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潤日》作者舛友雄大(上):什麼的拉力與推力,促使中國人「RUN」去日本?

張郁婕
《潤日》中文版封面(左)與作者舛友雄大(右)。 圖/八旗文化、舛友雄大提供

2025年對日本來說是變動的年代——主打「日本人優先」的極右翼新興政黨參政黨崛起,帶動排外風氣,讓「外國人政策」頓時成了選戰攻防焦點,迫使主流政黨不分朝野黨派,都必須要正面回應「外國人」問題。不論是疫後報復性旅遊,外加上日圓貶值加速惡化的過度觀光(over tourism)問題,還是中國移居人口變多,在都會地區形成各種小型中國城,都在在強化「外國人=惡」的形象。

與此同時,日本有吸引外國人口移居的拉力,這些移居日本的外國人口也有來自母國的推力,中國就是箇中代表(註:雖然越南籍人口數有後來居上的趨勢,但在日本定居的外籍人口依舊是以中國人為大宗)。

近年來,中國有一群不願再受到當局拘束、嚮往自由的民眾開始逃離中國。這些人在準備逃離的籌備階段還在中國牆內,需要規避網路審查,因而逐漸發展出獨特的網路用語「潤」——「潤」指的就是逃跑(run),因為「潤」的漢語拼音就是「run」;換言之,使用中國的漢語拼音輸入法輸入英文的「run」(逃跑)就會跑出「潤」這個字。而「潤學」指的就是逃離中國、「潤」出中國的學問。

「潤」出中國的管道和路線很多,其中一條路線就是逃到日本。曾定居中國北京,長期關注海外華人動向的日本記者舛友雄大(Masutomo Takehiro)正好搭上近期日本這波排外風潮,出版《潤日:習政權下中國人「RUN」到日本的直擊調查報告》(八旗文化,2025)一書,揭開這群「潤」到日本的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樣貌。

在《潤日》中文版上市之際,《轉角國際》視訊連線專訪本書作者舛友雄大。專訪內容分成上、下篇,上篇是由作者聊聊他的個人經歷和對移民群體的觀察,下篇則談論外國人政策走向與「新移民」第二代的教育問題。本文為上篇,以下內容以Q&A問答形式呈現(Q:《轉角國際》編輯張郁婕,A:舛友雄大),搭配編註補充說明。

《潤日》作者舛友雄大接受《轉角國際》視訊專訪。 圖/轉角國際

Q:您曾經待過中國,但是您離開的時間點相對來說是中國經濟發展還算好的時候,想知道那時候老師為什麼會選擇離開中國?以及之後為什麼又再回到日本生活?

A:我是2010年到2014年住在北京。我記得我剛到中國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快,我也發現物價越來越貴,社會氣氛非常好。但是到了2014年的時候,我開始懷疑中國社會未來的走向,感覺到中國社會的氣氛出現變化,在中國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無聊,覺得在其他國家生活會更有意思,剛好我會英文和中文,所以選擇搬到新加坡。

那個時候(註)習近平剛上台,可以感覺到中國未來的走向會變得更不確定。那段時期我曾去過台灣採訪太陽花學運,還有2014年9月的香港雨傘運動,現在回過頭來看,我覺得那是習近平上台以後的一個大趨勢。(編註:習近平在2013年3月14日獲選為中國國家主席,便一直掌權至今。2014年正好是習近平上任第二年。)

在習近平上台之後,我可以感受到有越來越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不論是在台灣或是在香港,開始會覺得和中國之間有些距離感。所以在2014年轉往新加坡,直到2016年工作合約到期後就回到日本。

舛友雄大過去在中國擔任記者時,曾來台採訪過太陽花學運。 圖/舛友雄大提供

舛友雄大過去在中國擔任記者時,也曾到香港採訪過雨傘運動。 圖/舛友雄大提供

Q:您時隔多年再度回到日本生活,覺得日本有什麼樣的變化嗎?當時相較於現在,日本的排外風氣應該沒有這麼強烈?

A:當時日本對中國的情緒沒有像現在這麼差。我還記得我回到日本不久,就去(琦玉縣)西川口附近做了系列採訪。那時候有很多中國人搬到那裡,形成一個小型中國城。當時讀者的反映是好的,會覺得應該要多去探索和這些中國移民共生共存的方式。

Q:就您的觀察,這些早一批移居西川口中國城的人有什麼樣的特色?這些人應該不是現在媒體在討論的富裕層,他們是到日本工作的中產階級?還是外國人勞動者的移民工?

A:以前剛到日本的中國人會選擇住在(東京的)池袋、高田馬場這附近。等到他們開始賺錢之後,就會在西川口這些郊區買房、買車,我覺得這是在西川口這些郊區形成中國移民社群的緣故。回過頭來看,我覺得我在書裡面提到的中國「新移民」,我覺得和早一批移居日本的中國人是不同的。

我說的「新移民」,指的是2018年後開始移居東京或是日本的中國人。中國在2018年修改《憲法》,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習近平便能一直擔任國家主席),那個時候陸續開始出現試圖逃離中國的中國人。這些人「潤」出中國的動機和背景,和疫情之後是一樣的,就是覺得在中國越來越不自由。

圖為2020年疫情期間,橫濱中華街的員工們戴著口罩在戶外聊天。 圖/路透社

不過這些「新移民」和早一點移居日本的中國人群體不一樣。這些「新移民」不太會日文,而且他們原本在中國就有不少資產,所以一來到日本就可以買房地產,是有這樣的差異。進一步來說,我觀察到很多「新移民」是來自中國的大城市,特別是來自上海。因為上海在疫情期間歷經封城,其他大城市的人看到上海的狀況,也會覺得中國政府在政治上不可預測,所以開始覺得去海外生活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再加上這些「新移民」往往有在經營國際事業,曾經去過日本或是其他國家旅遊,所以他們是經過衡量,評估過不同目的地的情況下,才決定來到日本。

東京池袋是早期華人移居日本時會選擇的居住地點。圖為2024年9月,東京池袋的一家商店外張貼著「店內有中國店員,歡迎中文諮詢!」的標語,歡迎不會講日文的華人入內選...

Q:《潤日》裡面提到,您曾經到成田機場找到準備從日本飛往墨西哥,打算「潤」到北美洲的中國人。這本書裡面揭露了「日本→墨西哥→美國」的路徑之後,這條路線會受到影響嗎?

A:我覺得我的書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也不太了解最新的情況,但川普(第二任期)上台之後,經過墨西哥到美國的「走線」這條路已經消失了。但我確實是聽說,前往美國的群體社會階層比較低,「走線」的費用也比「潤」去其他地方的費用相對低一些。

Q:現在日本對於想要「潤」出中國的人來說,還具有魅力或優勢嗎?

A:當然現在看到(日本)排外主義崛起,或者是日本政府有意調動關於移民、簽證或是房地產的政策,我覺得確實會有一部分有意移居日本的中國人,更猶豫要不要去日本,而開始考慮要移居到其他國家。這也是一種遷徙的選擇。

圖為日本參議院選舉隔天(2025年7月21日),氣勢如虹的參政黨黨魁神谷宗幣舉行街頭演講,吸引大批民眾參與。 圖/路透社

Q:這本書雖然是在2023年的開始籌備,剛好在今年上市時遇上日本掀起新一波排外風氣。這本書的問市,是否會變成排外主義者的案例?他們是否會拿這本書提及的內容進行辯論嗎?還是說這本書剛好在這個時間點上市,恰巧成為一本很受歡迎的著作?

A:我覺得有點微妙。這本書出版的時期剛好遇到排外情緒,我記得這本書(日文版)是今年1月問世的,然後排外主義開始崛起,漸漸爆發,大概是在今年6月東京都議會選舉時,開始有政治人物強調「外國人問題」,然後到了7月份參議院選舉整個爆發出來。我還觀察到日本關於中國「新移民」的報導是今年上半年一起發酵起來的,這一系列報導和排外主義爆發,我覺得有強烈的關係,但我並不覺得這本書被排外主義者拿去運用。

這波排外主義,或者說為什麼好像很多日本人開始看重這個所謂的「外國人問題」,我覺得一定程度上跟日本經濟不振有關係。我的意思是,日本實質薪資一直沒有成長,而且日圓一直走軟的局勢,我覺得這些不滿情緒是累積起來的。

看看今天的高市政府,可以看到日圓開始走低,我覺得這本身有點矛盾,是吧?因為他們說要遏制外國人(入境日本的)人數。但因為日圓走低,所以有更多外國人想來日本,我覺得這是很大的矛盾。

《潤日》一書上市之後,作者舛友雄大除了在日本境內的華語書店分享外,近期也受邀前往美國華府的季風書園,和讀者互動。 圖/舛友雄大提供

Q:《潤日》日文版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上市,這段時間您有收到哪些讀者回饋?

A:我覺得我收到的回饋都是比較正面的,我收到的回饋主要都是來自精英階層,比如說日本的政府官員、外交官、投資客,或是房地產行業的那些人。

我也在東京華語書店接觸到包括「新移民」在內的中國人,和他們用中文對話。很多「新移民」是看不懂日語的,但是他們來到在東京的華語書店,還是會買這本書。他們覺得,到目前為止,很多日本媒體的報導是比較片面的,但這本書描述出來的這些情況卻很真實,因為終於有人採訪到很多(在日本的)中國人,才能寫出他們自身的情況,讓他們很開心。我覺得有很多日本媒體的報導,是沒有採訪到中國人的。

圖為2025年11月20日,中國解放軍在天安門廣場參加升旗典禮。 圖/路透社

Q:在這本書出版之後,您還會打算回到中國看看嗎?

A:我在疫情之後,就沒去過中國,現在也沒有去中國的打算。很多日本記者或是學者,現在都不太願意去中國,我不打算去中國的狀況和他們是一樣的。一方面沒有這個機會或是安排,二來是,對我來說,去中國就是要做採訪,但海外記者或是外籍記者就算到中國採訪,也未必能聽到(中國人民)的真實心聲,是環境不允許你在中國做有意義的採訪。

Q:「潤」出來,確實比較能說真話,而且這些人也未必都對中國當局抱持強烈批判立場。但如果只採訪「潤」出來的中國人,會不會也有取樣上的偏差?

A:當然,有更多人其實是願意繼續留在中國(而不是「潤」出來)。我覺得這本書裡面描述出來的細節,是提供另一個視角。我也不覺得這本書能描述出中國全部情況,但我覺得(採訪「潤」出來的人)這個視角還是能提供很多有意思的觀察,至少可以反映出一小部分中國很真實的情況。

▌接續下集:〈專訪《潤日》作者舛友雄大(下):日本會邁向極端排外主義嗎?〉


《潤日:習政權下中國人「RUN」到日本的直擊調查報告》

作者:舛友雄大

譯者:許郁文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5/11/5

內容簡介:潤日者除了包括國際專業人才、超級富翁之外,也不乏流亡知識分子、藝文工作者與異議媒體,更有為數不少拒絕下一代接受中國高壓教育體制、或者希望安穩過日的上層中產階級。透過大量訪談、實地探查與報導資料,作者試圖勾勒出「潤日群體」與過往「日本華僑」的差異,探求這些人的共同特點與異質多元性,並了解他們在日本的真實生活。

張郁婕

轉角國際編輯之ㄧ,「石川カオリ」是筆名兼通稱。畢業於大阪大學人間科學研...

深度專欄 日本 中國 專訪 移民文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