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兆的威懾力?日本2022《防衛白書》護台防中戰略
7月22日上午,日本政府內閣會議通過了今年度的《防衛白皮書》(令和4年版防衛白書),令各界關注的除了新增今年2月所爆發的俄烏戰爭之外,台灣周邊情勢的內容增加,成為本年度防衛白皮書的焦點。
雖然今年的《防衛白皮書》章節與去年大致相同,不過卻有不少改變,除了新增的俄烏戰爭章節之外,在第4部〈構成防衛力量的核心要素〉當中,更是將強化自衛隊的研發能力與衛生防衛,尤其是在因應大規模傳染病疫情時,如何管理自衛隊員的健康並保持戰力等等,都有相當的篇幅。
此外在別冊的部分,去年以「三大特集」作為介紹,但今年則由「四大焦點」取代,且開宗明義就聚焦在中國軍事威脅,尤其是中國的「軍民融合」與軍事「智能化」,將大量國家預算投入軍事擴張,更讓日本感到擔憂,這也成為今年版的《防衛白皮書》之中最重要的內容了。
也因為中國威脅,讓日本政府更加關注在台海局勢的變動上,因此繼去年版的白皮書中,將台灣議題從中國章節中獨立、並明確表明台海局勢對日本的安全保障與世界和平十分重要之後,今年關於台灣的安保議題,篇幅更是從去年的5頁增加為今年的10頁。
內容除了分析台灣、日本與中國的軍事差距之外,也詳述了中國可能的對台作戰方針,包括第一階段借演習與認知戰引發台灣民眾的恐慌,並以其海上兵力阻止外國軍事力量的介入,第二階段則是由演習轉換成為作戰,以大規模的飛彈攻擊台灣的軍事基地,其戰略支援部隊則順勢攻擊台灣的民生網路系統(包括網路、通信、發電廠與水電瓦斯網路等),造成台灣內部的網路和民生管線的癱瘓。
第三階段則是解放軍取得海上與航空優勢後,將展開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以遂行奪取台灣的目的。當然防衛白皮書也詳述台灣政府及國軍,針對解放軍的三階段作戰任務,進行反制的方式,並強調以「固守防衛.重層抑止」的戰略思想,建構遠程打擊的力量,藉以遏止解放軍攻台。
此外,白皮書之中也提到拜登政府將中國視為挑戰美國的繁榮、安全保障及民主價值觀的最大競爭對手,並將聯合盟邦共同維護台海的穩定,並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等。也在內文提到,台灣是日本最重要的友人,距離日本的南西諸島僅有110公里,維護台海的穩定對於日本的安全保障與國際社會的安定相當重要。
由此可知,近幾年來《防衛白皮書》的內容日益重視台灣問題,今年更是受到各國的重視,也足以明瞭台海局勢已攸關日本的安全保障,更何況中國海警船在過去幾年,不斷地在釣魚台海域,入侵日本所宣稱的領海,並騷擾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漁船,如果中國在台海動武,勢必影響到日本西南海域的國土安全。
可以說日本與台灣的安保息息相關,在日本的安全保障同受極大威脅的狀態下,也難怪會在今年版的《防衛白皮書》之中,以如此顯著的篇幅介紹中國軍事發展所帶給周邊國家的威脅,以及台海安全的重要性了。
在7月22日公布這本厚達500頁的防衛白皮書之後,中國政府也絲毫不讓人失望的跳起來,在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中,發言人汪文斌便「痛斥」日本政府渲染所謂的「中國威脅」,在白皮書中大篇幅論及台海局勢是干涉中國大陸內政,對此強烈不滿與堅決反對,已向日本提出嚴正交涉云云。
當然中國會有這樣的反應並不讓人意外,但所謂「此地無銀三百兩」,中國的動作更坐實了日本的擔憂與疑慮,也更讓人關注到在今年的《防衛白皮書》,首度提及為了因應安保環境的變化,將在今年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並將「具備對敵先發制人反擊能力」的議題列入討論。
事實上,在《防衛白皮書》中列入「先發制人的攻擊能力」,就是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在2021年參選自民黨總裁時所提的政策之一。如今防衛白皮書提及此議題,可說是貫徹岸田首相的意志,也是日本在面臨中國、俄羅斯與北朝鮮的威脅時,必須自保的要項之一,並且是白皮書中亟欲提及的「威懾力」。
為了達成其威懾力,除了加強與美國的緊密安保連結,並和印太地區的盟邦強化軍事交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強化日本自身的防衛體制及能力,為此必須增加防衛預算,以加速日本的防衛裝備的研發能力與建置。
目前日本的防衛預算為5兆4,000億日幣左右(包含駐日美軍相關支出),雖然是歷年最多,但卻不到日本年度GDP的1%,相較於G7其他成員國以及韓國、澳洲等國,日本的比例最低,也因此如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標準,日本的防衛預算應該要提升至GDP的2%。
如以這個比例來計算,日本的防衛預算將高達11兆日圓,一舉成為世界軍事預算第4高的國家(前3名分別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對於日本自身的防衛力量,以及建構岸田首相所期待之具備先發制人的反擊能力,都有相當大的助益。這也是實踐威懾力的重要因素,畢竟有錢好辦事,增加的預算不但可以增加員額,也能夠研發更先進的武器(日本稱為「防衛裝備」)。
對於日本政界而言,將自衛隊寫入憲法之中,並且增加防衛預算,原本就是日前驟逝的安倍前首相生前努力推動的目標,如今在《防衛白皮書》中明確提及增加預算一事,可證明岸田首相繼承安倍遺志,然而財源從何而來?又應該要增加多少?卻有相當程度的不同。
前首相安倍晉三認為,應該以發行國債來籌措增加的防衛預算,但岸田首相與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則認為日本的國債負擔太大,應改以增加特別稅來解決;而防衛預算的增幅方面,安倍則認為必須在5年內逐步增加至GDP的2%,為此安倍與岸田曾在今年2022年6月會面商討。
然而民間卻對防衛費的增幅有不同的看法,根據媒體的民調顯示,支持「維持現有的預算規模」者為24.3%,認為「應該要增加」者則佔了將近4成,其中21.9%認為要增加至GDP的2%以上,15.8%的民眾則認為應該限制在GDP的1-2%之內即可。此外,在日本加強防衛力方面,則有高達72%的民眾認為有必要。
綜觀目前的日本輿論,可以發現日本世代差異,看法分歧,尤其是高齡者幾乎一面倒的反對,這與他們經歷過二次大戰那段悲慘的歲月有關,但戰後出生的世代卻認為應該要加強防衛能力,並且增加防衛預算,才能確保日本的國家安全。
雖然關於防衛預算一事仍有相當的討論,但日本如今面臨的軍事威脅是不爭的事實,當中國宛如跳針式的回應日本造假「中國威脅論」時,卻天天入侵日本的「領海」,還與俄羅斯大剌剌的合組艦隊繞著日本跑,怎麼說都無法讓人信服,也讓日本民眾對中國的觀感降至歷年新低。
更何況今年是「日中建交50週年」,本來應該是兩國展現友好的時刻,但直到目前只限於民間的交流,官方活動無聲無息,有趣的是7月22日的內閣會議,同時決定了安倍前首相的國葬舉辦時間為9月27日,正巧是日中建交紀念日的前兩天。
之前三天兩頭就罵安倍的中國政府,該如何在這個時間點展現誠意,岸田政府屆時又將如何見招拆招,值得觀察。而在這個敏感的時機點,日本政府公佈的《防衛白皮書》中,不但將中國威脅列為首要的對象,台灣情勢的篇幅還加倍,未來的日中關係恐怕早已無法再說「日中友好」了。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