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尼不是墨索里尼:義大利將成歐盟異端...或是右派典範?
文/徐曉強
9月底大選剛結束,義大利迎來了史上第一位女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順利的話預計最快能在10月底上任。雖然早在投票前,從右派聯盟穩定的民調領先就已經可以預期到這個結果,但西方主流媒體還是對梅洛尼的勝選再次感到擔憂。她與法西斯主義的連結,讓人擔心義大利是不是要走回二戰時墨索里尼的老路?
▌延伸閱讀:〈復活的法西斯之火?義大利極右女總理梅洛尼是誰〉
同時,梅洛尼競選時對歐盟強硬的態度,讓人擔心義大利會不會像匈牙利和波蘭一樣,成為歐盟內,有意造成分裂、甚至威脅共同體制度的「問題成員」;而她「義大利利益至上」的競選主軸,讓人不禁把她和美國前總統川普相比,甚至直接稱呼她為義大利的女版「川普」。
但這些憂慮到底能不能準確地描述梅洛尼這個人,又或者是她未來領導義大利的方向呢?回答這些問題前,必須先從梅洛尼和義大利兄弟黨(Fratelli d'Italia)在本屆選舉異軍突起開始談起。到底這個梅洛尼十年前才創立的極右派保守主義政黨,是怎麼在短短四年間,就從上屆2018年議會大選4.4%的得票率,一下衝高到本屆的26% 、成為義大利第一大黨?
▌梅洛尼和義大利兄弟黨的竄起
本屆大選義大利兄弟黨獲得的高得票率,與其用「義大利走回法西斯」的角度來解釋,不如更多的歸功於梅洛尼做出正確的競選策略選擇,以及善用義大利的選舉制度。在義大利,約有36%的席次是使用「領先者當選」(first-past-the-post)制度,也就是在單一選區中,得到最多票數的候選人當選。這樣的選舉制度有利於結盟的政黨,因為他們的選民就會集中選票投給聯盟推舉的候選人,反之若立場相近的各政黨各自推派候選人,其結果往往容易敗給可以獲得多黨選票的聯盟候選人。
這次義大利右派的三個政黨:義大利兄弟黨、聯盟黨(Lega)和義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在成功促成前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下台、導致義大利必須提前舉行大選後,短短一週內就成功地和其他幾個右派小黨達成聯合競選的協議,他們都同意在單一選區共同推出一位候選人,而且如果右派聯盟有機會執政,則會讓當中政黨票得票率最高的黨提名總理人選。
反觀義大利左派這次顯得分崩離析,中間偏左的傳統大黨民主黨(Partito Democratico)拒絕和五星運動黨(Movimento 5 Stelle)合作,因為民主黨認為當初就是五星運動黨出於政黨私利,對德拉吉政府提出不信任投票,才讓右派有機可趁,導致政府倒台。
右派合作、左派單打獨鬥的結果,是右派聯盟在使用「領先者當選」制度的選區中,雖然得票率沒有過半,卻成功囊獲了四分之三的席次。而假如左派能夠團結競選,以他們的總得票率49%對上右派聯盟的44%,左派其實是有機會重返執政的。
和善用選舉制度同等重要的,還有梅洛尼在政黨競爭上的正確策略選擇。 2021年德拉吉上任時,組成了幾乎涵蓋義大利全部政黨的「國家團結政府」,而當時義大利兄弟黨是少數沒有選擇加入聯合政府的政黨。這個決定,不但讓義大利兄弟黨在德拉吉執政期間成為最有聲量的在野黨,在競選期間,也藉此和其他右派盟黨做出市場區隔,吸引已經對傳統執政黨失望透頂、希望看到新人新氣象的選民。
最後,和其他成功的歐洲極右派政黨一樣,梅洛尼也在這次競選期間重新包裝自己,把義大利兄弟黨推向主流,徹底和法西斯主義做出切割,讓選民可以安心的把票投給兄弟黨。她在競選期間屢屢強調未來執政會遵守財政紀律、政黨立場不反歐、會持續支持北約並軍援烏克蘭,並說「法西斯主義早已進入歷史」,這些宣示雖然對反對者來說看起來更像是為了取得執政權的權宜之計,卻也成功獲得義大利選民的認同。
▌義大利重回法西斯主義的懷抱?變成歐盟問題學生?
義大利的新政府被視為繼墨索里尼1943年下台以來,義大利最右派的政府,因為其中包含了有法西斯主義背景的義大利兄弟黨,難道這次選舉結果真的代表義大利回歸法西斯主義的懷抱?
其實並不然,選民願意把票投給義大利兄弟黨、右派聯盟,並不是因為梅洛尼過去參與法西斯相關的青年組織或政黨,而是因為相信她能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未來,認為她能用某種「新方法」處理好義大利長期以來的經濟和移民問題,能夠在面對歐盟時替義大利人民爭取更好的權益,讓他們找回對自己和對國家的認同感和驕傲。
另外,就算梅洛尼過去曾經涉入義大利新法西斯組織(義大利社會運動,MSI),義大利兄弟黨也確實承襲了新法西斯主義的部分想法和象徵標誌,但梅洛尼並非法西斯主義份子,或至少不是傳統的法西斯,這點從她競選口號「上帝、國家、家人」的順序就可以得知。法西斯主義是要建立一個圍繞在極權領袖統治下「以法而治」(rule by law)的強大國家,但從梅洛尼身上看不出有這種傾向——例如她雖反墮胎,但亦承諾不會將墮胎入罪,以及認為歐盟與成員國的關係應是「跨國大事」與國內民生的分工,而非直接否定歐盟。
要替梅洛尼貼上意識形態標籤的話,保守國家主義份子會是更貼切、適當的形容詞。
對於義大利會不會成為歐盟「問題學生」的憂慮,回答或許是「對也不對」。梅洛尼不會像現任匈牙利和波蘭政府一樣,有計劃地破壞司法法治基礎、壓抑新聞媒體自由,短期內應該也不會觸碰到社會爭議性比較大的性別議題,因為人民的電費帳單、物價、購買力等經濟議題還是新任政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不可否認的,她對歐盟的態度確實是比較不服從的,梅洛尼認為義大利的權益在歐盟內沒有被保障,其他國家都拿到好處就義大利沒有,像是德國為了自身利益而拒絕共同設定俄國天然氣價格上限,使包括義大利在內的歐盟國繼續承擔昂貴的能源價格,梅洛尼因此批評「歐洲團結」的概念是「相對」的;或是中東、非洲難民自義大利上岸後,其他中東歐國家(如匈牙利)不願協助接收,讓義大利獨自面對安置問題。
未來在梅洛尼主政下,義大利會用捍衛自己國家利益的態度面對歐盟,同時她也強調這樣的轉變「並不代表對歐洲採取負面的態度,而是對我們自己採取更積極正面的態度。」——但這樣的想法其實很矛盾,畢竟義大利是從歐盟振興基金中獲益最大的國家。
▌梅洛尼成為歐洲右派新典範?
每當歐洲有新興右派人士崛起、取得執政權,歐洲媒體都會提問「右派新典範」是不是出現了?例如之前法國的勒龐(Marine Le Pen)和奧地利的前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這次梅洛尼和義大利兄弟黨的崛起也一樣,受到歐洲右派的熱烈歡迎和期盼,他們想要知道梅洛尼對內採保守、保護、國家主義,對外採疑歐政策、但又站在和美國同一邊的民主陣線,這樣的意識形態組合是不是能為歐洲右派開啟一條新的、通往執政的康莊大道?
而會有這樣的政策組合,追根究底其實是因為歐盟一直沒有完全解決2010年代初期的歐債危機和難民危機。歐盟在建立單一市場、推出歐元後,就沒有持續為歐洲公民帶來更多的實質經濟利益,與此同時,歐洲人民面對更加競爭的全球化世界,各國人民當然會尋求強大的國家和領導人協助。
目前還無法得知梅洛尼是否能長期執政,但如果歐盟沒有從根源解決問題,而是不斷攻擊代表這些人民的政黨或政治人物,說他們是民粹主義者、歧視又排外,
那可以預見的是,重視自身國家利益遠勝歐盟整體的國家主義,將持續在歐洲上空徘徊。
責任編輯/賴昀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