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新疆?疆獨是大博弈下的遺緒還是遺毒?
對於北京而言,維吾爾維族自治區的獨立風潮問題不僅棘手,情勢還相當嚴峻。不過,這塊曾被稱為「西域」的土地,是個自古以來就是個與「中原」的漢人(中國)在信仰、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皆有顯著不同的地區。不論是漢代西域都護府,還是唐朝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對這塊區域的統治都稱不算是「穩固扎實」。二十世紀民族自決的洗禮,覺醒的地方意志豈能不對爭取自治,甚至是獨立展開追求呢?
▎北疆
新疆在清朝中葉之前分為南北疆,北疆地理上從準噶爾盆地至中亞地區被稱為準噶爾,亦或西蒙古;民族上是屬於蒙古族;南疆是塔里木盆地,人種為維吾爾族且信奉伊斯蘭教。這一大片區域問題的軸心是隨著乾隆的征服順序由北轉南。元朝起至清初,西藏的佛教勢力對於東蒙古(現今外蒙與內蒙)註1跟西蒙古的影響力非常深遠。清朝中葉前準噶爾部的叛亂受到布達拉宮的左右甚深,雍正平定清海以及乾隆大小金川戰役的背後都與西藏息息相關,而這兩者又牽連著準噶爾問題。
康熙年間,西蒙古的噶爾丹與策妄阿拉布坦兄弟二人,不斷試圖率領準噶爾恢復元朝當年的輝煌,但在乾隆於1775年平定準噶爾的叛勢後,這個野心便徹底瓦解。被平定的首領阿睦爾撒納於次年流亡俄國,清俄之間當時雖有遣返逃人的協定,然而俄國並未遵守,最後阿睦爾撒納死於天花。當時北疆約有七十萬人口,其中九成死於這次戰爭,或是因天花而逃離此區域,阿睦爾撒納的死與人口的驟減,造成準噶爾地區蒙古部族的消失。乾隆為徹底解決清朝1644年入關之後雙方反覆戰和的問題,遂改西蒙古名為新疆,是以「新闢疆土」之意,自此「準噶爾」一詞也被清政府正式禁止使用。
由於北疆有著廣大的肥沃農牧地帶,蒙古部族又大量撤出此區,1762年乾隆決定在伊犁設立伊犁將軍,進行大規模的屯兵和開墾移民政策,有數千名貧困漢人遷居至此,同時還派駐數千名八旗兵(錫伯人)在此永久定居。準噶爾滅亡後,原先為統治者及信奉藏傳佛教的蒙古族人口銳減,導致新疆及中亞部分(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部分地區,以及哈薩克東部)完全伊斯蘭化,此後畫分出滿漢與維族之間最大的歧異點。
▎南疆
南疆是政教合一的區域,塔里木盆地四週繁榮的綠洲城市自察合台(1183-1241)皈依伊斯蘭後,對於此區域內的回教信仰發展大有助益。十七世紀中期(明末清初),宗教領袖和卓宣稱對該區擁有治權,後來分裂為黑山與白山兩派。白山派借力北疆葛爾丹的軍力驅逐了黑山派勢力,卻也造成之後的數十年北疆勢力間接控制了南疆回部(這是指南疆各綠洲使用突厥語之人,而非中國內陸的回民)。後來清軍攻陷北疆,回部陷入混亂。乾隆原希望由白山派合卓擔任當地的伯克(突厥語音譯,是指「首領」,原為回鶻貴族的世襲官職),不過,合卓旋即反抗滿清的統治。乾隆再度調派平定北疆的兆惠,征服南疆。
對於世界歷史而言,清朝這次的征服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分水嶺。之前清俄之間對領土的爭執都偏重在東蒙古和外興安嶺地區,清朝往西部的推展給予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一個清楚的表徵——滿洲人有能力與俄羅斯人在此區域玩弄權力遊戲。這種平衡局面維持了一百多年,俄國才蓄積足夠的能量對清帝國鯨吞蠶食。更重要的一點是,存在超過450年的蒙古政治力量在實質上的崩解,這意味著東西兩大帝國關閉了歐亞大草原上的開闊性,也取得對此游牧敵人的最終勝利。
乾隆對於南北疆的統治展現出不同的態度:準噶爾直接又嚴謹,回部間接且鬆散;北疆派駐重兵與漢民屯墾,南疆任用如西南土司般的伯克來統治,僅有少量駐軍。這也導致後者未能與帝國整合,此種侷限性終於為十九世紀時種下大規模叛亂的遠因。
▎英俄大博弈時期
大博弈(The Great Game)傳統上定義之時期約為1813年至1907年的《英俄條約》為止,此政治用語特指英國與俄國爭奪中亞控制權的衝突。其爭奪地區西起波斯(伊朗)向東延伸至阿富汗、西藏以及新疆。1865年,中亞的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在俄國提供武器等重要物資,以及派軍官協助訓練軍隊之下,在新疆南部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政權。英國一面要求其盟友、亦是伊斯蘭勢力的精神領袖鄂圖曼帝國,加強對阿古柏在宗教上的控制,同時直接向喀什派出軍事師團與阿古柏建立直接聯繫,提供步槍和大炮。此外,英俄兩國也都取得了通商和關稅特權,這使得新疆獨立問題正式地緣政治化與國際化。
1877年,左宗棠湘軍在劉錦棠率領之下,收復除了伊犁河谷一帶為俄國占領之外的新疆全境。四年後,經過曾紀澤的交涉才拿回伊犁,並正式設省。維族南疆獨立的手段完全依賴國際政治力量的干預和協助,若無帝國主義彼此於此區域內的爭奪,維族得以利用英俄兩大國的武力支援,此獨立之汗國是難以支撐。
中華民國建立後,蘇聯開始協助新疆脫離中國,希望將其「外蒙古化」,建立一個脫離國民政府中國,且為蘇俄控制的獨立地區。疆獨份子曾經在二十世紀的三零與四零年代,在英國與俄國的資助下,建立過兩個互不隸屬、非常短暫的國家。但是,隨著中國境內軍閥力量的介入並與蘇聯合作,維族的獨立力量無法獲得蘇聯的充分奧援。隨著中共建國,蘇聯便將此區的獨立運動控制全轉移給中共。然而自六零年代起中蘇交惡,蘇聯又在邊區製造分裂運動,甚至在哈薩克與烏茲別克設立訓練中心,培育維吾爾族特工。中共一直視新疆為重要的戰略要地,並為對抗蘇聯的堡壘,因此對於疆獨武裝運動,始終採取強硬態度以及零容忍的高壓政策。
蘇聯解體之後,中俄之間的關係也跟著和緩,邊境間不再劍拔弩張。不過,疆獨份子在自治區內的武裝反抗活動不曾停歇:1996年疆獨份子在伊斯坦堡成立「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同年在慕尼黑召開的第一屆「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前者屬於武嚇,後者是文攻。九零年代之後,發生過數起傷亡較為重大的事件,而2009年的烏魯木齊「七五事件」以及2011和田(舊名為和闐)「七一八事件」規模更為劇烈;2013年的「巴楚事件」,還有隔年「昆明事件」亦造成更大的傷亡。疆獨份子也在同年於華府成立「東突厥斯坦流亡政府」;「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WUC)則在德國成立,成為籌建統一的領導機構,不過,該組織發言人公開宣布「不支持、不鼓勵、不行使武裝戰爭來爭取東突厥斯坦(新疆)獨立」。
▎恐怖主義的標籤
在911事件之後,形勢對疆獨不利,因為疆獨份子與賓拉登的基地組織多有密切聯繫,很多成員本身就是基地組織的成員。這些情況對在反恐氛圍下要爭取美國的奧援來說,是極其不利的負面因素。2001年,中國與包含俄國在內的中亞諸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其目的之一正是為了打擊恐怖組織。
從中國境內現實環境而言,疆獨活動在中國被列為恐怖主義,不可能合法活動,更何況中國內部掌控之嚴厲,也不容許異己之言論公開傳播。疆獨要靠民族自決在中國爭取透過投票方式(姑且不論中共不可能同意公投一事)來獲得獨立,乃至於全面內政自治的成果幾乎是緣木求魚的狀態,再加上中共近年來投入更大量的漢人移民,僅是漢族人口數百分比(41%)就與維族(43%)相距不遠,這點更行不利。
▎大國競合,獨立之路遙遙無期
就國際現實與地緣政治而言,疆獨運動始終都仰賴國際奧援才是其運動的阿基里斯腱!維族的傳統故土(其實只有南疆)地理位置處於亞洲大陸深處中心地帶,具有地緣政治與直接影響力的大國只剩下俄國,這也就是為何之前的獨立建國運動都可以見到沙皇與蘇聯的影子的緣故。但俄羅斯實力不若昔日的蘇聯,在中國的崛起之後,俄羅斯一方面需要靠著中國力量來平衡美國在中亞的影響力,中國已經成為其戰略上必須合作的對象,另外一面由於中亞地區境內也有許多爭取獨立的地區,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跟與中國合作抵抗中亞地區的獨立運動,符合俄羅斯的實質需求。
疆獨最大的支持者,從過去實質面的蘇聯以及精神面的土耳其都已經撤守,流亡政府是此才成立於華府,國際環境上尋求美國的協助成為唯一的選擇,縱使美國試圖從中國西緣給予中國壓力,可就地緣政治上而言,這樣的槓桿支點距離實在過於遙遠與薄弱。說白了,對於華府在西太平洋對抗中國的戰略考量上,「東突」先天上沒有朝鮮半島或日本群島的必要環境。
曾聽聞中國社科院的內參資料,該專門研究維族問題的研究員抱持相當悲觀的論述,認為疆獨問題只有靠戰爭才能解決。或許這是一種爭取獨立的最終選項?不過,疆獨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文化上與理論上的根據,而在於地緣政治上的被選擇。哪怕是過去人人可踩上一腳的清朝和國民政府的經歷來看,倘若沒有美國或俄國這樣能與眼下中國相埒的大國協助,要靠自決乃至公投走向獨立,恐將遙遙無期。
▎備註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