軍政府終止了已經連續延長7次的國家緊急狀態,並在中國九三閱兵時表忠示好,期望讓理念相近的國家背書,承認年底的選舉結果。從一切跡象看來,緬甸並沒有恢復正常。台灣多個NGO跟幾個國際NGO在8月底發起連署信,呼籲台灣政府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處於危險中的緬甸人不被強制遣返回緬甸。切勿因為緬甸表面上解除了國家緊急狀態,就將來台躲避戰災的緬甸族群遣返回國,進而成為緬甸軍政府迫害人權的幫兇。...
2025年3月底,緬甸發生規模7.7的地震,被稱為「瓦城」的曼德勒(Mandalay)災情慘重。曼德勒就是緬甸華人(簡稱緬華)在緬甸中部主要的居住城市之一。原籍緬甸的導演趙德胤在地震發生後,與數十位在台緬華召開記者會,聲淚俱下呼籲台灣社會伸出援手,幫助這個天災人禍接踵而來的國度。在台灣,除了趙德胤之外,HTC前執行長周永明、歌手高明駿以及知名法師釋昭慧都是從緬甸來的緬華。總數約十多萬的緬甸華人族群如何來到台灣?來到這裡後,他們的心路歷程又是如何呢?...
2021年2月1日緬甸爆發軍事政變,以翁山蘇姬為首的民選政府遭到推翻,不願服從軍政府的緬甸人民起義、遁入叢林武裝反抗。台灣的緬甸社群也在第一時間,於台北的自由廣場與新北市中和區的華新街(俗稱緬甸街)舉辦集會活動,跨海聲援在緬甸的反政府勢力。跨海聲援活動剛開始,大多數的在台緬甸社群都對軍政府的殘暴感到憤怒。但時間一久,過往的團結產生質變,在台緬甸社群對於軍政府的態度出現分歧。2021年緬甸政變至今已過了4個年頭,在台緬甸社群對於這場曠日費時的反抗,態度上出現了什麼變化?...
緬甸2021年爆發政變後,衝突從剛開始的抗議獨裁演變為長期武裝反抗。緬甸的新聞自由不斷惡化,2025年無國界記者組織的年度排名中,緬甸在180個受評比的國家裡排第169名。造成如此狀況的原因有二種,第一就是緬甸軍政府透過各種方法(包含引進中國網路監控系統)打壓、箝制新聞自由;第二則是因為戰爭的波及,讓許多地區缺乏電力與網路,讓當地的資訊與戰況無法傳遞給國際社會。那緬甸的媒體人是如何突破這些限制?台灣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
緬甸經歷長年戰亂,盤據在緬甸邊境上的武裝組織與來自中國的犯罪集團合作,讓緬甸邊境叢林成為詐騙園區與毒品工廠的犯罪溫床。其中,靠近金三角地區的佤邦,更是數十年來海洛因、安非他命與K他命等毒品走私至泰國與亞洲各國的來源之一。...
3月28日下午,緬甸中部發生強震(震矩規模7.7、芮氏規模8.2),截至3月29日已知緬甸至少144死、732人受傷,由於震災範圍廣泛,傷亡數字仍有可能增加。本文作者楊智強,現職為自由記者,長期致力於緬甸採訪報導,2024年開始經營「邊境之眼」緬甸報導新聞網站。...
戰事激烈的緬北在今年2025年1月18日,因中國調停讓緬軍與反抗軍達成停火協定。本文透過獨立記者楊智強長期在緬甸戰地現場的觀察,一窺中國影響力在這場幾乎被國際遺忘的緬甸內戰中,發揮了什麼樣的效果?緬甸社會對於中國頻頻介入戰事,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