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將中國電動車關稅提高到100%:美國產業戰略怎麼打?
【2024. 5. 13 美國】
拜登將中國電動車關稅提高到100%:美國產業戰略怎麼打?
美國政府預計將於5月14日宣布提高中國電動車的進口關稅,從25%拉高到100%,一口氣變成4倍——這是拜登政府與中國經濟競逐至今最大舉措,此前拜登已經公開呼籲提高中國進口鋼鐵和鋁的關稅,但鑒於這兩項中國商品進口美國的份額不高,因此政治象徵意義大於實質。電動車則不同,拜登政府已投入數十億美元補貼美國電動車和電池在本土生產,電動車是美國正在發展的重要戰略產業,而中國也大額補貼電動車、藉此以極低價積極向外擴張市場,引起美國和歐盟警惕。中國對美國預計提高關稅的回應,是指責美方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目前中國會有何具體回應措施尚屬未知。
自美中貿易戰至今,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陣營對於與中國「貿易脫鉤」、「去風險化」的呼聲始終不斷;經濟安全關乎國家安全,因此美國亦在疫情和烏俄戰爭的影響下,思索著要重新拿回國家繁榮與安全的主導權,於是在2022年即發布《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2022),計畫重振全球化時代以來逐漸空洞的美國本土製造業,加上氣候變遷的影響愈加惡化,電動車就成為了拜登政府高度重視的產業。
而中國,長年以來透過鉅額國家補貼,扶植高科技產業、製造業等等,讓中國商品得以用極其低廉、在正常的資本市場中理應幾無利潤可言的低價,大舉進攻歐美市場,這種不公平的貿易現象已然引起國際社會警惕與抨擊,中國電動車生產也不例外。
▌中國電動車的不公平貿易
美國透過《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和《兩黨基礎建設法案》(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給半導體、電動車與周邊產業及消費者誘因,具體措施包括補貼基礎建設和減稅優惠,已然投入數十億美元,採取由上而下的產業政策重振美國的高技術製造業基礎、國家安全化與本土化資訊產業鏈。
同時開放一定程度的友岸外包,使盟國與美國在多邊或雙邊的基礎上能夠構建自由民主的生產供應鏈,藉此與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及威權的中東產油國劃出一條界線,維護美國國家安全。
中國政府的做法則是給予直接補貼,藉此主導推動電動車和其他綠能技術的發展及向外擴張,例如2024年德國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 Kiel)的研究顯示,中國電動車品牌比亞迪獲得了至少34億歐元的直接補貼,豐厚的補貼讓比亞迪迅速擴大規模,不僅主導中國市場,還利用低價向歐盟不斷擴張,同時特斯拉、福斯等歐美電動車品牌則因難以對抗中國本地品牌的價格戰,在中國市場市佔節節降低。
此等不公平貿易讓歐盟各國直指中國商品的經濟威脅,歐盟執委會從2023年10月發起調查,調查比亞迪、上汽、吉利等中國汽車品牌是否因補助而獲得不公平優勢,並研議相應的關稅措施,最快可能7月上路。
美國的行動手腳比歐盟更快,《彭博社》、《華爾街日報》等財經媒體報導,拜登政府預計於5月14日宣布將中國進口電動車的關稅從25%提高到100%。
從2018年,前總統川普援引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中國生產的汽車課徵25%額外關稅,加上2.5%汽車進口常規關稅,目前中國電動車進口美國的關稅已經是27.5%的高額,現如今,中國電動車的額外關稅即將一口氣調到4倍。
這是拜登在與中國的經濟競賽中,最新、也是最大的舉措,此前他在4月於鐵鏽帶的賓州造勢時,呼籲對中國鋼鐵和鋁課徵25%關稅,以及啟動針對中國造船業的調查——中國出口鋼鐵和鋁商品到美國的量並不多,因此拜登的呼籲象徵意義大於實質,被認為是要在選舉年吸引鐵鏽帶工人選票的措施。
▌美國的產業戰略
電動車關稅則攸關美國關鍵戰略產業發展,不過由於現行的關稅已經高達27.5%,一旦宣布新的關稅之後,實質影響還須觀察。中國當局先前對美國威脅增加鋼鐵和鋁進口關稅的說法,予以徵收美國丙酸(propionic acid)進口關稅的回應;2023年美國丙酸出口市場價值700萬美元,中國政府此舉算是相當克制、實質影響不大的回應,但是電動車關稅影響範圍更廣泛,因此中國可能會有更強烈的反應。
中國電池能源大廠寧德時代等多家綠色科技公司的股價已經受到衝擊,滬深300指數亦在美國加稅消息曝光後,一度下跌0.6%。
除了電動車之外,美國政府對其他中國產業是否新徵關稅、具體影響範圍尚未知,而中國外交部5月10日表示上屆川普政府開徵的關稅已「嚴重擾亂」兩國經貿往來,呼籲美國取消、並指稱中國將採取措施捍衛自己的權益,以及指責「美方非但沒有糾正錯誤做法,反而繼續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疾呼進一步提高關稅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也正因美國現行對中國汽車的高關稅,中國電動車企業早就尋求在第三國設廠的方式來避稅(中國的太陽能公司也採取同樣做法)。
例如2024年初比亞迪就傳出將赴墨西哥設廠——由於墨西哥生產的汽車和零件可享美加墨貿易協議(US-Mexico-Canada trade agreement)優惠待遇,還有車主購買每輛新車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若再加上中國政府的不公平補貼,中國電動車勢必在美國市場用價格戰「團滅」本土車廠,因此中國車廠這一「走後門」行為,立即引起美國製造業聯盟(AAM)向拜登政府發出警告,美國兩黨議員小組也敦促拜登政府調查,以及提高中國汽車的進口關稅。
以拜登的立場而言,他即將在11月再次對決川普,雙方都在爭相表現自己對中國態度強硬,如拜登此前才簽署了TikTok法案,要求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出售TikTok所有股權給無中資背景的美國公司。
川普則承諾,如果再次當選,會全面向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關稅;不過,由於美國通膨問題仍未降溫,因此這種做法讓許多民主黨人批評將會惡化通膨——川普任內的美中貿易戰期間,中國就針對美國農產品出口予以報復措施,使美國農業州居於不利。
《彭博社》分析,如果中國要報復電動車關稅,可能再次從農業下手,會增加其他國家進口份額如巴西玉米、加拿大或丹麥豬肉等等——過去18個月,中國進口巴西玉米的金額已經從0增加到每月約7億美元,美國不再是中國最大的玉米進口國。
事實上過去5年來,美中之間的直接貿易顯著萎縮,2023年中國出口額中只有約15%直接銷往美國,這是中國2001年加入WTO以來最低水準,而美國商品出口中只有約7%流向中國,甚至低於疫情期間的將近10%。
雖然美國即將宣布的電動車關稅未必大幅影響中國,但是美國的態度或將為歐盟及其他中國車廠正在進軍的市場首開先例。美國要面對的問題則是,全球化時代的貿易大多經過第三國、第四國等等,這讓美國政府針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難度拉高,而向其他中間國家進行干預又可能影響美國與其的外交或經貿關係,因此這場美國與中國的電動車攻防,實則也關乎全球供應鏈如何重新定位的問題。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