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鏡頭背後/《送中條例》正式撤回,林鄭月娥可能被中國撤換?

2019/10/23 轉角24小時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送中條例》正式撤回,林鄭月娥可能被中國撤換?

「送中都撤回了,那林鄭呢?」今天23日香港的立法會大會上,保安局長李家超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但對於目前的反送中局勢而言恐怕早已於事無補。與此同時,英國《金融時報》也獨家指出,中國考慮撤換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可能的時機點是在2020年3月兩會召開時,連屬意的人選都有了眉目——但林鄭月娥真能如此順利一走了之?

在23日的香港立法會上,李家超表示,為了更清楚明確表明港府針對《逃犯條例》的立場,今日正式宣布「撤回條例草案」——不是「暫緩」、不是「壽終正寢」,而是明明白白地撤回,條例草案畫下句點。

在23日的香港立法會上,李家超表示,為了更清楚明確表明港府針對《逃犯條例》的立場,今日正式宣布「撤回條例草案」。 圖/路透社
在23日的香港立法會上,李家超表示,為了更清楚明確表明港府針對《逃犯條例》的立場,今日正式宣布「撤回條例草案」。 圖/路透社

「一切都太遲了。」儘管宣布撤回符合反送中抗爭者提出的訴求之一,但從抗爭運動不斷升級、暴力的恐懼和警察執法過當的陰影擴散,光是撤回條例遠遠不能夠平息抗爭者付出的血的代價。 圖/路透社
「一切都太遲了。」儘管宣布撤回符合反送中抗爭者提出的訴求之一,但從抗爭運動不斷升級、暴力的恐懼和警察執法過當的陰影擴散,光是撤回條例遠遠不能夠平息抗爭者付出的血的代價。 圖/路透社

「一切都太遲了。」儘管宣布撤回符合反送中抗爭者提出的訴求之一,但從抗爭運動不斷升級、暴力的恐懼和警察執法過當的陰影擴散,光是撤回條例遠遠不能夠平息抗爭者付出的血的代價。因此在消息公開後,普遍的反應仍是強調:「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不過這個撤回實際上是既定行程,本來在上周就應該宣布,現下的時機點不僅對局勢而言為時已晚、也根本於事無補。而當李家超宣布撤回後,被議員許智峯問到條例修訂一連串的處置失當、造成香港社會動盪分裂,是否也像社會大眾道歉並辭職下台?李家超對此不予置評。

與此同時,英國《金融時報》23日發表獨家報導,當中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其實有意考慮撤換特首林鄭月娥,但中共認為的換人時機,必須是等到反送中抗爭的局勢緩和、穩定的狀態下才會撤換,以免造成外界認為是「中共向抗爭運動屈服」的觀感;而時間點可能會在2020年3月。

陳德霖是1993年香港金管局成立時的奠基人物之一,也曾擔任過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就資歷而言算是頗受矚目。 圖/美聯社
陳德霖是1993年香港金管局成立時的奠基人物之一,也曾擔任過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就資歷而言算是頗受矚目。 圖/美聯社

替換林鄭月娥的人選之一,是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Henry Tang)。 圖/法新社
替換林鄭月娥的人選之一,是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Henry Tang)。 圖/法新社

但中共心目中的「局勢緩和穩定」是什麼樣的光景?《金融時報》指出,中共官員認為只要警察逮捕的人數持續增加,最終所有「暴力動亂就會平息」。換句話說,港警的逮捕壓力可能只增不減,在當前屢傳各種執法過當、侵犯疑雲、甚至於市民的死亡謎案下,對警察的憤怒幾乎突破界限,劇本是否真的會照中共設想的路線進行,恐怕還有更多變數。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替換林鄭月娥的人選,一位是今年9月才退休的香港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Norman Chan),另一位是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Henry Tang)。

陳德霖是1993年香港金管局成立時的奠基人物之一,也曾擔任過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就資歷而言算是頗受矚目。而紡織業世家出身的唐英年,曾在2012年參與特首選舉,不過當時輸給了梁振英;現在則是擔任全國政協常委。

除了上述人選外,財政司長陳茂波、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雖然也都傳出在可能名單之中,但這兩人的位置和目前的港府關係較近,因此外界分析認為出馬的可能性較低。

唐英年(右)曾在2012年參與特首選舉,不過當時輸給了梁振英(左);現在則是擔任全國政協常委。 圖/法新社
唐英年(右)曾在2012年參與特首選舉,不過當時輸給了梁振英(左);現在則是擔任全國政協常委。 圖/法新社

在今年 7月時,《金融時報》也透露林鄭曾想主動辭職,但遭到北京「強迫留下」,後來港府和中共中央都否認林鄭的辭職傳聞;而9月《路透社》也曾經報導林鄭的錄音談話,表示「如果能選擇的話會辭職」,雖然也被林鄭本人否認,但種種風聲跡象都讓人不得不懷疑,特首人事風暴正悄然蘊釀。

假使中國真的有意撤換,按知情人士向《金融時報》的透露,2020年3月兩會舉行期間,就會有新特首接任林鄭的位置,任期將坐滿到2022年,至於是否就直接出任下一屆特首,目前都還言之過早。

然而從6月發展至今,反送中抗爭已經不單是撤回條例、林鄭走人就能解決。在負起政治和社會責任、啟動獨立調查之前,林鄭月娥依然背負著百萬抗爭市民的民意壓力。

然而從6月發展至今,反送中抗爭已經不單是撤回條例、林鄭走人就能解決。在負起政治和社會責任、啟動獨立調查之前,林鄭月娥依然背負著百萬抗爭市民的民意壓力。 圖/法新社
然而從6月發展至今,反送中抗爭已經不單是撤回條例、林鄭走人就能解決。在負起政治和社會責任、啟動獨立調查之前,林鄭月娥依然背負著百萬抗爭市民的民意壓力。 圖/法新社


推薦閱讀

慎防中國計中計:陳同佳案,在收與不收之間

港警水砲「誤射」清真寺?林鄭月娥的快閃道歉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最新文章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美軍參謀長凱恩表示,任務完美執行成功,也證明了美國優越的聯合作戰實力,只要有決心...

美國「午夜之槌」轟炸過後:核設施損壞情況未可知,伊朗神權政府的下一步怎麼走?

2025/06/23
Top