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老司機之爭?美中稀土大戰與「電池中國化」的衝突倒數

2021/03/15 徐子軒

中國開礦示意圖。 圖/路透社
中國開礦示意圖。 圖/路透社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在2021年2月底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指示聯邦政府針對關鍵產品的供應鏈,包括藥品、半導體、稀土金屬和電動汽車的電池,進行為期100天的審查。拜登命令主要目的有二,首先是希望減少美國對外國製造的依賴,再來是促進美國工廠和製造業發展,完成「購買國貨」的承諾。

自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由於疫情蔓延迅速,美國出現醫療物資短缺的情形,小至口罩、大至呼吸器,有些州更顯窘迫,影響患者增多、病情加重。又如最近全球半導體產能緊繃,迫使汽車廠商放緩製造速度,甚至有工廠停產,使華府不得不向台灣、韓國等盟友求助。行政命令更提及,審查是為「避免美國被不友好或不穩定國家壟斷供應鏈」。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明眼人都看出華府意有所指,而中國又在此時對號入座,表示美國將供應鏈轉向其他來源並不現實,拜登的命令無助於解決國內問題,只會損害全球貿易,顯示美中正在為資源競爭佈局。

在四樣關鍵產品項目裡,「稀土」是重中之重,因為製造半導體和電動車電池,都必須用到稀土。拜登競選時曾向美國礦業公司表示,當選後將支持勘探稀土及其他關鍵礦物,如銅、鋰、鎳等,以確保未來能在國內採購,並重建供應鏈。不過就現實而言,相較於中國,美國無論是在資源擷取或市場份額上,均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其實早在歐巴馬時代便有類似指令檢討,但最後無功而返,如今拜登捲土重來,是否能扭轉美國的頹勢?

圖/白宮
圖/白宮

先來看看一些關鍵礦物,如鈷在智慧手機或電動車的鋰電池中扮演重要角色,用以傳導熱量並防止著火,還可應用於工業或軍事設備。目前全世界有五成以上的鈷產於剛果,美國公司曾擁有剛果最大的鈷礦山,但在2016年出售給中企,而中國經過長期佈局,已經掌握當地產量的40%~50%。

此外,中國更在原始鈷的加工中占主導地位,據估計剛果的鈷有八成以上是由中企在當地或出口到中國精煉,將原料轉為商業級鈷金屬。美國則嘗試開放國內採礦,與澳大利亞企業合作,目前正在評估位於愛達荷州的一處鈷礦,順利的話可望於2022年開採。

再來看被稱為「白色石油」(white petroleum)的鋰,這是因為鋰被認為未來將取代化石燃料,成為新能源基礎建設的支柱。鋰礦分布於美洲大陸、澳洲以及中國等地,以目前探勘的規模觀之,美國擁有全球第四大儲量、中國則是第六大,但基於環保與成本等考量,美國開採的數量極小,大多數是從智利或阿根廷進口。同樣的,基於龐大的需求,中國不僅在國內開採,也入主澳大利亞和南美的礦業股份。如中國的天齊鋰業曾擁有全球最大、位於澳洲Greenbushes的鋰礦公司51%股份,另49%乃是由美企掌控,後來由於鋰價一度暴跌,天齊無法承受損失,又出售約25%給澳籍企業,但中國仍不斷嘗試控制各地的鋰礦。

剛果的鈷礦山。 圖/法新社
剛果的鈷礦山。 圖/法新社

智利阿塔卡馬鹽沼的鋰礦廠。 圖/路透社
智利阿塔卡馬鹽沼的鋰礦廠。 圖/路透社

至於在稀土方面,眾所皆知,中國擁有壓倒性優勢。2020年中國生產了世界將近九成的稀土製品,佔全球出口總量的七成,日本、美國等科技大國都非常依賴中國。此外,中國不僅在稀土供應中占主導地位,在需求上也占主導地位,中國國內消耗全球約七成的稀土產量。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統治地位,以及對國內生產的控制,為北京提供了對價格的掌控權,也可作為外交槓桿。像是2010年中日東海糾紛,中國限制對日出口稀土,導致日本聯合美歐訴請WTO進行裁決,WTO裁定中國不能限制稀土出口,此後美日更開始尋求替代中國的來源,以及兼顧環保的生產技術。

在川普政府任內,中美打起貿易關稅戰,中國官媒便有「利用稀土元素出口,對美國施加壓力」之議。中國政府也以減少無證開採和走私,並幫助稀土產業向價值鏈上游發展為由,試圖加強出口管制。日本殷鑑不遠,對中稀土依賴度從2010年的八成降至五成,美國加緊生產稀土與分散供應來源,已是勢在必行。

2010年的中日稀土出口糾紛,就是中國對日本海上保安廳與中國漁船的「釣魚台撞船事件」的反日報復事件。 圖/美聯社
2010年的中日稀土出口糾紛,就是中國對日本海上保安廳與中國漁船的「釣魚台撞船事件」的反日報復事件。 圖/美聯社

就美國來說,其實擁有為數不少的稀土礦藏,但受限於嚴格環保法令,開發相對困難。再加上長期依賴中國,結果是國內缺乏分離與純化稀土的能力,即使能開採,也得送到國外精煉,這些都是華府必須要立即處理的問題。

因此在川普政府後期,簽署了因應大流行的支出計畫,當中提供約8億資金協助稀土與關鍵礦產企業發展。如五角大廈給澳洲礦業巨頭Lynas投資3,000萬美元,在德州建設輕稀土加工廠、又牽線Lynas和美企合作以加工重稀土,外界預期拜登將會蕭規曹隨,繼續挹注美國的稀土等礦業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當中國將稀土視為戰略性資產,就會跳脫傳統供應者的角色,如此不只影響美國、日本等地緣政治對手,也會讓其他國家警惕而有所動作。像是澳洲礦業公司ASM就和韓國的Ziron科技合資,以低耗能的環保工藝提煉稀土,將成為中國以外的鈦、鋯等稀土重要供應來源。

美國最先進的F-35戰鬥機零件,就仰賴關鍵的稀土元素進口。但當前的稀土戰略問題,卻以不單純只是單一種武器的國安顧慮。
 圖/美國國防部
美國最先進的F-35戰鬥機零件,就仰賴關鍵的稀土元素進口。但當前的稀土戰略問題,卻以不單純只是單一種武器的國安顧慮。 圖/美國國防部

示意圖。當中國將稀土視為戰略性資產,就會跳脫傳統供應者的角色,如此不只影響美國、日本等地緣政治對手,也會讓其他國家警惕而有所動作。 圖/路透社
示意圖。當中國將稀土視為戰略性資產,就會跳脫傳統供應者的角色,如此不只影響美國、日本等地緣政治對手,也會讓其他國家警惕而有所動作。 圖/路透社

另一方面隨著拜登政府啟動清潔能源計畫,創新技術也會被鼓勵使用,特別是在「稀土回收」。過去日本車廠本田曾開發不含鏑和鋱等稀土金屬的油電混合車,也有美國企業開始研發更有效精煉鋁土礦廢渣,以分離出各種稀土;相關的科技研發都在進步當中,不僅為了國家安全,也為了降低提煉稀土所產生的環境毒害。

而中國則在2020年底公布出口管制法(ECL),將審查並限制敏感物品、危害國安物品,或是軍民兩用物品出口,稀土就被認為是可能受控的項目。2021年初,中國又公布稀土管理條例草案,以國家利益、打擊非法與環保為由,加強管控出口。這可能有利於中國人民與環境生態,也等於進一步掌握稀土與相關產業供應鏈。

至此美國需要擔心的,已不只是用於製造戰鬥機用的稀土磁鐵,更包括為達成本世紀減碳目標的電動車產業。中國一直致力於控制電動車的心臟——電池供應鏈——靠的就是壟斷原料礦物來源,以及關鍵礦產的加工,隨著電動車日益普及,全球也會出現「電池中國化」的趨勢,而美國正在設法避免這種局面的來臨。

對華府來說,誠如北京所認知的,美國想要分散稀土與關鍵礦物的供應鏈,其實短期內不易做到,但當美國的稀土與關鍵礦產逐漸達到多元化供應,決勝點就在精煉能力,這才是拜登政府當務之急。更重要的是,稀土可視為是美中和平的某種安全閥,一旦北京決定對美國禁運,那意味著雙方情勢急遽惡化——離攤牌之日也不遠了。

習近平上車示意圖。中國一直致力於控制電動車的心臟——電池供應鏈——靠的就是壟斷原料礦物來源,以及關鍵礦產的加工,隨著電動車日益普及,全球也會出現「電池中國化」的趨勢,而美國正在設法避免這種局面的來臨。

 圖/路透社
習近平上車示意圖。中國一直致力於控制電動車的心臟——電池供應鏈——靠的就是壟斷原料礦物來源,以及關鍵礦產的加工,隨著電動車日益普及,全球也會出現「電池中國化」的趨勢,而美國正在設法避免這種局面的來臨。 圖/路透社

徐子軒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r mundi,相信聰明人為的均衡根本難抵混沌粒沙的傾城。 ▎FB:37°C 的中國。 ▎Vlog:魯賓孫

作者文章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新關稅政策後,立刻引發包含美國在內的全球股市震盪,國際自由貿易的...

川普解放日,美國淪陷時:向全球自由貿易體系說再見?

2025/04/07
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示意圖,一名...

如何保衛歐洲(上):備戰2030,歐盟8,000億重新武裝的可行性?

2025/03/28
示意圖,愛沙尼亞軍人。
 圖/美聯社 

如何保衛歐洲(下):加碼30萬人組歐洲聯軍的戰略部署

2025/03/28
2025年2月13日的川莫會,川普與莫迪在白宮會晤。 圖/美聯社 

MAGA + MIGA?川普與莫迪聯手的「美印一起偉大」戰略

2025/03/13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2月上旬與川普進行美日領袖會談。 圖/歐新社 

安倍不在,川普歸來:石破茂的日本能重新延續美日聯盟嗎?

2025/03/11
2025年2月18日,位於約旦首都安曼北部的杰拉什(Jerash)巴勒斯坦難民營...

約旦河「兩岸一家親」?(下):川普要求接收加薩難民,約旦能拒絕嗎?

2025/02/21

最新文章

烏克蘭軍首次抓到中國籍戰俘,左為張仁波、右為王廣軍,此為烏克蘭國防部安排媒體採訪...

烏克蘭現場/戰俘中國兵:抖音上的從軍發財夢,變調的高薪致命陷阱

2025/04/15
教宗方濟各2018年3月在聖伯多祿廣場每周舉行的公開接見活動中,與來自中國的教徒...

他叫萬民服在我們以下:中國與梵蒂岡的矛盾根源,天主教「中國化」難題

2025/04/14
《秘密會議》劇照,講述天主教教廷選舉教宗的權力鬥爭故事。 ※ 提醒您:抽菸,有礙...

中國與梵蒂岡的「秘密會議」:天主教「在地化」與教廷的戰略考量

2025/04/14
日本米的品質與美味世界有名,不過近期日本卻發生了跟米有關的怪事,不是買不到米就是...

日本「令和米騷動」:從米荒到米價高漲,日本政府怎麼辦?

2025/04/10
川普宣布的高關稅政策引發混亂,從政府內部、共和黨員到廣大選民之間明顯不安。圖為2...

川普高關稅的政策迷惑:政府內部方向分歧,選民可能耐心有限

2025/04/09
美籍記者派翠克.溫(Patrick Winn)長年報導東南亞毒品販運議題,並將多...

專訪《毒梟烏托邦》作者派翠克.溫:緬甸佤邦毒品、詐騙與山寨中國

2025/04/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