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透視:羅馬尼亞,扳倒政府的一場夜店大火

2015/11/05 轉角說

【過去24小時 2015-11-05 布加勒斯特】一場夜店大火,扳倒了一個政府。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上個星期五發生了一場公安悲劇,在一場室內夜店演場會中,舞台的煙火效果不慎引發大火,最終奪走32條人命,超過100人輕重傷。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貼上了 2015年11月4日


▎羅馬尼亞的火災?

10月30日晚上,羅馬尼亞首都布拉勒斯特的著名夜店「Colectiv」正在舉辦搖滾樂團「告別地心引力」(Goodbye to Gravity)的演唱會。這個羅馬尼亞重金屬樂團才剛發表了新專輯《戰爭曼特羅》(Mantras of War),為了回饋歌迷與宣傳新曲,才特別選在週五晚上舉辦免付費演唱會。

當天的節目在20點30分入場,但22點30分左右消防局卻接到報案電話:

夜店失火了!

根據報導,表演中主辦單位為了舞台效果而施放的煙火,疑似引燃了會場天花板的隔音泡棉,在易燃物的助長下火勢馬上蔓延開來,不僅突然之間火舌從天而降,燃燒過成也造成大量濃煙,會場陷入全面恐慌。

22點30分接到通報後,布加勒斯特消防隊也很快地出動前往現場,但事發現場消防通道不夠寬,救災車輛根本無法進入;直到15分鐘之後,第一部救護車才終於抵達。

最終,這場意外(截至11月5日)造成了32人死亡,百餘人輕重傷,是近年來羅馬尼亞國內最嚴重、最大規模的公安意外。

這場意外造成了32人死亡,百餘人輕重傷,是近年來羅馬尼亞國內最嚴重、最大規模的公安意外。 圖/美聯社
這場意外造成了32人死亡,百餘人輕重傷,是近年來羅馬尼亞國內最嚴重、最大規模的公安意外。 圖/美聯社


▎火災就火災,為何撼動羅馬尼亞?

除了傷亡慘重、以及演唱會意外的悲劇反差之外,災難之後的種種「現場真相」才是讓羅馬尼亞民眾由不解、哀傷,轉為震驚、憤怒的主因。

事發當晚,這場免費演唱會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入場,但主辦單位卻未對室內人數作管控,原本預計250人的場地,竟然硬是擠進了四、五百人,這也讓火災發生時現場的疏散、逃生變得極其困難,並加劇了濃煙以及人群踩踏的傷害性。

災後火場調查也發現,在公安法規規範裡,「Colectiv」這種規模的夜店理應在會場內設置至少六道逃生門,但現實中存在的逃生出口卻只有兩扇——其中一道門還被堵住無法開啟,逃生群眾甚至還得在濃煙中繞到二樓破窗而出。

最後,災後的檢查中,這間夜店的防火設備幾乎不存在:從防火建材、火警偵測器、滅火器...等等,幾乎沒有一項符合規定,那又為什麼這樣的店家能夠通過公安檢查?繼續營業?甚至成為布加勒斯特夜生活的地標之一?

除了傷亡慘重、以及演唱會意外的悲劇反差之外,災難之後的種種「現場真相」才是讓羅馬尼亞民眾由不解、哀傷,轉為震驚、憤怒的主因。 圖/美聯社
除了傷亡慘重、以及演唱會意外的悲劇反差之外,災難之後的種種「現場真相」才是讓羅馬尼亞民眾由不解、哀傷,轉為震驚、憤怒的主因。 圖/美聯社


▎為何決定走上街頭?

在救援過程中,消防與醫護人員也發現死傷的聽眾有不少14至16歲的青少年,但現場混亂,第一時間難以判斷死傷者身分,焦急的家屬只能接收到破碎凌亂的消息;場內場外緊急醫療網路的建立、重症分配程序,完全亂成一團。

災後,羅馬尼亞全國陷入了錯愕與悲傷。雖然政府下達了「全力救災」並表示全國默哀三天,但災後當局應對不佳的狀況,促使民眾自發性集體捐血、協助物資配送、家屬相互支持安撫、醫護人員主動跨區支援等,人物力的動員與呼籲反而在民間積極展開。

民間與政府反應的落差之大,激起羅馬尼亞人對於政治現況的憤怒:根據國際透明組織2014年的貪腐感知指數報告,排名第69的羅馬尼亞(台灣排35)是歐盟各國中貪污問題最嚴重的國家,而這次的公安意外也被民眾解讀成「國家機器腐敗的象徵」。

於是,在沒有任何工會、政黨的動員下,透過社群串連,羅馬尼亞人在11月3日號召全國走上街頭,要求政界負責,除了地方市長外,還特別點名總理蓬塔(Victor-Viorel Ponta)下台負責。

醜聞纏身,但總能全身而退的羅馬尼亞總理蓬塔,這次在大火事件中成為全國針對的矛頭。 圖/美聯社
醜聞纏身,但總能全身而退的羅馬尼亞總理蓬塔,這次在大火事件中成為全國針對的矛頭。 圖/美聯社


▎總理不是下台了嗎?街頭的民眾還想怎樣?

早在火災悲劇前,蓬塔就已官司纏身,不但涉及多起收賄、瀆職弊案,在半總統制的羅馬尼亞,也與身為國家元首的總統有所不和。然而,上任三年,多起貪腐風暴、低迷聲望都未能擊垮蓬塔,這次他卻因羅馬尼亞街頭的萬人示威而黯然下台,著實令外界相當意外。

相關評論認為,這次的火災間接成為了現任總統克勞斯(Klaus Werner Iohannis,國家自由黨)「鬥倒」政敵蓬塔(社會民主黨,兩人曾在去年總統大選中捉對廝殺)的契機。總統與總理的職權衝突,過去一直困擾著羅馬尼亞的政黨政治;在災後不斷施壓蓬塔的克勞斯,在總理辭職後也很快地聯繫其他政黨欲趁勢重組內閣,建立新的聯合政府。

然而政壇人士的「收割」姿態,並不被示威群眾所接受;蓬塔4日宣布下台後,布加勒斯特街頭的集會民眾不減反增,直到入夜前,估計以有三萬人參與和平抗議。抗議群眾們喊出拒絕被摸頭、拒絕一兩個官員出來當替死鬼,就讓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在總理辭職後,街上的聲音要求的不是「黨團協商,重組政府」,而是「解散國會,重啟大選」,要在選票前讓政壇的貪府臉孔出來面對。

目前羅馬尼亞的街頭集會仍在進行,羅馬尼亞國會是否會因應民意解散國會、提前大選(原訂時程是2016年12月)還未見明朗。

「貪腐殺人」示威者如此寫著。 圖/美聯社
「貪腐殺人」示威者如此寫著。 圖/美聯社


▎那舉辦演唱會的樂團「告別地心引力」呢?發生這種事...

很遺憾的,「告別地心引力」五名成員裡,兩位吉他手已因傷勢過重過世,貝斯手、鼓手與主唱也都在加護病房觀察中。

由於火勢從舞台竄發,台上的表演者首當其中,像是主唱Andrei Găluț全身45%面積顏重灼傷,目前狀況並不樂觀。未來能否重返人生舞台,他們也與其他百餘名傷者一樣還在奮鬥。

火災當日,也是「告別地心引力」的最後表演。


建立一個專責的災害管理機關刻不容緩 | 張賢龢 | 公共政策 | 鳴人堂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美國承包商約僱人員向媒體揭露,美國與以色列主導的加薩人道基金會無節制地朝民眾濫用...

當援助者變成加害者:美國承包商、以色列軍人揭發:加薩平民遭實彈射擊

2025/07/04
姑且不論「2025年7月大災難」預言是否會應驗,檢視龍樹諒的創作背景,可以看見半...

7月5日免驚!龍樹諒《我所看見的未來》:日本神祕學熱潮下的時代產物

2025/07/03
2019年方濟各在會見義大利足協 (FIGC) 成員和《米蘭體育報》時旋轉一顆足...

在禧年榮歸主懷:教宗方濟各,熱愛足球的阿根廷人,與黑歷史的悔恨(1936-2025)

2025/04/21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最新文章

7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宣布,泰國總理貝東丹和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私下...

泰國總理貝東丹被停職:引發民怨的柬埔寨通話「錄音門」政治風波

2025/07/02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