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抗戰:烏克蘭作家阿梅莉納之死,調查俄羅斯戰爭罪行的未竟遺憾
「我是一名烏克蘭作家。但我記錄的卻是戰爭罪行,我聆聽的不是詩歌而是砲火聲。為什麼?」參與調查俄軍戰爭罪的烏克蘭作家——阿梅莉納(Victoria Amelina)——已證實在遭遇砲彈襲擊後,於7月1日不治身亡,享年37歲。阿梅莉納曾以2013年烏克蘭廣場起義為背景撰寫小說,出道作隨即受到好評,而後致力於文學創作與烏克蘭的文藝發展。直到戰爭爆發,阿梅莉納勇敢投入戰爭罪調查工作,走訪各地採集倖存者證詞與物證,但在2023年6月27日不幸在餐廳遇襲,最後傷重死亡。
阿梅莉納(Victoria Amelina)出生於1986年烏克蘭西部城市利沃夫,兒時曾隨父親舉家移居加拿大,到2000年14歲的時候又返回烏克蘭定居。而後阿梅莉納完成在利沃夫理工大學的學業,投入 IT 業工作多年。阿梅莉納對於烏克蘭的政治社會議題頗有熱心,而讓她轉職成為作家的契機,是從2013年烏克蘭爆發廣場起義之後、一直到2014年「尊嚴革命」的動盪一年。
阿梅莉納以此為背景寫成一部小說《The Fall Syndrome, or Homo Compatiens》,但故事並非直接談烏克蘭的事件,而是透過一個又一個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廣場起義,思考這段席捲全球的浪潮對於烏克蘭的意義。阿梅莉納的出道作一鳴驚人,獲得文壇和讀者的好評,隔年這本小說得獎,而阿梅莉納辭去了原本的IT工作,轉為全職寫作。
接續在成名作之後的並非政治話題,阿梅莉納寫了一本關於友情與夢想的童書《Somebody, or Waterheart》;2017年再推出小說《Dom’s Dream Kingdom》,透過一隻狗 Dom 的角色,帶出一段關於家族記憶與遺忘、1990年代烏克蘭的歷史,從小說中的老上校和親友之間,探索失落的家族史,以及阿梅莉納故鄉利沃夫的故事。這部小說後來不僅入圍聯合國UNESCO文學之城獎、歐盟文學獎,在2022年戰爭爆發後,仍是不少烏克蘭人共讀反思「我們是誰」的作品。
阿梅莉納寫小說、寫童書,也寫詩歌與散文。她的精力除了投注在創作,也希望深耕家鄉的文化藝術土壤,她和幾位烏克蘭的藝文人士籌備起了「紐約文學節」——此紐約非彼紐約,而是一個位於烏克蘭東部巴赫穆特區的同名小鎮;此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俄羅斯帝國的命名Niu-York,而後蘇聯時代又改為諾夫霍羅德斯凱(Novhorodske)。正因其地緣和歷史背景,小鎮裡的民族認同也夾在烏俄的矛盾之間,2014年的頓巴斯戰爭讓此地捲入戰火衝突,飽受摧殘又欠缺發展,加上歷史記憶的認同,成為這座城市的傷痛。
2021年2月終於在爭取之下,這座城市擺脫蘇聯的色彩、恢復成過去的名字「紐約」(Niu-York),阿梅莉納與她來自紐約的丈夫等人,也是在此契機下為當地打造專屬的文學節盛會,舉辦各種文藝活動和講座,藉此推廣創作和城市的歷史。未料就在文學節的一年後,俄羅斯發動侵略,而位於烏東的紐約再度首當其衝。這一年,紐約無法再舉行活動,阿梅莉納以一句話表示烏克蘭抵抗的決心:
以詩歌抗戰
(Fight Them with Poetry)
戰爭爆發以後,阿梅莉納加入烏克蘭人權組織「真相追蹤」(Truth Hounds),參與調查俄羅斯犯下的戰爭罪問題,一年多以來阿梅莉納走訪各地,採集許多倖存者的證詞、蒐集紀錄物證資料,並且透過個人書寫和公開演講,讓世人見證俄羅斯的殘酷暴行。
阿梅莉納在2022年6月,於個人推特上PO出一張自己的背影,正在拍攝遭到砲襲摧毀的建築。阿梅莉納如此寫道:
It's me in this picture.
— Victoria Amelina 🇺🇦 (@vamelina) June 7, 2022
I'm a Ukrainian writer. I have portraits of great Ukrainian poets on my bag. I look like I should be taking pictures of books, art, and my little son. But I document Russia's war crimes and listen to the sound of shelling, not poems. Why? #StopRussiaNow pic.twitter.com/R50RqacXSZ
2022年9月下旬,阿梅莉納來到烏克蘭軍好不容易收復的東部城市伊久姆(Izium)。這裡從戰爭剛開始就被俄軍猛烈轟炸、在2022年3月歷經烏俄雙方的激戰,4月份遭俄軍幾乎佔領之後,也傳出當地非人道的戰爭罪行。阿梅莉納來到伊久姆的目的,就是要調查研究戰爭罪問題,阿梅莉納找到了同為作家、撰寫兒童文學聞名的瓦庫連科(Volodymyr Vakulenko)位於伊久姆的老家。
但是阿梅莉納沒有找到被俄軍綁架失蹤的瓦庫連科本人,而是在他老家的庭園中,挖出了瓦庫連科先前埋藏的日記;經過瓦庫連科父母的同意後,這本日記得以公開,內容記載了瓦庫連科的生活點滴、也有戰爭爆發後的見證。手捧日記的阿梅莉納深感責任重大,最終決定將日記交給哈爾科夫文學館收藏,之後烏克蘭官方也證實,瓦庫連科已經死於俄軍之手。
如果不是阿梅莉納的深入探訪,或許瓦庫連科的日記不會出土、他的人生故事不為外人所知。直到今年,阿梅莉納仍在籌備讓瓦庫連科的故居保留為紀念空間,供人參觀、也記錄烏克蘭的歷史。2023年阿梅莉納還有許多事要忙,包括瓦庫連科遺作的出版發表、還有阿梅莉納自己正在撰寫的下一部作品,暫名為「戰爭與正義日記」——是關於戰爭與女性視角的書。
2023年6月27日,阿梅莉納來到烏東城市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在一間餐廳與哥倫比亞的記者洽談工作,當晚7點30分左右,兩枚俄羅斯發射的飛彈擊中餐廳爆炸,造成多人死傷;遇襲的阿梅莉納重傷送醫,最後在7月1日宣告死亡,享年37歲。這場飛彈攻擊包括阿梅莉納在內,總共造成13人死亡、61人受傷。
阿梅莉納的死亡,讓烏克蘭的民眾極感哀痛,阿梅莉納生前結交的各界好友、外國記者,也紛紛在社群媒體上悼念這位勇敢、為烏克蘭盡心盡力的作家。烏克蘭記者Olga Tokariuk在推特上遺憾追悼:「還有那麼多書沒寫、那麼多故事沒說、那麼多日子沒過。都是因為俄羅斯。」
阿梅莉納未能如願完成的專書,目前可能預定會以未完成的遺稿形式出版。
以《企鵝的憂鬱》等書聞名國際的烏克蘭作家安德烈.克考夫(Andrey Kurkov),在《衛報》上替阿梅莉納寫了一篇紀念訃聞,克考夫痛心感慨地說,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