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秘密客:德國研發「間諜蟑螂」,俄烏戰爭催動國防科技加速創新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圖為斯瓦姆公司的機器蟑螂產品示意圖,也可以運用在災區探索。 圖/Swarm Biotactics

《BBC》廣受讚譽的自然紀錄片《動物秘密一籮筐》(Spy in The Wild)運用幾可亂真的動物機器人,紀錄下野外動物生活。隨著科技飛速發展,德國更有科技公司研發「昆蟲機器人」,應用在戰場偵察、搜集數據甚至完成軍事任務,其中一種仿生機器人正是模仿無所不在、生命力強大的「間諜蟑螂」。

德國企業斯瓦姆生物科技公司(Swarm Biotactics,swarm意為成群的昆蟲)近年研發的機器人蟑螂,配備著神經刺激、感測器、安全通訊模組還有即時監控設備。根據路透社報導,這個構想類似許多科幻小說情節,不過已經遠遠超出構想而已,而是實際投入大筆資金積極開發。官方模擬照片當中,這些間諜蟑螂就像是背著一個微型背包,透過非常小的鏡頭即時紀錄影像、蒐集數據。

透過電流刺激,人類可以遠端控制這些機器昆蟲,讓牠們在戰爭現場的惡劣環境之下,依然能夠傳送監控的訊息、敵人的位置等等。斯瓦姆執行長威廉(Stefan Wilhelm)表示,他們是以活體昆蟲為原型打造出仿生機器人,裝上設備之後就能在敵區進行隱密偵察。而且機器蟑螂可以單獨操控、也可以成群行動,完成目標軍事任務。

事實上,德國正在積極打造屬於未來的戰爭科技,從無人機到AI化武器,甚至機器人昆蟲等等尖端工具,皆已經納入科技新創企業的開發項目。除了斯瓦姆之外,德國科技新創公司赫爾辛(Helsing),也是國防新創企業浪潮中的一員,這些企業致力開發尖端技術,從類似坦克的AI機器、無人駕駛微型潛艇到隨時準備戰鬥的間諜蟑螂都是研發目標。

總部設在慕尼黑的赫爾辛,專門生產軍用無人機和軍用人工智慧產品,現在已經躍昇整個歐洲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之一,2025年6月估值直接翻漲一倍,達到120億美元。赫爾辛創辦人謝爾夫(Dr. Gundbert Scherf)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改變了一切。謝爾夫說,過去難以吸引投資人,但最近估值暴漲,可見歐洲現在開始更認真對待國防安全議題,他甚至把當前盛況拿來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曼哈頓計畫相比擬。

如果機器昆蟲成功應用在戰場上,這些體積極小的機器人就跟真的昆蟲一樣,可以無所不在,而且難以察覺,難以分辨跟真實昆蟲的區別。或許更令人警惕的是,戰爭中的各方如何防範間諜蟑螂監控?此外,若是應用在烏克蘭這類氣候寒冷的地區,若當地本來沒有蟑螂,會不會反而容易被識破?種種問題還待未來實際應用後一探究竟。

圖為斯瓦姆生物科技公司的機器蟑螂產品示意圖。 圖/Swarm Biotactics

▌為什麼是德國?

無論如何,間諜蟑螂或間諜昆蟲,仍然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步,而在俄烏戰爭的進逼催化之下,德國的國防創新產業可說是高速突破,同時相關政策也變得更有彈性更加靈活,目標就是讓尖端技術可以真正落實在戰場上。

路透社採訪了20多位科技新創的企業主管、投資者與政策制定者,探討德國作為歐洲最大機濟體,如何在歐洲的國防安全轉型當中發揮自身優勢?目前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領導的政府,將人工智慧跟新創技術視為國防計畫的重要環節,對於較為保守的德國來說的確不同以往。德國國防部門在戰後以來長期保持相對小的規模,而且作風謹慎,就算意圖改革,往往也是採取漸進式的改革,罕見顛覆性的創新手法。

不過近年美國對歐洲的軍事支持一直不穩定,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也給了德國許多反思機會。根據《航空週刊》(Aviation Week)5月分析,歐洲前19個國防支出最多的國家當中,包括土耳其和烏克蘭在內,今年的軍事採購支出預計為1801億美元,而美國單一國家就高達1756億美元,落差明顯巨大。

對歐洲而言,挑戰來自於歐洲的市場跟美國不同,歐洲多國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一套採購標準。柏林官員也表示,歐洲需要培育自己的國防工業,而不能一昧依賴美國。而在德國,軍方採購系統過去都是採用比較老牌的供應商,不太能符合創新技術需要的高速節奏,所以德國國防部在一篇新的聲明中表示,政府正在採取措施,嘗試將新創企業整合得更好,讓國防部可以快速獲得最新的技術。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實驗室中的馬達加斯加蟑螂,在其身上安裝太陽能電池與電子設備進行遠端遙控。 圖/路透社

推動國防科技的新創,除了科技研究跟技術提升之外,相關法規和環境也需要配合。梅爾茨政府也修改了採購規定,不僅讓新創公司取得訂單的速度更快,也減緩企業現金流壓力,資金就不會成為轉型困難的藉口,加速先進技術應用至戰場的速度。就社會層面來說,大眾對此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路透社報導,德國國防創新中心現在每天都有20則到30則的提案湧入求職社群平台 LinkedIn,數量超過以往的10倍。德國也計畫在2029年前把國防預算拉高至將近2倍,達到約1620億歐元(約新台幣5.6兆元)。

對於德國政府來說,扶植更多新創企業也可以提振疲軟已久的經濟。更重要的是,歐盟整體都在跟進修改採購門檻,且僅限開放歐盟廠商參與,避免被美國大型軍火商壟斷。歐洲目前擁有3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新創公司:上述的赫爾辛、德國無人機製造商量子系統(Quantum Systems),另外還有生產無人機的葡萄牙公司泰客弗(Tekever)。整體策略就是把過去新創公司挺不過去的困境一一排除,讓最先進的技術能夠迅速導入實戰作業當中。

斯瓦姆開發的「賽博蟑螂」 (cyborg cockroaches),以昆蟲為原型,裝設設備之後能在敵區進行隱密偵察.可以單獨操控、也可以成群行動,完成軍事任務。...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鏡頭背後 德國 過去24小時 科技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