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訪中金正恩(上):「川金會」的不耐煩預備

5月8日晚間7點,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於頭條播送金正恩訪中消息。早先,大連已有人捕捉到全市交通管制和大陣仗迎賓隊,讓外界猜測,可能是北韓領袖金正恩再度赴中與習近平會面。南韓媒體圈與不少學者,已守在電視機前,同時段監看中國與北韓兩地官媒的新聞,等待進一步消息釋出。
新聞開場後,中國央視主播在頭條誦讀並證實這項消息:「習近平指出:委員長同志在當前,朝鮮半島局勢深刻複雜演變的關鍵時刻,時隔40多天再次專程來華同我舉行會晤,體現委員長同志和朝黨中央對中朝兩黨、兩國關係的高度重視。對兩黨兩國戰略溝通的高度重視,我予以高度評價。」
「金正恩表示:當前地區形勢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再次來到中國,同總書記見面並通報情況,希望同中方加強戰略溝通和合作,推動朝中友誼深入發展,促進地區和平穩定。」
這是繼今年3月25到28日後,金正恩睽違43天,二度閃電造訪中國。與上次不同的是,金正恩並未乘坐火車,而是乘坐飛機到訪,此舉已可嗅出金正恩的行程極為倉促突然。
在4月27日的南北韓高峰會(文金會),透過直播傳遞至世界各地,為世人驚嘆地畫下句點後,外界原先期待,接踵登場的美朝高峰會(川金會),舉行時間地點與議程,能早日被公開;南韓青瓦台原本也接到「美朝已決定好地點」通知,媒體更紛紛報導「場所時程將發表」,但已經過數天,仍未拍板定案。
文金會後,不少人期待,美朝峰會能進一步解決最關鍵的北韓核武問題,同時促使美國及北韓發展正常外交關係;但如今,川金會時程持續延後,顯現出事有蹊蹺,金正恩二度閃電造訪中國,更讓美朝間為峰會與談判準備而產生的矛盾摩擦,具體浮上檯面。
繼上次兩韓峰會,文在寅與金正恩兩人,悠閒地在橋上茶敘的模樣,公開在世人眼前後,這次金正恩二度訪中行程,也仿照類似呈現模式。中央電視台的報導影帶中,習近平與金正恩,一同走到大連棒槌島的海邊散步對話;但與文金會不同的是,影帶仍維持央視報導領導人行程風格,並無播送現場收音內容。
中國新華社與中央電視台播送的文稿中提到,
報導更稱:「希望通過朝美對話建立互信,有關各方負責任地採取分階段、同步性的措施,全面推進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最終實現半島無核化和持久和平。」
但相對之下,北韓官方所發表的會晤內容,對解決核武問題,卻全無提及。
與此同時,青瓦台也表現出異常的態度。7日晚間與8日上午,大連已傳出不尋常交通安全管制陣仗,引發外界猜測同時,青瓦台先是稱「正把握狀況中」,直到8日晚上,金正恩訪中經官媒證實後,青瓦台才改口表示:
由於美國與北韓,針對非核化程序措施,一直未能尋得交集,加上華府不斷向平壤當局提出標準越來越高的棄核要求,讓金正恩甚感威脅,被視為川金會至今時程遲遲未定地當下,金正恩二度閃電訪中的主因。
華府向來要求北韓應實現「CVID」(Complete, Verifiable and Irreversible Denuclearization),亦即:
完全的、可受檢驗且不可逆的非核化
而北韓則主張接受這樣的條件前,得先擔保「現有體制不受威脅」。
但最近,不僅川普加碼提出「完全的、可受檢驗、不可逆且『迅速立即』的非核化」(CVIID,Complete, Verifiable, Irreversible and Instant/Immediate Denuclearization);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顧問波頓,還再度推出等級更高的「PVID」,即將「完全」改為「永久」(Permanent)的非核化標準。
美國與日本更共同主張,要求北韓力行非核化的同時,包括生化在內的大量殺傷性武器,也得一同廢除。華府不僅追求廢核的速度,也持續擴大廢核的範圍。
面對連串威逼,北韓外務省(外交部)在6日透過朝中社放話:
在華府要求非核化的力道與水位不斷提高的當下,金正恩二度閃電訪中,透過擺出與中國再度靠近的姿態,對美國暗示的意味,相當濃厚。
在金正恩結束訪中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應邀在9日飛抵平壤,針對被拘留在北韓的美籍人士問題,還有美朝峰會作最後立場確認與準備。這也是他繼3月31日復活節後,二度訪朝。
蓬佩奧的兩次訪朝,正好都接在金正恩閃電訪中後,說明在朝中逐漸修補陷入冰點以久的關係,還有外界觀望兩韓峰會後,接下來美朝間是否也能有進一步發展的當下,北韓的外交應對仍存在先後次序(...接下篇)。
——▌接續下篇/閃電訪中金正恩(下):朝中異夢...拿習近平當墊腳石?
推薦閱讀

←上一篇
重磅廣播/ 後來咧?南韓通用汽車「關廠風暴」(Podcast音頻)
下一篇→
閃電訪中金正恩(下):朝中異夢...拿習近平當墊腳石?
作者文章

只會對台灣和中國說謝謝?南韓總統李在明...無法迴避的台海問題

駐韓記者手記:從文在寅到尹錫悅...南韓總統如何看台灣?

史上最高票的南韓總統李在明:得票率仍未過半、性別對立存隱憂

南韓總統大選(上):國民力量黨與金文洙,「切割尹錫悅」的兩難

南韓總統大選(下):李在明挾司法爭議領先,李俊錫「露骨提問」引變數

尹錫悅下台:罷免後將面臨最重死刑的內亂審判…政權輪替幾成定局
最新文章

中國閱兵式上唯一歐盟領袖:親俄的斯洛伐克總理費佐,如何侵蝕民主根基?

被攻擊的「調停者」卡達:美國的戰略盟友,為何也是哈瑪斯海外基地?

後石破茂時代的黨內競爭:自民黨總裁選10月登場,內外交迫的政治陰影

緬甸「恢復正常」?中緬聯手營造假象,台灣政府勿成迫害人權幫兇

泰國總理選舉:從「三國鼎立」到「小藍變大藍」,阿努廷或成9%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