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會議那一天,發生了什麼?步上高峰的教宗良十四世

轉角選書
圖/梵蒂岡

本文選取內容,是對於2025年選舉教宗秘密會議的部分內幕討論,為《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啟示出版,2025)的書摘,作者瑪竇.邦森(Matthew Bunson)為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成員,同時也是資深的天主教媒體新聞記者。

步上高峰

秘密會議召開前的樞機團全體會議,旨在聆聽並坦誠討論兩個廣泛的問題:教會面臨的重大挑戰,以及能夠領導教會去面對這些挑戰的理想人選條件。到了五月六日,秘密會議開始前一天,第十二次樞機團全體會議時,樞機們已就多項議題進行過廣泛的討論,聖座新聞室的簡報與官方聲明也指出了陸續浮出的幾項關鍵議題及其優先順序。ACI新聞社(ACI Stampa)駐梵蒂岡記者馬可.曼奇尼(Marco Mancini)的報導指出,這些議題包括:

1.教會法的重要性

2.教會內的多元族群

3.共議與共融的教會論

4.一位願意與世界對話的牧靈教宗,教會的傳教使命,窮人的角色

5.更加關注羅馬教廷的角色

6.追求和平

7.對之前三任教宗的「延續的詮釋」(Hermeneutics of Continuity)

從這些議題的類別來看,樞機們對教宗方濟各十二年任內的措施做了嚴謹的評注。其中有一項是批判方濟各切斷了教會內治理權與聖秩之間的連結關係。根據耶穌會的《美國》雜誌報導,八十三歲、無選舉權的本雅明.斯泰拉樞機(Cardinal Beniamino Stella)在四月三十日第七次樞機團全體會議中指責教宗方濟各「將自己的意見強加於」教會的治理上,尤其是任命沒有領受聖秩的男性及女性擔任教廷的管理職務。雖然這番言論在媒體上引發了短暫的激烈爭議,有人指責斯泰拉背叛了提拔他為樞機的方濟各,然而後續的討論推翻了樞機們想要選一位已故教宗翻版的假設。

進入西斯汀聖堂的一百三十三位樞機選舉人中,有一百零八位是教宗方濟各任命的,但這個團體遠比許多專家預期的更加多元、更少意識形態,而且更難以預測。 圖/路透社

不可否認的是,進入西斯汀聖堂的一百三十三位樞機選舉人中,有一百零八位是教宗方濟各任命的,但這個團體遠比許多專家預期的更加多元、更少意識形態,而且更難以預測。來自七十一個國家、有選舉權的樞機中,有二十多位是來自首次有樞機的國家。他們所關注的,很難歸納於西方媒體所界定的類別。

如同歷屆秘密會議一樣,媒體上流傳著一些人選名單,少數熱門人選或被看好的黑馬也逐漸浮上檯面。這些人包括:

義大利籍的聖座國務卿伯多祿.帕羅林樞機(Cardinal Pietro Parolin)與博洛尼亞總主教馬特奧.祖皮(Cardinal Matteo Zuppi)、菲律賓籍的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塔格萊樞機(Cardinal Luis Tagle)、西班牙籍的摩洛哥拉巴特總主教洛佩斯樞機(Cardinal Cristobal Lopez Romero, S.D.B.)、義大利裔的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皮扎巴拉樞機(Cardinal Pierbattista Pizzaballa)、法國馬賽總主教阿弗蘭樞機(Cardinal Jean-Marc Aveline),以及在所謂「保守派」選舉人中,最具人氣的匈牙利主教埃爾多樞機(Cardinal Peter Erdő)。

樞機團全體會議開始後不久,還有其他幾位人選以「黑馬」的姿態浮現。然而,其中只有一位始終被媒體看好、事後我們知道他在樞機之間的評價也不遑多讓的人選,就是:羅伯特.方濟各.普雷沃斯特樞機。

如同歷屆秘密會議一樣,媒體上流傳著一些人選名單,少數熱門人選或被看好的黑馬也逐漸浮上檯面。 圖/歐新社

普雷沃斯特的興起並非由於媒體的炒作。事實上,他曾被公開提及過是可能的教宗人選,但他很容易被人忽略,因為他是美國人,這是傳統視為不可碰觸的禁忌。確實,一般相信,樞機團不可能會選一位出生於美國的樞機,讓一位世界超級強權國家的公民來當教宗。

然而,他的名字依舊在樞機間傳開。

到了五月七日秘密會議開幕時,有一群樞機選舉人已經形成共識,擁護普雷沃斯特為候選人。雖然我們無法確知(也很可能永遠無法得知)在西斯汀聖堂內舉行的四輪投票的實際進展狀況,但普雷沃斯特在一開始就已經獲得穩定的支持,並且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很快就獲得更多的票數,最後在第四輪,也就是五月八日下午的第一次投票中,獲得當選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數票。

據說,開票時,普雷沃斯特達到所需的八十九位樞機的票後,票數仍然繼續不斷增加,最終在一百三十三張選票中,得到超過一百票的支持。此時,秘密會議中最資深的帕羅林樞機徵詢他的意見:「你是否接受按教會法獲選的教宗職位?」他回答說:「接受。」接著,他又被問道:「你希望被稱為什麼名字?」他的答案讓許多樞機大感驚訝:「良十四世。」

經過4輪的投票,選舉教宗的秘密會議在梵蒂岡時間2025年5月8日的傍晚6點左右(台灣時間5月9日凌晨12點),終於有了結果。西斯汀禮拜堂的煙囪冒出了白煙,也象徵...

從羅伯特到良十四世

這位美國奧斯定會的傳教士如何贏得秘密會議的支持?從紐約總主教杜蘭樞機在秘密會議之後為《紐約郵報》撰寫的一篇評論中,我們可以略窺一二。他寫道:

教宗方濟各離開我們已經兩個多星期了,我們仍深感哀傷。但在過去的十七天中,我和我的樞機弟兄們每天都見面,討論我們從各自的觀點所看到教會的強項、我們繼續面臨的挑戰,以及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來帶領我們。

在這些長時間的會議中,眾人休息喝咖啡時,或在吃午餐和晚餐的時候,常有其他樞機會問我:「跟我說一些普雷沃斯特樞機的事吧。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我只能這樣回答:坦白說,我並不認識他。當然,我聽說過他,而且我聽到的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個有些害羞、但是善於傾聽的人,能說多種語言,在拉丁美洲有廣泛的牧職經驗,曾經擔任過他們修會的總會長。最後一點,這幾年他在羅馬工作,熟悉羅馬教廷的運作。

「他會議主持得很好。」有位樞機這麼說。

這是個不錯的讚美,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怎麼會主持!

另一位樞機補充說:「他會注意聽每個人要說什麼,但在必要時,他也能果斷地下決定。」

還有一位說:「他非常關愛窮人。」

杜蘭樞機補充說,在與普雷沃斯特樞機短暫相處後,對他的印象非常好。而且,不只是他這樣覺得。

「他會注意聽每個人要說什麼,但在必要時,他也能果斷地下決定。」 圖/美聯社


《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

作者:瑪竇.邦森

譯者:王念祖

出版社:啟示出版

出版日期:2025/8/30

內容簡介:為什麽是他?為什麼是現在?首位美國教宗上任,將為教會與世界帶來什麼希望?第一手獨家內部消息,每位教友與關心世界的人都不能錯過!追蹤教廷動向30年的第一線觀察者,揭開教宗良十四世的生命軌跡與未來願景,探究他在這個動蕩時刻,如何帶領14億信徒,又如何回應瞬息萬變的新世界。

轉角選書

讀好書、做好人——轉角國際編輯台的新書文摘選讀。

深度專欄 梵蒂岡 教宗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