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文在寅大政府時代(下):施政需要錢,靠法人和富人稅就夠?

2017/07/28 楊虔豪

新政需要財源,財源能夠順利從富人與法人的稅收中獲得嗎? 圖/美聯社
新政需要財源,財源能夠順利從富人與法人的稅收中獲得嗎? 圖/美聯社

前篇/文在寅大政府時代(上):克服「低成長」與「兩極化」的經濟實驗

「就算調整金費,預料施政上仍需要投入相當大的財源,必須盡快準備讓法人稅徵收正常化,或是對超高所得者的徵稅等稅賦上的改編方案。」南韓執政黨共同民主黨院內代表(國會黨團幹事長)禹元植,在7月24日所舉行的黨政會議上公開說道。

文在寅政府在上週揭示了「100大國政課題」,洋洋灑灑列出政府要推動的施政事項,各項計畫都需要比前朝更多的預算才能實現,新政府卻沒有將「增稅」列為接下來應該啟動的工作,引發輿論質疑與撻伐,認為這樣做如同不切實際地在「畫大餅」。

事實上,新政府原先認為,先讓定好的國政課題和相關施政計畫推行上路一陣子,待工作崗位增加、勞動條件獲改善、民眾生活與收入步向安定,還有景氣(特別是內需經濟)走好後,到時談論增稅自然會更具正當性。現階段就是透過照常的稅收和撙節,來維持財政上的正常運作。

在收到外界不少指責後,新政府於是展開增稅的討論。就執政黨立場來看,談到增稅,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因為這必然引發部分選民抱怨,甚至成為在野黨的攻擊根據;就現實上的政治利益考量,為了顧及選票,敢公開言及增稅的人並不多。

當下就共同民主黨的考量,此時若不趕快處理增稅,拖延時間,對自己亦無好處。一來是不推增稅,財源是否能順利調撥,本受質疑,有了錢,當然政府會更得心應手;二來是文總統仍具高聲望,明年6月南韓又將舉行地方選舉,這時趕緊趁勢討論增稅,才能避免到時民怨對新政府與執政黨有更大殺傷力。

談到增稅,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選民必然會有所反彈。 圖/法新社
談到增稅,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選民必然會有所反彈。 圖/法新社

對此,共同民主黨黨魁秋美愛提出了「富人增稅」的建議,對年收超過2,000億韓元的「超大企業」,法人稅從22%提高到25%,把增加出來的稅收,用來支援受基本時薪調升而增加人事成本影響的中小企業;另外,年收入5億韓元的高所得者,所得稅課徵比率,應從現行的40%提高到42%。

「法人稅」指的就是對有營利行為與所得的公司組織所課徵的錢。南韓在盧泰愚總統執政時的1991年,法人稅率還有34%,歷經了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4任總統當家,稅率都以1~2%調降,朴槿惠總統任內到現在政權輪替,則一直維持在李明博時期的22%標準。。

目前OECD國家的平均法人稅率為22.5%,與南韓相近,但相較美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先進國家,動輒30%的稅率,南韓還有一段距離。

不少意見因此批評,這20多年間,南韓的財閥規模擴張,營收持續增加,在財富未見均衡分配的情況下,政府持續調降法人稅,而財閥卻不提供更多工作崗位或對社會提供更多回饋,形同是對他們的獨厚施惠。而若法人稅提高3%,預計每年將可增加2.9兆韓元(新台幣829億元)的稅收。

政府接受了秋美愛黨魁的提議。文在寅總統之後表示:

就算是增稅,也要限定在對超高所得階層與超大企業的範圍,全然不會對一般中產階層和普通百姓或中小企業增稅,這是我們5年內將持續奉行的基調。

青瓦台預計在本週國務會議與黨政會議上討論出更具提的方案,文總統也將與財界代表和工會組織領導人見面,聽取各方意見後,做出進一步調整。而目前,除最大在野黨自由韓國黨對增稅表示反對外,國民的黨正確的黨正義黨都持贊成。

南韓財閥規模不斷擴張,在財富未見均衡分配的情況下,政府持續調降法人稅,卻不見財閥...
南韓財閥規模不斷擴張,在財富未見均衡分配的情況下,政府持續調降法人稅,卻不見財閥提供更多工作崗位或對社會提供更多回饋。 圖/法新社

「富人稅」的建議,是要對「超大企業」法人稅從22%提高到25%,把增加出來的稅收...
「富人稅」的建議,是要對「超大企業」法人稅從22%提高到25%,把增加出來的稅收,用來補貼中小企業。 圖/美聯社

新政府本週提出經濟政策方向後,又出現幾個問題——現在「大政府」輪廓已漸趨明顯,文總統主張政府直接擴增公家單位職缺,而國家公務員數若擴編,政府勢必也得擔保其終生福利。

但若公務體系工作效率未獲提升、僵化的領導階層也未能有革新,會不會讓財政負擔加劇同時,公務體系也未能因年輕人的投入而活化,將成為另一隱憂。

而鼓勵中小企業將派遣工轉正職、並錄用更多年輕人,政府祭出多項減稅措施,但能否真的成功誘導各公司響應,以及若在成效不彰的情況下,有無配套措施或新方案因應,若不去思考這些問題,最後可能在目標未達之下,陷入無計可施的窘境。

除前述這些政策外,對嬰幼兒發放生活津貼,又對青年發放促進就業津貼,對職場人士準備假期支票,新政府希望透過擴大支出的方式,促進經濟成長。但除了用更多錢填補外,至今還未看到新政府拿出實質驅動中小企業成長的具體規劃,成效能否出現或長久維持,令人質疑,

而增加的大筆支出擴及許多領域與項目,光提高法人稅和對高收入者增稅,是否就能完全填補,目前看來也有爭議。沒有充分計算好得失而大興支出,最終可能仍要透過發行國債來解決,將使往後的財政負擔加重。

新政府希望藉擴大僱用,讓百姓所得增加,藉以刺激內需,提升經濟成長;對大企業與富人增稅,大勢抵定,但這樣是否就足夠踏入「冒險」階段,文總統在引領南韓進入新的經濟實驗階段同時,或許還要考量更多。

文在寅政府所提倡「以人為中心」的經濟計畫,是否真能克服「低成長」與「兩極化」兩大...
文在寅政府所提倡「以人為中心」的經濟計畫,是否真能克服「低成長」與「兩極化」兩大難題?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文在寅大政府時代(上):克服「低成長」與「兩極化」的經濟實驗

地獄朝鮮打臉文:台灣媒體,你哪裡出了錯?

韓國人該如何面對「憤怒的數字」?

楊虔豪

定居首爾過著採訪與寫稿生活的駐韓獨立記者。畢業於成功大學政治系,總是被誤認為是韓國學生,實際上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目前經營韓半島新聞平台,並將南北韓報導與評論供應給BBC中文網、公視、端傳媒等華文媒體。▎FB:韓半島新聞平台

作者文章

發生於2022年10月29日深夜的梨泰院慘案,5月16日屆滿200天,罹難者家屬...

無人負責的創傷200天:梨泰院慘案後,南韓檢警拖延調查

2023/05/22
南韓總統尹錫悅於4月24日展開5天4夜訪美行程,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兩人發表〈華...

以核攻核?尹錫悅訪美之旅:美韓共組「核協議集團」的擴張遏制

2023/04/27
為了力行節能與達到碳中和目標,南韓近年正在推廣將大型公共設施與老舊民宅,加裝綠能...

南韓減碳救星?首爾「綠建築」城市翻新挑戰

2023/04/21
美國外洩機密文件揭露的內容,在南韓引發竊聽風暴與是否要軍援烏克蘭的難題,本文作者...

都是美國外洩機密惹出禍?南韓急滅火的「竊聽風暴」與「援烏難題」

2023/04/12
11月29日,一名在梨泰院慘案失去24歲女兒的父親,在靈堂悲傷痛哭。 圖/路透社

梨泰院第49天:南韓政府漠視與遺族遭受的「二次傷害」

2022/12/23
貨物連帶罷工初期,港口與貨櫃集散地即陷入癱瘓。 圖/美聯社 

南韓貨運大罷工:政府無視訴求的強制開工,司機何去何從?

2022/12/08

最新文章

2023年5月19日,習近平在中國-中亞峰會的圓桌會議上發表談話。 圖/歐新社 ...

一帶一路的十年再出發(上)習近平「意外的天可汗」西進戰略

2023/05/29
中亞長年被視作俄羅斯後花園,俄國影響力盤根錯節,中國在中亞的勢力發展會否導向與俄...

一帶一路的十年再出發(下)中國擴張中亞勢力,但註定冒犯普丁?

2023/05/29
泰國前進黨在大選中大勝,但離確保黨魁皮塔成為總理仍有一段差距。對皮塔來說必須抱務...

當一個「務實的反皇工作者」?泰國前進黨皮塔的妥協戰略困境

2023/05/24
圖為2016年土耳其總統厄多安擁抱逃離敘利亞的7歲小女孩。 圖/美聯社

誰會希望我們留下來?土耳其大選牽動「380萬敘利亞難民」命運

2023/05/16
土耳其將在5月14日迎來總統暨國會大選,反對陣營的基里達歐魯(右)將對上執政20...

人選之人的條件?決戰土耳其總統大選:拚女性、拚年輕、拚經濟

2023/05/11
泰國選舉將在5月14日進行,在2014年政變上台的現任總理巴育(圖),還能蟬聯總...

總理巴育的踉蹌一搏?泰國大選「誰都沒把握」的混沌與黨爭

2023/05/0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