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不准罵?北京爭議的「中醫藥詆毀入罪」草案
中醫藥不准罵?北京爭議的「中醫藥詆毀入罪」草案
「以後不要看中醫了,是不是治療無效也不讓說?」中國北京研擬推動《北京市中醫藥條例》,但草案規範「不得以任何方式或行為詆毀、汙衊中醫藥」,違者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其模糊的認定卻在公開徵求民意後,引發輿論質疑:為了護航中醫藥,不惜大扣犯罪帽子?聲稱徵詢民意,卻又不存在任何「反對」選項的魔幻調查設計,也似乎不過是上路前一貫的水溫測試。與此同時,中國中醫藥概念股更應聲上揚,是否牽扯龐大市場利益,官商相護?
《北京市中醫藥條例》是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北京衛健委)會同相關部會操辦推動,聲稱為了「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所草擬的法律條文。根據當前公開的草案版本,引發中國輿論爭議的第36條中,儘管提到「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對中醫藥作虛假、誇大宣傳;不得冒用中醫藥名義謀取不正當利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但話鋒一轉卻又回過頭來強調:
「不得以任何方式或行為詆毀、汙衊中醫藥。」
然而怎樣算是「詆毀汙衊」?質疑療效算不算?質疑藥材來源正當算不算?相關文件中,卻都未有進一步闡釋;當前版本極為模糊的解釋空間,也引發輿論的不解與不滿。
「誰來把握什麼是詆毀汙衊,什麼是質疑批評?假如我說好多人吃中藥把肝腎吃壞了,會有人跳出來說我詆毀汙衊不?」中國微博上許多網友如此諷刺表示。「#北京擬規定不得詆毀汙衊中醫藥」的關鍵字,截至3日已經吸引超過1.1億次討論流量。
北京當局表示,《北京市中醫藥條例》公開徵詢民意將從5月29日開始,一直到6月28日為止,共約1個月的時間。但讓許多中國網友不滿的還有,儘管白紙黑字說是廣納民意,但像是在中國《鳳凰網》所舉辦的線上民調中,選項卻只有以下4項:
(1)支持(2)理解(3)理性看待(4)評論區見
沒有任何的「反對」答案,僅有「評論區見」能稍微被強硬又默契地,解釋成「略有意見」。事實上,有關操作也符合中國當局一貫的手法——拋出草案徵詢,一般僅是為了釋出風聲,基本篤定推行,只不過先拔草風向;倘若招致激烈反彈,才可能有更多轉圜餘地。類似操作在今年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永久居留管理條例》中,也可看見(詳見轉角專欄:〈中華兒女拒絕「低端老外」?中國反對《外國人永居條例》的阿Q天下〉)。
介在給問與不給問之間的《北京市中醫藥條例》,如同中醫藥究竟給不給質疑一樣,是個魔幻寫實的一道問題。儘管對於中醫藥的效用、藥材來源、素質等,在中國亦存有正反意見,但反對意見大多更在意的,其實是條例中擬將質疑行為視為「犯罪」。《北京市中醫藥條例》第54條寫道:
將此納入犯罪懲處範疇,一方面有民眾質疑,為何反對「中醫藥商家虛假宣傳」毫無作為?一方面於法律層面上,也被認為是北京地方立法,逾越了應屬全國層級的法律定義權限,更恐遭濫用。
事實上,從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爆發以來,中國官方對於中醫藥的態度,似乎也有強化之勢。除了在《試行診療方針》中,爭議地列入尚未能科學證實有效、更牽扯動保問題的「熊膽中藥」;6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醫藥專家會議中,也直接強調「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中國抗疫特點,也是未來要加強的建設。
然而北京琢磨推動的《北京市中醫藥條例》,卻被認為護航痕跡過於明顯、強硬,反而招致反感的反效果,「到底是誰在黑中醫藥」?尤其草案公開後,中藥概念股陸續跟漲,加上中國的中醫藥市場本就利益龐大,氛圍更顯微妙。有中國網友也有意無意地轉傳著段子自嘲,而這個笑話是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