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複製猴:繼承桃莉羊,「中中」「華華」的爭議誕生
【2018. 1. 25 中國】 中國複製猴:繼承桃莉羊,「中中」「華華」的爭議誕生
繼1996年英國複製羊桃莉之後,動物複製發展有了爆炸性的突破——中國成功複製了兩隻長尾獼猴「中中」與「華華」,是自桃莉羊以來首批以體細胞核移植複製成功的靈長類動物。美國科學期刊《細胞》(Cell)於24日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的研究成果,這項重大突破為相關領域和醫療帶來無限可能,但同時也引起了外界對於「複製人是否將會實現」的倫理爭議。
中國科學院上海研究團隊,利用「體細胞核轉植」(somatic-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技術,成功融合獼猴胚胎、並培育出兩隻複製猴。英國《衛報》報導,中國複製猴採用的SCNT技術,與22年前英國複製「桃莉羊」的方法相同——這項技術已常用於牛羊、老鼠、以及貓狗等哺乳類動物的複製,但對靈長類動物卻極難成功。
歷經5年的實驗,中科院在SCNT技術的基礎下,從一隻長尾獼猴流產胎兒的皮膚上取出體細胞培養,並將這個體細胞核再植入從其他母猴取出、同時也已摘除細胞核的卵細胞之中,融合成複製胚胎,植入到其他做為代理孕母的母猴體內。以此套方法,成功培養出79個胚胎,分別植入21隻代理孕母體內,並有6隻母猴成功受孕,但最後僅有兩隻母猴成功產下後代,也就是2017年11月27日誕生的「中中」、與同年12月5日誕生的「華華」,兩隻母猴目前仍平安發育中。
根據《新華社》報導,兩隻複製獼猴合稱「中華」,有象徵中華兒女的含意。不過其實長尾獼猴本身並非中國產,而是原本分布於東南亞的外來種。主要負責這項計畫的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表示,成功複製獼猴的經驗,能為醫療、人類疾病研究方面帶來重大貢獻,且「複製靈長類已無障礙,複製人將更可能實現」。
但蒲慕明同時也表示,複製猴的目的是製作動物模型,並不會、也不允許將此技術用於人類複製研究上。團隊研究員孫強則說,未來只需要一年時間,就能培育出相同遺傳基因背景的模型猴,有利於人類腦科學、疾病研究,而相較於實驗用的小白鼠,選擇與人類更相近的模型猴,能增加新藥測試的篩選效率。
不過,科學界還是有人抱持觀望態度。全球知名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專家羅賓.洛維爾-巴傑(Robin Lovell-Badge)認為,79個胚胎最後只成功生出兩隻,是「低效率又危險」,數據太低而難以做出結論。他也表示這個研究個案不會讓科學界更接近複製人技術,「這份論文並不是獲取複製人技術的墊腳石,顯然是個愚蠢的嘗試。」
歷史上第一隻複製猴,是1999年10月在美國奧勒岡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誕生的恆河獼猴黛翠(Tetra),但當時是以較為簡單的胚胎分裂技術複製。到2007年時,該中心又成功以公猴的皮膚細胞複製了獼猴胚胎,在當時也是極為重大的突破。
中中與華華不會是最後兩隻複製猴,上海研究團隊預計未來還會培育更多。蒲慕明表示,在複製動物這項關鍵技術的領先,將使中國成為吸引世界各地相關領域人才的匯聚高地。
|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