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啤酒」消失中?從啤酒節到小酒廠崩潰的「瘟疫海嘯」
「德國啤酒百花齊放的在地滋味,文化消失中...?」全世界最大的啤酒狂歡嘉年華「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本周遺憾宣布:2020年活動取消。原本就被疫情劇烈衝擊的德國啤酒產業,又迎來重擊士氣的氣餒消息。因為在瘟疫中,不僅大型啤酒廠的外銷暴跌;極度倚賴地方經濟活絡的小型釀酒廠——比如家庭啤酒廠、精釀啤酒廠——更因為餐廳、酒吧等重要銷售通路的關閉,小本經營撐不過現金斷流的經營危機。日前,德國歷史最悠久之一、巴伐利亞邦啤酒小鎮韋爾內克(Werneck)一家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家庭釀酒廠,便因為敵不過這場瘟疫危機黯然宣布關廠,成為第一間被疫情害死的經典德國啤酒廠。
▌延伸閱讀:〈「德國冰酒」絕種中?極端氣候摧毀的德國名酒產業鏈〉
每年10月前後、於德國巴伐利亞邦舉辦的慕尼黑啤酒節,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啤酒狂歡嘉年華。2019年,慕尼黑啤酒節迎來了630萬人朝聖,為期2週的狂歡至少喝足消耗了730萬公升的啤酒,總計帶來約10億歐元(折合約新台幣325.4億)的酒水商機。
儘管過去半個月,德國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通稱武漢肺炎)疫情已有放緩跡象,自4月20日開始逐步解封,允許小型商店恢復營業。但考慮到病毒二次大爆發的可能,加上全球疫情仍未消停,德國聯邦政府也決議將持續禁止大型公共活動,最快也要8月31日以後,才可能解禁,餐廳、酒吧等餐飲娛樂場所目前也都維持關閉狀態,將視疫情商討解封時程。
種種高風險變動因素下,原訂於9月19日~10月4日舉辦的2020慕尼黑啤酒節,周二21日已由巴伐利亞邦總理索德(Markus Söder,基民盟)與慕尼黑市長賴特爾(Dieter Reiter,社民黨)同聲遺憾宣布:今年確認正式取消。
自1810年誕生以來,慕尼黑啤酒節在過去210年間,多次因為戰亂、瘟疫取消,20世紀後相對承平,少有變數。這次也是二戰後,慕尼黑啤酒節第一次取消。面對德國年度啤酒盛事、也是啤酒銷量高峰季的慕尼黑啤酒節取消,儘管各大啤酒商都表示理解,但早已因為疫情備受經濟衝擊的德國啤酒產業,卻無疑再次遭遇沈重打擊。
德國本土疫情大爆發後,隨著餐廳、酒吧、啤酒花園(Biergarten)等餐飲娛樂場所關門,德甲、歐洲杯等運動賽事延後取消,「社交限制令」禁止民眾非必要外出,種種防疫政策也使得啤酒銷量跟著應聲下跌。
大型德國啤酒廠牌因為全球大流行、各國紛紛採取出入限制,航空業停擺導致物流嚴重阻斷,重挫出口。根據巴伐利亞啤酒釀製協會(BBB),疫情原爆點的中國與歐洲疫情重災區的義大利,原本都是該邦啤酒廠最重要的2個外國消費市場,但過去幾週的外銷訂單卻幾乎停擺。德國第一電視台《ARD》的實況訪調則顯示,疫情爆發以來,德國釀酒廠整體的每月銷售量至少下降了25%~40%不等。
「許多釀酒廠傳承了好幾個世代,挺過各種危機。但德國啤酒廠還有啤酒文化,幾乎沒有像現在這樣,遭遇如此危機。」德國啤酒釀製協會(DBB)指出。
根據DDB針對會員展開的一項調查發現:高達87%的啤酒廠,如今都已實施短時工作制(Kurzarbeit),縮減員工工時並依照實際工作量給付薪水(不足全薪的剩餘部分,由德國勞工局補償稅後金額的60%),以減少成本支出;18%的釀酒廠員工甚至認為自己即將失業,顯示德國啤酒產業現時的慘澹。
儘管如此,透過國內超市等零售通路,德國民眾仍可以購買各大啤酒廠的啤酒囤貨。德國捷孚凱市調機構的調查便顯示,從2月下旬到復活節期間,德國超市的啤酒銷售量增長了11.5%,各大啤酒廠算是勉強撐出一條活路;但對極度仰賴餐飲通路銷售的傳統小型釀酒廠而言,其小本經營與少量產銷的先天弱勢,卻讓他們根本難以撐過未知盡頭的瘟疫危機。
「沒人知道新型冠狀病毒會肆虐到什麼時候?情況什麼時候才會好轉?甚至餐廳何時才可以重新營業?」
巴伐利亞邦盛產啤酒的韋爾內克小鎮上,歷史悠久的「韋爾內克釀酒廠」(Wenecker Brauerei)經理朗恩(Christine Lang)如此表示。韋爾內克釀酒廠是巴邦當地知名、也是德國最古老的釀酒廠之一。自1617年成立以來,這間由家族經營傳承400餘年的傳統釀酒廠,挺過了經濟大蕭條、兩次世界大戰,但這次卻敵不過新型冠狀病毒危機。
3月底,韋爾內克釀酒廠黯然宣布,由於經營困難釀酒廠將於9月底正式關閉,旗下15名正職員工也形同失業,將另尋出路。這也是德國第一間被疫情擊倒、宣布永久停業的知名釀酒廠。
「釀酒廠越小,越是依賴餐飲業維生。」巴伐利亞啤酒釀製協會的經理表示。根據2019年最新數據,全德國一共有1,548間釀酒廠登記在冊,當中超過70%都是每年產量少於50萬公升的中小型釀酒廠,主要依靠餐飲場所的銷售通路,為重要收入來源。當中甚至有許多是向韋爾內克這類的微型釀酒廠(Mikrobrauerei),每年產量甚至可能不到5,000公升。
這些少量產銷的小型、微型獨立釀酒廠,涵蓋許多類別。比如:由家族經營的家庭釀酒廠(Hausbrauerei)、強調釀製工藝的精釀啤酒廠(Craft beer)。大多強調品質、獨特風味,有的遵循傳統釀製古法,有的富有實驗精神、甚至提供客製化服務。歷史悠久且各地風味不一的品牌特色,也是德國啤酒文化最難以取代的地方獨特滋味。
而比起大型啤酒廠牌,這些小型啤酒廠通常與在地有著更強烈的連結,主要供應當地餐飲業需求,或是僅供自家餐廳酒吧販售。但當這些銷售通路紛紛因應防疫關門後,釀酒廠生意也頓時停擺,小本經營更難填滿金流中斷的黑洞,因而面臨更高的的倒閉風險。
儘管德國聯邦政府已經通過一系列的紓困振興計畫,推遲徵收啤酒稅、針對中小企業與自僱人士資助救濟...等,但資源有限、僧多粥少。許多傳統的獨立釀酒廠就算信貸,未來經營恐仍要承擔過高的還債成本,難以負荷。
此外,與外界想像有所落差的是,德國近年儘管啤酒廠數量有增加趨勢,釀產的啤酒種類也更趨多元,不再只以德國人傳統偏好的皮爾森(Pilsner)、小麥啤酒(Hefeweizen)為主(德國不同地區,有各自偏好的風味,比如首都柏林的 Berliner Weiße、科隆的 Kölsch、前東德的 Schwarzbier),許多精釀啤酒廠也積極引進、實驗其他多元風味;但國內啤酒消費市場整體來說卻呈萎縮狀態,銷售量不斷下滑。
根據去年統計,平均每名德國人一年只喝了不到100公升的啤酒,相較於25年前的每人每年136公升,明顯大幅下降。本就走衰的大環境,在病毒威脅之下,獨立釀酒廠的經營也就顯得更加脆弱。
為了度過眼前難關,部分小型釀酒廠開始嘗試新的銷售活路,試圖打破困局。比如:海德堡一間於1752年成立的家族釀酒廠 Welde,便打算透過 Facebook 舉辦線上啤酒品酒會。參加者只要事先預定,便可將各種啤酒與相應酒杯,運送到府,透過視訊直播分享品茗。也有其他小型釀酒廠,透過直銷將啤酒送到客戶家門前。
Welde 的經理史匹爾曼(Says Spielmann)樂觀表示,疫情總會過去,危機也可能「刺激人們更加支持當地釀酒廠」,促成全球化時代後的在地化;不過,也有如同尼爾森市場分析師史托博(Marcus Strobl)這樣的悲觀預測認為:「疫情過後,整個產業恐怕無法完全恢復原貌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