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清明節?上海對切城市的「封城9日」防疫軍令狀
【2022. 3. 28 中國】
決戰清明節?上海對切城市的「封城9日」防疫軍令狀
「『動態清零』的中國式防疫戰略,將迎來新一波高難度的『上海關卡』?」在疫情燒遍全球將近30個月後,遭遇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爆發疫情的中國經濟心臟——上海市——27日晚間突然臨時宣布「封閉管控」,2,600萬人口的「魔都」自此以黃浦江為界,以每次4天,每回半座城市的規模進行「防疫封城」。中國政府強調,由於上海的人口數量、經濟規模,於現實中幾乎不可能承擔完全封城的代價,因此才會採用深圳方式,試圖以9天為限全城篩查「動態清零」。然而上海先封浦東再封浦西的突襲政策,卻再次讓千萬名上海市民措手不及,除了原本就因供需波動而陷入大亂的食品搶購潮之外,堅持對2,600萬人的動態清零,也將是中國Omicron封控式防疫所遭遇的最大規模難關。
上海的「半市封城令」,主要把整個都會區沿南北向的黃浦江一切為二:從3月28日開始,浦東、浦南與其鄰近區域,將進入各區封鎖排查,從周一開始為期4天,市區交通與日常活動全面暫停,全區所有人將分批進行「至少2次」核酸篩檢,檢驗陽性或確診者將被挑出隔離,其餘2檢陰性者,將在4月1日5點後解封放行。
假若浦東地區能在4月1日如期解除封控,從4月1日3點開始則進入「上海第二階段」,輪到浦西地區比照辦理,並押下日期要在4月5日清晨3點完成任務——換言之,上海的兩大防疫規劃區必須在前後一共9天內,完成對2,600萬人口的兩次大普檢與動態清零。
上海之所以要採取「對切封城」的強力政策,政治面上雖是為了服從中國中央政府的「清零原則」;但實際上,也是因為上海本地正遭遇極為快速、且有極大失控風險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的本地感染。
以周一清晨中國中央政府所公布的「3月27日本土感染數據」為例:全中國過去24小時內,一共出現6,125名有症狀確診或無症狀感染,其中3,500例都通報於上海——換句話說,上海疫情已佔全中國的56.3%,是目前風險最高的一級警戒區。
然而56.3%的比例雖然嚇人,但在官方數據裡,上海周日的3,500例感染病例裡,只有50人出現「確診症狀」(佔全國的4.1%),其他3,450人都是官方認證的「無症狀患者」(佔全國的69.1%)。正也因此,上海高調的突襲式封城,也再度燃起清零防疫與經濟穩定之間的「性價比爭論」。
事實上,上海疫情區的懸殊無症狀者通報,在撇除中國的官僚文化與透明度質疑後,其反應的也是新一代的變種病毒株Omicron的BA.2,以及「疫情擴散時間差」的問題。
目前,中國本土所流行的病毒株,大多為正在東亞大流行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其感染效率比起Omicron原版本的BA.1更強、更快、更難檢測與快速分辨;但BA.2病毒的對人體的殺傷力——特別是對不同疫苗,兒童感染、高齡與重症高風險族群、Long Covid——雖然沒有明顯比BA.1更強,但也尚無法判斷是否「傷害減弱」。
BA.2的超高感染性,首要的大苦主就是東亞的南韓。從1月下旬本土病例突破「每日1萬人感染」後,韓國的疫情就一路狂飆,並在3月中旬出現了單日62萬人確診的最高數字。儘管在3月16日後,韓國的確診人數就因通報機制修正與群體免疫而逐漸放緩,並在3月27日降回了每日18萬人確診——但在這18萬名南韓新增病例中,有超過56%的已知病例,都是染上BA.2亞型變異株。
雖然在一般判斷裡,BA.2多以無症狀者為主,但在感染速度與患者規模過大的狀態下,東亞各大疫區的病歿死亡的絕對數字卻仍相當驚人——以韓國為例,目前每個星期的染疫死亡人數仍達「每周2,000死」;同樣苦於Omicron的香港,光是目前還未得到控制的第五波疫情(從2021年12月開始),也在短短120天裡,帶走至少7,000條人命。
正因如此上海的「緊急對切封城」也顯示出了當地疫情可能的失控威脅。但這之中,在中國輿論內也衍生出了兩種不同的意見討論——像是信任政府派的主流意見多認為,上海封城的緊急手段雖然會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但上海畢竟是全中國防疫與醫療資源最集中、最有實力資本的「頂級都會」,前後一共9天的分區管制,很有機會重現「深圳模式」的動態清零,在短期決戰後恢復正常的都市運作。
但質疑者卻認為,深圳模式的封城排查,在官方成績上雖然很快地壓制住了本地疫情。但上海的城市與交通規模,可更是深圳的數倍以上,光是人力的調配、輪流封城的效果是否篤實,就有極大的問題;更何況在同一時間已提前封控的東北吉林省,目前的吉林市與長春市,就都出現了疫情大爆炸的趨勢。
以3月28日上午公布的最新官方數字為例,中國27日的全國「有症狀確診總數」為1,219例,其中光市吉林省就通報了1,086例——這就佔全中國已知有症狀感染者的89.1%——因此上海目前的無症狀者為多(上海無症狀通報為有症狀的69倍),亦有可能只是疫情時間差的問題。
上海市與吉林省的南北疫情爆發,也在中國網路上出現了奇妙的「防疫溫差感」。由於茲事體大、影響國家經濟甚深卻又以無症狀患者為絕對主流,上海的疫情與9日封鎖決戰,在過去72小時裡都一掛在中國社群網路上的「頭號熱搜」;但同一時間稍早,因強行封城而出現嚴重民生物資斷炊、分配不均民怨的吉林省,卻也有大量的長春市與吉林市居民,趁著上海疫情熱搜的風頭,憤怒地抱怨:
「為何上海疫情就能全國熱論,『東北疫情』就被官方冷處理?甚至故意被壓制熱搜擴散的權重?」
一來一往的溫差感與疫情危機,亦讓上海的「魔都封城記」更顯風險難判而充滿不確定感。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