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屠夫」之死:伊朗萊希墜機驟逝後,輿情與政局的雙重震盪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19日在直升機墜毀事件中身亡,伊朗政府已宣布全國進入為期5天的國殤期,各大城市將舉行公眾祝禱,萊希則將於23日葬於故鄉馬什哈德。伊朗政府的實權仍掌握在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手中,預計政壇頂多出現小規模接班之爭,外交事務等對外政策不會有明顯改變;但對反政府的伊朗民眾與許多歐美人士而言,萊希過往反人權的紀錄太過血腥,世界應當慶祝這位「德黑蘭屠夫」死亡,紛紛在社群上反對各國政府的哀悼致意。
伊朗總統萊希所乘直升機5月19日墜毀在伊朗西北部山區,多國派出70餘支救難隊協助搜救,但20日證實機上所有乘客,包括萊希、伊朗外長艾密拉多拉安(Hossein Amir-Abdollahian)及其隨行人員全數喪生。伊朗實質領導人、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也隨即指定由第一副總統莫赫貝爾(Mohammad Mokhber)暫代總統職位,並向公眾保證這起意外不會影響國家運作。
官方媒體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RNA)報導,哈梅內伊20日宣布,伊朗全國即刻進入為期5天的國殤期,也是最高等級的國家喪葬儀禮之一。行政副總統兼葬禮委員會主席曼蘇里(Mohsen Mansouri)則表示,各大城市從21日起展開隆重的哀悼儀式。
曼蘇里說,包含總統萊希在內的墜機罹難者遺體,將在未來三天慢慢從西北部的大不里士(Tabriz)移轉,途中所經城市如庫姆(Qom)、首都德黑蘭(Tehran)到伊朗第二大城馬什哈德(Mashhad)都將舉行公開祈禱儀式,全國清真寺也會舉行大大小小的祝禱活動。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將在週四傍晚為萊希舉行殯禮(葬禮祝禱)。馬什哈德是伊斯蘭教什葉派最重要的聖城之一,也是萊希的故鄉,萊希將於周四當晚葬於此地。
▌國內外兩極情緒
從公眾情緒看來,伊朗國內對於萊希之死則出現兩極化的反應。
19日當晚在各地政府與清真寺的領導下,已有不少民眾上街祝禱。從通訊社照片可以看到,許多人或跪或坐,在大馬路邊淚流滿面地為這起意外痛哭。壓抑激昂的畫面也令人想起2020年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被美軍轟殺之後,伊朗全國舉國哀悼的光景。當時蘇萊曼尼的葬禮,同樣也伴隨著各大聖城的哀悼儀式,有利於全國宗派的政治動員。(延伸閱讀:蘇萊曼尼死後的伊朗「烈士政治」:伊拉克再傳空襲,美軍中東增兵3千)
然而,伊朗國內也有大量人民,早已恨透萊希背後代表的高壓保守政府,許多人紛紛慶祝他的死亡。萊希不僅在1980年代的恐怖統治扮演積極角色,2021年當選總統之後,他面對一連串反政府示威活動,包含2022年因少女阿米尼之死爆發的頭巾示威,都以極為強硬的鎮壓和逮捕運動作為反擊,更令反對者深惡痛絕。(延伸閱讀:伊朗「解散道德警察」?政府的虛晃一招與難滅的運動怒火)
因此在波斯語的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各類對萊希之死的嘲諷與笑話,另有不少政治犯、流亡者或受難者的家屬,也上傳自己開心舞蹈的影片,德黑蘭還出現私人燃放的煙火,以此暗暗慶祝「德黑蘭屠夫」萊希的死亡。也有部分海外伊朗社群舉著國旗聚眾歡呼,還有些猶太裔民眾持以色列國旗加入慶祝。
此外,由於歐盟、美國、聯合國等國際社會都已對萊希的死訊致上哀悼,許多伊朗海外民主人士、歐美政治人物對此感到不滿,紛紛在社群X平台上,張貼「#不能代表我」(#NotInMyName)的標籤,繼續批判萊希劣跡班班的人權紀錄。
▌小規模權力震盪
根據伊朗憲法,如果總統去世或喪失能力,第一副總統將接任總統職務,直到在最遲50天的期限之內舉行選舉。與其他國家不同,伊朗第一副總統是任命產生而非民選。伊朗還有數名兼任其他內閣職務的副總統,代理總統莫赫貝爾則被認為是地位最高者。
今年68歲的莫赫貝爾,和萊希一樣是哈梅內伊等強硬保守派的追隨者,但莫赫貝爾的政治經歷相對低調,過去主要服務於金融、通訊、經濟等領域。莫赫貝爾掌管伊瑪目何梅尼命令執行總部(EIKO),該單位以沒收政治犯和流亡者的財產而聞名,也負責大大小小與產經金融有關的政策執行。《美聯社》指出,莫赫貝爾精通國際法,因此擅長幫助伊朗繞開國際制裁、對外發展經濟。
IRNA另已宣佈,總統補選將在6月28日星期五舉行,參選人可在5月30日至6月3日之間進行登記,競選活動則將於6月12日至6月28日展開。
然而伊朗神權政府多年來對政治異見的箝制,早已令公眾停止對選舉抱有任何希望。在伊朗今年3月的國會選舉,民眾可以投票的對像仍然只有最強硬的保守派人選,稍微溫和一點的政治人物都被禁止參選,包含前總總魯哈尼在內(Hassan Rouhani)。因此儘管政府積極鼓動人們出門投票,總投票率最後只有41%,其中還有5%是廢票,創下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最低紀錄。
由於萊希的驟逝,外界推測伊朗政壇還是會掀起一波小規模鬥爭,畢竟哈梅內伊已高齡85歲,而下一任總統極有可能接替他的位置成為最高領袖,因此不少人仍會試著爭搶總統之位。
哈梅內伊的兒子莫吉塔巴(Mojtaba Khamenei)也在預期名單中,因此也有人質疑,墜機事件或許根本是哈梅內伊主導的陰謀。
但無論如何,伊朗內政與外交事務的總體方針,包含核武發展計畫與反對以色列等等,還是將牢牢掌握在哈梅內伊與他掌管的憲法監護委員會(the Guardian Council)手上,因此不管是誰人繼承,外界所能感受的伊朗,在未來恐怕不會有明顯變化。
除了莫吉塔巴之外,伊朗國內也出現其他陰謀論,質疑墜機事件是由以色列與美國所為。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公開的敵對狀態,去年加薩戰事爆發後更上升到白熱化程度,兩國在4月甚至直接對抗,先是以色列空襲了伊朗駐大馬士革大使館導致16人死亡;伊朗再向以色列發射300餘發導彈與無人機等攻擊。但最後雙方皆無打算持續升級衝突的意圖。
至於針對美國的陰謀論,伊朗政壇有小部分將矛頭指向美國數十年對伊朗施行制裁的結果,聲稱因為其機隊年久失修早成意外,此次萊希搭乘的直升機型號為美製貝爾212中型直升機(Bell 212),至少已是1979年以前向美國購買。但亦有分析認為伊朗飛安紀錄向來不佳,有過前任國防部長、交通部長及空軍指揮官在飛機失事中喪生的紀錄,責怪美國毫無道理。
事實上,就伊朗官方反應來看,雖然不乏有指責美方的聲音,但伊朗政府並沒有將這起意外事件繼續鬧大的意思,官方並未打算持續怪罪以色列或美國。而以色列與美國皆已鄭重聲明,絕對沒有涉入萊希一行人的墜機意外。
文/王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