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燒的戰火,被遺忘的緬甸鴉片農
緬甸的鴉片產量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阿富汗。中南半島高地民族種植罌粟的歷史眾說紛紜,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高地民族一直都有種植罌粟、生產鴉片作為食用與藥用註1的傳統,直到英法殖民者進入中南半島後才開始大規模種植;另外一說則認為罌粟的種植由英法殖民者帶入。無論罌粟的來源為何,可以確定的是,高地民族的生活與生命,跟鴉片有著深遠的牽連。
▌緬甸的鴉片歷史,與中國的發展息息相關
緬甸境內記載最早的鴉片種植出現在十七世紀的果敢地區。十九世紀雲南的「杜文秀起義」使得大量邊民帶著種植鴉片的知識進入果敢,並延展了當地既有的馬幫貿易路線。這個與中國接壤的區域不僅是鴉片傳入緬甸的主要通道,也成為日後中南半島與中國之間鴉片與毒品貿易的重要口岸。
在緬甸、泰國、寮國接壤的金三角地區成為世界鴉片生產重要中心之前,印度與中國曾是世界最大的鴉片產出國。二十世紀初,1858年天津條約允許鴉片合法進口的五十年後,中國發現,全國有至少一成的人口都成了癮君子,除此之外,每年因為鴉片貿易流失的白銀數量驚人。因此在1906年下令全面禁止鴉片的種植與吸食,依賴鴉片經濟已久的農民生活頓時遭受極大打擊,造成國內許多問題,清政府也在禁毒目標達成之前就被推翻了。
大量的鴉片種植在此後,轉移到今日的金三角地區,連綿的戰火、民族衝突與無政府狀態,使得鴉片種植得到持續發展的養分,緬甸取代中國與印度,成為世界鴉片重要產地,而從鴉片發展出的毒品煉製產業則扮演著支撐緬甸戰火的重要角色。
從中國禁毒的例子看來,全面禁種不但無法解決毒品問題,反而造成生產鏈移轉至更適合毒品產業發展的衝突地區,甚至成為支撐衝突延續的資源。這個劇碼,直至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依然在緬甸上演。緬甸在國際壓力之下,不間斷的採取禁毒措施,常見手段包括緝毒與銷毀罌粟田…。
▌燒毀!
緬甸國內鴉片主要來自東北部的撣邦,撣邦境內的果敢特區和第二特區佤邦更是毒品生產的重鎮。緬甸政府的毀毒政策,這宣示大於實質效果的行動,是為了讓國際社會「看見」緬甸的禁毒成效,政府軍不時會來到罌粟種植區,毀壞罌粟田,燒毀鴉片。然而,這個行動的背後,往往有著政府與村民們「互給方便」的妥協。
一位長期關注鴉片農的NPO工作者表示,政府總是在鴉片準備收成之前進行這項工作,農民們一整期耕種的辛勞和一整年的收入就這樣毀於一旦。他認為,與其如此無意義的打擊農民,不如推動合法種植,將鴉片的生產導入製藥鍊,農民的生計與尊嚴得到照顧,自然能打擊毒品產業,鴉片合法化在印度與土耳其都有前例可循。
事實上,無論是國際禁毒措施或是緬甸國內的禁毒政策,往往打擊生產重於降低市場需求。結果是,不但無法減少產出,反而因為價格飆漲造成搶種的現象,也因為鴉片產量頓減,毒品使用者只好想方設法取得更多錢去購買價格飆高的毒品,找不到錢的只能轉而尋求其他純度低的合成替代品,毒品輸入國亦付出極高的社會與健康成本。
話雖如此,緬甸毒品重鎮佤邦,在2005年頒布命令,全區禁種鴉片。若單看佤邦(北佤)境內,確實達到零產出,然而根據「聯合國藥物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的統計,緬甸全國的種植總量雖在2006年因為佤邦禁種而稍有減少,之後的產量卻是逐年增加。熟知內情的當地人表示,由於聯合國的空拍讓罌粟田無所遁形,因此佤邦(北佤)境內確實找不到罌粟了,然而這不代表鴉片農不會在佤邦範圍外的鄰近區域繼續種植。
毒品產業在佤邦「假斷頭」的結果,是掌握中下游資源的有門路、有相當資產和政治實力的生意人,依舊能夠在禁種之後,持續在產業中獲取暴利。
▌失靈的替代種植,轉行的鴉片農
為了全面消滅鴉片的蹤跡,佤邦政府在1999年將數萬居民從北部鄰近中國的「北佤」地區強制遷移到南部泰緬邊境北邊的「南佤」,這個區域在成為佤邦南部軍區之前,曾是毒品大王坤沙的掌控的領土。民間盛傳,佤邦聯合軍(UWSA)因協助緬甸軍政府打擊坤沙的勐泰軍(MTA)有功,因此在坤沙投降後便取得控制權。知情人士推測,遷移民眾是佤邦意圖穩固南佤領土的手段;然而,官方說法則是為了提供鴉片農更好的種植和生活環境,北部的土地多處高山,較貧瘠也缺乏水源灌溉。因此,除了南遷之外,政府也將北佤部分居住高山的老百姓遷移至海拔較低的山地,轉種橡膠。
據從小隨家人移居南佤的青年居民指出,鴉片從九O年代末期就已在此區域銷聲匿跡註2,取而代之的是稻米、果樹、茶葉,以及近期的橡膠。早期生活困苦,移居到此的老百姓跟著軍隊在原始叢林裡開荒拓野,頭一兩年都依靠政府發放糧食維生,現在生活好轉,而南佤的土地與水源確實優於北佤,因此栽種農稼也易於北佤。
然而,南佤不如北佤與中國相鄰,作物出口得經過重重關卡,當緬甸政府、泰國政府、民族武裝團體之間的關係波動時,農民的生計也就跟著受波及。一位參與佤邦替代種植計畫的商人就表示,去年十一月底緬北爆發武裝衝突後,情勢緊張,民族武裝團體與緬甸政府軍各自加強關卡檢查,甚至關閉關卡,使得茶廠不得不暫停營運。事實上,由於各民族武裝勢力所控制的領土破碎,控制關卡是緬甸政府軍和民族軍常用的施壓方式。相互施壓的結果,往往造成居民往來的困擾,不但貨品無法流通,貿易停滯,連婚姻大事、看病就醫都得受阻。
北佤的替代種植方案重度依賴中國,參與計畫的商人指出,佤邦政府引進中國企業投資,並收購所有的產品,農民只需付出勞力收取薪水,銷售由政府全權負責,雖然當受到緬甸境內關卡壓力時可將貨品、人流導向中國,然而,當中國經濟發展緩減時,投資減少,農產品價格與銷售也連帶受到打擊。
而從鴉片農轉為橡膠農、茶農、咖啡農的人們,因為工廠化的種植模式,使得他們失去種植鴉片時的自主性,也一定程度改變了他們的傳統生活。長期關注鴉片農的NPO工作者提到,一次回訪佤邦時,農民告訴他,以前一年一季的種植鴉片,就可維持整年的生活,但種植橡膠後,幾乎全年無休從早到晚都在工作,他們變得越來越「中國化」,連跟鄰居交流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到其他村子拜訪親戚或是進行傳統活動了。當問起在南佤長大的佤族青年,佤族人如何慶祝新年,有何傳統節慶?他想也沒想就回答:
跟漢人一樣了
隨著中國投資大量移入的中國商人與他們的家人們,正快速改變佤邦當地的文化樣貌。
由於替代種植無法完全解決人民的生計問題,在全民皆兵的佤邦,徵兵也成了「替代方案」之一。從北佤遷移至南佤的農民當中,就有不少因當時部隊缺兵而受徵招入伍。佤邦政府收購替代種植的農作物之中,有部分供應軍隊所需,在農產品滯銷時,軍隊就扮演著消化滯銷農產的角色。
強迫徵兵在民族武裝團體林立的緬甸是家常便飯,早在坤沙時代,老百姓就必須「奉上」家中男子去從軍。現今的佤邦聯合軍是緬甸武力最強大的武裝團體,有三、四萬名正規軍,在佤邦,無論男女都要從軍,若家中沒有人能從軍,那麼連十歲的小娃兒都會被徵招入伍。
雖說佤邦黨政軍一體的制度,從軍可被視為從政、從商的跳板,然而在軍隊中,並非人人都能向上爬,除了少部分有知識、「文化水平高」的人可能得到重用,大部分的軍人一輩子沒有升遷機會,有些軍人與臨時工沒兩樣,做的是協助百姓務農或建築的工作,領的是每天兩百泰銖的薪水;有些人在軍隊裡每個月領著幾百塊人民幣註3的薪資,勉強過日直至老、死。
對佤邦政府來說,徵兵也許是照顧百姓,提供就業機會的方式,然而,對年輕人來說,這樣的環境毫無前景,得不到發展,若家境許可,寧可用錢換取自由,有些人只能鋌而走險,逃兵遠走他鄉,尋找更好的未來。
▌矛盾衝突中的犧牲者
隨著佤邦在2005年禁種鴉片之後,UNODC停止了北佤境內的農民生計調查,雖然從1998到2005年間,以及2008年到2011年間曾在北佤的勐勃地區進行替代種植輔導計畫,然而2005年後的成效不得而知,且計畫只侷限在此區,計畫協助的農民約佔整個北佤的十分之一,而其他參與的國際組織也在計畫結束後撤離佤邦。南佤因為未被聯合國納入佤邦範圍內,並且對外較為封閉且神祕,再加上緬北局勢長期不穩定,交通出入經常受阻,因此只有極少數的教會組織曾進入協助辦學或進行醫療工作,外人對當地農民的生計問題無從得知,自然也無從協助。
在禁毒政策執行了十年餘的今天,深入了解鴉片農的生活如何改變,禁種政策的評估與其他後續調查與研究,固然有其重要性。然而,以「禁止生產為禁毒為最高手段」理念當道的國際社會,需要的只是看到報告中的「零」產出,就認為問題已了,而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種植鴉片本就是種罪惡的行為,理當禁斷,因此就算想進行後續追蹤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獲得組織與大眾的支持與經費援助。
除此之外,緬甸國內混亂的政局中,國外資源就算想進入民族武裝團體控制的地區,除了最基本的人身安全與交通許可之外,必須先取得緬甸中央政府的同意,然而政府軍與民選政府之間存在的矛盾,使得「政府」這個角色產生分裂,加深民眾與武裝團體對政府的不信任,有民眾甚至認為,政府軍發起與民族武裝團體的衝突,部分原因是為了扯極力於和平談判的翁山蘇姬政權的後腿。
而各民族武裝團體之間,也因為不同的利益糾葛有不同的合作與矛盾,例如撣邦議會在緬甸政府軍勢力主導下,在去年底緬北衝突爆發後,決議將克欽獨立軍(KIA)、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若開軍(AA)、果敢同盟軍(MNDAA)所組成的「北部聯盟」列入「恐怖」團體,使得緬甸的民族衝突問題越發難解。
在如此紊亂複雜的矛盾衝突當中,鴉片農們繼續在夾縫中求生存,雖然在每年的緬甸鴉片農論壇中極力呼籲緬甸政府與國際社會直視輔導轉型議題,並期望毒品問題能在全國和平談判中受到足夠重視。然而,他們仍過著上繳鴉片稅的生活,協助維持著對他們極為不利的現狀,而被迫轉業的佤邦鴉片農們,沒有太多選擇,被迫進入全球化經濟作物生產的行列,生計與現狀乏人問津。
▌備註
鴉片可治療腹瀉並作為止痛藥;罌粟種子可以做成煙子粑粑、煙子湯,幼苗可當生菜食用,至今仍是緬北部分地區常見的小吃。
註2:然而在筆者查閱UNODC歷年來的東南亞鴉片調查報告時發現,報告將南佤範圍劃入南撣邦,未與北佤被劃入佤邦,報告中顯示,南佤範圍內依然有鴉片種植。
註3:根據「每日頭條」2016年9月28日的報導,佤邦聯合軍的軍人一個月的薪餉是一、兩百塊人民幣加五十斤的米。在醫院工作,擔任醫療人員的女兵一個月收入約一千三百塊人民幣。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