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裡追尋微光:香港政治半年清算...抗爭氣力還能絕處逢生?
主持人/編輯七號、編輯慧儀
「一日手足,一世手足」、「學生運動,無畏無懼」那晚最後一輛離開西九法院的囚車,沒人知道車中是否為黃之鋒、林朗彥與周庭,但年輕人們還是用盡氣力追喊到最後。這班在寂靜街頭狂奔的「送車師」,所為何來?
2020年6月30日晚間11時,香港《國安法》正式生效。面對直面襲來的政治打壓,香港運動者即便整備因應,短短近半年的時間仍難敵港府聯手中央猶如凌遲般的折磨,一系列如通識教育課本政治審查、《蘋果日報》總部遭搜索、創辦人黎智英被捕、12港人被扣案、立法會民主派總辭、學民三子遭判刑等事件。這一切不僅顯示香港言論自由和社會運動快速緊縮,也意味著當局的秋後算帳,將繼續帶來運動寒冬。究竟《國安法》上路至今,香港改變了什麼?運動量能有無可能全面潰散?民主派人士又如何在名存實亡的一國兩制下,找尋香港未來?
▌請點閱下方收聽
▌年末大收網!學民三子入獄、立法會泛民議員總辭
學民三子黃之鋒、周庭與林朗彥去年包圍警察總部一案,在12月2日宣判,三人分處13.5個月、10個月與7個月,引發國際輿論衝擊。無獨有偶,《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遭宣判當庭關押至2021年4月再訊;與此同時,民主黨前立法院議員許智峯在社群平台上發布流亡消息。在此之前是在7月,繼《國安法》上路後,被警方正式通緝的羅冠聰、陳家駒、鄭文傑、黃台仰、劉康、朱牧民六人流亡海外。一連串事件紛至沓來,當然,流亡海外的不只是知名學運領袖,還有無法計數,默默不可見名的運動手足。
「搞事的走了」,那是不是留港的就抓起來?港府在2020年對反送中運動進行的秋後算帳,可謂是「開花結果」,民主派人士所面對的多元戰場,不僅疲於應付,光見報後的內心衝擊,也在在影響人心。
回顧6月《國安法》通過當下,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秘書長黃之鋒與前副秘書長周庭、常務委員敖卓軒就即刻宣布退出,外界認為已被當局鎖定的四人為不致黨務繼續運作而退黨,但同日下午,香港眾志就宣布黨務無法運作解散,停止會務。隨著羅冠聰等人流亡,黃之鋒等人坐監,一部分運動動能轉往海外,有沒有可能稀釋凝結力量,是許多人的擔憂。
整個民主派政治量能在年底整體大退敗,其中一原因在於,就在學民三子遭判當下,12月1日起,香港立法會中,泛民派議員總辭案正式生效,泛民議員僅剩兩席。
這次風暴始於11月中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決議,凡涉及宣揚或支持「港獨」,或有危害中國安全疑慮者,經法院認定後,即刻喪失議員資格。決議一出,港府不僅沒有為捍衛立法會獨立而發聲,更旋風式公告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與梁繼昌等四議員即時喪失資格。此番作為直面挑戰香港僅存的微薄民意外,態度上更是置北京意志為依歸,猶如傳聲筒。
泛民派議員及遭喪權四人宣稱這是「一國兩制的死亡」,在政治空間極度窘迫下,泛民派議員串聯總辭,也將讓立法會在未來10個月內全由建制派掌控。港澳辦聲明斥責總辭是「公然挑戰」北京;中國外交部則回應外國的批評是三沒有:「沒有資格、沒有道理、沒有市場」。
總辭一案並不是沒有爭議,有人認為總辭將是對立法權的自我退讓,讓建制派得逞。如被歸類在較激進民主派的鄭松泰,就選擇留任,他認為「以總辭作為政治表態如今已錯失了最佳時機。」
雖然支持總辭的觀點並不多,但有論者就認為,泛民已經沒有空間在立法會中作用,在港府與北京的重重布局下,再堅持下去僅是陪襯花瓶,未來也有可能一一遭喪權。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就認為,過去人們將運動的焦點放在選舉上,民主派需要有「新的策略」。言下之意便是,讓大眾看清民主發生不能僅僅只靠泛民的立法會席次,而是需要更多人出來。馬嶽也認為香港民主運動還未「走到盡頭」,多數港人仍支持全面民主。
另一留任的則為具有醫界背景的中立無黨派陳沛然。
▌有線新聞部大裁撤,調查報導部門慘遭「殺組」
禍不單行似地發生在媒體界的巨大震撼,也在此時展開。有線電視在12月2日發出新聞稿宣布大裁員。整體有線寬頻的1,300多名員工中,遭解雇100名,其中有40名就來自有線新聞部,讓人備感蹊蹺。
其中最令人玩味的則是轄下深度新聞調查節目「新聞刺針」全組被解雇、中國組人員也多有解雇。被炒的中國組助理採訪主任黃麗萍就表示,人員極度缺乏之下根本無法運作。裁員一二將形成重大衝擊。中國組10名組員在心灰意冷之下總辭。
就有線寬頻所發出新聞稿指稱,受疫情衝擊與香港經濟趨向未見明朗,需做內部「開源節流」和「控製成本」。然而從2013年開播至今的深入調查報導節目「新聞刺針」,就算獲獎無數也無力抵擋解雇衝擊。
有論者認為,節目經常「刺針」揭露政府,成為遭砍的硬傷。11月底調查報導就質疑近半年香港出現許多欠缺科學基礎的「民意調查」,而這些民調獨有的特徵都是一面倒傾向政府,質疑現今香港的政治風氣是否是「立場先於真相」,拳拳重擊政府。
即使長期而言,電視收看用戶下降;短期則為疫情衝擊,但在香港今日的政治氛圍中,更多人相信有線新聞所謂的「節省資源」、「架構重組」,實際上是去除政治敏感源。香港記者協會就對此聲明,「該組過去一年時有針對警方或政權的報導,不難令人聯想是以節流為名,實際卻是減少或不作敏感報導道。」
近日有線為避人口舌再次發出低姿態新聞稿,表明不會改變新聞編採方針,二年內也不會再有所解聘,但大規模解聘內部效應已開始發酵,在人員不足的狀態下能否維持新聞品質也受外界觀察。
▌「從娃娃抓起」:香港通識教育教科書送審制度
通識教育科是香港「三三學制」(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大學四年制)新高中課程四大必修之一,課程設立的意義在於讓學生學習廣泛的社會知識,並從個人、社會乃至全球之間出發,對其彼此關係能有所理解。過去通識科教科書並沒有送審制度,在於出版社與第一線教師能自由以其專業角度進行編審修訂,然而從2019年開始因為香港社會運動方興未艾,當局便開始有要求送審呼聲。
今年8月,教育局擬定方針出爐,雖鼓勵出版社「自由」送審,但不從建議者將不予官網列為推薦,影響校園選書,成為變相教學審查的制度。
通識科內容共有六大主題,在8月公布的審訂方針中指出,其中「今日香港」主題的內容應刪除「公民抗命」相關討論,而有媒體直接舉出像有如法治章節,原有出版社所陳述「有部分法律界和社會人士認為,本港的司法制度和法治精神曾受到衝擊」字句,遭修訂為「香港的法治評分自回歸後一直穩步向上」;有新聞自由受戕害的漫畫,也遭改為「《基本法》保護新聞自由。」政治斧鑿可見一斑。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後簡稱教協)副會長田方澤就表示,這明顯就是「教科書滲透親政府觀點」;記者協會主席楊健興也認為有關新聞自由一節修改方針,明顯與專業意見和民調事實不符。
11月26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公布通識科改動細節,通識科未來將改名,並將原本時數刪除一半,考試結果改採合格與否,課程內容取消獨立專題探究(IES),增加《憲法》、《基本法》加強國民意識,與內地接軌等目標。直接遭記協批評是「謀殺通識科」、「政治踐踏專業」。
▌逃亡台灣失敗遭扣的12港人至今安在?
8月底企圖潛逃台灣在途中被捕的12港人,據媒體報導目前深圳市公安局鹽田分局已發出通報,案件偵查結束,移送鹽田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雖然在中國受審的司法處境預先可以想像,但家屬實際面對如台灣李明哲事件般,漫長、拖延且資訊曖昧的內地司法之路,才正要開始。
目前維基百科所披露的12港人名單中,其中有3人未滿18歲,另有一名女性。事發後,被捕人數、逃亡路線一度有所出入,但最後證實是12人,在西貢布袋澳上快艇,試圖前往台灣東沙群島後轉往屏東尋求庇護,最後在廣東東南海域遇中國海警遭捕。
12港人被捕一事,除了中國海警攔查外,竟在10月扯出香港警方涉入其中。在《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的調查下發現,政府飛行服務隊轄下的定翼機有迥異平日的飛行軌跡。黃之鋒在當時也披露了飛行服務隊成員名單和行動資料,認為港府早知有逃亡情事,但並未阻攔,是設局讓12港人遭中國海警逮捕。
另外,在香港飛行隊設局疑雲的同時,也有9人被控協助12港人逃亡被捕,其中包括立法會前議員「長毛」梁國雄助理唐婉清、本土民主前線成員鍾雪瑩等人。
綜觀從《國安法》上路後的7月到12月間,港府委身在中國中央的《基本法》大帽下,對民主運動全面收網,一國兩制是否名存實亡或許早成為假議題,真正的戰場在街頭已成事實。香港的民主動能規模為何、轉往何處,值得觀察;2019年論者熱議的「攬炒」路線,是否成為尚存的最後鼻息,也未能斷論。
但在2020年結束以前,可以知道的是,一班追囚車的送車師們,顯示了另一個不爭事實──香港人仍在路上。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