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巴勒斯坦二度浩劫?川普的「淨空加薩」計畫,巴人未來仍渺茫

2025/02/07 李烈寬

從以色列邊境向加薩望去,歷經一年多轟炸的加薩盡成廢墟。 圖/路透社
從以色列邊境向加薩望去,歷經一年多轟炸的加薩盡成廢墟。 圖/路透社

2025年伊始,隨著以色列與哈瑪斯達成暫時停火協議,加薩的戰後復原、重建問題也提上議事日程。而於年初二度就任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在近期宣佈其對加薩重建的計畫。

早前,川普就強調加薩的毀壞程度已不適合讓巴勒斯坦人居住。近日,川普在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共同記者會中更提到要強制清空加薩,將加薩的巴勒斯坦人送往埃及、約旦等鄰國安置,甚至不排除由美國永久接管加薩,將加薩打造成中東的濱海旅遊區。

川普的加薩計畫震驚國際社會。包含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約旦在內的阿拉伯國家對此大加批評,警告此舉將破壞以哈雙方的和談進程,甚至威脅區域局勢穩定。誠然,在加薩破壞之大已無法居住這一點上,川普所言不虛。然而,他提出的對策竟是直接將百萬加薩巴人強行安置到鄰國,不僅枉顧加薩巴人回歸家園的權益,更無視周邊國家是否有處理如此龐大人口移入、妥善安置的能力。無怪乎各國紛紛表達對此計畫的反對立場。

而就在川普提出其大計之後,以色列隨即為加薩巴勒斯坦人的「撤離」進行準備。事實上,以軍因為停火協議撤出納札林走廊(Netzarim Corridor),1月月底亦有數十萬被迫遷的加薩人返回加薩北部。川普提出的計畫,也引發了加薩人的憂慮,擔心他們將被永久逐出加薩,再也無法回到故鄉。這毋寧進一步揭示了一種可能景象——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家園的「大浩劫」(Nakba)將持續下去。

川普與納坦雅胡2月4日在白宮會面。 圖/路透社
川普與納坦雅胡2月4日在白宮會面。 圖/路透社

▌加薩戰爭的苦果:巴勒斯坦人的全面浩劫

在此,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長達15個月的戰爭對加薩人造成了多麼沉重的後果。早在2023年10月以色列對加薩發動攻勢初期,「第二次大浩劫」(the Second Nakba)就已被用來形容加薩巴勒斯坦人的處境。若與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造成至少75萬人流離失所的大浩劫相對照,此次的規模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色列自前年10月展開的報復性攻勢,至今已造成4萬6,000名加薩人死亡、超過10萬人受傷,絕大多數死者為婦女和兒童。

即使是戰爭中倖存的加薩人,情況也相當嚴峻。據聯合國估計,至少190萬人,亦即逾90%的加薩人口因戰爭流離失所。全加薩90%房屋遭受不同程度的毀壞,意味著大部分加薩人只能待在像是馬瓦西(al-Mawasi)等以色列指定的「安全區」營地,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中度日——更遑論這些安全區也屢屢遭遇攻擊。營地內極度擁擠,人們面臨糧食與生存物資短缺,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幾乎崩潰。以色列也限制了進入加薩的人道救援物資,使得本就高度仰賴外界救援的加薩危機雪上加霜。

整個加薩在以色列日以繼夜的轟炸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廢墟,其造成破壞的規模、炸毀民用設施、癱瘓一切體系的手段,已遠遠超越戰爭範疇,引發國際社會對以色列進行「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的指控。

在此情況下,加薩人的身心復原以及加薩走廊的重建,勢必將耗資不菲,且是需要長期投入、需要國際社會大量支持的浩大工程。例如自戰爭爆發以來就高調聲援巴勒斯坦的馬來西亞,就透過馬來西亞伊斯蘭組織協商理事會(MAPIM),運用伊斯蘭慈善捐獻(wakaf)規劃協助重建城市。國際社會、人道組織也不斷呼籲停火期間擴大人道救援規模,讓加薩人得以回歸、重建家園。

然而令人悲觀的是,下一階段的停火協議仍在談判中,作為重建加薩必要條件的長久和平能否實現,至今仍是未知數。近來亦有消息指出,以色列政府內部的鷹派勢力更以推翻政府要挾總理納坦雅胡,要求在第一階段停火結束後繼續戰爭,以完成「殲滅哈瑪斯」的終極目標。而倘若下一階段停火協議無法如期落實,則加薩的重建過程又將停滯不前。

從以色列邊境向加薩望去,歷經一年多轟炸的加薩盡成廢墟。 圖/路透社
從以色列邊境向加薩望去,歷經一年多轟炸的加薩盡成廢墟。 圖/路透社

▌沒有巴勒斯坦人的加薩:川普計畫對以巴問題的啟示

在川普上任之際,以哈就達成停火,不免讓人對川普的強勢姿態及其對地緣政治所產生的效應有所聯想。然而,目前看來,川普的加薩計畫似乎沒有太多讓人樂觀的理由。他無視了加薩巴人在戰火迫遷後返回故土、重建家園的權利與渴望,無異於延續加薩遭遇種族清洗的處境,讓大浩劫持續。

誠然,川普的構想要能夠落實並非易事。儘管如此,其對於戰後加薩、乃至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政治的未來,仍有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首先,川普的計畫無異於為了以色列能將巴人永久驅離加薩、甚至整個巴勒斯坦開了綠燈。如前所述,納坦雅胡對內仍面對鷹派施壓,而川普提出清空加薩,可能讓這些鷹派勢力受到鼓舞。而且其野心或許不僅止於併吞加薩。在加薩受到以色列無盡轟炸的同時,西岸巴人與以色列屯墾者、軍警的衝突也不斷升級。2023年10月7日以來,西岸累計已有超過800人死於與以軍或屯墾者的衝突中。

2024年年底,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的執法人員更是在有巴勒斯坦抵抗基地之稱的傑寧(Jenin)大規模掃盪巴勒斯坦聖戰運動(PIJ)、哈瑪斯等武裝反抗勢力。以軍甚至在停火協議後持續掃蕩西岸的難民營。西岸情勢的混亂似乎喻示著更宏觀、長期的以巴關係未來。種種跡象顯示,以色列有意加強對西岸的控制,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配合」可能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川普對戰後加薩的安排,幾乎完全倒向了以色列一邊。在川普的計畫中,加薩的未來沒有巴勒斯坦人的蹤影,更遑論巴勒斯坦各個政治勢力在戰後政治安排中的角色。這無疑為多年來各方致力促成「兩國方案」(two-state solution)作為以巴問題長期解方的前景蒙上了陰影。而在此計畫下,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願景也變得更加渺茫。就此而言,川普所提出的計畫,似乎很難被視為一種邁向重建與復原、調解區域紛爭,甚至帶來長久和平的手段——哪怕我們對美國還抱有擔起區域和平製造者重任的期望。

加薩走廊的賈巴利亞地區,難民就在被以色列空襲摧毀的廢墟附近築起帳篷。 圖/美聯社
加薩走廊的賈巴利亞地區,難民就在被以色列空襲摧毀的廢墟附近築起帳篷。 圖/美聯社

責任編輯/王穎芝

推薦閱讀

被孤立的訊號?納坦雅胡赴美演說,與國際法庭認定以色列「非法占領」

戰火之下我願同行:專訪在加薩的台灣無國界醫生 ft. 許彥鈞、鄔逸群

加薩停火協議達成:1月19日第一階段生效,42天的一線和平契機

李烈寬

政大歷史所碩士生。研究興趣涵蓋國族主義、中國伊斯蘭與穆斯林社群、近代伊斯蘭政治、文化與學術史。持續關注、書寫當代伊斯蘭與穆斯林世界的各種議題。

作者文章

從以色列邊境向加薩望去,歷經一年多轟炸的加薩盡成廢墟。 圖/路透社

巴勒斯坦二度浩劫?川普的「淨空加薩」計畫,巴人未來仍渺茫

2025/02/07
2024年10月,土耳其伊斯蘭教士葛蘭逝世於美國,其創立的文化運動「葛蘭運動」勢...

土耳其流亡教士葛蘭逝世:厄多安政權忌憚的「國中之國」葛蘭運動

2024/10/22
馬來西亞爆出駭人聽聞的兒童集體性虐案,涉及全球集團旗下超過20間兒童福利院,另有...

伊斯蘭「異端」商業帝國?大馬福利院兒童性虐案背後的「全球兄弟」集團

2024/09/20
難民代表隊自2016年里約奧運第一次出賽,至今8年終於拿到第一面獎牌。 圖/路透...

從流離失所到奧運頒獎台:難民代表隊八年征戰首次奪牌

2024/08/09
哈尼亞在德黑蘭遇害之後,德黑蘭街頭掛起了他的肖像,背景是耶路撒冷岩頂清真寺,象徵...

從難民到政治之巔:巴勒斯坦前總理哈尼亞,哈瑪斯的「非典型」領袖

2024/08/01
2024年,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穆斯林前往國家清真寺慶祝開齋節。 圖/歐新社

馬中關係50年/「旅馬回族」的故事:大馬與中國的伊斯蘭橋梁

2024/06/17

最新文章

從以色列邊境向加薩望去,歷經一年多轟炸的加薩盡成廢墟。 圖/路透社

巴勒斯坦二度浩劫?川普的「淨空加薩」計畫,巴人未來仍渺茫

2025/02/07
川普政府下令凍結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資金,恐令全球大量發展與人道救援組織...

USAID資金凍結的深遠影響:從台灣奇蹟到全球反詐騙行動,沒有人是局外人

2025/02/07
左為愛沙尼亞的EHKDA成員Iverson、右為挪威的EHKDA成員Jessic...

「讓人看見香港光復的希望,是我們的工作」:歐洲香港人聯盟群像

2025/02/06
歐洲香港人聯盟秘書長Amy Siu,2019年之後投身香港海外倡議運動至今。 圖...

普通人的民主抗爭:專訪「歐洲香港人聯盟」

2025/02/05
李德輝(左)與他的父親李文波(右),二○二二年在柏林。李文波一九三六年出生於南京...

父親,福斯汽車與中國:逃離獨裁中國,失落的汽車夢

2025/02/05
2024年緬甸軍政府發布徵兵令後,迫使更多青年進入叢林加入反抗軍。 攝影/蘇威銘

緬甸政變4週年:中國頻頻伸手干預內戰,緬甸社會「恐中症」情緒升溫

2025/01/3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