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個和好的世界成為酵母:評《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

凃京威
2025年9月14日,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迎來生命旅途中的第70個生日。 圖/歐新社

2025年9月14日,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迎來生命旅途中的第70個生日。去年此時,時任教廷主教部長的普雷沃斯特樞機(Cardinal Prevost)大概無法想像,365天後,他會以全球14億天主教徒領袖「伯多祿繼承人、羅馬主教、天主的眾僕之僕」的身份,慶祝及迎接他的70歲。

教宗是聖座(La Santa Sede,中華民國(臺灣)外交部譯:教廷)及梵蒂岡城國(Lo 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元首,同時,教廷也是中華民國自1942年起的邦交國,中華民國(臺灣)在歐洲的友邦。

羅伯特.方濟各.普雷沃斯特樞機:是誰?

今年2025年6月底,美國永恆聖言電視網(EWTN)新聞部副總裁兼編輯總監—瑪竇.邦森(Matthew Bunson),憑藉他的資深梵蒂岡新聞工作及歷史博士專長,以及他在羅馬的人脈、內部消息,為所有好奇這個問題的人,勾勒出這位新教宗「良十四世」的生平、信仰核心與獨特牧職,並集結成冊《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Leo XIV: Portrait of the First American Pope)。我想這會是一個認識教宗良十四世,相對可靠且有豐富調查成果的研究起點。

時間回溯到2025年4月21日,復活期星期一。教宗方濟各完滿旅途中的生命,享年88歲,全球天主教會進入教宗缺位(Sede Vacante)時期。各界緊鑼密鼓準備治喪及哀悼,臺灣的七個教區也不例外,除各教區的追思彌撒,臺北總教區也在主教公署設立靈堂,賴清德總統及臺灣政要前赴致意。

教宗方濟各的追思靈堂,2025年4月22日攝於天主教臺北總主教公署。 圖/凃京威提供

那是忙碌的一個月,尤其為觀察接下來的教宗選舉。不少天主教會內的朋友詢問我,是否要到羅馬就近觀察?我同時也接到近十個政府及民間組織的委託,希望我分析最有可能出線的教宗人選,以及這些樞機們的特質與人物誌。然而,我沒有飛去羅馬,畢竟這是禧年,朝聖者、觀光客已經擁擠,再加上追悼者,人群眾多。至於邀稿分析,我全皆婉拒。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過度依賴自己的理智想要「預測」未來,我們國際關係學界也有這樣的習慣,總以預測未來做為理論和研究之所以有價值的判準。

但是,信仰卻不是這樣。教宗選舉的奧秘,經常帶給我們出乎意料的領袖。

2025年5月7日,教廷宣布進入教宗選舉(Conclave)。有人說,教宗將會是時任國務卿帕羅林樞機(Cardinal Parolin),也有人數眾多的教友說,天主教會將在拉丁美洲教宗後,迎來第一位亞洲教宗,時任萬民福音部長塔格萊樞機(Cardinal Tagle)。

教宗選舉閉門(extra omnes)舉行前,參與選舉的樞機需要一個一個地走到福音書前,手按在福音書上,宣誓忠實遵守《上主的全體羊群》憲章中有關選舉教宗的規則。當時,我們坐在電視前觀看直播,並且,錄影我們心目中喜愛的或認為最有可能出任教宗的樞機,他們每個人的宣示過程。我們以為這樣的準備,將可以讓我們一旦得知獲選為新教宗的人選時,就能馬上把他的這段錄影放上社交平台,大聲宣告「我們有教宗了」(Habemus Papam)。

然而,縱使我們錄下近10位樞機,普雷沃斯特樞機卻不在我們的錄影資料庫中。我確信,從教宗方濟各逝世到教宗良十四世出線,這期間各方政府及智庫投入研究教宗候選人的努力,大概也沒有人真正從130多位樞機中,確切猜到普雷沃斯特樞機將成為第267任教宗。

因此,對教宗良十四世及他領導風格的研究,其實在他就任後才正式展開。瑪竇.邦森博士在短短一個月內完成的巨著,《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或許並非鉅細靡遺,然而這是「教宗良十四世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礎。

圖為教宗選舉的秘密會議當天,場外民眾觀看直播。 圖/歐新社

天主教會內的兄弟姊妹

2025年5月7至8日間,我們家中的電視,24小時開著梵蒂岡新聞網的直播,衷盼目睹西斯汀小堂煙囪冒出白煙的第一霎那,見證這歷史的一刻。我相信,許多人像我們一樣,終日開著電視,或是待在聖伯多祿廣場,等待、再等待。

一個美好的插曲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西斯汀小堂煙囪旁,來了海鷗一家三口。他們餵食、親暱、照顧,彷彿也守望著進行教宗選舉中的西斯汀小堂,我很樂意稱他們是這場教宗選舉期間,符合教會信仰圖像「家庭」的代表。而我們這些盼望著迎接新教宗的子民、在慈母教會中的兄弟姊妹,此時更加親切地相聚在一起,為同一個意向祈禱。這樣的情景不再有國籍、種族、性別的區分,甚至不再區分物種,而是做為同一身體,彼此合作,彼此分享的肢體。

西斯汀小堂煙囪旁,來了海鷗一家三口。他們餵食、親暱、照顧,彷彿也守望著進行教宗選舉中的西斯汀小堂。 圖/凃京威提供

2025年5月9日凌晨12時30分(羅馬時間5月8日傍晚6時30分),西斯汀小堂煙囪緩緩冒出白煙。那時,下班後在客廳沙發小睡的太太,突然醒來對我喜悅地驚叫「冒白煙了」。深夜睡眼惺忪的我從臥室走出來,看她指著電視的喜悅之情,我讚嘆「她的信德之大,竟能見證這白煙的一刻」。

她問我,「你覺得新教宗會是誰」,我說,「我們都猜不到,因為,這是信仰的奧秘。但如果走出來的是帕羅林樞機,我想大家都不會太意外。若是塔格萊樞機,我們會很興奮,因為塔格萊樞機最近十年曾經來過臺灣」。然而,結果都在我們理性所能猜測之外。

「羅馬聖教會的樞機閣下普雷沃斯特,選擇以良十四世為名號」(Sanctae Romanae Ecclesiae Cardinalem Prevost, qui sibi nomen imposuit Leonem decimum quartum)

「他是?」,我們看著教宗良十四世緩緩走出陽台,我們充滿著好奇。永恆聖言電視網(EWTN)的主播驚呼著,「是普雷沃斯特樞機!美國出第一位教宗了!歷史上第一位美國教宗」。

「不可思議吧,我們都猜不到」,我向太太說。

我們在直播的電視前,接受教宗良十四世的第一次降福,「願你們平安」,這是他以教宗身份對我們說的第一句話,也是復活後的耶穌,對婦女瑪利亞瑪達肋納和瑪利亞說的第一句話,「願你們平安」

復活的耶穌對她們說,「不要害怕!你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里肋亞去,他們要在那裏看見我」。教宗良十四世巧妙地在復活期,選擇以這句話揭開他的牧職,面對現在挫敗與衝突的世界,教宗鼓勵我們信仰,「不要害怕。願你們平安」。

信仰是個經驗,不只是知識與固守傳統,而是在生命的歷程中經驗和活出來。信仰的真諦,不在於預測、權力、壓迫,而是在慈愛中運用先知、君王、司祭的職責去「更」活出愛來(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頁212)。

經歷一場教宗選舉的歷程,我反省到,面對旅途中世界的許多事,如果以信仰的眼光去看,或許,分析和預測並不是這個世界的必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害怕,而要在信念中走向已經安排好的道路去,因為在那裡我們會與他的愛與和平相遇。

選出教宗當天,場外歡呼的民眾。 圖/歐新社

教宗良十四世、永恆聖言電視網(EWTN)、臺灣

我們感謝瑪竇.邦森博士迅速出版《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一書,分別以教宗三個成長(美國)、傳教(秘魯)、服務(羅馬)的地點,描述美國天主教會的興衰、秘魯天主教會與傳教工作,甚至是教宗會議期間的一些小故事。

瑪竇.邦森博士服務的永恆聖言電視網(Eternal Word Television Network, EWTN News)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天主教電視網,主要閱聽眾橫跨160個國家,估計約有4億2500萬觀眾。

2024年9月,在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協助下,兩位美籍義大利裔記者及攝影師來到臺灣,在兩週的採訪行程,他們走訪臺北、臺南、高雄、屏東、花蓮,透過他們的鏡頭和文字,記錄天主教會在臺灣的本土化歷程、社會服務貢獻、原住民族共融。同時,他們也沒忘記臺灣的多元宗教信仰,例如,旗津天后宮、高雄佛光山。

2025年7月23日,永恆聖言電視網(EWTN)特別以「天主教在台灣:外交與和平」(Catholic Church in Taiwan: Diplomacy and Peace)為題,播報近半小時專題,其中首次播放這兩位記者製作的深度採訪報導,透過EWTN的傳播,向其他160個國家、4億觀眾介紹臺灣及臺灣的信仰幅度。

同月,筆者與EWTN羅馬辦公室資深記者飛到波蘭克拉科夫(Krakow, Poland)出席國際研究工作坊,聚焦宗教政治學和國際政治。期間,曾經在2024年5月來訪臺灣的這位記者問我:

「臺灣有天主教電視台嗎?如果EWTN考慮到亞洲發展,你會建議到臺灣嗎?」

我給了百分之百正面的答案。或許,有天我們真的可以在臺灣遇見EWTN的駐地記者。然而,在這之前,我們可以先透過《教宗良十四世》這本書認識教宗,也認識這個全球放送的國際媒體。

2024年9月,在外交部的協助下,兩位美籍義大利裔記者及攝影師來到臺灣,記錄天主教會在臺灣的本土化歷程。左起:製作人Mark Albini、天主教高雄教區劉振忠...

成為酵母去和好、團結與治癒

在《教宗良十四世》這本書的最後,收錄教宗良十四世就職彌撒的講道全文。教宗說道,

「弟兄姊妹們,我希望這是我們的首要願望:一個合一的教會,即合一與共融的記號,為一個和好的世界成為酵母。在當今時代,我們仍然看到太多的不和諧,太多由仇恨、暴力、偏見、對差異的恐懼……,所造成的創傷。我們希望在這麵糰中,成為團結、共融、友愛的一小塊酵母。……這是我們應該一起走的路,不僅在我們之間,也與基督信仰的姊妹教會、與那些在其他宗教道路上行走的人、與急切尋找天主的人、與所有良善的男女,一起建設一個和平盛行的新世界」。

我們祈禱,為建設和平盛行的新世界。

我們紀念,那些因戰爭、暴力、言論而受害甚至喪失性命的兄弟姊妹。

2025年9月14日,這天是教宗良十四世的70大壽。一小群來自天主教高雄教區、臺南教區、臺中教區、臺北總教區的青年教友,為感謝教宗良十四世接納臺灣、重視臺灣,並讓教宗看見臺灣天主教會的活力發展。於是,他們自主發起「教宗的生日禮物來自台灣」,一人一卡片,為教宗獻上生日祝福。他們以各自堂區為單位,邀集眾人準備生日卡片,收集完成後寄送到羅馬,向教宗良十四世獻上生日祝福。

雖然天主教會在臺灣只是整體社會的1%,但是透過眾多的服務,與基督信仰的姊妹教會,與在其他宗教道路上行走的人,與所有良善的男女,藉著服務走出一條讓人感受到愛的道路。

在教宗生日這天,這群天主教友藉著小小的行動,盼願祝福教宗良十四世「生日快樂」!

「教宗的生日禮物來自台灣」,一人一卡片,為教宗獻上生日祝福。 圖/凃京威提供


《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

作者:瑪竇.邦森

譯者:王念祖

出版社:啟示出版

出版日期:2025/8/30

內容簡介:為什麽是他?為什麼是現在?首位美國教宗上任,將為教會與世界帶來什麼希望?第一手獨家內部消息,每位教友與關心世界的人都不能錯過!追蹤教廷動向30年的第一線觀察者,揭開教宗良十四世的生命軌跡與未來願景,探究他在這個動蕩時刻,如何帶領14億信徒,又如何回應瞬息萬變的新世界。

凃京威

教廷「方濟各經濟」青年學者、臺北總教區天主教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

深度專欄 教宗 梵蒂岡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