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媒體(下):德國新右派媒體類型學
德國媒體生態一直都存在著保守勢力甚至極右派的喉舌。然而,原處於公共領域邊緣的右派媒體,在2014至2015年間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轉變。這兩年前後發生了烏克蘭危機跟難民危機,傳統主流媒體面臨德國民眾的信任破裂,而此時趁勢崛起的新右派媒體,也順勢收編了憤怒的讀者。
如今,德國公共領域已碎片化,各個黨派有著自己最熟悉、最信任的新聞媒體;而新右派媒體也已經成為保守跟極右派政黨主要、甚至是唯一資訊來源。
雖然我們很清楚哪些媒體屬於保守或右派勢力,但各個平台之間仍存在劇大的差異:有些骨子裏的就是排外、反移民、反多元文化的意識形態,有些卻只是營運上的策略取向。這一篇,我希望透過介紹幾個德國新崛起的「新右派媒體」,讓大家了解這段時間德國媒體環境的劇變。
▌第一類:青年自由!傳統右派的媒體
「儘管有犯罪記錄,強姦嫌疑犯仍不被遣返出境」
「出於對難民的考慮 ,合唱團放棄基督教聖誕頌歌」
「綠黨黨員涉及戀童癖圈子」
「數十尊聖人被污辱」(嫌疑犯是6名極端伊斯蘭教徒)
以上這些是德國右派《青年自由報》(Junge Freiheit)的聳動標題。在資訊化革命之前,德國傳統右派勢力早已有自己的媒體了,《青年自由報》便是其中一個,目前每週發行量約28,000份。
該報創辦人史坦(Dieter Stein)在1984年加入了當時自稱溫和派、從德國右翼「共和黨」分裂出去的新黨「自由全民黨」。根據青年自由報的網站,「國家、自由性、保守主義、基督教」是四個該報堅守的核心理念。從九齡年代中到2005年為止,青年自由報紙一直受到德國國內情報組織憲法保衛局(Landesamt für Verfassungsschutz)的監控,因為巴登-符登堡邦跟北萊茵-西發利亞邦的憲法保衛局認為,該報讀者群跟編輯群與極右派團體掛鉤。2005年聯邦憲法法院以證據不足為由,將案子送回地方法院重新審理;2006年巴登-符登堡邦跟北萊茵-西發利亞的憲法保衛局撤銷指控。
如果長期觀察青年自由報,就會發現頭版很常出現關於AfD的報導,整個報紙的論調不僅與AfD黨章十分相似,連AfD候選人高蘭(Alexander Gauland)都曾說過:「要瞭解Afd的人,該好好讀一下《青年自由報》。」
2015年的難民危機是青年自由報的黃金時期,發行量對比2014年足足增加了16%,而這個趨勢也持續至2016年。除了一貫的反難民,該報也主打反對「性別主流化」以及性平教育。就像台灣護家盟反對「性教育」,青年自由報也會刻意誤導讀者,說性教育是在教小學生如何使用情趣用品、性解放是在洗腦學生,導致小孩性別認同錯亂。該報在性教育議題上所編撰的手冊,在全德國發行量高達136萬份,是編輯部很驕傲的成果。
▌第二類:《大紀元》,新聞情緒化的經營
「北威州部長:懲罰尋求庇護者的虛假陳述;14個身份在德國不受懲罰」
「在德國『後宮』的強姦案:敘利亞性罪犯在判斷後還面臨ISIS相關控告」
第二個類型的媒體比較特殊,它們並非受右翼意識形態左右,但為了拉點閱率,編輯部刻意選擇搭上反難民、反性平教育、反一切「政治正確」的便車。其中,台灣讀者比較熟悉的《大紀元》德文版,便是一個例子。
大紀元在2005年進駐德國發行報紙,2012年後轉經營網路平台。德文版的創辦人是來自香港的吳曼揚先生,他在2005年時擔任德國法輪大法協會會長,顯示兩個組織間密可不分的關係。
難民潮爆發以來,由於大紀元的報導取向明顯反難民政策,導致該媒體在這段期間淪為右派讀者盤據的地方。據此,媒體觀察平台Meedia分析,德國版大紀元宛如是「右翼平行時空」的重要一環;而《時代週報》的統計分析也發現,現在的大紀元早已成為右派民粹主義者的「重點媒體」,其影響力甚至比《青年自由報》還要大。
有鑒於大紀元是法輪功在全球進行反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宣傳工具,德文版的右翼論調不僅是德國獨有的現象,更是大紀元在德國在地化的成果,且與母集團的反共意識形態脫鉤。一位德國中文大紀元前員工對我表示:
當初德國發生接納難民潮的時候,主流媒體大都以『政治正確』的觀點加以報導,忽略了廣大民眾對於治安等議題的疑慮,也因為這些人的聲音沒有被適當的反應出來,才被真正反難民的人所利用,甚至造成 AfD 的崛起。
大紀元德文編輯部的鄭氏經理,在接受《中參館》的採訪時強調:
《大紀元》是獨立媒體平台,不屬於左或右。法輪功對社會議題沒有立場,並保持中立態度。但作為媒體平台,它自然地報導人們所關注的議題。
這或許就是《大紀元》德文版的運作邏輯,編輯發現德國媒體界缺乏批評難民政策的聲音,而在這個空缺上發展自己的優勢,透過反政府的論調吸引更多讀者,再順便讓他們看到更多反中國共產黨的相關報導。
那位向我解釋營收是經營平台重要的考量的員工,雖然坦言「點擊率是作為線上媒體非常重要的KPI(關鍵績效指標),畢竟廣告收入和其緊密相關」,但仍拒絕大紀元為了點閱率而刻意推出煽動性標題及文章的說法。
反之,大紀元創辦人吳曼揚在2016年接受德國《經濟周刊》採訪時,暗示大紀元過去的經濟壓力很大,德文版一直都沒有賺錢,直到2015年大紀元首次獲利。如今,德文版的營業額已高達幾十萬歐元。德國媒體人勞爾(Stefan Lauer)曾說,是難民危機救了大紀元。
此外,根據媒體影響力測量平台1000flies的分析,大紀元首次在2015年擠進德國前30名具影響力的網路媒體;10月大幅前進第9名,超越《南德意志報》以及德國主要的新聞連播《tagesschau》平台;在今年10月,大紀元穩座第十名。難民危機果真為大紀元德文版迎來黃金時期。
▌第三類:《狄喜觀點》,主流媒體的前員工
「左翼忘記如何辯論!」
「梅克爾女士,請您下台。這樣(對國家)比較好。」
「警察叔叔,您會講德文嗎?」
那些曾經在主流媒體工作,而後選擇離開的保守人士所建立的另類媒體,也是我們值得觀察的。德國《經濟周刊》前總編輯狄喜(Roland Tichy),在右派圈子有不少影響力,而他在2014年所創立的《狄喜觀點》(Tichys Einblick),主打「自由主義」跟「保守主義」,每月文章點閱率達59萬。
狄喜說,他的網頁是開給「受夠屈尊俯就的主流媒體、會自己思考及能夠承受真相的人」;但也有人批評,狄喜觀點實際上是遊走在右翼民粹主義的邊界。在右翼媒體的光譜上,《狄喜觀點》扮演基民黨/基社黨和另類選擇黨之間,提供那些覺得梅克爾的政策趨向太左的保守派們,一個尋找共鳴的地方。
媒體觀察平台Übermedien分析「他們自以為是深思的保守派,但實際上卻無法聆聽別人的論點,反而是以赤裸裸的惡意,將那些與他們立場相左的人打為愚昧。這也證明這些所謂『會積極思考的人』,本身才是在推廣破壞不同意見和平共生的規則——而這恰恰是他們對他者的指控。」
▌第四類:《今日俄羅斯》,外國勢力介入
最後,讓我們回到最近國內外媒體常討論的一種媒體類型:受外國政權支持的反對勢力媒體。
在美國,大家討論俄羅斯如何以假新聞促成希拉蕊的敗選;在台灣,我們討論中國的統戰如何透過微信和Line散播有關年金改革的假新聞;在德國,外國媒體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雖然中國的國家媒體如《中國日報》在德國參一腳,但影響力不大。
2014年烏克蘭危機時,受俄羅斯政府控制的《今日俄羅斯》(RT)正式進入德國市場。RT為反主流政治的政治人物搭建舞台,無論是極右派還是極左,只要是反梅克爾政府,就有機會上他們的節目。根據巴伐利亞公共廣播台的調查,RT已經是AfD支持者中第二重要的媒體平台。
在許多議題上,RT看起來很開放、很進步,願意報導主流媒體所遺忘的題材(如美國立岩部落的反油管運動),但他們的動機不是熱心助人,而是拆西方民主國家的台。在這個戰線上,他們放膽使用假新聞來達成克里姆林的政治目標。對德國影響最著名的案例,就是2016年1月的「麗薩強姦案」;俄羅斯政府透過散播強姦的假新聞,煽動伏爾加德意志人去抗議德國政府的難民政策。
以上四家媒體只是本文所挑選的個案,在四個類型當中還有更多值得深入討論的媒體。不管是《政治不正確新聞》(Politically Incorrect PI-News)、《嚴謹雜誌》(Compact),或專門推廣陰謀論論述的《肯廣播》(KenFM)YouTube頻道,在新右派媒體生態當中,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位子。
從烏克蘭危機到難民危機,短短幾年間德國媒體生態遭逢劇變,裂痕十分明顯。不僅是公共論述越來越惡化,媒體本身的報導趨向也有所改變。
近年來興起中的新右派媒體,總宣稱自己是透過建立「對抗公共領域」(Gegenöffentlichkeit),來打破傳統媒體政治正確的盲點;但這些網路媒體不僅促成了公共領域的碎片化,同時也劇烈改變了主流媒體的報導方式以及公眾的討論氛圍,最終也改變了德國政治局面。面對右翼來勢洶洶的挑戰,傳統媒體則是手忙腳亂,無論是在提供查證服務,或防預網路霸凌的措施上,總是少得太多,也慢得太多。
我們或許可以問,是先有了雞還是先有了雞蛋?人們是先對主流媒體與中間政治感到失望,因此在另類媒體尋找共鳴?還是這些非主流媒體以亮眼的、情緒化的、及醜聞化的報導勾引並給予保守甚至極右派勢力捧場,讓他們邊緣的聲音慢慢地滲透到主流輿論?
無論如何,德國另類選擇黨的崛起,跟這些另類媒體的發展息息相關,而就像高蘭所說的,要瞭解AfD的人非瞭解新右派媒體不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