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採訪/強震30天後:重災區阿德亞曼的「重建陰影」
在土耳其言論與集會自由相對緊縮的環境下,民眾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多半不會在公開場合大肆批評政府的舉措,深怕一不小心就惹禍上身。但在2月6日卡赫拉瑪拉許(Kahranmaraş)大地震發生之後,政府初期救災慢半拍,現階段的災民安置、物資協調不到位,後續的重建工作又操之過急,種種原因都讓民怨持續沸騰,現在民眾在球賽等公開場合也不避諱批評政府,直接要求「政府下台」。根據負責救災或急難救助的政府單位「天災與緊急狀況管理局」(後續簡稱AFAD)公布的數據,截至3月1日為止,已經有超過4萬5000人在地震中喪命,不過民眾自行以倒塌的建築數量計算,普遍認為真正的死傷人數遠比政府公布的數字來得高。
而面對5月大選即將到來的壓力,土耳其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除了在地震發生當週就允諾會在一年內完成重建,27日也再度到阿德亞曼(Adıyaman)等重災區視察,並承諾會盡快幫災民重建全新、安全的家園。不過實際走訪阿德亞曼這座距離震央車程2小時的城市,在災後滿一個月之際,部分災民連生活基本所需的廁所都沒有,房屋災況評估也還在進行當中。政府能否真的落實承諾,在短短一年內完成重建,第一線工作者對此打了很大的問號。
喂,大哥您好,可以請您回來你家開個門,讓我們進去看看嗎?
土木工程師志工恩莫瑞(Emre)正站在一棟外貌充滿裂痕但未傾倒的建築外,依著居民留在公寓外頭的號碼打電話給災民、請對方回家開門,好讓他們進屋評估建築的損害程度。地震後第20天,在重災區之一、也是台灣救援隊主力搜救的城市阿德亞曼中,部分街區的房子才正要進入第一次災害評估的程序。
居民插入鑰匙、打開家門的那刻,時空像是靜止般,停在地震發生的那一刻。玄關掉了滿地的鞋子、客廳窗台上的盆栽倒落,灑得地毯上全是土;裂開的牆壁上還貼著孩子的照片,而掛回牆上的時鐘則靜止在地震發生的4點17分。
「我們需要先把牆壁最外面的油漆裝飾層打掉,看建築的主結構有沒有受損,才能知道這房子能不能再住人。」土耳其代尼茲利省(Denizli)環境、城巿化及氣候變遷局(Denizli Valiliği Çevre, Şehircilik ve İklim Değişikliği İl Müdürlüğü)的建築師志工梅爾玫(Merve)一邊拿著平板紀錄房屋災況,一邊向我解釋著。
目前災區的房屋災況檢查,是由土耳其環境、城巿化及氣候變遷部招募、以土木工程師和建築師組成的志工團隊著手進行。他們多半在地震當週志工招募資訊一出,就放下原來的工作、主動報名參與,並在接受環境部及土木工程商會簡易的線上教育訓練後,便自駕前往各災區協助評估。
土木工程師進到受損的房屋後,會沿著牆壁裂痕將外層的油漆層用鐵鎚敲掉,接著與建築師共同檢查、將屋況拍照,並依照受損程度分為無、輕微、中度和嚴重4級。這些評估內容將紀錄在政府資料庫當中,再由相關部門接手重建。而截至3月3日、震後將近一個月,志工團隊都還在受災區域進行逐棟逐戶的評估。
志工團檢查的同時,也會有居民來詢問能否再檢查一次。「到現在為止一直有規模大小不一的地震,所以雖然有些區的志工團已經檢查完成、資料也登錄完畢了,但大家還是會擔心害怕。」建築師志工梅爾玫說完這番話的隔天,鄰近的城市馬拉蒂亞(Malatya)27日再度發生規模5.6的地震,導致當地許多原已成危樓的建築應聲倒塌,在位於車程2小時外的阿德亞曼也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
▌體制高度集權化,政府初期反應慢半拍
2009年後,「天災與緊急狀況管理局」(AFAD),主要工作除了預先防範天災可能帶來的相關損害,也是災害發生後協調救難行動的最高機關。但這次地震發生,AFAD不僅被批評無法有效率整合資源和指揮各級機關、導致救災速度太慢,後續的物資發放和災民安置等協調工作不力也備受爭議。
初期由於媒體大量報導,同時也有許多民眾透過Instagram、Twitter等社群媒體向外界呼救,所以各界很快相繼捐款和募集必需品。當週地震物資就陸續從伊斯坦堡等各城市一卡車一卡車地運抵災區。然而,在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卻遲遲沒辦法將毛毯、食物等必需品發放給有需要的災民。
住在伊斯坦堡、平時做業務工作的35歲男子瑟爾坎(Serkan)在地震發生後第2天就自行開車抵達阿德亞曼,協助救災工作。他表示,當時晚上氣溫低到零下1.2度,災民卻沒有帳篷可以住,他們在寒冷中露宿外頭、需要毯子保暖,但向工作人員詢問總是沒辦法及時取得物資。
「大家都在等,每個層級的人都在等上級的命令。」
根據瑟爾坎當時的觀察和協助災民的過程,第一線工作人員總是表示在等上級的指示,而他們的上級也在等更高層級、也就是AFAD官員下達命令。相似情況同樣發生在其他災區,根據《路透社》的報導,一名不具名的護士受訪時表示,他在地震發生後就已經在哈泰省(Hatay)待命,且隨時都可以進災區救援。但他最後等了40個小時、獲得AFAD的指示才真的有辦法行動。先前環境、城市與氣候變遷部部長庫潤(Murat Kurum)在災後第一時間曾經對外表示,除了AFAD,官方不會允許任何單位做救災協調工作。
除了高度集權化導致災害應變慢半拍,AFAD高層的專業背景與相關工作經驗也受到質疑。「很多高層都跟厄多安有關聯,他們沒專業背景,卻因為是虔誠穆斯林而被安插在AFAD各個要職當中。」
瑟爾坎指著一張在社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圖片,圖中是AFAD在薩卡瑞亞(Sakarya)、巴里克斯爾(Balıkesir)、泰基爾達(Tekirdağ)及哈卡里(Hakkâri)4個城市的最高首長,而這些高層無論是專業背景或者先前擔任的官職,都與救災完全無關,唯一的共通點是他們都曾就讀訓練伊瑪目的海推布(hatip)中學,或在入職政府前在清真寺裡擔任伊瑪目。
不只地方首長,AFAD中央負責協調救災行動的災害應變處(Response Department)處長帕拉寇烏魯(İsmail Palakoğlu)同樣出身伊瑪目,他在接管災害應變處之前為宗教事務局副局長(Directorate of Religious Affairs, Diyanet),同樣無相關經驗。而直到3月2日,沒有任何AFAD高層因為救災不力而引咎辭職。
在災民安置方面,除了帳篷仍然短缺,災區衛生條件不佳也讓居民和志工處於更高的健康風險當中。2月27日、地震發生後第21天,阿德亞曼的災民甚至還是很難找到地方上廁所。梅爾玫表示,他們在進行檢查工作時發現,由於臨時廁所數量不夠,有些人乾脆把帳篷搭在原來的家外面、用建築內的廁所,但有些房子在地震後已經不再安全,所以他認為這並不是太好的作法,「不過以目前的狀況來看,他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梅爾玫4人的志工團隊,在5個工作天內,已經有3人出現嘔吐腹瀉、胃腸不適的狀況。梅爾玫表示,他不確定他們身體出現狀況跟當地衛生條件不佳有沒有直接關聯,但他叮嚀我非必要,盡量別喝到生水或是用來漱口。
▌大選在即,官方後續重建操之過急
面對即將來臨的大選,厄多安為了平息民眾的怒火,也早在地震發生當週就許下承諾,誓言政府會在一年內幫災民重建安全的家園。但受災範圍廣大,根據官方統計,受災的11省中有超過16萬棟、總計超過52萬戶人家的公寓倒塌或嚴重受損。因此,對於厄多安的承諾,土木工程和建築出身的志工團抱持著很高的懷疑。
梅爾玫提到,他們到阿德亞曼市勘察之前,先到了附近山區的村莊戈利爾特(Gölyurt)進行檢查工作,而那裡在2020年也曾受規模6.8的伊拉瑟地震(Elazığ)重創,當時大約有40棟房屋倒塌,「但到現在過了3年,那裡還是有人住在帳篷裡」。
土木工程師胡賽因(Hüseyin)看著車窗外阿德亞曼的市容,不禁大口嘆氣表示,「你也看到這裡的慘況了,光是阿德亞曼要重建到好,估計至少要花5年的時間。」一旁的建築師志工的厄梅爾(Ömer)則提到,接下來的重建工作中,防震結構就會是重要的一環,而這部分需要時間才能建立更完善的規劃。
另外,他也提到,現階段的評估工作要做確實,後續重建才有依據——但人力短缺是問題之一。目前在阿德亞曼同時段只有一個志工團隊在進行評估工作。「我們4個人一天檢查10到15棟,至多75戶,但我們負責的這區就有100多棟需要檢查。」而這個數目還僅限於市區,並不包含車程30分鐘至1.5小時外的山區村莊。
不過當前線還在進行評估工作的同時,政府在部分區域也已經開始進行重建工作。根據《路透社》報導,一名不願具名的官員表示,已經有好幾個建案招商和契約都簽完了,過程進行得很快,他也強調官方在安全方面不會有任何的妥協,將會確實執行。對此,專家也提出擔憂和質疑。伊斯坦堡建築師協會前主席寇伊曼表示,當前優先要做的,是「新規劃」而不是「新房子」,災區需要重建,但更需要根據科學數據重新規劃城市,比方說不要再把房子蓋在斷層線上。
▌建築重建相對容易,心理重建路漫漫
「我的媽媽、兩個姐妹和姪女都在地震中走了。」阿德亞曼居民、鐘錶店老闆梅素特(Mesut)在手機裡播著之前全家人幫兒子吹蠟燭過生日的影片。也回憶道,4個家人直到震後第8天才被找到、被救難隊挖出來。採訪隔天與他一同回到慶生影片中的家,家裡陳設基本上沒什麼太大的變化,唯一不同的是整棟建築充滿地震後留下的裂痕,部分外牆也一碰即碎。
梅素特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在災後第12天已經搬到伊斯坦堡,短暫回到阿德亞曼只是要將店裡庫存的手錶載到加濟安泰普和伊斯坦堡,再想辦法賣掉換現金以支應生活開銷。而搬離阿德亞曼,除了因為房子沒辦法住人、整座城市停止運作、無法正常生活以外,梅素特也坦言,經歷過這麼大的地震之後,沒有先離開,夜裡實在沒辦法睡得安穩。
相似的感受也發生在NGO工作者阿雀特(Archtct)的身上。「你有感受到嗎?剛剛有晃了一下。」撰稿當下,我人在受災相對輕微的加濟安泰普市區,而友人阿雀特突然一臉驚惶,已經起身要衝出公寓,他見我沒有反應,才意識到可能是自己的幻覺。
「這裡到現在每隔幾天都還是有規模大小不一地震,所以你會時刻回想起當下的恐懼。」阿雀特從地震後就不睡在房間裡,改睡在客廳的沙發上,他表示沙發有扶手,如果房子真的垮了可能還可以製造一些緩衝空間,而客廳比房間靠近大門,真的發生什麼事時也可以跑得快一點。
站在阿德亞曼市中心的主街道放眼望去,幾乎沒有一棟建築物是完好無缺、沒有裂痕或毀損的,有的早在地震當下就成了壓死家人的兇器,被怪手清成一堆又一堆的石塊瓦礫;有的建築架構傾倒或部分牆壁崩落、裸露出客廳裡的地毯和沙發;有的就算外表受損看似較為輕微,居民也因為害怕、不確定還會不會有餘震,或是擔心房屋品質是否有問題而撤離。原為數十萬人安身立命的家,現在成了一座倖存者的城市,能走的人都離開去其他省份依親避難,走不了的人則留下來在帳篷裡度日。
被問到什麼時候會回來阿德亞曼,梅素特故作不在乎。但他若有所思地說:
媽媽和姐妹都走了,這裡還是不是我的家?回不回來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
責任編輯/李牧宜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