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頭「打倒程蝶衣」:萬聖節壓力釋放,中國式魔幻寫實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有人扮裝成電影《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原劇角色由張國榮飾演),完整的虞姬造型,但...

上海街頭「打倒程蝶衣」:萬聖節壓力釋放,中國式魔幻寫實

「上海萬聖節嘲諷時事的裝扮,現在又變成文化論戰作文比賽...」剛結束不久的萬聖節活動,在上海引發一系列的後續效應。上海從10月底連日都有萬聖節扮裝活動,不過萬聖夜當天在上海巨鹿路、延安中路等地的遊街,出現各種揶揄時事、嘲諷社會現實的扮裝,諸如扮成防疫人員大白替人做核酸、或是最近風波不斷的李佳琦、還有《霸王別姬》電影中遭到批鬥的程蝶衣。這些現象該如何解讀?從社群輿論到中國官媒,出現了各自表述的文化論戰。

上海從10月28日到31日,接連都有萬聖節相關活動,但有關於萬聖節的話題,一直到11月2日都還有不少討論。關注的焦點,是在10月31日萬聖夜,上海巨鹿路、延安中路等地出現各類奇異扮裝,除了萬聖夜常見的鬼怪類型,更多了「中國特色的恐怖」——像是防疫期間最著名的「大白」醫護人員,在萬聖夜的街頭上四處替人做核酸檢測(諷刺的是,這些扮裝者後來還被現場的警察帶走,圍觀群眾爆出一陣笑聲,又變成了一幕魔幻荒謬的景象)。

還有人扮成「決戰雙11」的加班員工、準備高考的痛苦學生,或是因為直播帶貨卻被質疑眉筆賣太貴,結果失言引發風暴的李佳琦,也變成這次萬聖節扮裝的主題之一。還有被中國輿論認為「跋扈專橫」、形象惡劣的歌手那英,出現在扮裝遊行的隊伍行列(因為連講話應答都實在太像了,現在被中國網友戲稱為「這英」)。

可以看得出來,各種扮裝帶有一種嘲諷時事的意味。而之中也不乏看似意有所指、觸及政治的主題,像是有人扮裝成魯迅,手持牌子寫著「學醫救不了中國人」,並且高聲朗讀起了魯迅的作品,只是同樣也被警察請走帶離。

另外還有人扮裝成電影《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原劇角色由張國榮飾演),完整的虞姬造型,但表現的是劇中程蝶衣遭到文革批鬥的場景,胸前掛著牌子「打倒程蝶衣」。這個扮裝旋即成為中國社群的熱門話題,有人認為這是在諷刺時下政治社會的氣氛,很接近文化大革命時期;不過這張上海街頭的程蝶衣,在11月2日時已經無法從微博上正常瀏覽,遭到屏蔽。

防疫期間最著名的「大白」醫護人員,在萬聖夜的街頭上四處替人做核酸檢測。右圖則是扮...

有人扮裝成魯迅,手持牌子寫著「學醫救不了中國人」,並且高聲朗讀起了魯迅的作品,只...

圖/微博

這是在歷經2022年極度高壓的疫情封鎖、突然爆發的白紙運動、以及防疫全面放開之後,上海「恢復正常生活」的萬聖節活動。但也和過去的社會討論類似,這是不是一種「西方文化入侵」,就常常成為議題批判的箭靶;特別是這次出現對時事的諷刺,也讓中國社群上正反意見紛陳。

微妙的是,前《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11月1日特地發文,認為大眾不用過於苛責,這是「年輕人的創意」、還是一個「中國文化改造西方節日」的現象,胡在標題寫下「萬聖夜上海巨鹿路人山人海」:

「我是覺得,怎麽看上海萬聖節今年『中國化』的現象,這可以討論。但是年輕人需要多有一些標誌性湊熱鬧、別出心裁出風頭、無拘無束釋放情緒的機會,它是現代都市裡趨勢性的需求之一,對它的最好做法不是堵,而是疏。

…,我們的社會總體上偏嚴肅,紀律性強,這有我們的內在邏輯和優勢。然而什麽事情都是辯證的,寬鬆與釋放同樣是社會和諧的內在要素之一,對實現平衡不可或缺。上海萬聖節比較活躍,已經成為這個現代都市的一個包容符號,我認為輿論在圍觀它的同時,無需給這個符號施加壓力,試圖約束它。」

胡錫進將之視為社會壓力的出口,反而有正面效果。呼應這個說法的,還有官媒《解放軍日報》,「年輕人工作壓力挺大,需要發洩情緒的渠道,也可以理解。正如今年現場一位coser所說,借著節日在平凡而又枯燥的生活裡找一點樂趣,又有什麽好苛責的呢?」

這樣的說法,雖然讓萬聖節的扮裝活動撐出更多空間,但一方面也把對現實的諷刺,淡化成「年輕人找樂子」,說這些活動無傷大雅、不用苛責的背後,其實也弱化了那些可能的嘲諷力道。在微博上的討論裡,也有人將上海萬聖節變成了一種情感投射,「這次上海的萬聖節讓我們看到,中國年輕人的想像力還在,幽默細胞還在,勇氣還在,諷刺意義以及批判精神還在,國家希望還在。」

▌延伸閱讀:

〈從上海「潤」回台灣的一家人:一年後,我還沒能忘記封城的恐懼〉

〈上海404的呼救:魔都封禁的《四月之聲》疫情哭喊〉

圖/微博

圖/微博

左圖:扮裝「跋扈專橫」、形象惡劣的歌手那英。右圖:扮裝因為直播帶貨卻被質疑眉筆賣...

過去24小時 中國 鏡頭背後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