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丹到香港...黑暗之光的反暴政勇氣:2020世界新聞攝影大賽
從蘇丹到香港...黑暗之光的反暴政勇氣:2020世界新聞攝影大賽
「你還記得這些故事嗎?2019年...那些在黑暗中的一瞬之光。」4月16日,一年一會的「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在荷蘭總部公布了2020年的榮譽結果,在年度最佳單張照片的重點獎項中,《法新社》派駐在東非的日本攝影記者千葉康由,以一張2019年「蘇丹街頭民主運動」的示威照片,成為年度大獎得主,也提醒著混亂的時代一絲希望之光。
獲得首獎的新聞照片,被攝影的千葉康由命名為「真切之聲」(Straight Voice)。照片中人事時地物,是發生在2019年6月19日,非洲的蘇丹——在首都喀土木的反暴政、爭自由抗爭中,一群蘇丹的少年示威者們,於宵禁的夜色中,用彼此的手機,為吟誦「革命之詩」的手足照光。
當時的喀土木,正遭遇著軍隊入城的血腥鎮壓。在快門按下的前半年,再也無法忍受通膨爆炸與經濟失控的蘇丹人,開始不分彼此走上街頭,就像是遲到的「阿拉伯之春」一樣,佔領喀土木廣場和平示威;在快門按下的前兩個月,統治蘇丹30年的獨裁者奧瑪.巴席爾(Omar Bashir)被親信的軍隊政變,下台入獄;在快門按下的前16天,從達佛戰區回來的民兵部隊開始封城,並朝廣場上的示威者無差別屠殺。
在去年我們解釋性報導《蘇丹慘案斷線中:「喀土木廣場大屠殺」後來呢?》的片段。直到今天為止,喀土木大屠殺究竟死了「幾百人」?各種調查都還未見清晰。但在當時的血腥鎮壓中,蘇丹人民並沒有因此潰逃,就算被網路封鎖、宵禁、斷電,在各種互助救濟的狀態下,所有人還是挺了過來。
「快門下的一瞬,只是這場和平示威之中光景...在我的採訪期間,我遇見的蘇丹的平民示威者們,從來沒有割席、從來沒有放棄革命的願望。」拍下照片的千葉康由如此表示:「我想用這張照片來告訴世界,這些人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革命的熱情,我甚至覺得我已成為這種夢想的一部分——這種強而有力的人民意志,是絕對不可能被暴力給鎮壓抹煞的...因為我親眼見證。」
在千葉拍下照片的時間點,喀土木的日常仍是不斷搜捕與鎮壓。每日每夜尼羅河畔都能撈出被綁磚頭、四肢骨折、明顯外傷的無名屍體;街區巷弄之間的巷戰追捕,讓許多人「被消失」,但卻出現了更多互不相識的彼此為對方把風、替人犧牲幫助躲藏。甚至連街上的和平示威,也時不時會遭到實彈掃射,但鏡頭前的市民卻仍不為所動。
「聽說蘇丹的示威者們,每次集會都會一起唱詩,但那天是我第一次聽見他們在街上合唱。」千葉說:「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在眾人吟詩的同時,隨時要鎮壓他們的軍隊就在廣場彼端持槍徘徊,而他們卻沒有一人在意或退縮——比起害怕暴力,大家更熱衷於照亮彼此——為了讓這名男孩好好唱詩,所有人自動地掏出手機為他打光,詩詞的聲音也像是曙光一樣,圍繞著男孩、打破了黑暗。」
蘇丹的抗爭故事,一路持續到了同年8月。在幾經波折之後,蘇丹軍方與民主運動團體,終於在非洲聯盟與衣索比亞的調解下簽署了《3年民主過渡協議》,以權力共享、輪流執政的方式,約定要在3年後「還政於民」。之後,雖然蘇丹過渡政府也啟動了真相調查委員會,承諾追究「民主運動期間的暴力鎮壓責任」、甚至判處29名軍人死刑,但追究的範圍仍限縮在被政變推翻的前總統巴席爾任內,對於喀土木廣場大屠殺的究責與道歉,至今依舊模糊不明。
「子彈殺不死我們,但人民的沈默會。」在蘇丹抗爭中,最為人知的詩句是這一句。不過「真切之聲」的畫面與故事,確實帶來更多希望感的衝擊。而為此興奮的千葉,也稱這次的得獎是「蘇丹人民的抗爭勝利一隅」。
48歲的千葉康由,是WPP史上第四位得到首獎的日本攝影者。在過去他曾是日本《朝日新聞》的記者,但在35歲那年卻辭去了工作,並搬到東非的肯亞、成為自由攝影師。在這段時間,千葉曾游走非洲大陸,也曾在2011年311大地震後,返回日本見證故鄉國難的心碎故事。直到2012年,千葉才又被《法新社》的巴西支局延攬,直到2016年里約奧運結束後,才再度回到東非長駐特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