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大政府時代(下):施政需要錢,靠法人和富人稅就夠?
「就算調整金費,預料施政上仍需要投入相當大的財源,必須盡快準備讓法人稅徵收正常化,或是對超高所得者的徵稅等稅賦上的改編方案。」南韓執政黨共同民主黨院內代表(國會黨團幹事長)禹元植,在7月24日所舉行的黨政會議上公開說道。
文在寅政府在上週揭示了「100大國政課題」,洋洋灑灑列出政府要推動的施政事項,各項計畫都需要比前朝更多的預算才能實現,新政府卻沒有將「增稅」列為接下來應該啟動的工作,引發輿論質疑與撻伐,認為這樣做如同不切實際地在「畫大餅」。
事實上,新政府原先認為,先讓定好的國政課題和相關施政計畫推行上路一陣子,待工作崗位增加、勞動條件獲改善、民眾生活與收入步向安定,還有景氣(特別是內需經濟)走好後,到時談論增稅自然會更具正當性。現階段就是透過照常的稅收和撙節,來維持財政上的正常運作。
在收到外界不少指責後,新政府於是展開增稅的討論。就執政黨立場來看,談到增稅,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因為這必然引發部分選民抱怨,甚至成為在野黨的攻擊根據;就現實上的政治利益考量,為了顧及選票,敢公開言及增稅的人並不多。
當下就共同民主黨的考量,此時若不趕快處理增稅,拖延時間,對自己亦無好處。一來是不推增稅,財源是否能順利調撥,本受質疑,有了錢,當然政府會更得心應手;二來是文總統仍具高聲望,明年6月南韓又將舉行地方選舉,這時趕緊趁勢討論增稅,才能避免到時民怨對新政府與執政黨有更大殺傷力。
對此,共同民主黨黨魁秋美愛提出了「富人增稅」的建議,對年收超過2,000億韓元的「超大企業」,法人稅從22%提高到25%,把增加出來的稅收,用來支援受基本時薪調升而增加人事成本影響的中小企業;另外,年收入5億韓元的高所得者,所得稅課徵比率,應從現行的40%提高到42%。
「法人稅」指的就是對有營利行為與所得的公司組織所課徵的錢。南韓在盧泰愚總統執政時的1991年,法人稅率還有34%,歷經了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及李明博4任總統當家,稅率都以1~2%調降,朴槿惠總統任內到現在政權輪替,則一直維持在李明博時期的22%標準。。
目前OECD國家的平均法人稅率為22.5%,與南韓相近,但相較美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先進國家,動輒30%的稅率,南韓還有一段距離。
不少意見因此批評,這20多年間,南韓的財閥規模擴張,營收持續增加,在財富未見均衡分配的情況下,政府持續調降法人稅,而財閥卻不提供更多工作崗位或對社會提供更多回饋,形同是對他們的獨厚施惠。而若法人稅提高3%,預計每年將可增加2.9兆韓元(新台幣829億元)的稅收。
政府接受了秋美愛黨魁的提議。文在寅總統之後表示:
就算是增稅,也要限定在對超高所得階層與超大企業的範圍,全然不會對一般中產階層和普通百姓或中小企業增稅,這是我們5年內將持續奉行的基調。
青瓦台預計在本週國務會議與黨政會議上討論出更具提的方案,文總統也將與財界代表和工會組織領導人見面,聽取各方意見後,做出進一步調整。而目前,除最大在野黨自由韓國黨對增稅表示反對外,國民的黨、正確的黨和正義黨都持贊成。
新政府本週提出經濟政策方向後,又出現幾個問題——現在「大政府」輪廓已漸趨明顯,文總統主張政府直接擴增公家單位職缺,而國家公務員數若擴編,政府勢必也得擔保其終生福利。
但若公務體系工作效率未獲提升、僵化的領導階層也未能有革新,會不會讓財政負擔加劇同時,公務體系也未能因年輕人的投入而活化,將成為另一隱憂。
而鼓勵中小企業將派遣工轉正職、並錄用更多年輕人,政府祭出多項減稅措施,但能否真的成功誘導各公司響應,以及若在成效不彰的情況下,有無配套措施或新方案因應,若不去思考這些問題,最後可能在目標未達之下,陷入無計可施的窘境。
除前述這些政策外,對嬰幼兒發放生活津貼,又對青年發放促進就業津貼,對職場人士準備假期支票,新政府希望透過擴大支出的方式,促進經濟成長。但除了用更多錢填補外,至今還未看到新政府拿出實質驅動中小企業成長的具體規劃,成效能否出現或長久維持,令人質疑,
而增加的大筆支出擴及許多領域與項目,光提高法人稅和對高收入者增稅,是否就能完全填補,目前看來也有爭議。沒有充分計算好得失而大興支出,最終可能仍要透過發行國債來解決,將使往後的財政負擔加重。
新政府希望藉擴大僱用,讓百姓所得增加,藉以刺激內需,提升經濟成長;對大企業與富人增稅,大勢抵定,但這樣是否就足夠踏入「冒險」階段,文總統在引領南韓進入新的經濟實驗階段同時,或許還要考量更多。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