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採集新疆血」爭議:對維吾爾人抽血採樣,基因研究的倫理風暴
「中國監控下的新疆,抽血採樣『知情同意』真偽難分?」中國近期爆出基因研究涉及對新疆維吾爾人「抽血採樣」的研究道德疑慮。由中國司法部資助的學術期刊《FSR》(Forensic Sciences Research)在官方網站宣布,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UP)自2025年起將停止與其合作出版該刊物。雖然OUP方並未說明停止合作原因,但多年以來,《FSR》發表多篇研究新疆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基因的論文,已讓學術界質疑不符合國際學術道德標準,更擔心這些研究會助長中國當局對維吾爾人的大規模監控。
《FSR》於2016年創刊,旨在推廣法醫科學領域的研究,是中國唯一和國際讀者對話、聚焦於法醫學的英文期刊,涵蓋範圍包括法醫遺傳學、法醫生物學和精神科學等等。2016年創刊時,《FSR》聲稱雖然該刊物由中國司法部所屬機構贊助,但僅限財政支持,不觸及任何編輯政策。到了2023年,《FSR》宣布和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UP)合作辦刊,然而僅合作兩年左右就宣告結束。
▌引發質疑的「烏魯木齊264名維吾爾人的血液樣本」
《FSR》於2020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曾引發關注,甚至遭到OUP「關切」。該研究分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264名維吾爾人的血液樣本,雖然論文當中註明受試者皆簽署「知情同意書」後才參與研究,且所有數據資料皆以匿名處理,但學術界仍懷疑受試者是否真的如註明的「知情同意」,擔心不符合倫理標準。
此文章在2020年9月於網路首次發布,並於2022年6月以紙本方式發表。比利時魯汶大學一名DNA分析工程學教授莫羅(Yves Moreau)率先針對此文致函牛津大學校長,對該論文採樣方式提出質疑——莫羅和其他學者擔憂FSR與類似的研究,恐助長當局對維吾爾人的大規模監控,尤其是該文作者來自中國國家安全部門旗下的研究機構。在質疑聲浪下,牛津大學OUP於2024年發表針對此文的「關切」聲明,然而此論文至今仍未被下架,還能在官網上下載全文。OUP發出關切聲明後,莫羅肯定牛津大學出版社願意回應此事,不過他認為,簡短表達關切並無法直接觸及根本問題。
2017年起,中國當局於新疆實施「去極端化」政策,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被官方稱作「教育培訓」、實際卻是針對維吾爾與其他穆斯林少數族裔的大規模拘留營。有通報稱,當局以「體檢」為名採集數百萬維吾爾人的DNA樣本。人權組織痛批,這些措施出於強制,旨在對維吾爾人加強監控。事實上,2023年OUP就曾因倫理問題撤回了《FSR》發表的另外兩篇學術論文,皆與中國合DNA取樣有關。
▌爭議發生後,《FSR》突然不和牛津大學合作了
《FSR》7月15日刊出聲明宣布與OUP停止合作,「OUP出版的最後一期將是第10卷第4期。」FSR形容期刊正處於轉型時期,「牢牢紮根於過去的努力與成功,現在滿懷信心地準備邁向更加光明的未來」。聲明感謝OUP與過去一起合作的泰勒-弗朗西斯出版社(Taylor & Francis)表示他們的專業貢獻將永遠銘刻於《FSR》心中。聲明也宣布,接下來將與新合作夥伴「科愛」(KeAi)合作出版。科愛總部位於北京,由中國的科學出版社與荷蘭學術出版暨資料分析公司愛思唯爾(Elsevier)合資成立。
然而新合作夥伴背後的愛思唯爾,也曾捲入出版與學術倫理爭議。2019年,愛思唯爾發表一篇基因研究論文,採集203名維吾爾人與哈薩克人的血液及唾液樣本,用於評估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開發的基因定序技術於這兩個族群的適用性。作者在文章提及,此基因定序研究對警方在鑑識分析與辦案中大有幫助。但是這篇研究2023年被愛思唯爾撤下,原因是基因採樣工程「未符合倫理標準」。
當時加拿大溫莎大學University of Windsor專門研究「基因研究中種族主義」的學者蒙斯特赫耶姆(Mark Munsterhjelm)批評,法醫遺傳學界的許多研究存在倫理問題,少數群體的「知情同意」真實性備受質疑。
此外,無論是OUP「表達關切」的《FSR》學術文章,或2023年愛思唯爾下架的的論文,領銜研究者皆為Halimureti Simayijiang。根據FSR網站資料,Halimureti Simayijiang的資歷中除了有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遺傳醫學學院健康與醫學科學部,他也曾任職於新疆警察學院刑事科學技術部。衛報報導稱,新疆警察學院隸屬於中國國安機構,這更加劇學術領域對其研究方法的擔憂。對此,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亞洲區副主任王松蓮(Maya Wang)也直言,「維吾爾人所處的環境充滿脅迫,即便他們自己不願意,也肯定很難對採集DNA說不。」
▌中國遺傳研究的倫理問題
近年以來,人們對中國遺傳研究論文的倫理標準早就提出質疑。2024年,美國遺傳學期刊Molecular Genetics & Genomic Medicine(MGGM)基於研究違反人權的擔憂,大規模撤下了18篇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根據期刊主編哈特(Suzanne Hart),在兩年多的審查中發現,研究人員、受試者意願與同意文件之間「存在不一致」,認為在中國取得的血液樣本來自一群受剝削和壓迫的人。
這些被撤稿的論文均於2019年至2021年之間發表。其中一篇使用了新疆喀什市340名維吾爾人的血液樣本;另一篇則使用了120位西藏首府拉薩人的血液樣本——該研究作者來自上海復旦大學法醫學系,雖然作者並未直接回應,但撤稿通知指出作者和幾位與中國公安機關有關連的共同作者,皆不同意撤稿。
這兩篇論文的吹哨者也是比利時魯汶大學的莫羅教授。有些人評論MGGM是一份「中等程度」的遺傳學出版品,在學術期刊大致排名前40%。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教授柯蒂斯(David Curtis)表示,MGGM被認為是一個相對容易發表論文的平台,也可能吸引許多希望在英文期刊上發表論文的中國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