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薪事」矛盾(上):無人滿意的最低薪資調漲?
南韓最低薪資委員會於7月14號表決通過,基本時薪將自2019年起,從原本的7,530韓元(約新台幣215元),調升至8,350韓元(新台幣239元),漲幅連續兩年超過10%。
看似眾人皆可受惠的美好數字背後,勞資雙方都存在高度不滿;而南韓經濟,無論現況與前景都籠罩在烏雲下,讓政府處於難堪局面。
每年年中,由南韓兩大總工會聯盟——民主勞總(KCTU)與韓國勞總(FKTU)——構成的勞界委員、(工商界)僱用者委員,與政府推薦的公益界委員,各領域9位委員、共27人組成最低薪資委員會,針對經濟現況、物價問題等條件,就基本時薪如何調整,進行協商並作出表決。
但南韓國會於兩個月前,才通過的《最低薪資法》新制內容,將勞工原本可從基本薪資外,多拿到的分紅與福利金(包括交通與伙食費)訂下設限範圍:分紅上限不得超過基本薪資的25%,福利金則設限為7%。
民主勞總抨擊這是犧牲勞工權益的「改惡」方案,訴求新制須先修訂,並以拒絕參加本次薪資協商,作為抗議。
相較保守派執政時期,政府推薦的公益界代表,較傾向工商界意見;進步派上任後,公益界則比以往更願意站在勞界立場發聲。但協商過程中,僱用者代表無法接受勞界與公益界委員所提出超過10%的上調方案,憤而離席杯葛。最後,剩下的韓國勞總與公益界委員,表決通過公益界提出的8,350韓元方案。
以此時薪計算,每週若工作40小時,加上做滿這個基本時數,勞方又能從僱用者身上,多得的一天8小時薪資,那麼明年起,南韓勞工每月最起碼可領到174.5萬韓元,也就是將近新台幣5萬元的酬勞。
只是工運圈抨擊,《最低薪資法》新制若上路,勞工可多拿的分紅與福利金如果超過比例,就等同蒸發;如此一來,就算今年最低時薪持續調漲10%,效果也會被新制設限所抵銷,根本無法讓勞工受惠。基本時薪拍板後,民主勞總政策研究委員李昌根評價道:
而作為僱用者的資方,處境也並非容易。尤其是零售或中小餐飲業者,碰上景氣鈍化,還有內需長期不振,買氣低迷,原本就已咬牙苦撐,去年最低時薪才創下史上最高紀錄的16.4%調幅,今年又達10.9%,可能迫使不少人減少僱用打工者。
「最低薪資調漲,所有行業都統一適用,令人擔憂零售、中小企業和小型工商業者會被逼上絕境…政府應積極謀求減輕因最低薪資高額調漲,所造成的負面效應。」韓國經營者總協會如此聲明。而全國便利商店加盟店協會代表成仁濟,也公開統計報告,警告最低薪資大幅上調,對零售業者帶來的負面影響。
本身是南韓第二大便利商店集團GS25加盟者的成代表,針對C&U(前身為南韓全家便利商店,目前市佔率第一)與GS25兩大便利商店,共1.5萬名加盟者的營業額及盈餘統計調查後發現,加盟者每月扣除成本後的收入,落在180.9萬韓元(約新台幣5.1萬元)。
假設業者共僱用3名工讀生支援,依照今年時薪,每月平均得支出463.7萬韓元(約新台幣13.2萬元),但以14日拍板的時薪計算,人事支出就增加到514.2萬韓元(約新台幣14.7萬元)。
這亦即成本增加約1.5萬元新台幣。若明年新版時薪上路,便利商店加盟者的平均收入,將下滑至新台幣3.6萬元——這數字,反將讓店主們過著少於基本時薪的生活。;而相較人口密集、消費力較高的首都圈地區,其它地方業者受到的衝擊更大,若要避免如此窘境,就得縮減人事僱用,或選擇關門大吉。
成代表更親上廣播節目透露,目前為止,政府方面都無人傾聽零售業者處境,「我在媒體上看到報導說,中小企業創業部與產業資源部已經跟我們舉行座談會了,但實際上沒有一個部會跟我們聯絡…我希望政府能趕快與我們座談,了解我們的實際狀況,透過我們的說明,也希望政府趕快拿出對策。」
全國便利商店加盟店事業者團體協議會會長桂相赫說道。
韓語中的「差別」帶有「歧視」的意味存在,比如說「受到差別」就是指遭到歧視。桂會長的話,意思是各行各業會因為所在的地方(如城鄉)、公司規模(5人以上或以下)、職業領域(初階或是高階領域)不同,而有著多樣性,所以基本薪資調整時,不應等同視之,結果還讓小規模或環境條件較單純的商人,跟著承受惡果,遭遇不平待遇。
去年總統大選時,進步派喊出要在2020年,讓最低薪資升到1萬韓元(新台幣286元)的門檻。若要順利「達標」,從去年開始,每年就得以14%左右的成長幅度,才能實現。
而文在寅總統就任2個月後,就碰到最低薪資委員會的談判期,拍板達成上調16%,今年雖維持兩位數增長,速度卻放緩許多,就目前景氣來看,要如期達成1萬韓元的設定目標,日漸困難。
另外,這次最低薪資調整,更意外引發立場迥異,卻同樣受支配的勞工與中小零售業者的矛盾。為避免問題擴大,南韓政府端出了救援之計…(...接下篇)。
——▌接續下篇/南韓「薪事」矛盾(下):擴大政府支出的軟著陸冒險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