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中國從挫折到攻擊:中共喉舌「鍾一平」如何建構賴清德的負面意象

2025/07/02 倪世傑

圖為總統賴清德2024年8月23日,赴金門參加823砲戰66週年紀念活動,於太武山公墓主持追悼典禮、參加遺族午宴。 圖/美聯社
圖為總統賴清德2024年8月23日,赴金門參加823砲戰66週年紀念活動,於太武山公墓主持追悼典禮、參加遺族午宴。 圖/美聯社

在兩岸關係高度緊繃、國際情勢急遽轉變的背景下,中共喉舌《人民日報》評論員「鍾一平」,自賴清德就任台灣總統翌日即發表第一篇重砲評論,在13個月中撰寫八篇對準賴清德的政治攻擊評論文。

「鍾一平」是《人民日報》編輯部的一個筆名,隱含意是「共中央級事務論」(中、一、評),其最早於2015年2月就出現於該報人民論壇上發表題為〈要做實幹家 不做清談客〉的八股文章。

10年後的2025年,這個筆名重出江湖,其名聲雖不若長期評論國際時政的「鐘聲」(筆名由來:國之)以及宣揚中共黨建的「任仲平」(筆名由來:民日報論),但由於其係在賴清德就任總統翌日,《人民日報》就大刺刺地刊登〈台獨工作者一紙空文賣國禍台〉一文,才讓人又注意到這是否又是一個重新出土、專門評議所謂「台灣當局領導人」的筆名。

本文以「鍾一平」的系列評論為研究文本,探討其語言中如何系統性建構賴清德的負面意象,並如何透過「國家背叛者」、「戰爭挑釁者」、「中華民族墮落者」等標籤,導向群體型道德基礎中的忠誠、權威與聖潔的認知框架。透過社群網絡分析與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s Theory, MFT)結合,我們得以辨識出這些評論並非單純謾罵,而是中共在對台整體政策長達十餘年失利的情況下產生的心理挫折中,所進行的一種象徵性攻擊與群體動員行動。

賴清德就任總統翌日(2024年5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鍾一平的〈台獨工作者一紙空文賣國禍台〉一文。圖為《人民日報》微博在5月23日發出的社群貼文,實際上原文已於5月21日刊登。 圖/《人民日報》微博
賴清德就任總統翌日(2024年5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鍾一平的〈台獨工作者一紙空文賣國禍台〉一文。圖為《人民日報》微博在5月23日發出的社群貼文,實際上原文已於5月21日刊登。 圖/《人民日報》微博

▌「鍾一平」八篇評論,皆對應賴清德的重要講話或重大政策宣示

從2024年5月到2025年6月底,「鍾一平」前後也不過發了八篇評論,然每一篇都對準了賴清德與賴清德當局的動態。賴清德在國慶雙十演說後三日,次篇〈賴清德「新兩國論」借殼上市 「台獨」危害台海和平〉立馬就來報到了。在10月25日「臺灣光復節」當日,賴赴金門古寧頭參加「古寧頭戰役75週年」紀念活動,呼籲世世代代要共同努力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不能也不會讓任何外部勢力改變台澎金馬的未來,老共又不爽了,鍾一平發了〈合力剷除「台獨史觀」這顆「毒瘤」〉這第三篇文,指賴在「臺灣光復節」當日不紀念這個日子就是企圖抹去這段歷史,充滿殖民主義的台獨史觀必然遭到唾棄云云。

之後,鍾一平消沈了五個月,直到賴清德表示將恢復軍事審判制度等17項國安因應策略,以及將中國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的「313國安談話」後,中國針對此對台進行全套的文攻武嚇,鍾一平分別於3月底與4月初連發三篇專文,直指賴為集「危機製造者」、「戰爭製造者」與「麻煩製造者」三者於一身的台獨份子,而中國同時於2025年4月1-2日舉行另一場名為「海峽雷霆—2025A」的圍台軍演。

第八篇——也就是最近的一篇,於6月24日發表,係回應賴於前日發表的「國家安全十講」首場「國家」

這八篇評論文的對象相當明確,就是瞄準了賴清德。但除這之外,鍾一平還透露了哪些訊息?以下我們通過社群網絡分析的方式,爬梳這八篇評論文究竟在幹譙些什麼。

鍾一平的八篇評論,皆對應賴清德的重要講話或重大政策宣示。 製圖/作者倪世傑
鍾一平的八篇評論,皆對應賴清德的重要講話或重大政策宣示。 製圖/作者倪世傑

▌「鍾一平」八篇評論文的社群網絡

先簡介研究資料與方法。文本就是這八篇評論文將其拆分成194句的語料庫,每篇從21-27句不等。之後,經過去除停用詞、以及出現次數<=3的詞彙後,餘下的名詞共88個,據此製作魯汶(Louvain)社群分析圖。總共分成五大社群,社群的規模大小依據A-E的英文順序。五大社群的內容如下:

社群A 中國「國家統一」的正當性敘事

社群A的主要關鍵詞如下:「分裂」、「台灣」、「中國」「一個中國原則」 、「全體中華兒女」、「 台獨分裂勢力」、「 中華民族」、「國家統一」、「國家主權」與「台獨分裂分子」等等。

本社群強調兩岸同屬一中,堅決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大義,主張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統一是歷史必然。文中強烈批判「台獨分裂勢力」背離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強調國家主權與民族福祉不容分裂,台灣前途應由14億中國人民共同決定。呼籲堅守「一個中國原則」,以最大誠意追求和平統一,但對「台獨圖謀」絕不容忍,強調祖國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

社群B 「台獨」勢力的危險化與污名話語

社群B的關鍵詞包括「谬论」、「倚外谋独」、「以武谋独」、「台独」、「赖清德」、「外部势力」、「战争制造者」與「血脉」等等。

本社群著重抨擊賴清德「倚外謀獨、以武謀獨」的行徑,指其挾洋自重、煽動對抗,實為賣台投靠、製造戰爭的危險人物。言論中強烈批評其操弄民主幌子、扭曲歷史、妄圖推動台獨國際化,將其描繪為「麻煩製造者」、「危險製造者」、「戰爭製造者」。此社群堅持兩岸同根同源、文化血脈難斷,斥責其割裂文化認同、危害台灣民眾福祉,終將淪為外部勢力的棄子與歷史罪人。

圖為2023年1月3日,北京街頭的民眾在閱讀報紙。 圖/美聯社
圖為2023年1月3日,北京街頭的民眾在閱讀報紙。 圖/美聯社

社群C 批判「去中國化」與「文化台獨」的話語戰

社群C的關鍵詞包括「 互不隸屬」、 「日本」、「殖民」、「台獨分裂立場」、「九二共識」、「新兩國論」與「 台獨史觀」等等。

本社群主要批判賴清德推行「文化台獨」與「新兩國論」,指其否定「九二共識」,扭曲歷史、鼓吹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妄圖透過美化殖民史、模糊光復意義來構建「台獨史觀」。文本將此視為自斷文化根脈的行為,並指責其為外部反華勢力的工具,危害兩岸民族認同與國家統一,終將被歷史與中國清算。

社群D 賴清德「戰爭製造者」意象建構

社群D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交流」、「破壞」、「 和平」、「戰爭」、「主流民意」、「威脅」與「綠恐謀獨」等等。

本社群聚焦批判賴清德的國家安全政策,指其煽動戰爭氛圍、推升兩岸對立,違背島內主流民意。文本強調「台獨即戰爭」,抨擊賴清德推動的國家安全政策係「綠恐謀獨行動方案」,將中國視為敵對勢力,挑釁對抗、製造危機,嚴重破壞台海和平與兩岸交流,將台灣民眾推向戰爭邊緣,背離和平、發展與合作的社會期待。

社群E 中國歷史主權正統性的道德敘事

社群E的關鍵詞包括「一個中國」、「 歷史」、「 法理」、「事實」、「 數典忘祖」與「分裂國家」。

本社群強調「一個中國」的歷史與法理正統,宣稱台灣自古屬於中國,兩岸血脈相連、文化同根,任何數典忘祖、背叛祖國、主張分裂的人終將遭受人民唾棄與歷史審判。批評「台獨史觀」為歪曲歷史、背棄民族大義,將其比擬為毒藥與殖民遺緒,並指責賴清德試圖割裂兩岸情感與文化為徒勞之舉,終將自曝其賣國本質與歷史罪責。

從政治上,此五大社群展現對賴清德與台獨勢力的全面打擊,鞏固「一中」體系下的國家正當性;外交上則透過醜化「倚外謀獨」策略,削弱台灣對外拓展空間;文化上強調歷史正統與血脈相連,構築統一敘事下的民族認同,形成法理、情感與道德並進的統戰話語體系。然而,這五個社群不只是主題不同,更反映了多層次話語策略:

社群A與E屬於「大敘事」建構,透過歷史、法理與民族大義打造國家正當性;社群B與D運用「情緒動員」與「敵我劃界」策略,將賴清德與台獨塑造成中國與國家統一目標的威脅與敵人。社群C則是「文化霸權與史觀鬥爭」的表現:搶奪歷史記憶與集體認同。對中國內部宣揚中華民族主義與堅決反台獨、堅持國家統一的目標,也向國際社會與台灣民眾傳達「台獨=戰爭」、「美國靠不住」等敘事,意圖削弱國際與台灣內部對賴清德政府的信任與支持。

製圖/作者倪世傑
製圖/作者倪世傑

▌「鍾一平」對賴清德的意象建構(image building)

國家領導人形象建構是指政府或政治人物通過媒體、公關與視覺符號等手段,有意識地塑造其在公眾心中的「認知輪廓」。這一過程不僅影響民眾對領導人的信任與支持,更深刻地作用於政策接受度、政治參與及國際輿論。這尤其在突發事件或信譽危機中,如舉辦記者會、下鄉與民眾打成一片就為領導人通具體行動建構形象建構工具,可以迅速轉移負面焦點、樹立「負面可控」的印象。

換個角度看,敵人同時亦能夠建構對手的意象。中共傳媒系統性地塑造賴清德這個對手的意象,也毫不意外地,都是以負面意象為主。經故調查,在這八篇評論文中可分出如下的12種負面形象:

  • 「台獨分裂分子」:指推動台灣獨立、分裂國家,蓄意破壞兩岸統一,危害國家主權。
  • 「外部勢力勾結者」:指與外國勢力勾結,謀求「台獨」,出賣台灣利益。
  • 「戰爭製造者」:指通過軍事挑釁與「台獨」策劃,引發戰爭危機。
  • 「政治壓迫者」:指通過權力壓迫異己,推行「綠恐」。
  • 「偽善者」:強調說一套、做一套。指假裝追求和平或民主,實則推行「台獨」和對抗政策。
  • 「危險製造者」:指製造兩岸對立與戰爭風險,威脅台海和平穩定。
  • 「騙子」:指通過虛假言論和歪曲事實,欺騙公眾以推廣「台獨」立場。
  • 「數典忘祖者」:指否定台灣光復歷史,美化殖民統治,背叛民族/國族根源。
  • 「兩岸和平破壞者」:指通過「台獨」行動破壞兩岸和平與交流的罪魁。
  • 「台灣民生利益出賣者」:指犧牲台灣經濟與民生。
  • 「麻煩製造者」:指製造社會與政治混亂,帶來麻煩與不安。
  • 「台海危機製造者」:指製造台海緊張局勢,增加衝突與危機風險。

製圖/作者倪世傑
製圖/作者倪世傑

「台獨分裂分子」是鍾一平建構的主導意象,共出現51次,遠高於其它類別,佔總意象標籤 (129) 約 39.5%,顯示評論核心聚焦於將賴清德塑造成「台獨分裂分子」。這一趨勢在八篇貼文中均得以覓得其蹤跡,是界定賴清德的「主旋律」。

「外部勢力勾結者」與「戰爭製造者」是次要意象。兩者合計29次,約佔22.5%,強調賴清德與「外力勾結」及引發戰爭的風險。隨著軍事緊張與賴清德的國際互動增加,這一意象被強化。

負面特質多元化是鍾一平建構賴清的意象中的一個特點。偽善者 (9)、政治壓迫者(9)、危險製造者(8)、騙子(7)、數典忘祖者(6) 等頻率介於 6-9,總計約 30%,反映評論從多角度攻擊賴清德的人格與政策。隨著時態發展,一些新的意象標籤也出現了。313國安談話後,「政治壓迫者」的標籤出現了;賴清德進行「團結國家十講」後,賴清德又多一個「台灣民生利益破壞者」的角色。

鍾一平對賴清德的負面意象建構,集中於「背叛國家」、「挑戰權威」與「破壞團結」等群體型道德基礎,恰巧能夠對應到「道德基礎理論」中的「忠誠」、「權威」與「聖潔」,藉此強化其保守政治話語的正當性。

製圖/作者倪世傑
製圖/作者倪世傑

▌從價值偏好看政治攻擊的道德正當化:道德基礎理論的觀點

知名社會心理學者,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海特(Jonathan Haidt)約於21世紀初提出「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s Theory),將判斷是非的依據歸納為五組、後發展為六組共12項基本價值。該理論認為,自由派選民主要仰賴「關懷」、「公平」與「自由」等三項個體型價值;保守派則兼顧「忠誠」、「權威」與「聖潔」等群體型價值(binding values),由此形成兩派在公共議題上的核心差異。這六組基礎價值如下:

關愛 / 傷害(Care / Harm)

公平 / 欺騙(Fairness / Cheating)

忠誠 / 背叛(Loyalty / Betrayal)

權威 / 顛覆(Authority / Subversion)

聖潔 / 墮落(Sanctity / Degradation)

自由 / 壓迫(Liberty / Oppression)

根據這六組基礎價值,本文以鍾一平針對賴清德的評論文本為研究對象,透過道德基礎理論對其句子進行層級標註與量化分析,以檢視他在不同道德基礎上的論述偏好與情感取向。經過定義後,筆者將語料庫的194句交由大語言模型ChatGPT 04-mini-high進行判讀以基本道德價值分類,由於有3句涉及同時呈現2種價值,因此共有197條判斷結果,茲簡述如下:

製圖/作者倪世傑
製圖/作者倪世傑

製圖/作者倪世傑
製圖/作者倪世傑

忠誠 / 背叛

有44句標記為「忠誠」。鍾一平反覆強調「一個中國」原則與民族共同體意識。他指出台灣自古即屬中國版圖,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歷史與法理上均不可分割;並以「14億人民」為主體,凸顯民意共識與民主決定的重要性。評論中多次呼籲台灣同胞與大陸人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團結抵禦「台獨」分裂勢力,攜手實現國家統一的大義。此外,他也以抗戰勝利、民族復興等歷史事件為典範,歌頌前輩犧牲奉獻,將統一事業與中國人民的光榮奮鬥緊密結合,進一步強化「守護家園、實現民族大義」的共同願景。

標記為「背叛」的共有13句。鍾一平以極為嚴厲的語氣指責賴清德及其「台獨」同夥:他們被形容為「數典忘祖」、「賣國禍台」的叛徒,不僅無視台灣與中華民族共同血脈,更甘當外國勢力棋子,危害國家主權與區域和平。文字中多處譴責「台獨」分裂者「卑躬屈膝」、圖謀割裂民族情感,最終必將遭受失敗與歷史審判;並以「螳臂擋車」、「走向覆滅」等強烈比喻,警示其「背離大義」的嚴重後果。整體批判核心在於:任何試圖割裂中國領土、出賣民族根脈的行為,都是對「民族大義」與「歷史正道」的徹底背叛。

權威 / 顛覆

標註為「權威」的語句中共36句。鍾一平反覆訴諸「歷史/法理」與「國際法」的權威地位:他引用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反分裂國家法》等法律文件,強調台灣自古以來即屬中國版圖,不容篡改;並以「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國際共識,指出無論誰執政、無論時局如何,都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客觀事實。此外,他多次表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與統一」,支持軍事演習和制裁措施,宣示不留任何「台獨」活動的餘地,並援引中國國防部、外交部的官方立場,強化「依法懲戒」、「以武止戈」的正當性與必要性。整體而言,「威權」論述旨在塑造強而有力的法制與軍事權威,維護國家秩序和領土完整。

共有11句標註為「顛覆」。鍾一平則猛烈抨擊「台獨」勢力對中國核心利益與國家權威的破壞:他將賴清德及其支持者比為「篡改歷史」、「激進台獨」的瘋狂行徑,警示其「必然失敗」、「付出慘重代價」;描繪他們阻礙兩岸交流、倒行逆施,走上「歷史逆流」的不歸路。文句中不僅質疑賴清德濫用權力、妄圖挑戰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更以「天欲其亡,先令其狂」等典故,諷刺其自毀行為。整體而言,負向「顛覆」論述在道德上將「台獨」視為對中共所領導國家權威的絕對背叛,抨擊其對和平穩定和法治秩序的全面破壞。

圖為2025年4月26日,由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發起的「反綠共,戰獨裁」遊行。 圖/法新社
圖為2025年4月26日,由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發起的「反綠共,戰獨裁」遊行。 圖/法新社

公平 / 欺騙

僅有3句被標註為「公平」的句子,鍾一平以因果報應與誠信守約為核心:他引用「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古訓,強調任何違背正義的行為最終必受懲罰;並敦促西方政客切實履行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呼籲各方以誠信對待台灣問題,停止為「台獨」分裂勢力背書;同時援引社會輿論對「假團結、真撕裂」的批評,揭露政治動員下的虛偽假象,強調只有遵循公平正義、堅守道義原則,才能維繫真正的社會共識與民族團結。

標註為「欺騙」的句子共有39句。鍾一平猛烈指控賴清德及其支持者以「民主」、「和平」為幌子行動員之實:他揭露所謂的兩岸對話、文化台獨宣稱和「新兩國論」皆是精心包裝的文字遊戲與陰謀詭計;批判民進黨當局利用金元外交、駐外遊說等手段拉攏「外部勢力」,試圖以軍購、假借安全名義製造恐慌,最終目的是誤導民意、分裂同胞;並以「螳臂擋車」、「痴人說夢」等比喻,諷刺其欺騙伎倆終將露餡,喪失公信,注定自食其果。

關愛 / 傷害

共有3句標註為「關懷」。鍾一平以「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離、要合作不要對抗」來凸顯兩岸同胞的共同期盼,強調這是「主流民意」。他表明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為和平創造廣闊空間,卻「決不為…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餘地」。這些語句既呼籲以和平、合作為兩岸互動基調,也同時警告「台獨」分裂勢力不應破壞危及整體福祉的和平發展大局。

標註為「傷害」的句子共有33 句。鍾一平聚焦於「台獨」行徑如何危害台海安定與民眾福祉:他批評賴清德「大肆破壞和平穩定」、以「顛倒黑白、抹黑攻擊」和「媚外賣台」的手段「綁架民眾」,將台灣推向「撞南牆」、「水深火熱」的危險境地;更以「台獨就是戰爭製造者」、「玩火者必自焚」、「戰爭危險」等警示,指控分裂勢力不僅激化對立,更使普通百姓成為戰爭炮灰,最終自取滅亡。整體論調將「分裂」視為對同胞安全與生計的最大威脅。

2024年5月23日,北京的世貿天街戶外大螢幕,播放中國發動「聯合利劍-2024A」對台軍事演習新聞。 圖/路透社
2024年5月23日,北京的世貿天街戶外大螢幕,播放中國發動「聯合利劍-2024A」對台軍事演習新聞。 圖/路透社

聖潔 / 墮落

共有7句被標註為「墮落」。猛烈抨擊賴清德當局對歷史與文化的篡改與褻瀆。他指出賴方「淡化、否認台灣光復的歷史意義」,甚至粉飾日本殖民統治,這種行徑是對先烈犧牲的嚴重褻瀆;同時,他以「毒藥」、「邪惡本質」等用語,比喻所謂的「台獨史觀」如何蠱惑人心、荼毒文化,危及民族認同。更批判教育體制中刪減中國現代史課程、汙衊民族英雄鄭成功為「殖民者」,是對華夏文明與民族情感的公開侮辱,將台灣同胞置於文化與價值的危機之中。聖潔只有1句,故略。

自由 / 壓迫

毫不意外,沒有一個句子被註記為「自由」,而有7句被標註為「壓迫」。鍾一平指出,賴清德當局透過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並明確化查處範圍等法律程序高壓手段,暗示一旦軍事法庭重啟,台灣民眾的司法權利將被剝奪。同時,以所謂「17項因應策略」製造「綠色恐怖」與「社會風聲鶴唳」的緊張氛圍,濫用權力打壓在野黨與言論自由,令社會彌漫普遍恐懼;更對台灣藝人與陸配等群體實施管束與恫嚇,動用或威脅動用暴力與司法手段迫害異見者,嚴重侵害公民的言論與文化權利。

最後,更鼓吹「以武謀獨」、「以武拒統」、號召「全民保家衛國」「強化國防力量」等軍事動員口號,將戰爭威脅常態化,實際上是在以國家安全為名,進一步壓榨人民的自由與安全感。

整體而言,鍾一平的評論呈現「群體正向/個體負向」情感取向。在群體性的價值方面,以「忠誠」與「權威」等群體型基礎為主要論述,「墮落」為次要論述,凸顯民族統一、法理權威及賴清德對台灣民眾與社會的「壓迫」。在個體型的基礎價值,則是以「欺騙」與「傷害」為主。批判賴清德通過民主、自由與國家安全欺騙與誤導台灣民眾,分裂同胞情感,台獨行徑將使台灣民眾淪為炮灰,傷害台灣同胞的安全與生計。

中國在2025年5月12日發表《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內容針對兩岸統一問題,再度強調「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圖為中國解放軍標語。 圖/路透社
中國在2025年5月12日發表《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內容針對兩岸統一問題,再度強調「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圖為中國解放軍標語。 圖/路透社

▌挫折與攻擊:「鍾一平」評論中對賴清德意象建構的政治心理

中共傳媒評論員鍾一平在2024年5月至2025年6月間,針對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發表八篇評論文章,反覆使用「國家分裂」「勾結外部勢力」「背叛中華文化認同」等十二種負面意象,從國家認同、國際關係與文化身份等層面發動多面攻擊。這些言論不僅展現意識形態上的「文攻」,更折射出北京面對當前台灣局勢時所積累的深層挫折感。

這種心理挫折可能來自兩大背景:

其一,自2014年太陽花運動以來,民進黨已三度勝選總統大位,反映台灣社會對「一中框架」的拒斥與本土認同的強化。

其二,新冠疫情後國際局勢劇變,西方國家採行對中國圍堵的政策,並強化與台灣的地緣連結,使北京和平統一甚至軍事行動的策略更加受限。賴清德的當選與美國支持,成為對中共統戰與大國戰略失靈的雙重象徵,加劇其統治焦慮與挫敗心理。

面對此困局,北京採取雙軌策略:一方面透過鍾一平的評論、軍事演訓與台灣內部聯動勢力,向賴政府施壓;另一方面,則是將面對無法直接反制美國的壓力轉向台灣,在黨媒輿論中發洩飽受挫折的情緒。鍾一平的評論文本,不僅是摧毀賴清德的形象,更可視為中共在兩岸僵局中尋求國內動員、集體療癒與情緒宣洩的輿論工具。坦言之,除了深紅統派以外,恐難以獲得台灣民眾的共鳴。

京採取雙軌策略:一方面透過鍾一平評論、軍事演訓與台灣內部聯動勢力向賴政府施壓,另一方面將對美國無法直接反制的壓力轉向台灣,在輿論與政治語言中發洩情緒。 圖/法新社
京採取雙軌策略:一方面透過鍾一平評論、軍事演訓與台灣內部聯動勢力向賴政府施壓,另一方面將對美國無法直接反制的壓力轉向台灣,在輿論與政治語言中發洩情緒。 圖/法新社

推薦閱讀

製造不安混亂的新軸心國:中國對台包圍軍演、北韓升高邊境情勢

《解放軍報》不滿習近平?(上):解讀中共話語迷宮的「民主集中制」

《解放軍報》不滿習近平?(下):槍桿子不聽指揮的被迫反擊?

倪世傑

倪世傑,1990年代受到後學運與後解嚴影響,對馬克思主義以及工人階級運動發生興趣,後又關注「各階級同歸於盡」的環保議題。當前關注國族主義問題與兩岸關係。

作者文章

圖為總統賴清德2024年8月23日,赴金門參加823砲戰66週年紀念活動,於太武...

中國從挫折到攻擊:中共喉舌「鍾一平」如何建構賴清德的負面意象

2025/07/02
6月8日美國洛杉磯的抗爭中,出現一名手持墨西哥國旗的抗爭者,這個場景後來也引發美...

文化與身份焦慮:墨西哥國旗在美國洛杉磯抗爭中的象徵意義?

2025/06/17
川普在外向性評價獲得極高的評價,他擅長在媒體前表現自己,長期活躍於電視節目與公眾...

川普亟需一場勝利:洛杉磯衝突升級,側寫川普的政治人格學分析

2025/06/11
觀察這兩位領導人2025年的歐戰終戰紀念演說,無論在敵人的指稱與情感的分佈上,與...

烏俄停戰的信號?(上):普丁與澤倫斯基的「勝利日演說」暗藏玄機

2025/05/14
2025年5月8日,烏克蘭基輔,一隻鴿子飛過烏克蘭國家歷史博物館的一幅蘇聯時期浮...

烏俄停戰的信號?(下):從情感分析解讀普丁與澤倫斯基的戰場態度變化

2025/05/14
《解放軍報》疑似劍指習近平領導無方,使黨內高層間團結不再。圖為2024年12月4...

《解放軍報》不滿習近平?(上):解讀中共話語迷宮的「民主集中制」

2025/01/15

最新文章

2025年7月2日,達賴喇嘛透過預錄影片宣布將會轉世返回世間。 圖/美聯社

達賴喇嘛確認延續轉世制度:真假班禪喇嘛殷鑑不遠,中國「活佛轉世管理」爭議

2025/07/03
圖為總統賴清德2024年8月23日,赴金門參加823砲戰66週年紀念活動,於太武...

中國從挫折到攻擊:中共喉舌「鍾一平」如何建構賴清德的負面意象

2025/07/02
新制世俱盃賽事規模擴大,引發球員負荷太重的擔憂。圖為現效力拜仁慕尼黑的英格蘭國家...

FIFA發大財,代價是足球員勞損?俱樂部世界盃為何引發反彈

2025/06/30
若為增進我國與教廷的外交關係,需要從「政教關係」與教務的角度思考:臺灣政府能多做...

當代梵蒂岡的「政教關係」:臺灣政府如何與教廷展開務實外交?

2025/06/24
本文為駐韓記者楊虔豪的南韓觀察手記。楊虔豪過去曾當面訪問過李在明,針對台海問題詢...

只會對台灣和中國說謝謝?南韓總統李在明...無法迴避的台海問題

2025/06/19
本文為駐韓記者楊虔豪的南韓觀察手記。隨著時間的演進,南韓政治看待台灣的態度也有所...

駐韓記者手記:從文在寅到尹錫悅...南韓總統如何看台灣?

2025/06/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