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從安倍國葬到統一教之亂:岸田文雄還有機會民調逆轉嗎?

2022/10/12 陳威臣

原本岸田內閣的滿意度,自去年2021年10月就任以來,本來一直維持相當高的支持,...
原本岸田內閣的滿意度,自去年2021年10月就任以來,本來一直維持相當高的支持,但近期卻大幅跌落剩下4成,至今民調仍無太大起色,岸田內閣召開臨時國會,是否能夠扭轉乾坤?圖為安倍國葬時的首相岸田文雄。 圖/美聯社

回顧今年7月,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的一場街頭演說,不幸遭到槍擊身亡後,日本就宛如遭到「詛咒」般,陷入政治、宗教以及對立的多重輪迴,至今不僅無法自泥淖中脫身,反而越陷越深,進而導致社會分裂,讓「安倍國葬」的議題成為各方對立的話題。

或許是基於政治同期的情誼,7月中安倍前首相的家祭結束後,岸田文雄所領導的內閣便在總理的意志之下,通過了將在9月底為安倍舉辦國葬,沒想到此事卻造成在野黨激烈反彈,而隨著自民黨與統一教的過往牽連逐漸遭媒體一一掀出,更加深了日本人民對於岸田內閣力挺國葬的不滿情緒。

原本岸田內閣的滿意度,自去年2021年10月就任以來,本來一直維持相當高的支持,但近期卻大幅跌落剩下4成,極大的原因便是安倍前首相遭到痛恨統一教的兇嫌行刺後,自民黨內政治家與統一教的關係,由於長達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糾葛,自然是講不清,而在野黨也猛攻相關議題,一時間日本人的情緒也遭挑起,並將其不滿轉移至安倍國葬一事上。

從國葬後各家媒體所做的民調來看,岸田內閣的確是遭逢相當大的挑戰,包括俄烏戰爭後,日本國內的物價居高不下,時序進入10月份之後,更有多達6千多項民生物品漲價,也是今年度第三次漲價,這讓不少中產階級家庭苦不堪言,更別說能源價格在今年暴漲了。

安倍的國葬儀式。 圖/美聯社
安倍的國葬儀式。 圖/美聯社

岸田文雄從昭惠夫人手上接過安倍的骨灰罈。 圖/法新社
岸田文雄從昭惠夫人手上接過安倍的骨灰罈。 圖/法新社

再者,雖然日本政府近期調高了最低基本薪資,自10月1日開始時間調高了33%,達到全國平均961日圓的歷史新高,此舉理應獲得民眾的支持,不過日本社會當中獨特的制度下,反而造成民怨,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日本有所謂的「年收103萬之牆」(年収103万の壁)。

由於日本家庭女性大多數都是在家相夫教子,家庭重擔多由老公一肩扛,因此日本的稅制與健保制度當中,只要是被撫養的親屬年收入未滿103萬日圓,就無需另外繳交所得稅或是健保費,然而在日本政府今年調升最低基本工資之後,不少打工族的年收超過了規定額度,因此只得減少打工的時數。

此外,打工族的最愛像是超市、便利商店等,則因為許多員工減少工作時數的關係,雇用方必須要增加受僱員工,才能滿足原有的需求,然而如此一來資方增加了人事成本,因而必須重新精算。為了縮減成本反而造成員工的工作增加,好意卻成了各方抱怨的政策,這也是原先意想不到的,而目前只能暫時以擴大106萬日圓收入者優惠課稅條件來解決,但未來相關的配套仍需要重新擬定才能根本解決這樣的狀況。

而7月及8月日本經歷了肺炎疫情以來的最高峰,一度躍升世界確診人數的榜首,雖然日本人對於防疫早已出現疲乏,且日本政府並沒有緊縮相關的防疫措施,但仍引發部分人士的不滿,各種情緒的累積,最終反映在反對安倍國葬的宣洩。

10月11日,日本國境開放,觀光客終於可以赴日自由行。圖為11日當天的羽田機場。...
10月11日,日本國境開放,觀光客終於可以赴日自由行。圖為11日當天的羽田機場。 圖/歐新社

10月11日,日本國境開放,觀光客終於可以赴日自由行。圖為11日當天的羽田機場。...
10月11日,日本國境開放,觀光客終於可以赴日自由行。圖為11日當天的羽田機場。 圖/歐新社

對此,岸田內閣突然在國葬後,宣布於10月3日召開參眾兩院臨時國會,隨即引發在野黨派的不滿,並且猛批眾議院議長細田博之與統一教的關係,要細田議長針對自民黨與統一教的關係,給大眾一個清楚的交代。不過岸田內閣倒是老神在在,臨時會一開議,岸田首相便宣布未來施政除了延續安倍時期推動教育資源增加,補助學生的教育費用,並將改善教職員的待遇及提升人才素質之外,也將解決經濟再生、日圓過低與高物價等議題。

雖然可以想見在野黨仍然持續批判,並且猛攻執政黨與統一教的關聯,與高物價等相關議題,但是對於民眾來說,已經聽到耳朵長繭的統一教,反而更希望能夠看到首相如何解決民生問題,因此岸田首相召開臨時國會,可見其轉守為攻的企圖心。

果不其然,在臨時國會一開議,岸田內閣隨即公布減少電費負擔的政策,企圖以降低電費的方式來減緩物價上漲,也引發了各界的議論。只是在野黨仍緊咬國葬費用與統一教等議題,除了細田議長成為眾矢之的,肩負經濟改革重任的經濟再生擔當大臣山際大志郎,也是在野黨派猛攻的目標,立憲民主黨與共產黨便要求山際大臣必須為其與統一教的關聯辭去大臣一職。

由於本次的臨時國會將至12月10日,但岸田內閣至今民調也仍無太大起色,因此岸田內閣召開臨時國會,是否能夠扭轉乾坤,重新獲得民眾的信任,抑或是被迫必須解散內閣重新改組,後續仍值得觀察。

10月3日的臨時會議,岸田文雄與外相林芳正。 圖/路透社
10月3日的臨時會議,岸田文雄與外相林芳正。 圖/路透社

不過自從安倍前首相遭行刺後,日本政界的變動隨著安倍國葬的舉行,受到極大的影響,岸田內閣的支持度狂掉,讓自民黨內的派閥開始私下運作的狀況,一方面是萬一岸田內閣面臨解散重組,能否因此獲得更多政治上的資源,另一方面部分的派系因與統一教牽連頗深,而岸田內閣為了取信民眾,主動清查並公開自民黨議員與統一教的關聯,此舉讓許多黨內人士認為莫名其妙。

此外,安倍前首相所屬的清和政策研究會,7月派閥領袖安倍前首相驟逝,當時決定以集體領導的方式維持,但運作兩個多月之後派閥內的衝突卻逐漸增多,安倍的嫡傳弟子萩生田光一,近期更與岸田首相走得很近,導致部分派閥成員不滿,而其他的派閥領導們也各懷鬼胎,誰也不服誰,讓外界懷疑這個擁有97位議員、自民黨內最大的派閥,會不會因此而走向解體,如果最終無有力人士能夠整合派閥,或許這樣的預測將會成真。

對於岸田內閣而言,安倍國葬在爭議聲中舉辦,現在只是一個發端而非結束,未來內閣勢必要為了安倍國葬一事,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然而國葬期間岸田首相發表悼詞時,對於同期的盟友安倍真情流露,不但提到當年一同當選、一起踏進政治圈的往事,也宣示將持續安倍路線,也就不意外為何岸田文雄會如此堅持為安倍舉辦國葬了。

另一方面,少了安倍這位幕後國師,岸田首相能否一肩扛起帶領日本向前的重責大任,堅持安倍路線並維持東亞地區的穩定,都是接下來必須面對的挑戰。尤其是過去安倍前首相念茲在茲的修憲,從這次國葬大概也可看出各政黨的立場,未來會怎麼合縱連橫,以完成安倍的遺願,都考驗著岸田文雄。

少了安倍這位幕後國師,岸田首相能否一肩扛起帶領日本向前的重責大任,堅持安倍路線並...
少了安倍這位幕後國師,岸田首相能否一肩扛起帶領日本向前的重責大任,堅持安倍路線並維持東亞地區的穩定,都是接下來必須面對的挑戰。 圖/美聯社

推薦閱讀

故人言盡身先去:安倍國葬...老友菅義偉追悼的「長州典故」

安倍國葬的理由?日本「國葬反對」與「弔問外交」

恨意在開槍之前:安倍槍擊案調查與「山上徹也的悲劇」

陳威臣

媒體工作者,資深政治幕僚,喜歡透過鏡頭看世界,現居日本東京,喜好研究鐵道、航空、軍武,順便觀察日本政經及文化史地。著有《我在日本的24hr:街頭巷尾的常民生活日誌》。

作者文章

曾經是主流的錄影帶,如今卻面臨了所謂的「2025年問題」。
 圖/路透社

只能保存40年的記憶:錄影帶的「2025年大限」

2025/01/03
圖/電影《情書》海報

お元気ですか?中山美穗:致敬日本國民偶像的情書

2024/12/06
2024年11月,東京地下鐵與東寶合作,販賣丸之內線.哥吉拉70周年紀念乘車券。...

日本鐵道與怪獸之王:紀念哥吉拉與東京丸之內線70周年

2024/12/06
選戰時朝野政黨除了為人詬病的自民黨「裏金事件」吵翻天外,各黨還端出了增加時薪以及...

德政變惡政?年收入「103萬之壁」:日本朝野角力的稅收減免政策

2024/11/19
在自民黨陷入政治獻金醜聞「裏金問題」風暴下,即便由民間聲望極高的石破茂接任首相,...

對政治獻金醜聞的懲罰?日本選舉自民黨大敗:失去過半優勢,石破茂面臨執政危機

2024/10/28
日本於2014年開始推動「地方創生」,讓資源和發展避免過度集中於東京,活化日本各...

救經濟的仙丹?日本「地方創生」十年檢討: 好壞評價不一的活化戰略

2024/10/25

最新文章

馬斯克突然對英國政治指指點點,引起保守黨、工黨政府與其他黨派一陣口水戰。 圖/路...

馬斯克煽起的英國輿論戰:保守黨跟風醜態,工黨首相趁機反擊

2025/01/14
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天然氣過境協議,在2025年1月1日到期約滿,烏克蘭因戰爭不...

烏俄戰爭3年:烏克蘭終止俄國天然氣過境,但歐盟還沒準備好

2025/01/07
在以色列與真主黨長期衝徒下,黎巴嫩基督徒的角色愈發複雜。圖為基督教黎巴嫩力量黨成...

黎巴嫩戰火百態(二)砲彈下的夾心餅乾,黎巴嫩基督徒能否主宰國家未來?

2025/01/06
死者眾多,泰爾市常常一次為數十人一同舉行葬禮。 圖/陳彥婷攝

黎巴嫩戰火百態(一)集體葬禮與滿街難民:什葉派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25/01/06
孟喬內涉嫌當街槍殺聯合健保執行長湯普森,遭起訴一級謀殺、二級謀殺、非法持有武器及...

美國英雄的B面:武裝手段浪漫化與政治暴力的傳承

2025/01/06
製圖/楊虔豪

圖解/逮捕尹錫悅闖四關失敗…未能突破的關鍵為何?

2025/01/0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