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震災遺跡該不該拆除?311東日本大地震五周年的思考

2016/03/10 野島剛

<center><table width=
大川小學 © 美聯社
「世界上,有不少問題是很難輕易給出答案...」

文字.野島剛

世界上,有不少問題是很難輕易給出答案。2011年3月11日的「那一天」,就要邁入第五年了,日本東北地區的民眾正面臨著一個難題,同時,這也是其他國家都會面臨到的同樣引人深思的問題。

一旦遇上大型災害摧毀了建築物,遺留下的殘骸是該保留還是拆掉?

這些建築物被稱作「震災遺跡」。特別是在東日本大地震中,有不少地方是整個城鎮都被海嘯沖毀,民宅幾乎都被沖走,但是學校和高樓等構造結實的設施則幸免於難,有一部分被保留了下來。當地人為了重建復興,計畫將整個街區遺址進行再建時,就面臨了「是該拆掉它們,還是保留下來」的一大難題。

位於宮城縣石卷市的大川小學舊校舍,在海嘯時有84人遇難,其中大部分是孩子。這裡距離學校東北方的河口有四公里遠,過去未有因為大地震而遭遇海嘯的記錄,因此在避難措施上非常遲緩,導致這次許多孩子不幸罹難了。

我從那個河口步行到大川小學,想要實際感受四公里的距離有多遠,當大川小學映入眼簾,我慢慢走近,看到周圍拉起了封鎖線,並排豎立著幾塊慰靈碑,一旁還有當地居民寫的告示牌:「請不要對著慰靈碑拍照」。據說,曾有從外地來此參觀的人,一下巴士就跑過來拿著相機拍照,引起當地居民的反感。告示牌似乎印證了這一點,無聲地抗議著這樣無禮的行為。

或許,我也是被討厭的其中一人吧,收起了相機,內心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我仍必須繼續採訪下去。我在慰靈碑前雙手合十,為亡靈祈禱了一分多鐘,接著我進入小學的校園裡。教室的椅子、黑板都還在,曾經在這裡唸書的80多位孩子被捲進滾滾海嘯一去不返,小小的生命嘎然而止,原本充滿歡笑聲的校園一片靜默,想像著這般場景就不禁紅了眼眶。

<center><table width=
四公里(大川小學)© 美聯社
從東北河口到大川小學有四公里遠。我步行到小學,實際體驗這幾公里的距離。慢慢地,大川小學映入眼簾。

<center><table width=
花束(大川小學)© 歐新社
小學部分構造結實的設施逃過地震與海嘯的摧殘,現在還由封鎖線圍繞著。最外圍豎立著慰靈碑,而往裡頭走,裡面搭著一座三層架子,上面擺放致意的花束。

<center><table width=
記憶的重量(大川小學)© 野島剛
校舍空蕩蕩的,卻承載著「痛失親人」的災難記憶。這樣一棟令人唏噓不止的建築物,我們要如何面對它?今後,它究竟應該被後人賦予什麼樣的意義?

<center><table width=
殘留(大川小學)© 美聯社
一陣天搖地晃後,海嘯無情地捲走八十多名正在上課的孩童,只留下零星的課桌椅。

然而,我還只是個旁觀者,卻沉浸在如此的感傷之中,何況是對當地居民們來說,這裡承載著「痛失親人」的災難的記憶。有很多失去孩子的家長們主張把學校拆掉,也有人批評學校的避難措施不足而訴諸法律行動。其中,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雖然大川小學已經搬遷到其他場所,但孩子們當中有越來越多人希望其遺跡能在舊址上得以保留。

這個月13號,石卷市舉辦了一場公開聽證會,聽取居民們的意見。311大地震當時還是個五年級學生的女生,她在電視畫面前這樣說到:

希望保留大川小學,讓那段記憶不會隨風而去,一直傳遞下去。為了今後的防災對策,舊校舍是絕對需要的。

相反地,大人們覺得舊校舍是「喚起痛苦的回憶」,聽證會上的反對聲浪也此起彼落。

去年秋天,石卷市針對當地居民做了一項問卷調查,要求「拆除」校舍的人占54%,稍微超過希望「保存」遺跡的人。在意見不一致的背景下,市政府決定在三月下旬做出最終結論。有讓大家都滿意的答案嗎?保留一部分牆壁——這樣的方式或許是雙方各退一步後的最終選擇吧。

<center><table width=
歧見(大川小學)© 路透社
該拆除?還是保留?大川小學幸運活下來的家長與學生,雙方各存不同的想法。避開被喚起痛苦回憶,與保留建物做為今後防災應變的警惕,這不是一個單純二選一的課題。

<center><table width=
停止(大川小學)© 美聯社
大川小學牆上掛的鐘,雖然不像閖上中小學的時鐘一樣,準確地捕捉到震災的2點46分,但許多生命依舊在五年前「那一天」的「那一瞬間」,尬然而止。

震災遺跡的主要意義在於承載了「留給後世的教訓」、「追悼」、「防災的象徵」等寓意。以「留給後世的教訓」、「追悼」這層含義來說,在日本普遍會聯想到廣島原爆圓頂吧。正中核爆中心正下方的建築物奇跡般地存留下來,以此為原型將周邊建成公園,還設立慰靈碑、資料館等,並被指定為世界遺產。

當然,在311大地震中有些地區遭受到毀滅性的破壞。像是宮城縣內面朝三陸海岸的名取市閖上地區內,有些地帶海拔零度,半數以上的民宅都被海嘯沖走,完全被夷為平地。我在震災發生後三個月時訪問該地,當時慘重的受災情況讓人觸目驚心,我完全驚呆在那裡動彈不得。見證了人類的脆弱和自然的威猛,讓我不得不思考我們的社會是建立在一個怎樣脆弱的地基之上。

可是倖存下來的閖上中小學的震災遺跡,則是在去年秋天決定全部拆除。我來到了閖上,拜訪閖上的中小學時,校舍的時鐘指標停在震災發生時的2點46分,這讓我心情沉重,我覺得無論如何應該把這個學校保留下來。然而,依照當地居民的意向,閖上中學雖然暫時把時鐘保留了下來,但已經開始施工,著手拆除建築物。

另一個例子是宮城縣氣仙沼市的大型漁船「第18共德丸」,在海嘯中被沖到市內的街區。2013年,根據氣仙沼市的決議,這艘著名的漁船也面臨了被拆解的命運。在漁船拆解前,到訪此地的日本民眾和外國人一定會過來看一看,據說當地的商業街也因此受益。最初,當地的氣仙沼市也透露出想要保留該漁船的意向,但是根據市政府實施的民意調查顯示,反對保存漁船的超過了七成,因此決定拆掉,反倒是外地人對於漁船被拆解感到惋惜。對當地人來說,被海嘯沖上岸的大型漁船,本身不是一個紮根於此的存在,無論如何也抹不去這種突兀感。為了追悼亡靈而保留下來的設施逐漸變成了觀光地,引起了當地人的不滿,這一點是可以理解。但是,基於「教訓」、「追悼」的目的而保存,和變成觀光地吸引很多人來訪,這兩件事未必是完全矛盾的。

當然,有的地方政府還是決定保留震災遺跡,像是大地震時40人罹難的岩手縣大槌町的原市政廳舍。去年8月,當選町長的平野公三明確表示要「年度內拆掉」,可是到了12月,町議會提出意見書,認為「沒有其他追悼設施」、「拆掉的論證不充分」等理由駁回拆除案,決定保留市政廳舍。後來,議會經歷了改選,認為會「影響災後復興士氣」而贊成拆掉它的「解體派」,和認為它是「重要的防災教育基地」的「保存派」相比,顯然是後者占上風。

<center><table width=
動工(閖上中小學)© 野島剛
宮城縣的閖上地區被海嘯夷為平地,而倖存下來的閖上中小學,也由當地居民決定,在去年秋天動工拆除。

<center><table width=
第18共德丸(宮城縣氣仙沼市)© 美聯社
從外頭被海嘯掃進市區的漁船,從來就不屬於氣仙沼市,如今成為觀光客必訪之地,看在當地人眼裡,或許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吧。

<center><table width=
去留(宮城縣南三陸町)© 美聯社
作為能適時宣導防災意識的防災對策廳舍,逃過被拆除的命運。下次決定這棟建築物去留的時刻,將會是在20年之後。

除了上述之外,有些地方的震災遺跡要何去何從,其結論可能就留給下一代去判斷。宮城縣南三陸町的防災對策廳舍有43人罹難,當地一度決定要拆掉它,但是宮城縣主張保存遺跡的有識之士會議認為「它的宣傳效果不亞於廣島原爆紀念館」。因此,去年宮城縣決定,在2031年之前,也就是震災發生後的20年間,決定將這處設施收歸縣政府所有,屆時再判斷是否繼續保存。

如果把目光轉向海外,2004年在印尼蘇門答臘海域的地震引發了巨大海嘯,導致16萬人喪生。在班達亞齊州境內,被海嘯損壞的醫院,以及被沖上海岸線三公里多的大型船隻都原封不動地被保存下來了。據說吸引了很多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經濟效益顯著。

2008年發生的中國四川大地震,綿陽市北川縣損壞的街區作為中國最大的地震遺跡「北川地震遺跡」被保留了下來。震後第二年,超過700萬遊客到訪,經濟效益換算成日元超過243億日元。可是,急於把災區遺跡變成觀光地的做法也引來不少批評,比如影響到當地居民搜尋親人遺體和回收財產等,問題層出不窮。

回過頭來,看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受災嚴重的神戶港美利堅碼頭,有一部分的原樣被保存下來。「神戶港美利堅公園」可供民眾參觀,其中還設有展示室,記錄了神戶受災情況,災後重建的道路等,這裡似乎發揮了紀念碑的功能——防止震災的慘痛記憶被世人遺忘。

我想「災區的觀光化」不應該被過度美化,但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如上面介紹的例子,無論是多麼受歡迎的景點,對於當地居民的情感可能是一種傷害,就像是在傷口上灑鹽。只是,災區的重建需要預算,遊客能給當地帶來經濟效益,所以也非常重要。另外,震災遺跡如果能順利改造成觀光景點的話,災害的記憶不但不會被淡忘,反而能夠幫助提高支援災區的可持續性。從世界範圍來看,圍繞災區是否應該觀光化,災民之間的意見分歧,尤其是涉及尚未褪去傷痕的東日本大地震災區,更需要謹慎的論證和優先顧及當地居民們的情緒。

我曾經採訪廣島原爆紀念館,當時查閱各種資料的過程中,最令我吃驚的是,當初在市議會裡對保存原爆紀念館抱持消極態度的意見佔主流,後來經過市民組織的不懈努力,在原子彈投下20年後,也就是1966年,原爆紀念館才最終決定要永久保存,至今仍有大批遊客從世界各地湧入,追悼原爆的犧牲者,哀悼並且祈禱世界和平。要得出理性的結論,或許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吧。

<center><table width=
防災對策廳舍(宮城縣南三陸町)© 美聯社
2015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東日本大地震第四周年,陽光灑在被保留下來的防災對策廳舍上。每年的紀念,就是要防止震災的慘痛記憶被世人遺忘。

轉角專題:五年過後的『三.一一』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轉角專題】三.一一,五年過後

蔡亦竹/311震災日記:作為受災戶,我的七日談

阿潑/災區裡的孤獨死:別斷了連結的生命線

蔡亦竹/311,一場國難帶來的轉捩點

鳴人堂/311強震後樂天隊如何凝聚人心,走出傷痛?

最新文章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示意圖,巴黎著名餐廳Chez L 'Ami Louis內,一名服務生端著招牌薯條...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