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讀報:馬克宏當選,新的總統、舊的挑戰
【2017.05.08 法國】 法國大選讀報:馬克宏當選,新的總統、舊的挑戰
只有當選的人,才能登上選後隔日的封面!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終於在煙硝中落幕。背負著極右派的期盼,勒龐(Marine Le Pen)的總統夢,再一次被「選舉天花板」給掐死;主打素人新政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風光勝選的自信笑臉,則成為法國各大報周一的頭版封面。然而不同立場的媒體,也各自透過不同的標題,提醒著沒有政治包袱的馬克宏——愛麗榭宮的挑戰,比你想像中更為難纏。
選後的法國頭版,全都是新任總統馬克宏。像是右傾的保守派大報《費加洛報》(上排左一),就以馬克宏振臂慶祝的照片為底,打上主標「勝利進擊」,細述了馬克宏如何利用短短三年的時間,從政壇的局外菜鳥,搖身一變成為法國政治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當選人;然而與首回合投票的操作相同,《費加洛報》的選後頭版,依然配上了總編輯布黑澤(Alexis Brézet)的評論特稿:「衝刺國會大選!」
在頭版特稿中,《費加洛報》的編輯室先是不懷好意地,恭維了39歲的馬克宏「少年得志」,
已與甘迺迪(43歲就任美國總統)、季斯卡(48歲就任法國總統)、倫齊(39歲就任義大利總理)、特魯道(43歲就任加拿大總理)...等改革派的年輕領袖比肩,一舉升入了政壇的萬神殿。
布黑澤認為,眾往所歸的表象之下,馬克宏的勝利並不牢靠。兩周前的首回合投票中,馬克宏只拿下了24.01%的得票率,在法國第五共和所有總統當選人,僅優於席哈克(Jacques Chirac)而位居倒數第二;而到了次回合投票,創下紀錄的缺投、「白票」、廢票率,都應證了馬克宏跨黨派的號召力仍有極限。因此,儘管馬克宏成功當選,其所創辦的「前進!」運動,能否延續他本人的聲勢?《費加洛報》對此深表疑慮。
布黑澤指出,馬克宏本人雖然年輕有為,但他那代表「溫和改革派」的號召力,最多也只能影響「四分之一的選民」。然而透過這次選戰,法國的極左派依賴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拉下了2成支持,極右派的勒龐與「民族陣線」(FN),亦操有2成5-3成的選票;換句話說,極左、極右的激進路線,仍是法國政壇最活躍的拉扯力量,若馬克宏真心想要改革,唯一的指望,就是與右派主流政黨——共和黨(LR)——結盟,而國會主流右派的影響力,也必將是馬克宏改革之路上,不可或缺、且不得不向其低頭的「穩固力量」。
中間傾左的主流大報《世界報》(上排左二),也與《費加洛報》態度相同。8日的頭版,主標是「馬克宏的勝利,總統的挑戰」,並配上一張馬克宏勝選之後,前往羅浮宮前參加勝選慶祝會的暗夜獨照。
《世界報》認為,儘管馬克宏的勝選,創下了最年輕黨選人與非主流政黨總統的新紀錄,但橫亙在新政權眼前的,不光指有一個月後的國會大選,後續的總理、內閣任命,也都考驗著總統與國會之間的默契。儘管在過去,法國曾多次出現「左右共治」(總統與總理分別屬朝野不同黨的聯合執政),但馬克宏的背後——除了他自己的影子之外——並沒有傳統政黨的支持。馬克宏一方面要穩定新政府的布局,一方面又必須回應「前進!」運動支持們對傳統政治結盟的不耐,國會選戰在即,現實的政治挑戰,是不會給這為年輕的新總統太多時間暖身的。
相較於《費加洛報》、《世界報》的「審慎悲觀」,另一份左傾的報紙《解放報》則直白地多。選後翌日,《解放報》採用跨版封面,封面(上排右一)放上了馬克宏的正面特寫「幹得漂亮!」;封底(上排右二)則是勒龐的背影,「作得不賴!」
《解放報》兩面稱讚,是大家都好棒棒的意思嗎?事實上,《解放報》的雙頭版,是對勒龐與民族陣線的雙重諷刺。在內頁報導中,《解放報》的「正面」先平鋪直敘地交代了馬克宏的勝選、投票數據與選後挑戰;但「反面」則集中火力,指與2002年的總統大選相比(勒龐的爸爸也成功殺進次回合投票),勒龐雖然讓民族陣線的投票翻倍,但結果一樣是「被對手海放」而慘敗,儘管選前聲勢浩大,但到了次回合的二選一,極右派還是跨不過40%得票率的「選民天花板」。
《解放報》認為,勒龐在敗選宣言上,那一席「重組民族陣線、擺脫歷史包袱」的發言,乍聽之下雖然合理,卻掩蓋不住民族陣線「內亂進行式」的事實。在勒龐的「溫柔路線」連續倒在次回合選戰之後,民族陣線究竟是要朝著勒龐路線改革到底?還是要在歐盟、歐元議題中,重拾核心極端派的強硬路線?《解放報》也毫不手軟地,朝著民族陣線的裂痕傷口撒鹽。
另一方面,在經濟問題上,法國財經大報《回聲報》(下排左一)則打出「果敢法國」,主圖則是比出勝利手勢的馬克宏,內文中亦期待馬克宏的經濟改革與親歐元政策,能替危機中的歐洲找到一條穩定的出路;但極左的共產黨報指《人道報》(下排左二),則祭出完全不同的立場。
兩周前曾明白表態「勒龐,絕不!」的《人道報》,在頭版上方先用兩條橫帶——「被擊倒的勒龐」、「馬克宏不是工會同路人」——來解釋選情與報社立場,主標則是大大方方地寫下「全新鬥爭現在開始」,以呼應法國總工會(GCT)等團體的抗爭號召,要給「資本家馬克宏總統」上任下馬威。
至於首都的《巴黎人報》(下排右二),頭版則是「39歲的總統」,相對積極而正面地看待了馬克宏的選舉勝利;不過勒龐的大本營,加萊海峽省的地方報《北海岸報》(下排右一),則是一反常態地用上了馬克宏的苦臉照,用勒龐的諧音雙關語,寫下主標「加萊選情:馬克宏有大麻煩」。
在次回合選舉中,若以省級選區為單位,法國北方的加萊海峽省與埃納省,是勒龐「唯二」領先的兩個地區;照理來講,取得壓倒性勝利的馬克宏陣營,應當高興才是。但《北海岸報》指出,這場「去政黨化」的選戰,以瓦解了法國北部的傳統選戰結構,除了因失利而憤怒不已的極右派,可能因此更感孤立、進而越趨激進,極左陣營、傳統黨派、甚至是素人代表,都希望透過這波失序浪潮,而在國會選舉中分一杯羹,混亂的地方戰國時代,也讓馬克宏趁勢拿下國會的期待更添變數。
▌相關文章推薦:
|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