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舔醬油又偷吃:日本「迴轉壽司之亂」的炎上惡作劇
「多家連鎖迴轉壽司店都被惡搞...日本網路掀起的惡作劇之亂?」日本從1月上旬開始,接連在網路上流傳在迴轉壽司店惡作劇的影片,內容包括吸舔公用的醬油瓶、偷吃壽司、惡搞別人單點的食物、或是口水沾黏茶杯與商品,各種脫序作亂的行為,受害店家遍及日本各大型連鎖迴轉壽司企業。而到上週末更因為流出更多類似誇張影片,引爆輿論的憤怒與作嘔;Twitter也掀起了「#回転寿司」關鍵字的激烈話題。
針對迴轉壽司店的惡作劇影片,從2023年1月上旬陸續從Twitter、TikTok、IG等網路平台流傳,一直到1月底仍不時見到類似模仿行為的影片。這些影片中的惡作劇行為,有的人是偷吃迴轉盤上的食物,有的則是在別桌客人單點的食物通過時,趁機拿大量的芥末塗抹上去;或是用手指沾口水後觸碰別人的壽司。
但還有一個引起日本民眾公憤的影片,在上週末(1月28日、29日)被廣為流傳、也因此上了新聞版面:一名染燙金髮的年輕男子,拿起餐桌上公用的醬油瓶吸舔、又把公用茶杯舔過一輪杯緣後放回。接著緊張地左顧右盼後,手指沾口水塗在迴轉盤上的壽司——所有噁心的惡搞行為一次完成,誇張影片在Twitter被人轉載公開後,瀏覽量已將近6,000萬,公眾除了憤怒之外,更多人因此害怕在迴轉壽司店用餐的衛生風險提高。
「太噁心了,這樣誰還敢去吃迴轉壽司?」
影片中被惡作劇的店家,包括HAMA壽司(はま寿司)、壽司郎(スシロー)、藏壽司(くら寿司)等多家大型連鎖企業無一倖免。由於迴轉壽司是日本街頭常見的飲食,儘管疫情以來業績倍受衝擊,但從2020年算起各大企業的店鋪總量仍持續往上提升;日常習慣且消費機會高,這才讓看到影片的民眾感到恐慌,還出現了「壽司恐攻」(すしテロ)的形容。
不只是日本民眾憤怒,受害的店家接連在29日、30日出面,表示會嚴厲追究一系列拍攝惡作劇影片的行為。實際上這些惡作劇確實已觸犯法律,例如「偷吃壽司」即屬竊盜罪,拿大量芥末丟在其他迴轉壽司上涉嫌商品器物損壞,若是取走迴轉盤上的壽司又放回,還可能涉及詐欺行為(取走視同購買、但又放回迴轉盤上)。
至於衝擊的吸舔醬油瓶、茶杯等問題,有律師向日本媒體表示,較可能的法律訴訟是惡作劇影片的公開,因此造成品牌名譽受損和商業利益損失,涉嫌妨害業務罪。在惡作劇事件炎上以後,有輿論希望各大壽司店可以想辦法防堵類似行為,但該怎麼有效防範惡作劇再發生?讓店家頭痛不已。
迴轉壽司店因為自動化的緣故,多數商品的送出、陳列都是以迴轉盤自動進行,不會有人員「就近監看」,加上用餐過程多以自助進行,也因此讓有心惡作劇的人有可趁之機。
有店家表示會改善攝影監視器的功能,例如鏡頭移轉到容易辨識用餐顧客行為的角度(確認手部動作或顧客面部),但這對於那些會刻意惡搞拍成影片公開的人而言,是否有嚇阻效力,似乎也不好說。另一方面,也有人反思「為什麼是要被害人想辦法?」好比癡漢性騷擾,卻要被害人檢討對策,真正的問題源頭是那些做出脫序犯罪行為的人。
從上個週末以來,日本的媒體、談話節目也有相關話題的思考議論,特別針對做出惡作劇影片的人(就流傳的影片而言,以15~20多歲的年輕人居多),是網路造成的模仿效應?或是追求關注的惡搞趣味?眾說紛紜的行為解釋,再次成為日本社會難解的「世代之謎」。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迴轉壽司之亂後又有人發現,其實日本的便利超商也有類似的影片:超商店員用同樣的手法,對店內的食物商品惡作劇。另外一些Twitter討論中也有發現,迴轉壽司店早在好幾年前——TikTok根本還沒問世——就在Twitter等社群平台看到把醬油瓶插到鼻孔的照片,類似的惡作劇似乎沒有徹底消失,只是這一回透過TikTok和多種影音社群平台的流行,而造成更大的輿論效應。
目前包括HAMA壽司、壽司郎和藏壽司等企業在內,都已公開表示將會循法律途徑處理,期望透過司法的調查與嚇阻,降低民眾對於迴轉壽司之亂的恐懼擔憂。
日本迴轉壽司的連鎖企業,前5大店鋪可以合稱「大手5社」:壽司郎、藏壽司、HAMA壽司、Kappa壽司(かっぱ寿司)以及元氣壽司。根據日本的產業調查資料,整體而言除了2020年因為疫情衝擊的影響,市場營收一度下滑之外,隔年店鋪數量和營收都有明顯上升,而從2010年度以來無論是店鋪數量或市場規模,在日本都持續往上增長,其中也有疫情期間改為外帶和外送帶來的效益。到2022年上半,大手5社的店鋪數合計超過2,200家,相比2019年的總數增加了150間以上;整體營收從2011年的4,636億日圓,到2021年已超過7,400億日圓(約新台幣1,713億)。
從產業發展來看,迴轉壽司店的消費需求在疫情中仍逆勢增長,之中家庭的需求量相當明顯,而在日本好不容易放寬防疫限制、大家可以外出用餐之際,沒想到卻又出現這種防不勝防的恐怖行為,恐怕也是民眾對惡作劇反應極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