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鏡頭背後/兩個十月一日:中國「國慶」遊行,香港「國難」遊行

2019/10/01 轉角24小時

2019年10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數萬解放軍的簇擁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70周年國慶。 圖/法新社
2019年10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數萬解放軍的簇擁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70周年國慶。 圖/法新社

兩個十月一日:中國「國慶」遊行,香港「國難」遊行

「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2019年10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數萬解放軍的簇擁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70周年國慶,盛大熱鬧的典禮節目,讓貴賓台上特別北上觀禮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看得心花怒放;但同一時間,香港街頭由民眾自發響應的「十一遊行」,也正於高度緊繃的氣氛中湧滿街頭。

由於今年中共國慶時逢70周年,除了整數年的大閱兵原則外,也剛好中國經濟遭遇轉型關卡、與美國的霸權爭奪亦日趨白熱化的敏感時刻。因此對內對外,中國政府也將「70大慶」辦得格外盛大,各式曝光的武器飛彈,也成為官媒放送的宣傳焦點。

然而同一時間,對抗行動即將進入第四個月的香港示威,卻也趁著「十一」的機會走上街頭——由於本日的特殊意義,因此無論是警是民、是過「國慶」還是渡「國難」,街頭上的雙方都視十一為關鍵的對決時刻。

盛大熱鬧的典禮節目,讓貴賓台上特別北上觀禮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看得心花怒放;但同一時間,香港街頭由民眾自發響應的「十一遊行」,也正於高度緊繃的氣氛中湧滿街頭。 圖/美聯社
盛大熱鬧的典禮節目,讓貴賓台上特別北上觀禮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看得心花怒放;但同一時間,香港街頭由民眾自發響應的「十一遊行」,也正於高度緊繃的氣氛中湧滿街頭。 圖/美聯社

然而同一時間,對抗行動即將進入第四個月的香港示威,卻也趁著「十一」的機會走上街頭——由於本日的特殊意義,因此無論是警是民、是過「國慶」還是渡「國難」,街頭上的雙方都視十一為關鍵的對決時刻。 圖/法新社
然而同一時間,對抗行動即將進入第四個月的香港示威,卻也趁著「十一」的機會走上街頭——由於本日的特殊意義,因此無論是警是民、是過「國慶」還是渡「國難」,街頭上的雙方都視十一為關鍵的對決時刻。 圖/法新社

香港各大媒體皆表示,由於七一的行動經驗、加上特首林鄭早已上京不在港,因此一早由政務司長張建宗代理主持的國慶升旗與慶祝酒會,反而沒有太多人搭理。預期十一抗爭的主要高峰,將從周二午後開始、直至入夜,但各方『攤牌式』的預期心理,卻也讓衝突氣氛升溫到另一波緊張沸點。

「賀佢老母!」(粵:慶他媽!)在香港街頭上,這句話成了是日曝光度最高的口號標語。由於民間提出的遊行申請,早已被港警提出反對通知書所拒絕,因此十一活動也由民眾改由自主出發,不作組織動員的「六區開花」。

但過程中,各區卻遭遇了不同且極端的應對狀況,像是尖沙咀(九龍)路線的氣氛相對和平,但屯門(新界西)路線則馬上爆發警民衝突——街上出現不明人士投擲汽油彈與腐蝕性液體,輔以鎮暴警察的催淚瓦斯與無差別衝鋒抓人,都讓前線狀況陷入大亂。

「理性溝通?你以為我們沒試過嗎?」一名自稱James的示威者,在十一當天的街頭上,與《衛報》的特派記者如此說道:「我們很努力地試過了,但沒有人在聽。」

「賀佢老母!」(粵:慶他媽!)在香港街頭上,這句話成了是日曝光度最高的口號標語。由於民間提出的遊行申請,早已被港警提出反對通知書所拒絕,因此十一活動也由民眾改由自主出發,不作組織動員的「六區開花」。
 圖/法新社
「賀佢老母!」(粵:慶他媽!)在香港街頭上,這句話成了是日曝光度最高的口號標語。由於民間提出的遊行申請,早已被港警提出反對通知書所拒絕,因此十一活動也由民眾改由自主出發,不作組織動員的「六區開花」。 圖/法新社

香港各大媒體皆表示,由於七一的行動經驗、加上特首林鄭早已上京不在港,預期十一抗爭的主要高峰,將從周二午後開始、直至入夜,但各方『攤牌式』的預期心理,卻也讓衝突氣氛升溫到另一波緊張沸點。 圖/法新社
香港各大媒體皆表示,由於七一的行動經驗、加上特首林鄭早已上京不在港,預期十一抗爭的主要高峰,將從周二午後開始、直至入夜,但各方『攤牌式』的預期心理,卻也讓衝突氣氛升溫到另一波緊張沸點。 圖/法新社

各區遭遇了不同且極端的應對狀況,像是尖沙咀(九龍)路線的氣氛相對和平,但屯門(新界西)路線則馬上爆發警民衝突。 圖/法新社
各區遭遇了不同且極端的應對狀況,像是尖沙咀(九龍)路線的氣氛相對和平,但屯門(新界西)路線則馬上爆發警民衝突。 圖/法新社


推薦閱讀

鏡頭背後/香港929反極權衝突:中國國慶前的武力大捕抓

鏡頭背後/林鄭錄音機:香港無效的第一場「社區對話」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最新文章

緬甸強震震垮大量房屋,圖為一家人只能帶著嬰兒露宿街頭。 圖/法新社

緬甸大震災:想捐款卻害怕被軍政府利用?國際捐助有哪些途徑

2025/04/01
緬甸強震導致泰國曼谷興建中的審計署大樓倒塌。 圖/美聯社

曼谷唯一被震垮的大樓:中國「中鐵十局」聯合承建,消失的敏感關鍵詞與文件

2025/03/31
曼德勒一處寺廟倒塌,僧人從旁走過。 圖/美聯社

緬甸大地震已超過1,700死:軍政府一面向國際求援、一面繼續空襲轟炸

2025/03/31
緬甸中部實皆斷層發生7.7強震,圖為南部第一大城仰光也發生馬路陷落裂開的狀況,但...

緬甸7.7強震:大橋崩斷、馬路陷落,泰國曼谷大樓也有倒塌

2025/03/28
長年在台灣出版界活躍的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延賀(本名李延賀),於2023年3月底遭...

消失的八旗文化總編富察:證實「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

2025/03/26
奧斯卡紀錄長片《你的國,我的家》共同導演巴拉爾,24日遭以色列軍方逮捕。 圖/美...

《你的國,我的家》 獲獎的懲罰?奧斯卡紀錄片導演遭以色列軍方逮捕,生死未卜

2025/03/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