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黨的參院選大敗:迎向政治多黨化時代的轉捩點?石破茂難以逆轉的政治困局
自民黨的參院選大敗:迎向政治多黨化時代的轉捩點?石破茂難以逆轉的政治困局
日本參議院選舉在週日7月20日投開票結束,首相石破茂領導下的自民黨政權,迎來前所未有的大敗局面,在參院選中未能取得過半席次,是繼去年眾議院選舉慘敗後,石破茂政權的第二次選戰敗北,演變成參眾兩院都不過半的結構。過去自民黨一強的時代已經結束,當前的結果可能會是日本政壇迎向多黨化、碎片化的政治轉捩點;而石破茂在今天21日仍強調「不會辭職、堅持到底」,但是自民黨內拉下石破的聲音已經湧現,下一波競逐總裁位置的角力正在醞釀當中。然而儘管在野陣營優勢大增,複雜的政治光譜仍難以整合;極右派小黨參政黨的崛起,也引發排外主義的隱憂。內外交迫的石破茂,現下還有對美關稅的談判尚未明朗,聲勢不斷下探的自民黨還有可能逆轉嗎?
▌前情提要:〈2025日本參院選:自民黨政權保衛戰,爭議的「外國人管理」難題〉
2025日本參議院選舉在7月20日投開票,一如先前民調預測,自民黨、公明黨的執政聯盟的選情不佳,席次未能過半。首相石破茂先前定下目標,本次改選125席中,「必達目標」是要拿下50席,但選舉結果自公聯盟只獲得47(自民黨39席、公明黨8席),確定無法過半,也讓自民黨政權首次面臨參眾兩院皆未過半的大敗局面。
實際上這是石破茂上任以來,繼2024年10月的眾議院選舉大敗後,第二次在關鍵選戰上失利。當時自公聯盟就失去了過半優勢,執政鬆動的危機顯現;然而時間經過半年多,自民黨不僅未能穩住基本盤的選民支持,過去累積的各項問題,包括民生經濟、通貨膨脹、政治信任度低迷等狀況,幾乎沒有改善的跡象,民意也就反映在本次的參院選結果。
面對眾院、參院兩大選戰的一敗塗地,首相石破茂本人在7月20日晚間的記者會上,除了表示「面對如此嚴峻的狀況,將會虛心檢討」,身為自民黨總裁的身份去留也成關注焦點。但石破茂在第一時間的反應,仍強調自己對國家的責任,決定續任、不會辭退職務。
然而慘敗的自民黨內部,已經在醞釀讓石破茂下台的「首相退陣論」。開票結果底定的7月20日晚間,自民黨內部的派閥大老麻生太郎,已經召集親信商議後續應對,同時對外放話「不會支持石破茂續任」,是否將形成黨內派閥推倒石破的力量,接下來還要觀察舊安倍派議員、以及仍有一定影響力的前首相岸田文雄一派(舊岸田派/宏池會),會採取什麼動向。
微妙的是,自民黨內部對於敗選結果其實不算預料之外,在可以預期失利的狀況下,已經有人在盤算石破茂退場後的權力角逐——先前競爭總裁大位的高市早苗,早在參院選投票前的7月18日,就在選舉站台演說時表態「有意願再次競選自民黨總裁」。就政治形勢而言,石破茂要守住總裁位置的難度相當高,親近自民黨的《讀賣新聞》、《產經新聞》在21日的報導中,也透露出黨內想逼退石破的氛圍,只是在當前的時間點上,還無法斷定誰將出馬;外界也在推測,除了高市早苗之外,上一回的競選對手如小泉進次郎,以及官房長官林芳正、小林鷹之、茂木敏充等人,都有機會捲土重來。
▌政黨政治的碎片化/多元化
參眾兩院選舉的失敗讓自公聯盟無法過半,已經正式告別日本政治過去長久以來的「一強」獨霸,邁入多黨化的聯合政治時代。石破茂在21日上午的記者會上表示,將會擴大與各在野黨的合作,但是這條路隨即被在野陣營拒絕,包括政治光譜更加保守右翼的參政黨,在本回選舉一口氣拿下14席,也直接表明會走自己的政黨路線,不會和自公聯盟合作,甚至期待未來能在眾議院也有好成績,轉變為日本政壇的關鍵少數政黨。
不過日本政壇同樣的老問題:在野陣營雖然優勢大增,但各黨派的立場不一,即便是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也無法整合所有陣營。特別是在涉及外交安保、修憲等政策立場上,在野陣營的政治光譜就南轅北轍,因此就算立憲民主黨實現了政權輪替的目標,在無法單獨過半的情況下仍會陷入執政不穩的窘境。
對照自公兩黨的衰退,其他黨派的出線是本回參院選的熱門話題。之中包括主打「日本人優先」的保守右翼政黨參政黨,此外中間偏右的國民民主黨席次也有所增加。值得留意的是,參政黨的支持者有許多是原本自民黨的基本盤,但對於政治社會的現狀不滿,訴求反對全球主義、反對同性婚姻、反對夫妻別姓,儘管同樣重視中國的威脅,但對於外國人都抱持相當程度的排斥,因而被視為一個排外主義的極右派政黨。參政黨還策劃「新日本憲法」,期望能將日本重回天皇擁有政治實權的時代,成為真正的「君民一體」國家。
在少數席次方面,與參政黨同屬極右的保守黨有2席(包括知名的保守右翼作家百田尚樹),日本社民黨則是首度在參議院拿下1席,還有初次登場的政治新面孔——「Team 未來」(チームみらい)——由現年34歲的AI工程師安野貴博組成。去年2024年安野挑戰東京都知事選舉時打出15萬票的成績,對於完全的政治素人而言是不俗的成果;這一次挑戰參院選舉,則讓安野貴博成功打進參議院的1席。
安野貴博曾對外表示,自己是受到台灣的唐鳳所影響,進而決定踏入政壇實踐理念。「Team 未來」便是以安野擅長的AI、科技相關領域的政策為主,期望能夠以科技融合民主主義,推廣開源、政治透明化等政策。這些席次未來在日本政壇會有何影響尚待觀察,但可以預期的是,打破自民黨一強政權、碎片化又多黨化的時代已經來臨。
▌內外交迫,石破茂有可能重現「安倍逆轉劇」嗎?
對於現在的石破茂來說,此刻堪稱國政內外交迫的時期。將近一年來的各種內政議題,短期內都看不到改革的跡象,尤其衝擊民心最大的通貨膨脹、米價過高,乃至於棘手的外國人管理政策等,自民黨政權要靠施政翻轉民意,有相當高的難度。對外又面臨國際局勢的動盪,美國的不確定性高之外,川普關稅問題至今也無明確結果;21日上午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再度出發前往華盛頓,展開第8次的訪美交涉,但8月1日的期限將至,能否有美日雙方滿意的結果仍屬未知。倘若最終關稅的條件不理想,勢必對政治、經濟產生巨大衝擊,屆時石破茂還有沒有能力守住大位,恐怕結果不會樂觀。
石破現在的處境,令人聯想起過去的老對手、已故的前首相安倍晉三。安倍在2006年9月當選自民黨總裁,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戰後出生、同時也是最年輕的首相(當時安倍52歲),但短短的一年中,安倍就面臨黨內的各種醜聞爆發(巧合的是,導火線之一同樣都有政治獻金的問題),在民調支持率大幅滑落之下,安倍領導的自民黨政權在2007年的參院選大敗,起初安倍在敗選時也表明絕不辭職、堅持到底,但沒多久在黨內壓力增強、安倍宿疾潰瘍性大腸炎惡化,倉促地宣布辭退,還因此引發批判風波,指責安倍逃避責任,當時甚至研判這位年輕首相的政治生命已來到終點。
然而在2007年辭退之後,日本政治轉變成接連好幾任的短命內閣、自民黨也失去了政權(2009年由當時的日本民主黨鳩山由紀夫執政)。不過時隔5年之後,2012年安倍晉三捲土重來,讓自民黨重回執政,並且打造了往後的安倍長期政權。這段經歷,成為日本政治所說的「安倍逆轉劇」。
安倍長久以來的黨內對手之一是石破茂,如今石破茂在安倍驟逝、黨內派閥解散的狀況下一償當上首相的宿願,但面臨參眾兩院大敗與內外交迫的局面,石破有可能重現安倍逆轉劇嗎?恐怕機會相當渺茫。箇中原因,是石破茂欠缺安倍的派閥奧援,特別是安倍當年得到黨內大老——麻生太郎、菅義偉、甘利明這三人組的支持,得以重整態勢。黨內人緣不佳的石破茂,在根基上就難以塑造同樣的政治能量,除非能大破大立、出奇制勝,否則石破幾乎難以化解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