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紐約哈德遜機廠開發案:全民買單的「富豪城中城」?

2019/06/10 李孟瑄

紐約曼哈頓中城西邊的工業運輸帶,近年突然冒出各式的玻璃帷幕大樓與建築,其中最受矚...
紐約曼哈頓中城西邊的工業運輸帶,近年突然冒出各式的玻璃帷幕大樓與建築,其中最受矚目的還有紐約當前最夯、貌似沙威瑪的打卡地標「Vessel」——這些建設都是「哈德遜機廠開發案」的項目。 圖/法新社

如果你是幾年前來到紐約觀光,在時代廣場拍完照、看完百老匯音樂劇之後,可能完全不會想往西走幾個街區到「哈德遜機廠」一帶——這裡原本是用來停放列車車廂的鐵路機廠與工業用地;但是在2012年之後,曼哈頓中城西邊這個不起眼的工業運輸帶,突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一根根水晶叢一樣的玻璃帷幕大樓。

有人稱之為「超人用冰晶蓋成的孤獨堡壘」,有人比擬為《綠野仙蹤》裡奧茲大帝的「翡翠城」。這座新的水晶城,就是「哈德遜機廠開發案」(或稱「哈德遜城市廣場」,Hudson Yards)——曼哈頓住商娛樂混用的最新巨型都市重劃案。

哈德遜開發案本身就是個工程奇觀。園區的主要用地,是在原有的鐵道機廠之上,再另行搭建鋼骨結構的高架平台;平台之下的機廠則將繼續服務大紐約地區的鐵路系統。哈德遜號稱是美國有史以來,佔地規模最大的複合式私人房地產開發案。紐約上一回大規模的複合式開發案,已經是1930年代建成的洛克菲勒中心,總共佔地22畝;而哈德遜兩期完工後預計佔地28畝,將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城中之城」。

哈德遜號稱是美國有史以來,佔地規模最大的複合式私人房地產開發案,而這裡原本是用來...
哈德遜號稱是美國有史以來,佔地規模最大的複合式私人房地產開發案,而這裡原本是用來停放列車車廂的鐵路機廠與工業用地。 圖/美聯社

哈德遜兩期完工後預計佔地28畝,將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城中之城」。圖為哈德遜第一...
哈德遜兩期完工後預計佔地28畝,將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城中之城」。圖為哈德遜第一期計畫施工時的資料照片。 圖/法新社

開發案分為兩期:東側第一期計畫共有16棟建物,包含商辦大樓、購物商場、豪華酒店、高檔住宅、表演藝術中心以及公共空間;西側第二期計畫尚未動工,預定將再增建更多的住宅、辦公空間以及一間學校。從已完工的第一期廣場往西望去,仍可以看到西側露天的鐵道機廠。

走在這座城中之城裡,很難不被周遭未來感十足的建築奇景給震懾。哈德遜開發案的公共區域自今年3月起已經開放,遊客可以從園區南邊、位於雀爾喜肉品包裝區的熱門景點「高線公園」(The High Line)進入,再一路向北步行、無縫接軌到「哈德遜城市廣場」。

在哈德遜城市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樓叢林之間,一座屋頂頂蓋可以滑動伸縮的視覺與表演藝術中心「The Shed」(開發案中唯一個公有建物)。The Shed看似軟墊一般的金屬外觀,以及支撐滑動頂蓋的巨型滑輪本身就是建築工程奇觀。

緊接著是當前紐約最夯的拍照打卡景點「Vessel」,一座由英國建築師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154個樓梯交織成蜂窩狀的巨型「公共雕塑」。其周遭的玻璃叢林大樓也各有特色:與 The Shed 接壤的圓柱狀住宅大樓「15 Hudson Yards」,跟購物商場兩側的多重三角切面辦公大樓「10 Hudson Yards」、「30 Hudson Yards」形成了強烈對比。

「哈德遜機廠開發案」位於寸土寸金的曼哈頓中城。遊客可以從園區南邊、位於雀爾喜肉品...
「哈德遜機廠開發案」位於寸土寸金的曼哈頓中城。遊客可以從園區南邊、位於雀爾喜肉品包裝區的熱門景點「高線公園」(The High Line)進入,再一路向北步行、無縫接軌到「哈德遜城市廣場」。

▌哈德遜開發案的誕生

哈德遜鐵道機廠(原稱「西城調車場」,West Side Yard)從美國二戰前的私鐵時期,就是紐約地區兩大私鐵——紐約中央鐵路以及賓州中央鐵路——在哈德遜河岸的維修廠與終端車站。1970年代美國私鐵一一倒閉之時,西城調車場與其他鐵路設施一樣收歸公有,為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所有,主要用來存放長島鐵路(Long Island Rail Road)的車輛。

西城調車場在收歸公有並重新設計之時,就已預期到這塊市區寶地的發展潛力。為了充分利用機廠的「土地上空權」(air rights),也在每軌之間預留了足夠的空間,以供往後開發案的高架平台支撐柱所用。

在寸土寸金的紐約,哈德遜機廠的優越位置很難不被相中。重新開發哈德遜的提議,從1980年代就陸續提出,包括建造球場、奧運會場、以及擴建旁邊的會議中心,但都未果。這其中當然有許多政治角力(例如球場的提議本來快要過關,但2005年卻遭紐約州議員蕭佛封殺),但根據美國「區域規劃協會」(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的報告,最終政客與都市規劃者的共識,似乎就是無論建球場或會議中心,在這塊市區寶地都是「不盡理想的使用方式」,商業開發才是解決之道。

重新開發哈德遜的提議,從1980年代就陸續提出,但都未果。對政客與都市規劃者來說...
重新開發哈德遜的提議,從1980年代就陸續提出,但都未果。對政客與都市規劃者來說,在這塊市區寶地,商業開發才是解決之道。圖為哈德遜機廠開發之前的俯瞰圖。 圖/美聯社

位在不斷擴張的曼哈頓中城商業區附近,哈德遜這塊「無人之地」似乎命中注定要被重新開發。1990年代後,新自由主義主導的全球競爭白熱化,紐約為了跟其他全球都市——例如倫敦以及香港——競爭,更積極思考如何獲得更多頂級、奢華的商辦空間。

2001年911事件摧毀了世貿雙子星大樓,同時摧毀了眾多的辦公空間;同年,億萬富翁彭博(Michael Bloomberg)當選紐約市長,並乘著彼時「商業開發」的聲浪,核准了哈德遜開發案。彭博市府於2005年重新區劃西城調車場,從低密度工業區區劃成高密度綜合使用區,正式啟動了哈德遜開發案。

選擇哈德遜機廠作為開發案,有其聰明之處。1960、70年代左右開始的大型都市更新計畫,往往需要拆除社區、迫遷居民。但哈德遜機廠除了停放地鐵列車以外,基本上就是無人之地,少了與居民或社運人士角力,似乎更人道、更乾淨俐落——把骯髒的鐵道覆蓋起來蓋大樓,看似是最一石二鳥的解決方案了。

2001年911事件摧毀了世貿雙子星大樓,同時摧毀了眾多的辦公空間;同年,億萬富...
2001年911事件摧毀了世貿雙子星大樓,同時摧毀了眾多的辦公空間;同年,億萬富翁彭博(Michael Bloomberg)當選紐約市長,並乘著彼時「商業開發」的聲浪,核准了哈德遜開發案。 圖/路透社

▌全民買單的富人樂園?

商人出身的彭博市長信奉新自由主義,或許是鑒於紐約1970年代市政的官能不良,彭博認為一座城市不向前發展,就是倒退,並深信私人企業比起政府更有效率、更會蓋、更會賺錢,政府所要做的,就是提供私人企業一展長才的機會。

在此邏輯之下,哈德遜開發案的開發模式採取私人包發、私人營運。哈德遜開發案完全由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房地產開發商——瑞聯集團(Related Companies)以及牛津地產(Oxford Properties Group)——主導。

紐約市政府宣稱:這是最有效率的開發模式,私人開發商自籌資金,讓開發案自己錢滾錢。不過《紐約時報》於今年3月的一篇報導卻也指出,根據「新學院」(The New School)的調查分析,紐約市政府前前後後,總共給了哈德遜開發案將近60億美元(約1,884億新台幣),包含企業減稅及其他協助。

其中24億,花在將7號地鐵延伸到哈德遜園區,12億拿來蓋公園以及公共空間,3億多則是幫開發商付債券利息,而企業減稅本身截至2019上半年已經超過10億。往後開發的地產也可繼續享有40%的稅額減免。

《紐約時報》指出,紐約市政府前前後後,總共給了哈德遜開發案將近60億美元(約1,...
《紐約時報》指出,紐約市政府前前後後,總共給了哈德遜開發案將近60億美元(約1,884億新台幣),包含企業減稅及其他協助。 圖/路透社

雖然瑞聯集團的總裁羅斯(Stephen M. Ross)隨即在《華爾街日報》的訪談中反擊說道,政府給的節稅方案不過是「利誘」企業進駐、幫助開發,而且節稅方案在瑞聯集團雀屏中選、成為開發商之前早就拍定,並不是圖利企業。

但他的反擊並沒有回答到批評者的根本問題:為什麼政府需要花這麼多納稅人的錢,來幫助建造一座「富人樂園」?如果政府可以花24億專門為哈德遜開發案蓋一座地鐵站,為什麼不好好維修已經快要瓦解的老舊地鐵系統?為什麼企業不自己出錢蓋大樓,需要政府花大錢補助?

政府及開發商宣稱,這樣的開發模式對社會大眾的「利益」,不外乎就是透過利誘私人企業進駐,創造就業機會。但有批評者認為,不論企業誓言能創造多少工作,私人企業仍是最終的獲利者,就業機會不是企業施予社會的「恩惠」,並不能以此作為挪用公帑的理由。更何況有報導指出,進駐哈德遜開發案的廠商,許多不過是由曼哈頓中城轉移過去,真正「創造」出多少就業機會,還有待觀察。

新蓋的地鐵站唯一目的就是服務這座翡翠城,那對於每天需要面對老舊地鐵誤點、停駛的通...
新蓋的地鐵站唯一目的就是服務這座翡翠城,那對於每天需要面對老舊地鐵誤點、停駛的通勤者呢?圖為紐約前市長彭博2013年時出席紐約7號地鐵延伸的開通儀式。 圖/美聯社

哈德遜開發案所引發的核心爭議,在於都市政策究竟該為誰服務?雖然開發案因政策要求,有提供4,000多戶政府補助的社會住宅,但對於每天為天價房租苦惱的大多數紐約客來說,這應該只是杯水車薪;而新蓋的地鐵站唯一目的就是服務這座翡翠城,那對於每天需要面對老舊地鐵誤點、停駛的通勤者呢?

這樣的開發模式,顯示在新自由主義邏輯運作之下,政府漸漸失去計畫能力,將決定城市未來的重責大任交付給盈利企業。以哈德遜開發案為例,紐約市政府基本上已經放棄了由政府主導都市計劃。

私人企業主導的城市規劃,風險在於把都市政策大幅導向營利取向。瑞聯集團更是顯然要複製新加坡或杜拜的發展模式,為富人打造新樂園。雖然羅斯稱進駐的商家包括「平民選項」的H&M或速食店Shake Shack,但一眼望去,大部分的商家仍不外乎是Cartier、Dior、Fendi、Neiman Marcus等精品;而開發案中的頂級住宅,除了政府要求的補助住宅之外,每戶要價都是幾百萬美元起跳,價格勘比中央公園南側新興的「億萬富翁街」

另一個危險則是:「公共空間」如何被重新定義?雖然市府要求開發案必須有一半是「開放空間」,但「開放空間」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幾乎全由開發商決定。

瑞聯集團更是顯然要複製新加坡或杜拜的發展模式,為富人打造新樂園。圖為哈德遜園區商...
瑞聯集團更是顯然要複製新加坡或杜拜的發展模式,為富人打造新樂園。圖為哈德遜園區商場開幕日的盛況。 圖/美聯社

▌Vessel:不「公共」的公共藝術

以巨型的階梯「雕塑」Vessel為例,乍看之下,赫斯維克似乎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公共藝術巨作。縱橫交織的階梯組成的蜂窩,不僅讓人不禁停下來拍照,不同於一般「請勿攀爬」的公共藝術,Vessel更邀請遊客向上攀爬。然而在瘋狂拍照、在 Instagram 打卡之後,這座雕塑標示的都會意象又是什麼?

「公共階梯」本身在紐約已然形成一種特殊的公共空間,走在紐約街頭,時常會看到人們休憩於台階之上,不論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例如大都會博物館紐約市立圖書館前的台階,或哥倫比亞大學的「大階梯」——或者刻意規劃、提供觀賞都市景觀的「觀眾席」——例如時代廣場的紅色台階、高線公園上的階梯劇場——這些階梯都提供一種開放式、與城市互動的場域。

但進入Vessel這個「公共階梯」,事前要預約(或者一早排隊)本身就有排他性,而攀爬Vessel的唯一目的不外乎拍照打卡,沒有休憩、沒有社會互動。有評論者稱這個作品不僅是「通往無處的天梯」,更是「自戀的假公共空間」;Vessel正式開放之後,更被揭發所有遊客在此拍下的照片,版權屬於創作人赫斯維克所有。

需要提前預約、拍照還有版權疑慮的Vessel,還能被稱為「公共空間」嗎?或許Vessel象徵的,更多是一種與城市整體脫節、一場封閉的體驗。

有評論者稱這個作品不僅是「通往無處的天梯」,更是「自戀的假公共空間」;Vesse...
有評論者稱這個作品不僅是「通往無處的天梯」,更是「自戀的假公共空間」;Vessel正式開放之後,更被揭發所有遊客在此拍下的照片,版權屬於創作人赫斯維克所有。 圖/美聯社

▌亞馬遜與哈德遜

另一個與哈德遜開發案同時並進、政府力推的大型開發案,就是原訂落腳紐約皇后區長島市(Long Island City)的「亞馬遜第二總部」(Amazon HQ2)。亞馬遜在今年2月宣布取消紐約第二總部之前,紐約州政府曾承諾給予30億美元的各種稅賦優惠,也與哈德遜開發案一樣受到強烈批評。但為什麼亞馬遜明明拿的比哈德遜來得少,卻面臨截然不同的命運?

這其中牽扯複雜,但其中重要原因,是哈德遜被揭發的60億雖然更多,但之中包含了眾多模糊地帶的間接補助(包括興建地鐵與公園等),不是一筆顯而易見的鉅款,在今年3月《紐時》揭發之前更鮮為大眾所知;更重要的是,亞馬遜是以「單一企業進駐」之名收受稅金獎勵,但哈德遜卻是以「都市規劃」包裝,雖然包藏獲利之心,但表面上看上去似乎「名正言順」。

此外,亞馬遜直接受到紐約左派草根運動批評,尤其美國左派政治新星、皇后區的新科聯邦眾議員歐加修-寇蒂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上任後,更帶領皇后區居民與社運人士,抗議亞馬遜進駐後會讓周邊房租、物價水漲船高,排擠當地勞工階級住民;但哈德遜週遭的勞工社區早已消失,迫遷疑慮較少。

如果哈德遜開發案標示著未來城市的寓言的話,那城市的未來可能會是慘不忍睹的。富人持續往封閉的聚落靠攏,甚至像反烏托邦式電影一樣往天際移動,然後讓其餘年久失修的城市自生自滅。當然這樣的想像可能過度誇飾,但哈德遜這座「城中之城」顯然已有幾分這個意味——這樣的城市,是我們想要的未來都市嗎?

富人持續往封閉的聚落靠攏,甚至像反烏托邦式電影一樣往天際移動,然後讓其餘年久失修...
富人持續往封閉的聚落靠攏,甚至像反烏托邦式電影一樣往天際移動,然後讓其餘年久失修的城市自生自滅——這樣的城市,是我們想要的未來都市嗎? 圖/Hudson Yards New York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市民抵制發大財?誰逼Amazon撤資「紐約第二總部」計畫

美國巴別塔(上):芝加哥,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樓」的誕生

李孟瑄

芝加哥大學人文碩士,目前正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藝術史博士。喜歡在城市裡漫遊,更愛從建築與藝術看人類的大道理。

作者文章

以巴相關爭論與衝突已延燒至美國校園,圖為4月30日紐約市警察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校園...

在美國哥大校園見證的抗爭衝突:警察進入校園,為何觸犯大忌?

2024/05/08
聯合國理事長表示全球暖化已經進入滾燙期,圖為 2022 年8 月,一位民眾在洛杉...

還能躲去哪?都市發展與全球暖化熬成的「滾燙美國」

2023/08/28
當代幾乎奉珍雅各為「反都更祖師母」;要談珍雅各的都市理論,就必須談她與摩西斯的攻...

凝視珍雅各:「反都更祖師母」的美國戰後城市保衛戰

2020/01/16
芝加哥長年來都有著「雙城記」的封號,是美國貧富差距以及種族隔離最嚴重的大城市之一...

暴力城市的誕生:芝加哥「超貧民窟化」的罪惡循環

2019/12/27
當總統前的房地產大亨川普。1985年,川普曾計畫要開發曼哈頓西區,建造一座「電視...

一柱擎天Great Again?「川普大廈」的建築不美學

2019/08/02
紐約曼哈頓中城西邊的工業運輸帶,近年突然冒出各式的玻璃帷幕大樓與建築,其中最受矚...

紐約哈德遜機廠開發案:全民買單的「富豪城中城」?

2019/06/10

最新文章

基層公務員對個案的投入,有時帶有同情及憐憫,也有時是帶著懷疑和敵意。示意圖,美國...

誰讓公務員生了病?濫用政府資源,讓基層公務員變冷漠的美國個案故事

2024/11/26
薩伊德多次在《音樂的極境》中指出古典音樂名家的演出未臻理想之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大牌音樂家一定讚?拒絕迷思、超越舞台的薩伊德樂評《音樂的極境》

2024/11/22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