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包圍警總的「認罪還押」:香港黃之鋒與周庭「眾志三子」被判收押入監

2020/11/23 轉角24小時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包圍警總的「認罪還押」:香港黃之鋒與周庭「眾志三子」被判收押入監

「各位頂住加油,知道大家外面更加辛苦,繼續努力!」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主席林郎彥以及成員周庭,因為去年反送中抗爭時發起的包圍警察總部行動,三人事後被控「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案件於今天早上11月23日再度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審訊。早在開庭之前,三人分別已經在個人的臉書上「公開認罪」,預料可能會有當庭判刑、隨即入獄的最壞情況。而在今日約下午,法官裁定三人還押監房、不得保釋,延期至12月2日判刑。

據《立場新聞》報導,三人今天認罪答辯,但黃之鋒否認參與非法集結罪,律政司最後不提證供起訴,獲控方撤訴。三人在開庭前的記者會上,黃之鋒就坦言雖然面對《國安法》的打壓和白色恐怖,但是他們不會放棄;林朗彥也堅稱不會後悔當初包圍警察總部。而可能面臨人生第一次入獄的周庭也說:

「雖然我對諸多未知的未來,包括馬上的判決,會有諸多不安,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記有許多比我們犧牲更多的手足們,也許正面對著更困難的處境。」

其實早在8月此案預審時,黃之鋒和林朗彥皆否認指控,唯周庭認罪,期間三人都獲準保釋。但這一次在開審之際,黃之鋒和周庭均在個人臉書上指出,在檢視控方證供並且諮詢律師的意見後,三人決定承認所有控罪。

但「認罪」並不代表三人承認「抗爭行動有罪」,在主動認罪之下法庭會略過審訊階段,在不傳喚證人和案情辯論下直接結案陳詞;在原本的預期中三人很有可能當庭救被判刑入獄(法官只有最高三年監禁判決權)。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香港警察的合法性已完全崩潰。包圍警總到底是罪案還是伸張正義、爭取民主的必要之舉,我相信香港人心裡早有答案。」林朗彥如此說道。

三人被指控的6月21日罪名,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時間拉回到2019年6月,當時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聲量高漲,然而香港政府遲遲沒有回應示威者的訴求;為了阻擋政府通過修例二讀,香港市民在6月12日自發集會佔領金鐘與中環,最終迎來警方接連發射的催淚彈、橡膠子彈和布袋彈鎮壓,警民衝突持續加劇。警方在清場期間,造成約80人受傷,多名示威者頭部中槍受傷,這也成為當時抗爭的重要節點。

事後林鄭月娥宣布暫緩修例,但拒絕使用 「撤回」字眼。針對612示威行動,警方也多次改口,從一開始形容的「騷亂」,又改口為「暴動」,林鄭也在記者會上多次使用「暴動」字眼,更說道「警務人員的執法是理所當然、是天公地義。」但相關估算指出,警方在612當天一共發射了超過150枚催淚彈、約20發布袋彈以及數發橡膠子彈。國際特赦組織也發表聲明,表示港警在612的和平示威中,使用了不必要且過分的武力。

風波依然持續,民眾多次上街遊行。來到6月21日,因政府仍未在由香港大專學界訂下的死限前,也就是6月20日下午5點前回應訴求——包括撤回條例、追究警方濫權、收回612暴動定性等,香港大專學界宣布行動升級,當天一早上街抗議,包圍政府總部和灣仔香港警察總部等,以及發起罷工、罷市、罷課等不合作運動,和平表達訴求。

2019年6月21日,包圍香港警察總部的示威遊行。 圖/美聯社
2019年6月21日,包圍香港警察總部的示威遊行。 圖/美聯社

2019年6月21包圍警察總部。 圖/美聯社
2019年6月21包圍警察總部。 圖/美聯社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根據庭上播放案發情況的片段指出,黃之鋒、林朗彥、周庭被拍攝到一邊走向警察總部,一邊高呼口號呼籲民眾包圍警察總部。黃之鋒除了使用擴音器呼籲現場民眾包圍警察總部,期間也高喊「撤回送中,不是暴動」、「我們沒有暴動,我們不是暴徒」等口號;林朗彥也被拍攝到使用麥克風發言,呼籲大家包圍警察總部以及撤回暴動定義等。也因此,黃之鋒、林朗彥和周庭三人才會事後被控煽惑、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罪名。

在今天23日的認罪還押之後,社群網路上隨即湧現支持者的聲援,也隨之擴散到了歐美與日本的輿論圈。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此案,周庭目前仍被控涉嫌違法香港國安法,事件起因為前香港眾志於2019年8月在日本經濟新聞刊登廣告,呼籲國際社會聲援香港民主抗議。周庭需在12月2日就此案向警方報到,她在臉書上說道:

「難關一浪接一浪,只希望自己能繼續保持堅毅的心志。」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推薦閱讀

Hong Kong activist Joshua Wong facing prison after guilty plea over 2019 protest

Joshua Wong and fellow activists plead guilty in Hong Kong protests trial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作者文章

7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宣布,泰國總理貝東丹和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私下...

泰國總理貝東丹被停職:引發民怨的柬埔寨通話「錄音門」政治風波

2025/07/02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最新文章

7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宣布,泰國總理貝東丹和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私下...

泰國總理貝東丹被停職:引發民怨的柬埔寨通話「錄音門」政治風波

2025/07/02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