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陽了嗎?」北京放棄封控後...醫療瀕臨崩潰、藥價哄抬搶購亂象
【2022. 12. 15 中國】
「#今天你陽了嗎?」北京放棄封控後...醫療瀕臨崩潰、藥價哄抬搶購亂象
「中國醫療量能緊繃、藥價哄抬亂象叢生...見面語:今天你陽了嗎?」中國自從上週國務院發布防疫規範「新十條」之後,一改原先動輒大規模封控、嚴厲追求「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然而自放寬以來,中國各地爆發藥物搶購潮,凡是能止咳、退燒的藥品被掃貨囤積,一款名為「連花清瘟」的科學中藥更被哄抬價格到3倍之譜,此外醫院的「發熱門診」病患人數暴增,醫療量能緊繃的程度,甚至讓醫護人員即便感染,仍得「陽性上崗」——對世界上其他國家來說,已經習慣共存的疫情,卻在此時的中國引發巨大恐慌和隨之而來的亂象,而醫療資源的嚴重擠兌,對中國無論有無感染的民眾來說,都將是令人憂慮的危險情況。
▌前情提要:〈清零時代的結束?中國「防疫新十條」說了什麼〉
在12月7日中國國務院公布「新十條」之後,實行3年的「堅持貫徹動態清零」方針驟變,當局此後接連宣布無症狀者不做核酸檢測、不再公布無症狀感染者人數等,然而疫情所帶來的陰霾卻並未因此遠去,反而加重。
以首都北京為例,12月10日衛健委公布北京新增1661例確診(含無症狀者),相較公布「新十條」前一天的12月6日(3,974例)足足下降42%,但是這個數字,卻和北京居民真實的感受相去甚遠——微博上,「#今天你陽了嗎?#」成為熱門話題,中國網民紛紛表示身邊許多親友、同事都陽性確診,自己即使是還未確診的「天選打工人」,但深感「遲早也會陽」,當中甚至還有醫護人員表示「接到(醫院)通知了,說陽了還得上班。」
北京許多公司、商店因多數員工感染,被迫停止營業,即使中國政府的嚴厲封城政策已告一段落,但街頭反而更加冷清、空蕩,《紐約時報》便以「不是封城,勝似封城」來形容此時面臨病例激增的北京,指出連原本在路上騎著車的外賣人員,都因多人染疫而消失,而本以為可以重新開業的餐館老闆,也失望的發現蔓延的疫情,讓客人不敢上門光顧用餐。
《路透社》也報導,本應人潮洶湧的北京著名景區什剎海、還有北京人口最多的朝陽區,在剛過去的週日(11日),許多精品店、咖啡店、商鋪大門深鎖,購物中心幾乎空無一人;即使官方公布看似下降的疫情數據,但是無論是從街道情況、還是醫院情形,都顯示疫情正瀰漫在這座城市中,並引起被當局警告了3年疫情危險的中國居民們,心中極大的恐慌。
藥物搶購潮在中國各地發生,在藥局中,凡是標註止咳、退燒效果的藥品,如常見的止痛藥布洛芬(Ibuprofen)、感冒藥、Covid19病毒試劑等,快速從架上被恐慌的中國民眾一掃而空,即使在「新十條」當中要求各地藥店正常營運、不得限制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但正常的庫存也架不住在藥店外大排長龍的中國各地居民囤貨;《BBC》指出,在這波搶藥潮中,甚至連含維他命C的檸檬、黃桃罐頭都在網路上銷售一空。
民眾搶購的藥品當中,一款名為「連花清瘟」的科學中藥甚至出現嚴重的抬價現象,連花清瘟是2003年SARS疫情接近尾聲時,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研發出的藥品,其後又經改良,在中國各地疫情不斷的此時,「連花清瘟」變得極為搶手,也因此業者趁機哄抬價格。
12月15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便透過微博,點名公布一批哄抬藥物價格的案例,當中就有中國各地如北京、廈門、深圳、廣州的多家藥房,以原價2至3倍的售價販賣「連花清瘟」——「連花清瘟」在各地、各藥店價格不同,在12月1日時大約落在一盒(48顆)40元人民幣左右,但到12月10日左右,已漲到約80元至120元人民幣不等。
另外,四川的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也接到消費者投訴,指出有藥店雖未直接哄抬「連花清瘟」的價格,卻要求購買者必須「綑綁購買」其他多款藥物,例如布洛芬、川貝枇杷膏、複方氨酚烷胺膠囊等,才可以買到一盒「連花清瘟」,對消費者來說依然必須花上比「連花清瘟」原價高出數倍的金額,才得以購入。
從民眾的「搶藥潮」,便可看出實際上疫情的蔓延及造成人心恐懼的程度,而中國政府也不得不對此做出回應:12月14日,中國政府工信部在防控記者會上表示,因應近期藥物需求激增,當局將加大重點藥物市場供給、緩解「買藥難」問題。
另一方面,中國的醫院同樣人滿為患、醫療量能幾達負荷上限,北京衛健委發言人便於12月13日表示「北京發熱門診就診量和流感樣病例數明顯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劇增長」,《德國之聲》報導,在前一天的12日,北京市發熱門診病患多達2.2萬人次,數字比一週之前暴增16倍,而120緊急電話的撥打數則在9日當天達到單日3.1萬次,是常態的6倍。就連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都在13日坦承北京市處於「感染者快速增長期」。
更糟糕的問題是,如同前述有微博網民反應醫護人員「陽了還得上班」,沉重的醫療負擔讓疫情嚴重的北京各醫院,強力要求醫護必須持續工作,即便陽性確診,若非重症,仍得「堅持上崗」,甚至部分醫院召回已退休、但還未滿65歲的前醫護返回醫院支援,以維持醫療系統持續運作。
在北京之外的中國城市,也有相同情況,而12月13日在四川成都的華西醫院,便發生一起悲劇—–23歲的陳姓研究所醫學生被迫「帶病上崗」,結果在當晚於醫院一線工作時倒下,14日搶救無效死亡。事後雖然華西醫院回應的說法,是陳姓醫學生死於心源性疾病、並未帶病上崗等,但有知情的網民留言表示死者已連續工作一週,確診陽性之後又連續上了三天的班,另外也有其他地區的醫護表示自己服務的醫院,同樣要求「不得請假」。
種種疫情導致的混亂現象,顯示的是中國防疫政策從絕對防控、到忽然放手,兩種極端之間的跳躍,對毫無緩衝的中國民眾來說,當局對於疫情危險性的說法幾乎可說是在一夕之間180度轉向,也因此即便世上其他許多國家也經歷過從疫情限制到解禁、當中確診數大增的過渡階段,但此時深陷其中的中國,發生的問題要來得更難以控制、更加讓民眾無所適從。
以其他國家的經驗來判斷,接下來中國仍將經歷至少長達數月的疫情蔓延,民眾的恐慌、在崩潰邊緣的醫療量能,還有並未隨解除封控而恢復的正常生活,都將是中國的嚴峻挑戰——此外,還要加上疫苗普及率不足,以及早已被國際普遍質疑的,中國民眾所接種的中國國藥疫苗、科興疫苗效力問題。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