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斯會「補刀」川普嗎?白宮的眾叛親離與《憲法第25修正案》
【2021. 1. 8 美國】
彭斯會「補刀」川普嗎?白宮的眾叛親離與《憲法第25修正案》
「期待彭斯出手『解除川普的總統職權』,但副總統仍無決定...」美國國會6日遭川普支持者「攻陷」事件,對本就不穩的美國政壇造成巨大的海嘯式漣漪。繼7日清晨,美國國會正式認證了「拜登當選總統」後,同日稍晚川普總統也錄影現身,除了譴責入侵國會的行動外,亦強調「美國是時候冷靜療傷」並承諾「一定會順利和平地交接政權」;但同一時間,國會民主黨黨團與部份共和黨人,卻對川普煽動示威者衝國會的行為極為憤怒,並正式請求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與內閣團隊,應即刻依據美國憲法《第25修正案》第4條規定「即時解除『失能者』川普的總統職權」——但有意思的是,用《25修正案》拔掉川普的想法,並不是民主黨人的靈感,而是來自於6日國會失陷後,「川普內閣的部長們主動放出的憤怒風聲。」
「我剛才經歷過了一場激烈的選戰,大家高亢的情緒都還沒退散。但現在,各種激情必須沉澱下來,我們必須重拾冷靜。我們必須重新振作,隨美國的日常一同回到正軌。」在7日晚間的錄影演說中,一反過往亢奮的川普總統,態度平靜表示:
在簡短的發言中,川普並雖然完全沒有提到「拜登」與「民主黨」,也沒有明白地自稱「敗選」或表示「祝福」、「恭喜」對手之意;但語末,他卻特別安撫了自己的支持者「我知道大家都很失望...但我也想讓你們知道:我們共同的偉大旅程,接下來才正要啟航...」,因此在各方媒體的解讀與判斷中,也都以「川普首度『親自承認』敗選」為題,鬆一口氣地面對這場漫長分裂的結局。
川普的「平靜認輸」雖然貌似回到常軌,但在國會被川普支持者攻陷之後,華府政壇與主流輿論的氣氛,卻已徹底失去對川普的耐心——儘管川普的總統任期只剩下最後13天就要離去,但在示威者佔領國會的同一時間,華府政壇卻同步響起呼聲:「快使用〈憲法第25修正案〉拔掉川普,以免他繼續拉著美國自爆下去!」
美國憲法〈第25修正案〉的主要內容,是規範總統緊急接班的順位與政權接管程序。其一開始訂定的緣由,本是因為1963年甘迺迪總統的刺殺案;但其中的第4條內容,卻授予副總統「得於總統失能、重大不適任...等無法有效執政的情況下」,經內閣部長級成員的多數同意,「解除總統職務並取而代之」的備案機制。
此一程序,在〈第25修正案〉於1967年通過後,曾多次談論但不曾啟用——假設彭斯真的如同「外部建議」一般,連同內閣部長成員拔掉川普的總統職權,副總統將即刻成為「臨時代理總統」。
雖然按照程序,「臨時代理總統」的合法性還需要國會兩院表決授權,被拔官的原總統也可在「職權凍結」的前題下,向國會提出反抗提案救濟;但由於目前離1月20日新任總統政權交接只剩13天,預料國會將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審核或推翻程序,因此「彭斯暫任總統」也才會變是為「當前最簡單暴力,卻也最能直接避免政權交接再生變數」的非常過渡之計。
1月7下午,民主黨籍的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與舒默(Chuck Schumer),也正式致電彭斯施壓。但對此,彭斯則不予置評(幾個小時後,當晚川普才終於出面,發出上述的「敗選和解錄影」),因此裴洛西等人才加碼揚言:如果共和黨政府不願啟動〈第25條修正案〉,民主黨團則將重新發出「總統彈劾案」,力求在1月20日前把川普拉下台。
拉下一個任期只剩下13天的「倒數總統」,究竟有甚麼意思?就現實難度而言,彭斯與〈第25條修正案〉,將是川普最後13天任期的唯一實質威脅;民主黨揚言的國會彈劾案,於時間、參議院分布優勢來看,都不可能在1月20日前有效過關。
但對於民主黨團——甚至是零星的共和黨參眾議員而言——川普6日親口要求支持者「衝向國會!」、「大家都該誓死戰到底!」(Fight like hell!),以及過程中拒絕譴責暴力入侵,反而公開對入侵者喊話「我愛你們!你們都很特別!」的行為,已經嚴重偏離正常執政者的邏輯底線,因此拔官川普不僅是為了確保政權交接「不會再出問題」,同時也是封殺「川粉暴走式政治」的終極表態。
根據當前規則,如果總統被國會彈劾免職者,未來是否可以重新投入公職選舉?將因為前科在案,而需要屆時的國會審核同意;但如果是因〈第25修正案〉 被拔掉,後續則不會有相應的前科與再選資格限制。
那麼彭斯怎看呢?根據《紐約時報》引述的幕僚說法,「彭斯總統不認為此時應該拔掉川普,他本人並不支持啟動〈第25修正案〉!」但曾多次從川普政府取得重要獨家的《Axios》白宮線卻強調:彭斯對〈第25修正案〉並沒有抱持既定立場,
但彭斯團隊之所以向《Axios》強調「沒人和我們討論過〈第25修正案〉」,其背後存在著極其微妙而幽微的「政治立場澄清」——因為在民主黨公開提案之前,「川普內閣團隊的部長級成員」,6日下午就已透過《NBC新聞》在內的多家權威媒體「親口」放出風聲,指川普的部長們正在激烈討論:是不是應該拱彭斯出面接管政權,「以避免川普失控擴大美國的政治自爆!」
正因如此,〈第25條修正案〉才會在6日下午成為美國熱搜關鍵字。再加上其發出條件,必須由「副總統+過半內閣部長級官員」共同聲明簽字才能啟動,因此除非內閣團隊有所質疑或鬆動,否則仍然在野的民主黨團對於此案皆屬絕對被動。
但「親口放風聲的部長級官員」究竟是何人?第一時間裡,華府記者團之間也都激烈的篩選與探聽,眾人都清楚白宮幕僚團與內閣成員中,「很多人都急著『跳船求生』與川普切割」,從6日開始就有不少高級幕僚——像是年輕有為、在東亞以「知中鷹派」聞名的白宮國安副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選擇即日辭職,「但部長級人物與〈第25條修正案〉...則又是另一層級的大事!」
相關的謎團一直到7日下午,才終於出現了大概的眉目——華裔出身的美國運輸部長趙小蘭(Elaine Chao),率先因為不滿川普煽動支持者入侵國會,而正式提出辭呈「割席川普」。
趙小蘭辭職之後,另一名與川普私交密切的內閣官員——教育部長戴佛絲(Betsy DeVos)——也以相同理由跟進請辭。但作為內閣第一個跳船部長的趙小蘭,不僅是從川普就職後的「第一期內閣」作到今天的開朝元老,更是共和黨大老、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Mitchell McConnell)的妻子,因此公開點名罵總統的宣戰表態,亦較其他請辭更加重磅、更具威脅。
台北出生的趙小蘭,是在小布希內閣內嶄露頭角的爭議人物。在川普上任之前,掌握共和黨主黨團主流派力量的麥康諾與趙小蘭,雖然對川普的崛起有所疑慮;但在川普當上總統之後,兩人卻與白宮合作密切,趙小蘭被任命成運輸部長官運亨通,大力支持任命的麥康諾也在參議院裡,成為屢屢為川普擋下各種不力提案的「國會禁衛隊」。
然而在過去兩年裡,民主黨國會黨團與民間調查卻開始懷疑:趙小蘭與麥康諾兩人,並沒有遵守利益迴避程序,反而透過內閣與國會的執政權力裙帶關係,在航運、地方建設預算與境外投資項目中,與中國企業「糾纏不清」並因此圖利。相關「中國疑慮」也特別指向了趙小蘭的家族事業,並引發了國務院與運輸部內部的政風調查。
相關政治疑慮,讓許多激烈的川普支持者把「親中政客」標籤,急忙地貼向麥康諾夫婦倆人。但尷尬的是,運輸部的獨立調查與國務院的政風任務,卻在2020年5月被「川普本人」親手下令中斷——爭議而突然的作法,一度引發國會的不滿與質疑,而此舉也因此被視為川普團隊為「選戰考量」的政治交換,最終各種調查也就在川普自己的出手下「被不了了之」。
雖然在2020年總統大選過後,自己成功連任肯塔基參議員的麥康諾,一度認可川普的「選舉不公上訴」戰略;但當各地的訴訟連環失敗後,失去耐心的麥康諾也終於在去年底公開承認「勝選的是拜登」,除了主動壓制共和黨參議院主流派對「拜登當選認證」的選舉人團票的狙擊,更在6日國會認證程序上,發表了一場「變臉式」的激昂演說,反過頭來譴責川普與其支持者「死不認輸與現實脫節,讓美國的民主選舉變成歷史嘲諷的鬧劇」。
正因為麥康諾與川普的關係高度緊張,趙小蘭在川普內閣中又速來享有「穩如泰山」的不動地位,因此在最後時刻的跳船與狠話抨擊,也具有極為強烈的轉向意味,顯示共和黨內的主流派,正竭盡全力想要「與川普切割」。
然而趙小蘭的辭職與公開「造反」,是否足以推動〈第25條修正案〉的動作?被推上刀尖的彭斯,團隊也正面對著「騎虎難下」的進退兩難。
拒絕川普「推翻選舉人團認證」指示的彭斯,在過去一個月內與川普的關係極度緊張。幕僚團隊像《路透社》表示:川普已經把彭斯「當成下人霸凌」有好段時日,雙方的緊張與不滿,主要就是1月6號的認證問題,這也是國會程序啟動之前,彭斯一直說法游移、不願直面表態以免淪為「川普沙包」的原因。
事實上,政壇人脈極廣、對美國傳統保守派也有相當號召力的彭斯,此前就積極爭取成為「川普接班人」與共和黨主流派搭橋者的新共主地位。因此在川普內閣屢屢分裂、開除、與主子翻臉的政治肥皂劇中,彭斯一直態度低調、明哲保身。
但正因為彭斯「更上一層樓的野心」頗為明確,在川普應對問題上,立場反而更加綁手綁腳——像是在國會之亂的同時,彭斯的幕僚長沙特(Marc Short),6日下午就被川普下令「取消白宮出入權限」,以報復他建議彭斯不要狙擊選舉人團票認證的「背叛行為」;但同一時間,因國會被入侵而緊急被隨扈送到避難室的彭斯,卻也對川普煽動支持者圍攻國會的行為極為憤怒,他的老友共和黨參議員殷荷菲(Jim Inhofe)就表示:
「我和彭斯認識大半輩子了...我從沒見過他和今天一樣如此暴怒。」
《路透社》與《華盛頓郵報》認為:以彭斯的保守個性,很難預期他會在最後13天出手,成為「手動拔川」的史上第一人;但如果他不積極動作,無論是現在或未來,都可能成為黨內「川粉針對的頭號歷史罪人」,因此是不是應該主動出擊、扛起共和黨主流派與川普時代切割的檄文旗幟?對於彭斯團隊而言,也是攸關後續發展與歷史定位的為難僵局。
然而共和黨內的其他「挺川派」,似乎就沒有彭斯那麼多包袱與責任。像是6日在國會上,為了「狙擊拜登勝選認證」而慷慨激昂的德州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在國會被入侵後卻徹底「安靜」,就算當晚重回議場也都不再就早先立場多有發言。
一直到7日下午,在華府政壇以「精算梟雄」形象聞名的克魯茲,才終於完成沙盤推演,並公開在訪問中選擇與川普切割:「對啦!國會今天會被暴徒攻陷,我認為川普總統也有責任。雖然暴徒們必須要為自己的犯罪行為承擔代價,但我認為川普憤怒的煽動言論是魯莽不理性的,這很要命。」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