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人不利己?川普的關稅貿易戰,對美國經濟衝擊預估
【2025. 2. 3 美國】
損人不利己?川普的關稅貿易戰,對美國經濟衝擊預估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以來連發行政命令,2月1日他「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簽署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進口商品課徵高額關稅的命令,將於2月4日生效,旋即引發國際經貿震盪,墨、加兩大盟國迅速採取報復措施,中國也表示即將進行「必要措施」。川普對中國商品課徵10%關稅、美墨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加拿大進口能源開徵10%稅,而川普此舉除了破壞美國在盟友間的可靠貿易夥伴形象外,預估也將在其任期內對美國經濟造成2,000億美元的損失。
川普宣布美國進入經濟緊急狀態,對三大貿易夥伴——墨西哥、加拿大、中國加徵關稅,其影響遍及整個美國市場:舉例而言,加拿大與墨西哥進口商品都被課以25%關稅,而加拿大供應美國木材、墨西哥供應美國農產品、服裝、酒類和汽車零件,還有被課10%關稅的中國進口商品包括塑膠、紡織品和成熟製程晶片,這些民生物資都將隨著關稅暴增而大幅漲價。而且,川普的關稅令,並沒有給予美國進口商豁免機制,這代表美國的進口貿易業者也將同受波及。
另外加拿大每天向美國提供超過430萬桶石油,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數據,美國美國消耗石油約2,000桶、每日自產量1,320萬桶,意即美國自產不足的缺口大半靠加拿大石油填補,而加拿大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和電力)被徵收10%的關稅。
▌墨西哥與加拿大的報復措施
川普的關稅令暫定2月4日生效,白宮表示如果遭遇報復,不排除提高課徵關稅力道,不過北美兩大盟國仍在威脅下設法反制——墨西哥總統夏恩包姆(Claudia Sheinbaum)立即下令採取報復性關稅,她指示經濟部長厄柏拉特(Marcelo Ebrard)向美國出口墨西哥的商品加徵關稅,夏恩包姆表示:「當我國與其他國家談判時,當我國與其他國家往來時,總是昂首挺胸,從不低頭,我們是平等的。」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也督促加拿大人在購物時「選擇加拿大產品」,以及表示將對價值高達1,550億加元的美國進口產品課徵25%關稅,其中300億加元的商品關稅將在2月4日生效、另1,250億加元商品的關稅將在21天內生效。此外,加拿大多個省的省長也表示,準備把美國酒類品牌從政府商店下架。而杜魯道還表示正在考慮幾向非關稅措施,涉及包括關鍵礦產、能源採購等層面。
截至2月2日,中國尚未宣布對美國商品加徵新的關稅,但中國外交部已表示當局將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而中國商務部則說將就「美國的不法行為」向世貿組織(WTO)提起訴訟。
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回應,代表川普的關稅令已經掀起北美盟國之間的貿易戰——墨加都是美國的長期盟友,如今卻被川普針對,川普指稱加徵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人」的必要之舉,並敦促墨加中三國採取更多措施遏制非法毒品芬太尼的生產與出口、以及要墨加設法減少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數量。
川普這番言論,是將自己簽署關稅令的動機歸為移民和毒品因素,也就是他口中的國家安全問題,而淡化了經濟因素——過去川普在競選期間、還有他從政之前,就經常談論美國的貿易逆差、嚴厲批評國際貿易協定、以及對製造業工作從美國外流到其他國家大為光火,但此次他指責墨加中三國沒有採取足夠措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將大量湧入美國的非法移民大半歸咎墨西哥、小部分歸咎加拿大,將毒品問題和移民問題做為簽署關稅令的主要理由。川普經常掛在嘴邊的重振美國工業基礎,只是他口中的理由之一。
▌關稅令對美國經濟的預估衝擊
而關稅令將會帶來的動盪,恐怕也將震盪美國——《金融時報》指出,進口商品和原物料成本增加,預計將導致最終的消費者價格上漲,這一方面代表美國稅收會增加,但從2022年來苦苦掙扎多時、終於逐漸平穩的通膨指數可能又將大幅加劇。
《美聯社》也指出,許多選民投票給川普與共和黨,為的就是經濟因素,尤其是川普承諾將降低食品雜貨、汽油、房屋、汽車和其他商品的價格,然而如今川普的關稅令,冒的是讓川普第二任期開始僅僅兩週後,就讓美國經濟陷入混亂的風險。
由於北美貿易經過長年整合,美國這些關稅措施可能將在供應鏈中造成混亂,包括汽車製造、食品生產和建築等高度仰賴跨境貿易的行業;舉例來說,美國的貝雅資本(Baird)分析師江克(Luke Junk)認為,關稅會導致美國汽車銷售少掉7.5%,也就是少掉110萬輛的銷售量。
由於進口汽車和零件的成本大幅增加,在美國組裝、但零件來自墨西哥或加拿大的汽車成本也將上升,而這最終會反應在汽車售價(可預見的,南韓和日本廠牌汽車,將會在美國市場出現可觀的漲價)。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Ernst & Young)首席經濟學家達科(Gregory Daco)就預估,關稅將導致2025年美國的通膨率(12 月時為 2.9%)上升0.4個百分點。達科預計,美國經濟今年將下降 1.5%,到2026年將下降2.1%。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則估計,川普的關稅將使美國家庭每年的購買力平均損失1,000至1,200美元。
影響甚至會擴及標榜「美國製造」的商品,因為在全球供應鏈的運作下,有不少「美國製造」的標籤只代表產品是在美國工廠組裝,其原料、零件或外包裝可能來自其他地方。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評估,川普的關稅令,將在他的任期對美國經濟造成約2,000億美國的損失。
▌《金融時報》社論:荒謬的川普貿易戰
而在經濟層面之外,關稅令還衝擊了美國與主要盟友和貿易夥伴之間的關係(墨西哥和加拿大首當其衝),且美國在國際貿易體系做為可靠夥伴的形象也將受損,長期既定的貿易關係亦被擾亂(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由於關稅令除經濟影響外,將對美國外交權利造成的衝擊、包括勢將重新掀起墨西哥與加拿大國內的「疑美論」,《金融時報》社論將川普的舉動斥為荒謬。
在美國國內,商業團體、民主黨、甚至部分共和黨人,都對川普的關稅令予以強烈反對,原因也是擔憂美國經濟將因此受害,而這一點也凸顯川普令人憂心的決策模式——他傾向於在沒有諮詢專家、未考慮更廣泛影響的情況下做出單邊決策。
目前,川普已經表示歐盟可能是下一個加徵關稅的目標。白宮方面聲稱,關稅將有效直至移民和毒品「危機解除」,而另有一些金融分析師認為,由於經濟後果和白宮已經提出取消條件,關稅令可能只是暫時的。
另外川普也威脅要對台灣晶片課徵100%關稅,不過以當前形勢來看,分析師多認為是政治語言為主,因使用晶片的高科技產品是透過全球供應鏈生產、組裝,一來單獨對晶片部分課稅在實務上難以執行,二來若是執行,會大幅受傷的仍是美國企業本身(台灣經濟部也表示,台灣代工的晶片是半成品而非最終產品,主要合作對象也是美商),目前台灣企業中直接被影響的,是在墨西哥設廠的公司。
文/賴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