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首相鮑里斯:「脫歐戰將」登大位,英國脫歐100日倒數的賭博交接

2019/07/24 轉角24小時

在混亂的脫歐內戰中,英國執政的保守黨23日終於選出了極具爭議的「脫歐戰將」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為黨魁兼新任首相。 圖/法新社
在混亂的脫歐內戰中,英國執政的保守黨23日終於選出了極具爭議的「脫歐戰將」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為黨魁兼新任首相。 圖/法新社

【2019. 7. 24 英國】

首相鮑里斯:「脫歐戰將」登大位,英國脫歐100日倒數的賭博交接

「實現脫歐!統一全國!還有打倒科賓!這就是我們的政見。」在混亂的脫歐內戰中,英國執政的保守黨23日終於選出了極具爭議的「脫歐戰將」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為黨魁兼新任首相。因無法說服黨內支持脫歐草案而被迫下台的現任首相梅伊(Theresa May),將於24日午後正式請辭;同日稍晚,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即會邀請強森接任首相,強森則將在24日晚間進駐官邸,並預計將在唐寧街10號門前,首度以「首相」身份,迎接正好「100天」後將到來的脫歐生效挑戰。

▌延伸閱讀:〈英國首相正式請辭:梅伊屈服保守黨逼宮

在現任首相梅伊遭保守黨黨團逼宮下台後,過去一個月保守黨也緊鑼密鼓地進行新任黨魁兼首相的黨內補選。最終,在最後階段的黨員直選中,一路聲勢看好、但卻極具政壇爭議的「脫歐戰將」強森,即以超過66%的黨員支持,強勢擊潰競爭對手、現任外交大臣杭特(Jeremy Hunt),如願當選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首相大位。

「在此,我要向所有心存疑慮者喊話:嘿!老兄別擔心,我們一定有能力讓偉大的英國重新奮起!」在黨內的勝選發言中,55歲的強森激動有力地向所有黨內同僚高呼喊話:「我們必定會在2019年10月31日實現脫歐!」

1964年出生於紐約的強森,出身於英國的富豪之家,從小就是伊頓公學、牛津大學的風雲人物,並以狂放辯才與風格強烈的個人魅力而聞名。在大學畢業後,強森在家族安插下來到了保守派大報《泰晤士報》任職,卻因撰寫假新聞而被開除——但他之後卻輾轉加入了保守派的另一旗艦大報《每日電訊報》,並被派任至布魯賽爾擔任「歐盟特派員」。

在歐盟採訪的這段期間,強森抨擊歐盟政治生態的雄辯筆鋒,打響了他在國內的知名度,並鋪平了他棄筆從政的政治家生涯;但屢屢斷章取義、惡意曲解的報導方式,也讓他成為新聞圈內的爭議人物。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強森從政的初期經歷並不順遂,自己多次爆出的桃色糾紛說謊爭議,也一度讓他被保守黨高層打入冷宮,直到自己牛津的同窗——卡麥隆(David Cameron)——當選新任黨魁,並支持強森以黑馬之姿參選2008倫敦市長並勝利後,強森的政治前途才爆炸式起飛。

2008年當上倫敦市長的強森,正好接收了前任市長所留下的政治遺產——2012年倫敦奧運的主辦權——得到大筆中央預算的他,因此得到了大興土木的機會,並藉倫敦奧運的大成功從而鞏固了自己的國際聲望。

不過在倫敦任內,強森雖然以幽默搞笑、特立獨行的「喜劇型市長」聞名,但卻也屢屢因規劃不當的爭議工程(倫敦塔花園、自行車高速道路、水砲車採購案...),而被質疑好大喜功;在2011年倫敦大暴動中,海外渡假中的強森更拒絕提前返國坐鎮,其拖延處理、漫不經心的不當對策,也被輿論指責為當時「警民衝突」失控的背後原因。

在2016年的脫歐公投中,強森選擇「背叛老友卡麥隆」,成為了「脫歐陣營」的領軍人物,保守黨連綿3年的路線內戰自此開打——儘管強森本人強調,自己從娘胎開始就是「疑歐派」,在布魯塞爾擔任歐盟特派記者的親身經歷,更讓他體會到「歐盟霸權」的可怕與不合理;但英國政壇大多以為,以投機奸詐聞名的強森,本人並沒有很明確的中心思想,選擇脫歐的理由只是為了「狙擊同期的卡麥隆下台」,好挪開高層空間、滿足自己的首相野心。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在脫歐公投中,強森成為了保守黨脫歐派的門面人物;但其造勢中屢屢發出不實言論、假新聞資訊,最終也讓他作實了「騙子」、「賭徒」、「投機政客」的負面標籤。因此儘管其政治聲量驚人,但無論是同黨同僚或反對派,卻都對他恨之入骨。

脫歐公投結束後,脫歐強森雖然如願終結了卡麥隆的政治生涯,但自己的卻馬上遭到保守黨的同事反咬,在眾叛親離下被迫退出2016年的保守黨黨魁選舉。不過接任首相的梅伊,卻為了控制強森「不要造反鬧事」,而委任他為外交大臣擔當要職。

然而在外交大臣任內,強森除了屢屢失言、鬧出國際笑話外(譬如在緬甸聖寺,開心地朗誦英國詩人讚揚殖民鎮壓的詩詞而不自知),基本上沒有重要建樹;反而不斷以小動作狙擊、背刺首相梅伊在海內外的脫歐談判。為此高度不滿的梅伊,於是終於在2018年7月與強森就脫歐路線翻臉,並迫使強森請辭外相之職。

不過苦於脫歐泥淖的梅伊,最終因無法說服國會通過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草案》,在半年掙扎後最終被迫請辭。逮到機會的強森,於是成為了黨內最有聲望的首相挑戰者,而他打出的「10月31日『準點』脫歐 ——要不脫歐(與歐盟重新談判達成新協議)!要不去死(無協議強行脫歐)!」的口號,更讓他成為黨內脫歐鷹派欽定的新任盟主。

然而如願坐上首相大位的強森,也將迎來定位生涯的最大挑戰——在他7月24日就職的同天,英國距離「10月31日脫歐最終期限」(已經二度順延),剛好剩下100天——在歐盟拒絕重新談判的狀況下,「無協議脫歐」似乎成為強森解決政治僵局的唯一方案?英國各界也因此高度緊張,滿心憂慮地迎接不可預期的鮑里斯首相時代。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推薦閱讀

Boris Johnson to clear out Remainers and build a Brexiteer-majority Cabinet as he readies UK to leave EU

Trump claims Boris Johnson popular in UK because he's seen as 'Britain's Trump' - as it happened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最新文章

7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宣布,泰國總理貝東丹和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私下...

泰國總理貝東丹被停職:引發民怨的柬埔寨通話「錄音門」政治風波

2025/07/02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