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為「盧安達大屠殺」送屠刀的富翁:逃亡26年「非洲艾希曼」巴黎被捕

2020/05/18 轉角24小時

16日清晨,法國內政部於全國各地,同步發動突擊,並於首都巴黎成功逮捕了全球懸賞高...
16日清晨,法國內政部於全國各地,同步發動突擊,並於首都巴黎成功逮捕了全球懸賞高達500萬美金、逃亡26年的國際通緝犯——前盧安達首富,卡布加(Félicien Kabuga)。 圖/歐新社

【2020. 5. 18 盧安達/法國

為「盧安達大屠殺」送屠刀的富翁:逃亡26年「非洲艾希曼」巴黎被捕

「沒有他的資助,80萬圖西人就不會慘死...」16日清晨,法國內政部於全國各地,同步發動拂曉突擊,並於首都巴黎的公寓內,成功逮捕了全球懸賞高達500萬美金、逃亡26年的國際通緝犯——前盧安達首富,卡布加(Félicien Kabuga)。84歲的卡布加,是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的關鍵人物,他旗下的媒體單位不僅煽動指揮著國內的種族仇恨,在長達3個月、超過80萬人死亡的血腥殺戮中,卡布加更投入大筆財富,購買並供應數十萬把屠宰圖西人專用的「屠刀」,並提供交通調度、制服與通訊設備,以幫助殺紅了眼的激進暴民團「加速殺人效率」。因此在長達26年的國際通緝中,被國際法庭控訴多項種族滅絕罪的卡布加,這才被認為是納粹以來的最惡屠夫,並被稱作「非洲的艾希曼」。

現年84歲的卡布加,是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的「關鍵罪犯」,但大屠殺結束、盧安達變天之後,一度叱吒非洲商場的卡布加,卻自此「人間蒸發」。儘管由聯合國支持成立的「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ICTR),馬上對卡布加發出了全球通緝,美國更在2002年發出了500萬美金的「國際懸賞」,但卡布加卻仍不知所蹤,甚至在世界各國的嚴密追捕下,一路躲藏了26年。

根據ICTR的起訴敘述,卡布加原本出身貧寒的務農家族,但年輕時就靠著市井智慧與三寸不爛之舌「棄農從商」,並在白手起家發跡後,憑藉著對政商關係的努力討好,成為了盧安達境內的最大地主與全國首富——巔峰時期,他不僅操控著盧安達的咖啡豆與茶葉農業,更是加工製造業與媒體財團的最大金主。

卡布加的致富與崛起,被認為與「政治裙帶」脫不了關係,因為他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時任盧安達獨裁者——哈比亞利馬納(Juvénal Habyarimana)——的兒子。於是在政經聯姻的權力結合後,被獨裁者庇護的卡布加,也「慷慨地」投入大筆財富,為哈比亞利馬納政權喉舌宣傳。

現年84歲的卡布加,是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的「關鍵罪犯」,儘管「盧安達問題國際...
現年84歲的卡布加,是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的「關鍵罪犯」,儘管「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ICTR)馬上發出全球通緝,美國更在2002年發出了500萬美金的「國際懸賞」,但卡布加仍不知所蹤,一路躲藏了26年。圖為資料圖片。 圖/路透社

在哈比亞利馬納專政期間,人口結構本就複雜的盧安達,不斷爆發種族矛盾與政策歧視,最終更於1990年爆發了「盧安達內戰」。戰爭期間,卡布加旗下的媒體集團也積極配合姻親總統的「宣傳政策」,並展開一連串有仇恨目的的種族主義宣傳。

當時,由哈比亞利馬納掌控的胡圖族政府,不斷把國內的圖西族打成「反叛軍的內應」。而卡布加的廣播公司,也奉老闆的指令不斷釋出各種仇恨言論,藉以煽動激進的胡圖族種族主義為總統所用。

不料在1994年4月6日,盧安達的空軍一號卻在極其神秘且懸疑不明的狀態下,於首都上空遭「防空飛彈」擊落,統治盧安達21年的強人總統哈比亞利馬納當場死亡。在盛怒與悲憤之下,盧安達境內的胡圖激進總族主義者,也將矛頭指向「圖西族暗殺」,一場震驚世界的種族滅絕慘案,自此全面爆發。

在「盧安達大屠殺」的過程中,卡布加不僅下令旗下的媒體單位「號召滅絕行動」;他本人更使用自家財富,為四處殺人的胡圖族激進組織添購「數十萬把屠刀」,甚至還主動供應制服、裝備,並調度下財團車隊「好加速殺人暴民的屠村效率」。

在這段時間,卡布加財團不僅直接地涉及了「屠殺行動」,其麾下廣播更是發出了一連串的動員宣傳,一方面刺激各地暴民彼此的「殺人競賽」;二方面也不斷發出仇恨假新聞,非人化、合理化這場失去控制的地獄殺戮。

在1994年4月6日,盧安達的空軍一號卻在極其神秘且懸疑不明的狀態下,於首都上空...
在1994年4月6日,盧安達的空軍一號卻在極其神秘且懸疑不明的狀態下,於首都上空遭「防空飛彈」擊落,統治盧安達21年的強人總統哈比亞利馬納當場死亡。圖為事發畫面。 圖/路透社

在「盧安達大屠殺」的過程中,卡布加不僅下令旗下的媒體單位「號召滅絕行動」;他本人...
在「盧安達大屠殺」的過程中,卡布加不僅下令旗下的媒體單位「號召滅絕行動」;他本人更使用自家財富,為四處殺人的胡圖族激進組織添購「數十萬把屠刀」。 圖/Genocide Archive of Rwanda

盧安達大屠殺的遍地血腥,在國際無力的消極應對下,持續了整整3個月。最終才在烏干達政府與圖西族反抗軍領導人——現任盧安達總統,卡加梅(Paul Kagame)——的聯軍反攻下結束殺戮。但作為主導並煽動屠殺的主謀人之一,一代首富卡布加卻就此下落不明「人間蒸發」。

當反抗軍的聯合武裝部隊反攻回國後,意識到風向已變的卡布加連忙「逃亡出國」。根據媒體的追蹤搜查,卡布加一開始憑著天價財富逃進了瑞士,但瑞士政府卻因為國際壓力,而在聯合國成立ICTR後將卡布加驅逐出境。之後卡布加又輾轉逃回了非洲,並在短暫流亡剛果民主共和國後,躲進了肯亞,接受另一個強人總統——肯亞強人,莫怡(Daniel arap Moi)——的庇蔭。

曾深入肯亞追查的英國保守派大報《每日電訊報》表示,肯亞的莫怡總統,過往與盧安達的哈比亞利馬納總統「頗有私交」。因此在卡布加的哀求與財富交換下,莫怡才下令冒著國際譴責的風險「收容老朋友的姻親」,暗中庇護著卡布加在肯亞的秘密隱居。

直到2002年,年老力衰的莫怡總統,終於在執政24年後宣布退休下台,「卡布加躲在肯亞」的消息,這才被肯亞記者——威廉.吉庫奇(William Gichuki)——揭穿曝光。

盧安達大屠殺在國際無力的消極應對下,持續了整整3個月。最終在烏干達政府與圖西族反...
盧安達大屠殺在國際無力的消極應對下,持續了整整3個月。最終在烏干達政府與圖西族反抗軍領導人——現任盧安達總統,卡加梅(Paul Kagame)——的聯軍反攻下結束殺戮。 圖/法新社

當時,接獲情資的吉庫奇,是直接走入美國駐肯亞大使館,向美國政府「提供線索」;但正當美國務院、FBI與ICTR仍在認證,並準備施壓肯亞政府之際,「緝凶記者」吉庫奇卻在2003年1月被不明殺手擊斃在自宅。儘管美國政府與FBI對於這種明目張膽的「滅口」之舉極為憤怒,但在肯亞當局消極應對並匆促結案的狀態下,ICTR對於肯亞也是無可奈何。

吉庫奇被滅口之後,卡布加繼續在肯亞境內藏匿了15年。直到2017年年底,《每日電訊報》才又接到著名的肯亞人權鬥士——肯.瓦夫拉(Ken Wafula)——的線報,指兩名官方線人已掌握了卡布加仍躲在肯亞的行蹤與下落。

但一樣的事情卻再度發生,在新聞線索走漏之後,兩名線人竟先後慘死,死因與吉庫奇一樣被列為「無解懸案」。不久之後,瓦夫拉也染上急病而猝逝。緝凶線索自次再度重歸於零。

不過或許是因為瓦夫拉的線報打草驚蛇。在2017年之後,倍受壓力的卡布加一族再度潛逃回到了歐洲——根據歐盟各國的刑事追查,卡布加曾以假名、假護照與假身份,多次遊走在德國、比利時之間,最終才落腳於巴黎「隱居」。

法國檢警表示,卡布加家族在法國安排了多處房產;但在過去3年內,卡布加都沉默地躲藏在巴黎西北方塞納河畔阿涅勒的高級公寓,直到法國、英國與德國檢警的聯合緝凶,這才在交叉比對與追蹤下鎖定了這名「富豪屠夫」的正確行蹤。

卡布加財團不僅直接涉及「屠殺行動」,其麾下廣播更發出了一連串的動員宣傳,一方面刺...
卡布加財團不僅直接涉及「屠殺行動」,其麾下廣播更發出了一連串的動員宣傳,一方面刺激各地暴民的「殺人競賽」;二方面也不斷發出仇恨假新聞,非人化、合理化這場失去控制的地獄殺戮。 圖/路透社

根據《路透社》的鄰里訪談,卡布加與鄰居互動頗不友善,「見到人從不打招呼,常常一個人獨自散步...但誰會想到這個人,竟然是『盧安達大屠殺』的種族滅絕通緝犯?」

《法新社》報導,84歲的卡布加目前身體狀況並不理想,但法國政府仍將在近日召開引渡庭,希望能盡速把他送到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庭餘留機制」(IRMCT)接受審判——由於負責盧安達大屠殺訴訟的ICTR已在2015年12月31日任滿解散,因此當前聯合國處理盧安達與前南斯拉夫的戰爭與種族滅絕問題的單位,這才統整交由IRMCT接續處理。

在《每日電訊報》與《路透社》的報導中,都將卡布加之於盧安達大屠殺的軸心參與,與戲劇化的逃亡過程,視作「自以色列逮捕艾希曼之後,國際社會所遭遇最曲折的大屠殺緝凶」。因此在部分媒體的敘述中,也將落網的卡布加,視為「非洲版的艾希曼」。

在ICTR的調查與訴訟中,逃亡缺席的卡布加,身上背了至少5條種族滅絕罪與煽動罪的指控。儘管許多大屠殺的受難者團體對於「天網恢恢」的結果感到欣慰,並期待後續的審判與訴訟,不僅能進一步釐清盧安達上流社會對於大屠殺的謀劃與責任,更能揭穿那些縱容、包庇逃犯逍遙法外的「國際政要」——然而這些力求「正義」的期待,能否在有限的時間理揭出真相?卻也令人感受到「與時間賽跑」的焦慮與遺憾。

在《每日電訊報》與《路透社》的報導中,都將卡布加之於盧安達大屠殺的軸心參與,與戲...
在《每日電訊報》與《路透社》的報導中,都將卡布加之於盧安達大屠殺的軸心參與,與戲劇化的逃亡過程,視作「自以色列逮捕艾希曼之後,國際社會所遭遇最曲折的大屠殺緝凶」。圖為大屠殺受害者屍骨上的痕跡。 圖/法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Félicien Kabuga: From poverty to alleged financier of the Rwandan genocide

Rwanda genocide survivors welcome Kabuga arrest

盧安達百日:種族滅絕,盧安達大屠殺的25週年

作者文章

在中國網路及媒體近年開始熱議所謂「35歲危機」。示意圖,圖為廣州的一名求職者。 ...

中國「35歲危機」:失去競爭力提前解雇?壓榨與消耗的疲軟世代

2024/04/30
2024年4月13日,澳洲雪梨近郊購物中心發生一起持刀刺傷事件,38歲的艾希莉(...

雪梨殺傷事件:捨命拯救愛女的母親,澳洲網友募資協助度過難關

2024/04/26
沙烏地阿拉伯所公布的Neom計畫,Neom特區中包括一座「未來城市」The Li...

沙烏地「未來之城」The Line:用原住民鮮血換來的零碳排烏托邦?

2024/04/25
美國參議院23日終於通過爭論逾半年的援助預算案,總計將以953億美元分別支援烏克...

美國通過援助預算案:給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953億美元,怎麼分配運用?

2024/04/24
4月22日,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航拍內澇中的浛洸鎮。 圖/中新社

中國廣東「百年一遇」暴雨洪災:已知4死10失蹤,豪雨仍在持續

2024/04/23
2024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年度照片」得獎作品,拍攝下一名加薩女性緊摟被飛彈炸死的...

巴勒斯坦聖殤像:加薩女人捧外甥女遺體,獲2024年世界新聞攝影獎

2024/04/19

最新文章

在4月30日晚間,紐約警察派遣數百人進入校園,並且進入漢彌爾頓大樓拘捕多名學生。...

【Daily Podcast】美國校園抗爭,警察進入哥大拘捕學生、準備清場

2024/05/01
16歲的少女妮卡.沙卡拉米(Nika Shakarami)參與阿米尼之死的抗議活...

【Daily Podcast】《BBC》調查:伊朗少女參加頭巾抗爭遭安全部隊性侵殺害

2024/04/30
在中國網路及媒體近年開始熱議所謂「35歲危機」。示意圖,圖為廣州的一名求職者。 ...

中國「35歲危機」:失去競爭力提前解雇?壓榨與消耗的疲軟世代

2024/04/30
英國已故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後第一座雕像於4月21日揭幕,這天也是女王98歲冥誕...

【Daily Podcast】英國女王首座紀念雕像揭幕,3隻柯基犬成亮點

2024/04/29
圖為華航名古屋空難的墜機現場殘骸。 圖/報系資料圖庫

【Daily Podcast】華航名古屋空難30年:飛安改善與媒體報導

2024/04/26
2024年4月13日,澳洲雪梨近郊購物中心發生一起持刀刺傷事件,38歲的艾希莉(...

雪梨殺傷事件:捨命拯救愛女的母親,澳洲網友募資協助度過難關

2024/04/2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